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_(3-x)负载蜂窝状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热协同催化CO_(2)还原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晨露 王亚男 +1 位作者 徐松 李忠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在传统光催化CO_(2)反应中引入热能是提高转化效率的新方法。通过一锅法将含氧空位缺陷的MoO_(3)(MoO_(3-x))均匀负载在蜂窝状氮化碳(NCN)表面,成功制备出不同MoO_(3-x)比例的MNCN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 在传统光催化CO_(2)反应中引入热能是提高转化效率的新方法。通过一锅法将含氧空位缺陷的MoO_(3)(MoO_(3-x))均匀负载在蜂窝状氮化碳(NCN)表面,成功制备出不同MoO_(3-x)比例的MNCN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在全光谱照射下,复合样品MNCN-1.0光热催化CO_(2)表现出优秀的性能,CO和CH_(4)的产率分别达到25.35μmol/(g·h)和1.80μmol/(g·h)。这是由于MoO_(3-x)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全光谱反应中提高反应温度,促进温度场与光场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光催化的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催化 CO_(2)还原 蜂窝状氮化碳 氧缺陷三氧化钼 助催化剂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
作者 姚猛 李忠玉 +2 位作者 赵远 薛金娟 王明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一门涵盖土壤物质组成、理化性质、污染控制与修复“全过程”的专业课程,如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使命感,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土壤污染问题为导向,针对国家目前...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一门涵盖土壤物质组成、理化性质、污染控制与修复“全过程”的专业课程,如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使命感,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土壤污染问题为导向,针对国家目前对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科学技术和人才需求,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设计实践为重点,创新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OBE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含锌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3
作者 李忠玉 穆金鑫 +4 位作者 蔡建刚 韩晓刚 徐喜旺 陆永生 张雨哲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4,共6页
采矿、电镀、印染、冶金等行业兴起使得有必要设计高效、便捷、经济的含锌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本文以含锌废水处理后产物——锌存在的不同化学形态为依据,将含锌废水的处理方法分为不溶态、可溶态、生物吸收态进行综述,论述不同... 采矿、电镀、印染、冶金等行业兴起使得有必要设计高效、便捷、经济的含锌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本文以含锌废水处理后产物——锌存在的不同化学形态为依据,将含锌废水的处理方法分为不溶态、可溶态、生物吸收态进行综述,论述不同处理工艺的处理原理、方法,并提出含锌废水多种处理技术组合应用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废水 不溶态 可溶态 生物吸收态
下载PDF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健芝 胡丽 +5 位作者 伍春 万艳平 曾谷清 李忠玉 马梦琪 莫文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两个教学班的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为试验组(n=67),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教学班为对照组(n=74),采...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两个教学班的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为试验组(n=67),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教学班为对照组(n=74),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调查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的总评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C 翻转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 内科护理学
下载PDF
Co(OH)_(2)/NiAl-LDH共修饰的α-Fe_(2)O_(3)光阳极增强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媛 杜琼蝶 +3 位作者 周永生 顾昕懿 王少莽 李忠玉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在掺杂氟的SnO_(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α-Fe_(2)O_(3)光阳极薄膜,通过负载不同量的NiAl-LDH及Co(OH)_(2)双助催化剂,对α-Fe_(2)O_(3)的水分解性能进行改进。通过XRD,S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OH)_(2)/NiAl... 采用水热法在掺杂氟的SnO_(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α-Fe_(2)O_(3)光阳极薄膜,通过负载不同量的NiAl-LDH及Co(OH)_(2)双助催化剂,对α-Fe_(2)O_(3)的水分解性能进行改进。通过XRD,S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OH)_(2)/NiAl-LDH薄膜已成功制备,其在α-Fe_(2)O_(3)表面呈均匀分布的交联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促进质子和反阴离子的快速转移,减少电解质溶液对α-Fe_(2)O_(3)的腐蚀。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强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相比较于纯α-Fe_(2)O_(3)光阳极,[Co(OH)_(2)]_(1)/Ni_(3)Al-LDH/α-Fe_(2)O_(3)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优的光电催化活性,光电流密度提高4倍,且在光照下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光阳极 NiAl-LDH Co(OH)_(2) 水分解性能 光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时域特征的沥青混合料细观裂缝评价研究
6
作者 侯德华 李忠玉 +1 位作者 张庆 BuselAV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为优化沥青混合料中细观裂缝的快速评价方法与效率,首先通过室内试验设计沥青混合料细观裂缝制备及其评价方法,采用线激光对试件进行扫描并采集红外图像,通过对红外图像数据分析,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温度区间特征追踪方法,进而计算温度... 为优化沥青混合料中细观裂缝的快速评价方法与效率,首先通过室内试验设计沥青混合料细观裂缝制备及其评价方法,采用线激光对试件进行扫描并采集红外图像,通过对红外图像数据分析,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温度区间特征追踪方法,进而计算温度区间特征面积及其扩散速率与线激光位移的热特性变化关系,最后对试件中的细观裂缝位置和宽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温度区间热效应的扩散速率,可以增强试件中细观裂缝的空间分辨率,同时随着线激光逐渐靠近裂缝,温度特征面积扩散速率明显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说明试件裂缝处的热扩散能量逐渐降低并趋近于零,当线激光远离裂缝时,试件表面的热扩散速率又逐渐增加,体现出很强的细观裂缝热阻隔现象。结果表明,在裂缝处温度区间B、C的特征面积始终位处于特征曲线的最低波谷位置,且温度区间B的裂缝定位误差小于5.61%;同时,在可靠度水平为95%条件下,通过亚像素算法计算的裂缝特征面积宽度与裂缝宽度的相关性达到0.9952,预测裂缝宽度的相对误差不大于4.13%。该评价方法显示了基于时序特征的温度区间对不同细观裂缝宽度均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可为车载移动式热成像技术自动化检测沥青路面裂缝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激光 红外成像 温度区间 热扩散速率 细观裂缝特征
下载PDF
基于氨基苯酚类方酸菁的比色荧光探针制备及其在不同溶剂下检测Cu^(2+)和Mg^(2+)性能研究
7
作者 何园园 梁倩 +2 位作者 周满 徐松 李忠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5-300,共6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N,N-二丁基-3-氨基苯酚方酸菁染料(ZXSQ),并通过核磁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探针可以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Cu^(2+),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探针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Mg^(2+),颜色泛出强烈的红色荧...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N,N-二丁基-3-氨基苯酚方酸菁染料(ZXSQ),并通过核磁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探针可以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Cu^(2+),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探针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Mg^(2+),颜色泛出强烈的红色荧光。该探针解决了在Cu^(2+)和Mg^(2+)同时存在下无法区别的问题,实现了双识别且抗干扰的效果。该探针检测限均在10^(-6)mol/L,具有合成简单、低检测限和高灵敏度等优点,操作简便,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环境以及生物体中的Cu^(2+)和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酸菁 镁离子 铜离子 比色-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消防燃烧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
