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胆囊穿孔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恒力 王艳静 +2 位作者 许丙辉 刘昭明 齐双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胆囊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有不同程度腹痛,部分患者伴发热、腹膜刺激征、黄疸,术前均行B超检查,13例误诊,误诊率34.2%。误诊为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胆囊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有不同程度腹痛,部分患者伴发热、腹膜刺激征、黄疸,术前均行B超检查,13例误诊,误诊率34.2%。误诊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6例,消化性溃疡穿孔3例,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各2例。38例均经手术治疗证实胆囊穿孔。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膈下脓肿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脓肿、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死亡4例,病死率1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穿孔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术后并发症与并存疾病关系密切,需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穿孔 老年 误诊 胆结石 胆囊炎 消化性溃疡 胰腺炎 肠梗阻
下载PDF
超声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恒力 王艳静 +2 位作者 张宪峰 李新国 李广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的方法、疗效及其优势。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2月超声引导下对54例肝脓肿患者进行穿刺抽脓或引流,并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54例共进行62次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9 ...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的方法、疗效及其优势。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2月超声引导下对54例肝脓肿患者进行穿刺抽脓或引流,并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54例共进行62次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9 d。随访1~6个月肝脏完全恢复正常48例,病变部位纤维钙化表现6例,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脓肿反复出现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双介入化疗联合精准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恒力 许丙辉 +3 位作者 王艳静 李新国 刘昭明 齐双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35-63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肝段染色联合精准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需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开腹后先在DSA...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肝段染色联合精准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需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开腹后先在DSA引导下,行门静脉置管、肝动脉置管、肝段染色,以确定切除范围,并在双化疗栓塞后行精准肝切除。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术后1年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肝门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期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经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肝段染色联合精准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死亡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肝切除术 介入化疗栓塞 肝段染色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恒力 刘昭明 +2 位作者 王艳静 许丙辉 侯丽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胆源性胰腺炎162例,随机分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体温、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胆源性胰腺炎162例,随机分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体温、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体温、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复发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小、恢复快且再复发率低,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大肝癌肝切除可行性评估及合理手术模式的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恒力 邢宏立 +2 位作者 王艳静 杨胜义 王国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866-1867,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公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价浅议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恒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年第3期118-118,120,共2页
公路节能是现在建设项目工可阶段必须的篇章,通过燃油经济性的分析,采用"有无比较法"计算燃油消耗,得出建设项目的节能成果,为节能篇章的编写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公路建设 工可 节能评价 燃油消耗
下载PDF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监理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恒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年第5期116-117,共2页
公路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环保监理内容分析,总结环境保护监理的要点,对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监理 要点
下载PDF
浅议干线公路大修设计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恒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年第2期50-50,共1页
国省干线大修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注重调查,注意设计要点以及对大修所带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公路 大修 设计
下载PDF
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128例分析
9
作者 李恒力 王艳静 张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3583-3584,共2页
关键词 胆结石/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下载PDF
监理工程师如何预防和减少索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恒力 《交通标准化》 2010年第13期165-169,共5页
目前,索赔是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事件。索赔事件一旦发生,极易造成合同纠纷,甚至严重影响工程建设,所以监理工程师对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索赔,是监理工程师面临的首要任务。通过对索赔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 目前,索赔是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事件。索赔事件一旦发生,极易造成合同纠纷,甚至严重影响工程建设,所以监理工程师对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索赔,是监理工程师面临的首要任务。通过对索赔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和减少索赔的措施,对监理工程师的实际工作操作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赔 预防 监理
下载PDF
