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忠仁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益 李忠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李忠仁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采用分期治疗、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急性期:宜轻且浅,引邪外出;恢复期:由浅入深,多法联用;后遗症期:多针浅刺,扶正祛邪。强调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尤为重要。临证注重治病先调神,并善于与病患沟... 李忠仁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采用分期治疗、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急性期:宜轻且浅,引邪外出;恢复期:由浅入深,多法联用;后遗症期:多针浅刺,扶正祛邪。强调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尤为重要。临证注重治病先调神,并善于与病患沟通,针刺风格独特,疗效良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灸疗法 百会 智三针 名医经验 李忠仁
下载PDF
李忠仁教授针刺眼病临证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刃 李忠仁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共2页
李忠仁教授是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三十八载,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眼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奇特的疗效。本文将主要介绍他对针刺治疗眼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 眼病 针刺疗法 名老中医经验 李忠仁
下载PDF
李忠仁教授针治眼疾用穴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缨 李忠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2-205,共4页
李忠仁教授是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擅治各种疑难病症。尤其在针灸治疗眼病方面思路独特,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分析总结李教授针治眼病的处方用穴思路和规律。
关键词 眼病 针刺疗法 处方思路 名老中医经验 李忠仁
下载PDF
李忠仁单穴配合呼吸补泻针刺的临床妙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景丹丹 李忠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补泻法 单穴 李忠仁
原文传递
李忠仁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拥军 李忠仁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12期3-4,共2页
关键词 李忠仁教授 学术思想 针灸疗法 探讨
下载PDF
李忠仁治疗疑难病经验撷萃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梅红 刘晓华 李忠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忠仁教授防治疾病,注重合参中西医学,辨证辨病及辨因相结合;灵活运用单奇与验穴,主张多种疗法互补;十分重视脾肾之本,强调气至病所;学术上提倡博览古今,汲取医家精华,勤于临证揣摩,博采众家之长;临床防治疑难杂症,...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忠仁教授防治疾病,注重合参中西医学,辨证辨病及辨因相结合;灵活运用单奇与验穴,主张多种疗法互补;十分重视脾肾之本,强调气至病所;学术上提倡博览古今,汲取医家精华,勤于临证揣摩,博采众家之长;临床防治疑难杂症,尤其是眼科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病技法独特,屡见奇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针灸疗法 疑难杂病
原文传递
李忠仁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建玲 李忠仁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6期311-312,共2页
李忠仁教授从事中西医和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已40余载,学术上尊古训,汲精华,创新思:临床实践中,经验丰富,以针药结合,衷中参西为特色,博采众长,见解独特,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尤以针灸防治疑难眼病、脑血管疾病及呆病等见... 李忠仁教授从事中西医和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已40余载,学术上尊古训,汲精华,创新思:临床实践中,经验丰富,以针药结合,衷中参西为特色,博采众长,见解独特,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尤以针灸防治疑难眼病、脑血管疾病及呆病等见长:同时李忠仁教授还致力于针刺机理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在针刺抗氧化效应与机理方面取得累累硕果。笔者有幸跟师随学,获益匪浅,现将个人体会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名医经验 中风 痴呆 眼疾病
下载PDF
李忠仁教授衷中参西针灸临床辨证思路辨析
8
作者 沈洁 程洁 +2 位作者 李忠仁 夏有兵 沈梅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0期74-76,共3页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忠仁教授,在针灸临床中积极倡导以中医为本,衷中参西,重视科研思路与临床实践相融合,辨病重神调阴阳、调神施法以得气;同时针刺取穴与西医解剖生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辨病求本,巧治眼病...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忠仁教授,在针灸临床中积极倡导以中医为本,衷中参西,重视科研思路与临床实践相融合,辨病重神调阴阳、调神施法以得气;同时针刺取穴与西医解剖生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辨病求本,巧治眼病。从临床出发,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再次将科研成果融入了临床,并运用西医神经肌肉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去辨识疾病、巧取效穴,临床疗效显著,颇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忠仁 针灸疗法 临床思路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的抗氧应激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忠仁 崔龙 +2 位作者 郭志力 沈梅红 马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随机将10 4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或褪黑激素)、针... 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随机将10 4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或褪黑激素)、针药组,观察不同灌流时间中各组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GPx、CAT活性酶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或预防性电针“百会”“大椎”两穴,均可使脑缺血再灌流后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脑组织及核团的低GSH Px酶和皮质及纹状体区低CAT酶活性显著增高,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间接或直接预防及逆转脑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连锁反应,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应激和脑的保护作用,电针抗氧应激可能是针灸作用又一重要调衡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抗氧应激