8
作者 郑凯 贾千航 +2 位作者 邢志祥 李忠玉 欧红香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3期67-70,共4页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较易于融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课程。文...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较易于融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课程。文章初步探索了消防燃烧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具体措施,提出了以“1+1+X”竞赛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 课程思政 消防燃烧学 以赛促学
下载PDF
多层次综合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忠玉 刘良专 +3 位作者 梁瑜 周文化 何战胜 陈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0-222,共3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开放、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南华大学医学院通过建设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开放、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南华大学医学院通过建设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建设与成效
下载PDF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2 位作者 唐双阳 余敏君 刘良专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197,共3页
为推进高校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高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为推进高校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高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研究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解剖学与脊柱外科联合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忠玉 赵虎 +2 位作者 王春旭 吴永超 肖海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4-846,共3页
目的 在课程整合模式的带动下,大体解剖学与临床结合是大体解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教学上全面实现与临床结合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标。方法 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脊柱外科合作开展“完全脊柱内镜结合镜下动力实体... 目的 在课程整合模式的带动下,大体解剖学与临床结合是大体解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教学上全面实现与临床结合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标。方法 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脊柱外科合作开展“完全脊柱内镜结合镜下动力实体学习班”,对解剖学与脊柱外科相结合的教学进行探讨。由解剖学老师与临床医生、设备工程师共同商讨教学切入点,讨论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并编写具体的教案。邀请部分临床医生和学生参与,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 解剖学与脊柱外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解剖学学习及其后期的临床学习具有显著的帮助,学员与学生评价良好,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良好。结论 大体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解剖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 大体解剖学 脊柱外科
原文传递
质粒蛋白pORF5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免疫原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3 位作者 黄秋林 钟光明 周洲 粟盛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7,104,共6页
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隐蔽性质粒编码的质粒蛋白pORF5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并初步探讨免疫原性特征。方法 PCR扩增pORF5质粒蛋白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5,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Glutath... 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隐蔽性质粒编码的质粒蛋白pORF5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并初步探讨免疫原性特征。方法 PCR扩增pORF5质粒蛋白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5,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印迹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并分析pORF5质粒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分布特征。采用ELISA方法分析pORF5质粒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pORF5原核表达重组体成功构建,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pORF5主要分布于宿主细胞胞浆,但也少量分布在EB、RB上;pORF5能与衣原体患者血清及鼠免疫血清发生强烈地免疫反应。结论 pORF5为衣原体分泌蛋白,并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 分泌蛋白 pORF5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ORF5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忠玉 汪世平 +2 位作者 吴移谋 朱翠明 何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构建沙眼衣原体(CT)pORF5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GEX-6p/pORF5,表达并纯化质粒蛋白pORF5,并鉴定其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法扩增pORF5基因,定向插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5,重组体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经I... 目的构建沙眼衣原体(CT)pORF5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GEX-6p/pORF5,表达并纯化质粒蛋白pORF5,并鉴定其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法扩增pORF5基因,定向插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5,重组体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ORF5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鼠,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pORF5质粒蛋白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结果PCR扩增出795 b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插入片段与GenBank登陆的D型Ct一致;pORF5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效价为1∶25 600。结论pORF5蛋白在原核细胞中可有效表达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功能、阐明Ct的致病机制、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pORF5基因 免疫原性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1
14
作者 李忠玉 唐双阳 +3 位作者 周洲 赵飞骏 朱翠明 曾焱华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135-136,共2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拓展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和场地设施紧张等问题而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开阔知识领域,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拓展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和场地设施紧张等问题而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开阔知识领域,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专业技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
下载PDF
CT358蛋白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2 位作者 黄秋林 汪世平 钟光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5,共7页