过量氟对大鼠肾肝心损害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于琳华 张富军 +3 位作者 张增铁 赵文宝 李恒力 郭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讨过量氟对实验大鼠肾、心、肝脏的损害作用。方法 用光镜观察摄入不同过量氟后 3个月、5个月大鼠的肾、心、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过量氟组... 目的 探讨过量氟对实验大鼠肾、心、肝脏的损害作用。方法 用光镜观察摄入不同过量氟后 3个月、5个月大鼠的肾、心、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过量氟组大鼠肾、心、肝脏的实质细胞肿胀和单个细胞坏死。肾脏损害病变严重而复杂 ,特别是 5个月高氟组肾组织内出现多种灶状病变、肾小管阻塞和扩张 ;间质灶状纤维化、小管萎缩、上皮细胞增生伴单个核炎细胞浸润 ;肾内细胞 PCNA高表达 ;灶状坏死伴钙化 ;肉芽肿和感染灶等。结论 过量氟可损害多种内脏器官 ,以肾脏损害最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量氟 肾脏 病理变化 大鼠 氟中毒 肝脏 心脏
下载PDF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盈涛 苌新明 +1 位作者 李欣 李恒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螺内酯从造模开始每日1mL 100mg·kg^(-1)灌胃,共7wk.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组胶原面积比Ⅰ型胶原分别为:2.84±0.86,5.41±2.08,Ⅲ型胶原分别为:2.95±0.82,5.35±2.30.螺内酯组Ⅰ/Ⅲ型胶原增生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螺内酯可使肝组织Ⅰ/Ⅲ型胶原沉积明显减轻,提示螺内酯可明显预防肝纤维化的形成,ALD 在肝纤维化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病理学 胶原 生物合成 螺内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艳静 李恒力 +3 位作者 许丙辉 刘昭明 张宪峰 夏时海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ET)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AP患者16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0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采...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ET)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AP患者16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0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CT、ET,并对三者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SAP、MAP组血清PCT、CRP、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组入院第1、3、7天血清PCT水平高于MAP组,第3、7天血清CRP水平高于MAP组,第7天血清ET水平高于MAP组(P均<0.05),不同时间点血清PCT、CRP及ET水平组内对比,P均>0.05。Pearson分析显示,160例AP患者中血清PCT、CRP及ET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PCT(OR=28.492,P=0.016)、CRP(OR=56.305,P=0.011)及ET(OR=6.398,P=0.000)均为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AP患者中血清PCT、CRP及ET水平均升高,三者水平变化与病情有关,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内毒素
下载PDF
陕西地区IgA肾病的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琳华 任淑婷 +5 位作者 国荣 李恒力 解晓慧 蒋娜 赵文宝 冯学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15年来IgA肾病的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IgA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特点.结果本地区IgA肾病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6~40岁,发病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2.46%,病程较短;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肾病综...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15年来IgA肾病的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IgA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特点.结果本地区IgA肾病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6~40岁,发病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2.46%,病程较短;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肾病综合征最多见,肉眼血尿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随年龄增大而增多;小球内固有细胞的增生程度、新月体形成和小管间质病变对肾功能影响明显;肾功能不全与年龄、病程和病变之间无明显的规律性对应关系.结论陕西地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IgA肾病所占比例高,男性多见;IgA肾病某些临床表现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IgA肾病的小球病变与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程度不一定平行,依据病理变化制定有个性化特点的IgA肾病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流行病学 病理变化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治疗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艳静 许丙辉 +4 位作者 台剑熊 齐双玉 刘昭明 樊晓意 李恒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治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治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胃肠减压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低于B组(P<0.01)。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治疗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能更快的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硫酸镁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下载PDF
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VEGFR-2和PL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宪峰 窦剑 +2 位作者 李恒力 李新国 彭永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83,共3页
目的探究索拉非尼对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R-2)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 目的探究索拉非尼对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R-2)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400mg口服,每天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血清中VEGFR-2和PLGF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中VEGFR-2水平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8577.4±2358.2)ng/L比较,实验组血清中VEGFR-2水平(6088.4±1875.0)ng/L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中PLGF水平有小幅度上涨,与对照组(653.2±207.9)pg/m L比较,实验组血清中PLGF水平(475.6±141.2)pg/m L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生存时间(12.5±3.8)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4±3.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显著改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R-2和PLGF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肝癌 VEGFR-2 PLGF
下载PDF
