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与阻力模型适用性研究
1
作者 李彦稷 李浦 胡凯衡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泥石流运动阻力是泥石流动力学的核心问题。泥石流内部多种流变类型和应力过程并存,目前各类阻力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其运动阻力。本文基于原位监测与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宾汉模型、湍屈模型、Voellmy模型、膨胀塑流模型四种不同的阻力模型,... 泥石流运动阻力是泥石流动力学的核心问题。泥石流内部多种流变类型和应力过程并存,目前各类阻力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其运动阻力。本文基于原位监测与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宾汉模型、湍屈模型、Voellmy模型、膨胀塑流模型四种不同的阻力模型,分析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特征与阻力模型的适用性;基于Euler(时间过程线)和Lagrange(空间过程线)两种视角,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蒋家沟实测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改变粘性泥石流的密度和底床坡降,分析四种阻力模型计算结果对这两个基本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了固液两相混合流屈服摩阻、粘性应力和分散应力的膨胀塑流模型适用于描述粘性泥石流的运动阻力。(2)宾汉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差较大,而膨胀塑流模型计算结果并未随密度变化产生差异,但受坡度影响较大,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湍屈模型、Voellmy模型计算得到的速度几乎不受坡降变化影响,与实际泥石流不符,初步分析可能与湍流阻力项中残留层的计算受坡降影响有关。本文可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阻力模型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石流 阻力模型 龙头形态 Euler-Lagrange过程线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扇形地形态特征的泥石流危险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彦稷 胡凯衡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泥石流扇形地是山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泥石流泛滥危害的场地。科学评估泥石流扇形地的危险性,对扇形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小江流域大白泥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成灾分析,结合泥石流扇形地形态特征和泥石流... 泥石流扇形地是山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泥石流泛滥危害的场地。科学评估泥石流扇形地的危险性,对扇形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小江流域大白泥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成灾分析,结合泥石流扇形地形态特征和泥石流危害频率两个要素,建立了以距扇顶距离、与扇主轴夹角和危害频率为变量的定量扇形地危险性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泥石流扇形地上距离泥石流出山口越远,与主流线夹角越大的位置,受泥石流危害越小。(2)本模型在大白泥沟应用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勘察验证结论相吻合,表明评估模型比较合理。(3)该模型所涉及的参数——距扇顶的长度、与扇主轴的夹角、危害频率,均可通过GIS和遥感分析得到,简单实用,为泥石流扇形地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了一种原理简单、计算方便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扇形地 危险性评估 遥感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足球文化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李彦稷 全涛 《体育科学进展》 2022年第3期480-492,共13页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992~2021年有关足球文化研究的1959篇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年足球文化研究文献时序分析上呈现倒V型,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作者基本依托于体育院...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992~2021年有关足球文化研究的1959篇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年足球文化研究文献时序分析上呈现倒V型,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作者基本依托于体育院校或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展研究,并且研究机构分布呈现离散–独立特点,机构间合作交流较少,初步形成小规模合作研究链;领域研究热点方面:关键词共现结果显示研究聚焦于校园足球范畴下的“应用–开发–教学”研究,聚类结果显示重点研究领域为体育文化建设背景下足球文化在地化建构,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中国特色足球文化的模糊性探索为领域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文化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典型暴雨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演变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彦稷 颜春达 +1 位作者 胡凯衡 魏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9-796,共8页
以小江流域蒋家沟、大白泥沟为研究区,利用1987~2014年陆地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自动解译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生成两条泥石流沟不同时期堆积扇危害范围数据集产品;结合地形资料,分析不同发育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情... 以小江流域蒋家沟、大白泥沟为研究区,利用1987~2014年陆地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自动解译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生成两条泥石流沟不同时期堆积扇危害范围数据集产品;结合地形资料,分析不同发育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1987~2014年,蒋家沟、大白泥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面积出现退缩趋势。(2)处于壮年期的大白泥沟流域堆积扇退缩幅度小,处于老年期的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退缩幅度大,且已趋于稳定。(3)水源、物源和人类活动是蒋家沟、大白泥沟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堆积扇 演变 TM影像 OLI影像
原文传递
金沙江堰塞湖细粒碎屑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河流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传辉 刘彧 +6 位作者 王世杰 张信宝 胡凯衡 代彬 吴朝华 李彦稷 张启源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堰塞湖沉积物是研究水系演化和区域构造活动的关键对象。本文对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新生代堰塞湖、下伏河流相及现代河滩沉积物细粒泥沙(<0.063 mm),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各堰塞湖物源变化情况,并探讨对金沙江水系演化的... 堰塞湖沉积物是研究水系演化和区域构造活动的关键对象。本文对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新生代堰塞湖、下伏河流相及现代河滩沉积物细粒泥沙(<0.063 mm),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各堰塞湖物源变化情况,并探讨对金沙江水系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1.萨赛登、奔子栏、石鼓、涛源和金塘等堰塞湖与现代河滩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同,物源一致,泥沙均主要来源于金沙江;2.下伏于昔格达组的格里坪河流砾石层与下游拉鲊昔格达组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堰塞湖相同,泥沙来源于金沙江;而受支流雅砻江来沙影响,昔格达村和炳草岗等处昔格达组的微量元素特征不同于格里坪下伏河流相和拉鲊剖面及其它堰塞湖沉积;3.奔子栏-巧家河段各堰塞湖、下伏河流相及现代河滩物源的一致性表明,这些堰塞湖形成前,东流的金沙江已经形成,并且物源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堰塞湖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