下载PDF
针刺治疗早期白内障对照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忠仁 罗明 +2 位作者 丁淑华 曲鹤年 王友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207只眼早期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西药白内停眼药水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对血清SOD和LPO的改变。结果:6个月后,可见针刺能使视力提高,针刺组总有...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207只眼早期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西药白内停眼药水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对血清SOD和LPO的改变。结果:6个月后,可见针刺能使视力提高,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2.5%,西药组为27.5%;视力级别测试、晶体混浊改善及随访有效率也均高于西药组;同时可见血清SOD含量上升,高LPO含量下降。结论:针刺对早期白内障形成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白内障 临床研究 SOD LPO 视觉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忠仁 沈梅红 +2 位作者 曲鹤年 马骋 项晓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8-552,共5页
目的 :研究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谷胱甘肽抑制剂 (BSO)复制幼鼠早期白内障模型 ,1 5 0只幼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研究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致障率、白内障晶体、大脑皮层内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及电镜形态改变。结果... 目的 :研究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谷胱甘肽抑制剂 (BSO)复制幼鼠早期白内障模型 ,1 5 0只幼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研究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致障率、白内障晶体、大脑皮层内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及电镜形态改变。结果 :BSO组致障率为 94 1 % ,加乙醇为1 0 0 0 % ,而针刺组致障率下降显著 ,仅为 3 3 9% ,MT及NAC药物组为 2 6 1 % ,2 6 3 % ,对照组为0 %。应用肉眼、显微镜观察均显示针刺能保护正常晶体免于药物所致晶体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混浊 ,同时针刺组可使晶体GSH、GSH Px、SOD及大脑皮层CAT含量上升 ,NOS含量下降 ,过高的晶体LPO水平下降 ,这些作用均与神经内分泌松果体素MT及前体NAC的效应类同 ,并与肝脏酶谱调节有关。结论 :针刺可阻抑各种自由基对晶体的损伤 ,阻止和预防早期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针刺疗法 谷胱甘肽抑制剂 自由基
下载PDF
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调整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忠仁 崔龙 +1 位作者 沈梅红 项晓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对其抗氧应激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2004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实验室进行。纳入雄性健康10~12月龄清洁级SD大鼠47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对其抗氧应激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2004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实验室进行。纳入雄性健康10~12月龄清洁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电针Ⅰ组8只,电针Ⅱ组7只,药物组8只,针药组8只。采用LONGA氏血管线栓法改良,制成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①假手术组:仅作手术血管分离。②模型组:仅右脑动脉丝线栓塞60min。③电针Ⅰ组:造模后,分别电针“百会”、“大椎”穴位。④电针Ⅱ组:造模后,分别电针“百会”、“人中”穴位。⑤药物组:制模手术前30min,用褪黑素溶解于950mL/L乙醇,再以生理盐水配制,按3.2mg/kg腹腔注射。⑥针药组:处理同电针组及药物组。电针治疗中,使用30号0.5寸毫针,接上海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3Hz,强度2~4mA,时间30min;以针柄轻微颤动、大鼠不嘶叫为宜。全部模型经处理、再灌注24h后处死。各组模型脑纹状体片(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相同部位,连续切取厚5μm组织片5套,分别做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元尼氏体染色、形态学分析、Bax及Bcl-2基因蛋白、Tunnel细胞凋亡数等项目研究,并用各组均值分析、比较。结果:大鼠47只进入实验分析。①电针“百会”、“大椎”穴位30h后形态学观察,梗死灶明显缩小;各病变轻重形态表现较一致,水肿显著减低、纹状体缺血神经元损伤形态学改善显著。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组,电针Ⅱ组,褪黑素组,电针Ⅰ+褪黑素组等治疗组大鼠脑纹状体缺血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均显著性降低犤(7.93±1.97),(12.8±1.44),(9.46±1.69),(11.78±1.44),(15.94±1.81)个/0.5mm×0.5mm,P<0.001~0.01犦;电针Ⅰ组及褪黑素药物组作用相当,效果显著优于电针Ⅱ组及电针Ⅰ+褪黑素组(P<0.001~0.05)。