Nephrin、TGF-β1和WT1在阿霉素肾病模型肾小球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维娜 任淑婷 +4 位作者 成少利 张耀杰 于琳华 郭尚温 李恒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足细胞的数量及neph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阿霉素肾病模型肾小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于不同实验时间点检测血、尿生化指标;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 目的探讨足细胞的数量及neph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阿霉素肾病模型肾小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于不同实验时间点检测血、尿生化指标;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足细胞数量、nephrin、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该模型的肾脏病理学改变明显;1周末足细胞nephrin表达减弱(P<0.05),8周末肾小球TGF-β1表达增强(P<0.05)、足细胞数量减少(P<0.05);nephrin与24 h尿蛋白定量(r=-0.83,P<0.01)、尿素氮(r=-0.68,P<0.05)、血肌酐(r=-0.71,P<0.05)呈负相关;TGF-β1与24 h尿蛋白定量(r=0.45,P<0.05)、尿素氮(r=0.62,P<0.05)、血肌酐(r=0.59,P<0.05)呈正相关;足细胞数量与24 h尿蛋白定量(r=-0.63,P<0.05)、尿素氮(r=-0.72,P<0.05)、血肌酐(r=-0.76,P<0.05)呈负相关;足细胞数量与nephrin呈正相关(r=0.78,P<0.01),与TGF-β1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经改良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可以成功复制阿霉素肾病急性和慢性模型;阿霉素肾病蛋白尿的发生和进展与nephrin表达异常密切相关;TGF-β1加重了足细胞数量减少启动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NEPHRIN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足细胞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组织中PCNA与Bcl-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国荣 于琳华 +2 位作者 徐长福 李恒力 赵文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6,159,共4页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tis ,LN)肾组织内凋亡调控基因Bcl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探讨凋亡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PS(enhancedlabelled polymersystem)检测 2 9例LN肾穿刺活检组织PCNA和Bcl 2的表达 ,并...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tis ,LN)肾组织内凋亡调控基因Bcl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探讨凋亡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PS(enhancedlabelled polymersystem)检测 2 9例LN肾穿刺活检组织PCNA和Bcl 2的表达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N组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LN组肾小球内Bcl 2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阳性表达细胞见于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性新月体内。LN组肾小球Bcl 2阳性细胞数与PCNA阳性细胞数、肾小球细胞总数有显著正性线性相关 (r =0 .70 1.P <0 .0 1;r =0 .5 5 0 ,P <0 .0 1)。结论 LN肾组织肾小球内细胞高增殖和Bcl 2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活检组织 PCNA Bcl—2 凋亡调控基因 肾组织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性肾损害发病机制的病理学证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琳华 任淑婷 +3 位作者 李恒力 国荣 赵文宝 冯学亮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74-2275,共2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对比非糖尿病性肾疾病(Non-diabeticrenaldisease,NDRD)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病变特点,为进一步探索NDRD的发病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对43例糖尿病患...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对比非糖尿病性肾疾病(Non-diabeticrenaldisease,NDRD)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病变特点,为进一步探索NDRD的发病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对43例糖尿病患者的肾穿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检查。先分别由肾内科和病理科高级职称医生背对背诊断,最后结合临床统一诊断。结果:43例糖尿病肾穿组织NDRD占65.1%(28/43)。与DN比较,NDRD病变有以下特点:①显示多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类型,其中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最多、占32.14%(9/28),其次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17.86%(5/28)。②透射电镜检查见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s,GBM)不均匀性增厚,这与DN肾小球基底膜均匀性增厚明显不同。③免疫荧光检查发现71.43%(20/28)NDRD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有两种以上呈颗粒或团块状的免疫球蛋白沉积。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较高的NDRD发生率,其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和超微结构均与DN有显著不同,提示NDRD与DN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机制、临床早期诊断和介入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段提供病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肾损害 发病机制 病理学 超微结构 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刺引流与开腹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艳静 李恒力 +3 位作者 许丙辉 刘昭明 张宪峰 夏时海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589-2593,共5页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穿刺引流与开腹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继发胰腺周围脓肿患者12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开腹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穿...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穿刺引流与开腹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继发胰腺周围脓肿患者12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开腹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术后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出血、胆漏、胰腺假性囊肿、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 0%和20. 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对比术后14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 4%和87. 3%,观察组明显增加(P <0. 05)。术后14 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分别为(26. 14±9. 29)μmol/L和(34. 95±10. 49)μmol/L,都明显低于术前的(48. 92±11. 93)μmol/L和(48. 14±9. 82)μmol/L(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相对于开腹引流术,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继发胰腺周围脓肿具有更好的微创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胆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穿刺引流 开腹引流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周围脓肿 胆红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