确定沙眼衣原体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位置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358基因,并克隆入pGEX和pDSRedC1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GEX-CT358转化到XL1-blue宿主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 确定沙眼衣原体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位置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358基因,并克隆入pGEX和pDSRedC1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GEX-CT358转化到XL1-blue宿主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358.纯化后的CT358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pDSRedC1-CT358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观察CT358蛋白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CT358蛋白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质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就表达定位于包涵体膜上,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358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可为衣原体性的治疗、预防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CT358 包涵体膜蛋白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pORF8质粒蛋白克隆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4 位作者 黄秋林 粟盛梅 周洲 陈超群 钟光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pORF8质粒蛋白,并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对其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PCR法扩增pORF8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pGEX-6p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8,重组体转化E.coli XL1Blue后经IPTG诱导表达pORF8融合蛋白,融合蛋白... 目的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pORF8质粒蛋白,并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对其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PCR法扩增pORF8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pGEX-6p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8,重组体转化E.coli XL1Blue后经IPTG诱导表达pORF8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鼠,制备pORF8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对pORF8质粒蛋白进行定位。结果 pORF8基因全长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残基,pGEX-6p/pORF8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 000的GST-pORF8融合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ORF8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模式与主要外膜蛋白基本一致,而与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分布模式不同。结论 pORF8质粒蛋白定位于衣原体菌体上,为衣原体菌体蛋白。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功能、阐明Ct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pORF8质粒蛋白 基因克隆 定位
下载PDF
一种近红外光记录与存储材料——克酮酸染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忠玉 徐松 +2 位作者 黄新 张复实 笠谷和男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1-248,共8页
克酮酸染料是一类新型的近红外吸收染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因而在光记录与存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在近红外区不同吸收波长,在脉宽为130 fs条件下研究了一种吲哚克酮酸染料在溶液和... 克酮酸染料是一类新型的近红外吸收染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因而在光记录与存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在近红外区不同吸收波长,在脉宽为130 fs条件下研究了一种吲哚克酮酸染料在溶液和薄膜中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该克酮酸染料在773 nm,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共振三阶超分子极化率γ为5.3×10-29esu,在薄膜中的共振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值达到10-8esu数量级.同时,对于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及其动力学机制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光记录与存储 克酮酸染料 近红外吸收
下载PDF
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方法
18
作者 裴丽伟 李兴玉 +1 位作者 李忠玉 董积强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4期26-28,共3页
常规的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方法主要使用峰荷能量削减模型进行调度求解,易受电力负荷转换作用的影响,导致电力负荷峰谷差过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方法。根据相空间重构理论预测了配电网长期电力... 常规的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方法主要使用峰荷能量削减模型进行调度求解,易受电力负荷转换作用的影响,导致电力负荷峰谷差过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方法。根据相空间重构理论预测了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构建了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模型,生成了电力负荷自动调度策略,从而实现了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结果表明,设计的配电网长期电力负荷自动调度方法的调度电力负荷峰谷差较低,证明其调度效果较好,具有可靠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长期电力负荷 自动调度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忠玉 吴移谋 +1 位作者 余敏君 陈超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构建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核酸疫苗,并观察其诱导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法将核酸疫苗(pcDNA3.1MOMP)或对照空质粒(pcDNA3.1)注射于4~6周龄小鼠后腿股四头肌,每次剂量为100mg。间隔2周加强免疫2次。末次免疫后,ELISA... 目的构建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核酸疫苗,并观察其诱导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法将核酸疫苗(pcDNA3.1MOMP)或对照空质粒(pcDNA3.1)注射于4~6周龄小鼠后腿股四头肌,每次剂量为100mg。间隔2周加强免疫2次。末次免疫后,ELISA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及小鼠血清中抗MOMP水平;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小鼠接种核酸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抗体最高滴度达1∶1024,培养上清液中IFNγ达(532.0±45.4)pg/mL;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为3.94±0.25,其抗原特异性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核酸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DNA疫苗 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兴奋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忠玉 朱家祥 +3 位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魏瑛 赵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TNF 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 (Astro cyticConditionedMedium ,ACM)作用于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 κBp6 5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 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TNF 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 (Astro cyticConditionedMedium ,ACM)作用于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 κBp6 5的表达情况。结果 ACM作用后 30min即可诱导NF κBp6 5的核内表达 ,2h达高峰。结论 TNF 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的神经活性物质使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 ,兴奋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培养液 星形胶质细胞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