③电针Ⅰ组、褪黑素药物组、电针Ⅰ+褪黑素组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细胞数和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细胞数之比显著低于模型组犤(5.63±2.77),(3.5±2.93),(2.25±1.58),(25.75±4.51)个/0.5mm×0.5mm;(0.26±2.35),(0.13±2.91),(0.08±4.13),(4.22±1.95)个/0.5mm×0.5mm;P<0.001~0.05犦;各组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犤(21.75±6.05),(25.77±7.68),(27.04±11.58),(9.37±1.13)个/0.5mm×0.5mm;P<0.001犦。结论:电针对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并与强抗氧化药物-褪黑素效应相同,抗氧应激可能是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获效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方法 疾病模型.动物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缺血/代谢 纹状体神经元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针刺加当归芍药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忠仁 穆艳云 欧阳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9期2848-2849,共2页
目的比较、观察针刺加当归芍药散(针药组)、针刺、中药及尼莫地平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及智能、认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针药组35例、针刺组37例、中药组18例、尼莫地平组14例,评定和比较各组长谷... 目的比较、观察针刺加当归芍药散(针药组)、针刺、中药及尼莫地平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及智能、认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针药组35例、针刺组37例、中药组18例、尼莫地平组14例,评定和比较各组长谷川智能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表(ADL)等神经量表,治疗8周前后及组间增分差异、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的疗效。结果针药组CGI为74.3%(P<0.05);MMSE、ADL增分,均优于其他各组,尤其是时空定向、计算力、远记忆力改善更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01),近记忆力也中药组有显著意义(P<0.05)。NM组HDS增分优于其他各组,ADL增分优于针刺组、中药组,尤其是近记忆力改善显著大于各组,P<0.05、P<0.01、P<0.001。针刺组HDS改善优于中药组。中药组远记忆力大于针刺组。结论针刺加当归芍药散治疗轻型或中型AD患者疗效胜于其他各组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氏症 当归芍药散 针刺治疗 疗效 AD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高过氧化脂质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忠仁 陆念祖 +7 位作者 盛灿若 胡葵 周海燕 王肖曼 杨素琴 赵春 陈正芳 邱茂良 《上海针灸杂志》 1991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随机测试了60例中风患者的LPO含量,并对其中49例伴有高过氧化脂质(LPO)血症者,进行针刺治疗前后对照性研究;还同步测试了17例中风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提示:中风患者经常处于高LPO,低SOD血症状态。针... 本文随机测试了60例中风患者的LPO含量,并对其中49例伴有高过氧化脂质(LPO)血症者,进行针刺治疗前后对照性研究;还同步测试了17例中风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提示:中风患者经常处于高LPO,低SOD血症状态。针刺能使血清高LPO水平显著下降(P<0.001);但这种作用与中风患者的性别、病灶的性质,辨证分型之间无相关性,而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呈同步相关的变化。因此作者推测,针刺能预防和抑制中风患者体内细胞的脂膜过氧化作用,这也可能是针刺中风临床康复的又一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电针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忠仁 沈梅红 牛文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MT)的作用。方法:将52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模型组(model,8只)、电针组(EA,8只)、褪黑激素组(MT,3.2mg/kg,8只)、电针加MT组(EA+MT,8只)、电针加MT阻滞剂Luzindole组(EA+L,... 目的:探索电针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MT)的作用。方法:将52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模型组(model,8只)、电针组(EA,8只)、褪黑激素组(MT,3.2mg/kg,8只)、电针加MT组(EA+MT,8只)、电针加MT阻滞剂Luzindole组(EA+L,每只1mg/100μl,6只)、电针加MAPK阻滞剂PD98059组(EA+P,每只1mg/100μl,6只)。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法制成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模型。用连续波、频率3Hz,强度1~3mA等刺激参数电针"百会""大椎"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脑松果体内MT的含量;依据Kuluz神经缺陷三级评分标准和Julio氏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大鼠神经行为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显示脑纹状体内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Bcl-2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各治疗组(P<0.01),Bax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Bax/Bcl-2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各电针组及MT组(P<0.001);电针大鼠"百会""大椎"可使脑松果体内MT浓度大量增加(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改善(P<0.01),使脑纹状体组织内Bcl-2基因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01),降低Bax/Bcl-2(P<0.001)。EA+L组与EA+P组之间的MT和行为学评分,及MT组和EA+MT组间Bax、Bcl-2阳性细胞数及Bax/Bcl-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逆转由于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连锁反应,达到抗氧应激和脑保护作用,其中脑松果体内MT分泌增加及释放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褪黑激素 抗氧应激 脑缺血性损伤
下载PDF
