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译佛经“罗刹”概念的文化渊源及其中国化转型
1
作者 李心苑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罗刹”概念最早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在被佛教吸收改造后,逐渐与佛陀本生和观音救难信仰结合起来,成为佛教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多重中国化转型,最终成为中国民间信仰和民间文... “罗刹”概念最早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在被佛教吸收改造后,逐渐与佛陀本生和观音救难信仰结合起来,成为佛教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多重中国化转型,最终成为中国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学的重要素材,特别是在明清小说中呈现出新的文化象征,进一步彰显了其反思和批判现实的精神情趣。这种跨越中印、纵贯古今并涉及多种宗教的文化元素,充分说明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力量以及佛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刹 佛经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汉译密教观音经典的渊源与典型
2
作者 李心苑 《普陀学刊》 2023年第1期57-74,298-299,共20页
观音经典是观音信仰的根本来源,是研究观音的主要依托。当我们关注汉传观音经典的时候,会发现汉译观音经典中带有丰富的密教元素。这种密教元素贯穿于观音信仰的各个方面,亦丰富的体现在观音经典之中,而这些密教观音经典的代表就是《大... 观音经典是观音信仰的根本来源,是研究观音的主要依托。当我们关注汉传观音经典的时候,会发现汉译观音经典中带有丰富的密教元素。这种密教元素贯穿于观音信仰的各个方面,亦丰富的体现在观音经典之中,而这些密教观音经典的代表就是《大悲心陀罗尼经》,亦称为《大悲咒》。本文首先定义了观音经典的概念,在梳理现存观音经典的基础上,将观音经典总结为“一经独领、二经呼应、诸经支撑、伪经偕行”的观音经典体系。所谓“一经”为《普门品》;“二经”为《心经》《大悲咒》,而《大悲咒》则是非常典型的密教经典。因此,本文在第二部分尝试探索观音经典中的密教渊源,并将汉译观音经典中的密教传统追溯到了三国时期。观音在密教经典中的形象也从最开始的“边缘”人物,逐渐转变为密教修行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实践者,并最终在唐朝时期逐步发展出观音特有的密教修行方式,这一标志性的代表就是出现了观音咒。第三部分,本文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密教观音经典《大悲咒》为典型,尝试探究这部密教经典融入显宗信仰的缘由,并得出《大悲咒》神圣性与功利性的统一,是显教接纳密教观音经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 观音经典 密教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悲咒》
下载PDF
玄奘摄各界 丝路通古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心苑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4,共2页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西北大学、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与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承办的“弘扬玄奘精神·推进文明互鉴——玄奘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西北大学、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与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承办的“弘扬玄奘精神·推进文明互鉴——玄奘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研讨会综述 玄奘 西北大学 佛教协会 宗教事务 陕西省
原文传递
佛教禅修与基督教灵修的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心苑 《法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所有宗教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修行方式。基督教的灵修与佛教的禅修就是这两个世界性宗教分别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两种特别重要的修行方式.并分别构成其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修行方式在远离世俗、默念信仰的神灵、追求心灵的清净... 所有宗教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修行方式。基督教的灵修与佛教的禅修就是这两个世界性宗教分别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两种特别重要的修行方式.并分别构成其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修行方式在远离世俗、默念信仰的神灵、追求心灵的清净与生命解脱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灵修 禅修 佛教 对比 修行方式 宗教生活 别具一格
原文传递
一路走来的祖庭情怀
5
作者 李心苑 《法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40,共5页
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每个宗派都是在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内地之后.经过中印乃至西域各国和日韩僧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实现了本土化之后逐渐形成的。这些译传印度佛教并努力促成本土化的高僧.在宗派形成之后被尊为祖师.他们当年创立宗派... 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每个宗派都是在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内地之后.经过中印乃至西域各国和日韩僧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实现了本土化之后逐渐形成的。这些译传印度佛教并努力促成本土化的高僧.在宗派形成之后被尊为祖师.他们当年创立宗派的寺院则被尊为祖庭。于是,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各有其祖师.各有其祖庭.也就各有其宗派的法脉和祖庭的文化传统。由于八大宗派成为后世中国汉传佛教的内在理论体系的第一支撑.不但塑成了中国佛教的基本品格.也主导和引领着中国佛教的发展趋向.并成为直到今天中国佛教文化中最为深厚的文化资源。也正是因为如此.宗派在中国学术界和佛教界始终受到充分的重视.而祖庭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得到各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怀 中国内地 印度佛教 汉传佛教 中国佛教 中国学术界 文化传统 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的历史地位与密法传承
6
作者 永斌 李心苑 《法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密宗是中国佛教开创最晚的宗派.是印度佛教发展最后阶段向中国的输入。其思想经过千余年的本土改造.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型。唐代先后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高僧入华传教,其中不空大师驻锡大兴善寺数十年.将密宗在中国的发展推向顶峰。
关键词 密宗 传承 历史 中国佛教 佛教发展 中国化 宗派 金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