针刺对中风患者血浆过氧化脂质与6-K-P、TXB_2、6-K-P/TXB_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忠仁 沈梅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随机对 2 0例患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针刺中风全疗程中 ,随临床症状、记忆力、体征康复同时 ,血浆高 LPO含量下降、6 -K-P含量上升、6 -K-P/TXB2 比值 (第 15天 )上升 ,均有极显著意义 (P<0 .0 0 1) ,直线相关统计分析呈... 随机对 2 0例患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针刺中风全疗程中 ,随临床症状、记忆力、体征康复同时 ,血浆高 LPO含量下降、6 -K-P含量上升、6 -K-P/TXB2 比值 (第 15天 )上升 ,均有极显著意义 (P<0 .0 0 1) ,直线相关统计分析呈现显著负相关性 (P<0 .0 0 1) ,TXB2 无显著差异。提示针刺在不影响 TXB2 原有水平基础上 ,调节了机体对氧自由基失衡的作用并及时促进 6 -K-P含量的升高和 6 -K-P/TXB2 比值的升高 ,这可能是针刺治疗中风和其它相关疾病取得临床疗效最重要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过氧化脂质 6-酮前列腺素
下载PDF
针刺阻止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忠仁 沈梅红 +2 位作者 项晓人 曲鹤年 马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研究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谷胱甘肽抑制剂 (L -Buthionin -Sulfoximine ,BSO)药物成功复制出幼鼠早期白内障模型 ,15 0只幼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性研究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其致障率 ,体视显微镜、电子... 目的 研究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谷胱甘肽抑制剂 (L -Buthionin -Sulfoximine ,BSO)药物成功复制出幼鼠早期白内障模型 ,15 0只幼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性研究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其致障率 ,体视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内障晶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BSO组致障率为 94.1%,加乙醇为 10 0 %,而针刺组致障率下降显著 ,仅为 33 .9%,MT及NAC药物组为 2 6 .1%,2 6 .3%,对照组为 0 %。应用肉眼、显微镜、电镜观察均显示针刺能保护正常晶体免于药物自由基损伤所致晶体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混浊。结论 针刺从肝肾论治的抗氧化作用 ,可阻止各种自由基对晶体的损伤和形态结构改变 ,从而阻止和预防早期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白内障 形态学
下载PDF
针刺对中风患者脑电图及脑阻抗血流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忠仁 朱莉莉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26-28,共3页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系统观察了针刺中风患者治疗前后其病灶侧脑电图、脑阻抗血流图各种参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常规服药组、非中风患者组、健康者组进行对照性研究。实验结果提示针刺能改善中风患者脑动脉的弹性,并使其紧张度下降;血...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系统观察了针刺中风患者治疗前后其病灶侧脑电图、脑阻抗血流图各种参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常规服药组、非中风患者组、健康者组进行对照性研究。实验结果提示针刺能改善中风患者脑动脉的弹性,并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病灶周围的脑细胞营养得到改善。同时针刺尚能使皮层抑制状态改善,中枢代偿功能增强,脑电图活动达到有序化,从而使过度兴奋致使机体紊乱的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复苏,由于这些综合作用促进了中风患者康复和临床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脑电图 脑阻抗图
下载PDF
针刺治疗疑难眼病临床经验与思路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忠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疑难眼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棘手,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对针刺治疗眼病的规律及穴位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顾、穴随症选,巧施诸技、精选效穴,中西合参、针药并举等扶正祛邪措施,进行立... 疑难眼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棘手,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对针刺治疗眼病的规律及穴位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顾、穴随症选,巧施诸技、精选效穴,中西合参、针药并举等扶正祛邪措施,进行立法、选穴,临床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现就成功临床经验及思路,进行认真、系统地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疾病/针灸疗法 名医经验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针刺对药物诱发白内障时间生物学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忠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61-564,共4页
采用L Buthionin (S·R) Sulfoximine(BSO)造模药物 ,诱发新生幼鼠形成白内障。并择日、择时对对照组、药物组、针刺加药物组同步进行研究并探索其与晶状体过氧化脂质 (LP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提示 ,BSO的致障率以辰时较高 (1 0 0 ... 采用L Buthionin (S·R) Sulfoximine(BSO)造模药物 ,诱发新生幼鼠形成白内障。并择日、择时对对照组、药物组、针刺加药物组同步进行研究并探索其与晶状体过氧化脂质 (LP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提示 ,BSO的致障率以辰时较高 (1 0 0 0 % ) ,戌时略低。药物诱发的晶体高LPO水平也同步相应改变 (P <0 0 1 )。药物加针刺组中 ,辰时致障率为 3 3 3 % ,戌时为 2 1 3 %。由药物BSO诱发的晶体高LPO含量针刺后显著下降并与不同日、时辰抑障疗效相当 (P <0 0 0 1 )。可见时辰针灸具有显著抑制BSO诱发白内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针灸疗法 时间治疗学 过氧化脂质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