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走滑断裂带流体时空分布及油气成藏意义
1
作者 李慧莉 高键 +3 位作者 曹自成 朱秀香 郭小文 曾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6-328,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对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采集研究区8条主要走滑断裂上23口钻井岩心中的构造成因裂缝充填方解石脉,开展断裂流体耦合活动研究。根据方解石脉微观岩相(成岩矿物类型和阴极发光特征)、岩石化学...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对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采集研究区8条主要走滑断裂上23口钻井岩心中的构造成因裂缝充填方解石脉,开展断裂流体耦合活动研究。根据方解石脉微观岩相(成岩矿物类型和阴极发光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和方解石原位U-Pb定年结果,将方解石脉分为3期。第一期方解石脉在东西部数条断裂带内普遍发育,方解石岩石化学特征指示流体来源于中下奥陶统地层水;方解石原位U-Pb年龄为474~444 Ma,时代为加里东中期。第二期方解石脉主要在顺北5号带以东断裂带内发育普遍,方解石岩石化学特征指示来源于下部寒武系地层水和埋藏期深部热流体;方解石原位U-Pb年龄为441~403和374~326 Ma,时代集中分布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第三期方解石脉在5号带、4号带和顺南地区少数样品较为发育,方解石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埋藏期深部热流体特征,方解石原位U-Pb年龄为295.9~232 Ma,时代主要为海西晚期。三期方解石脉形成时期与断裂活动期次相吻合。方解石脉含烃包裹体产状和特征指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液态烃充注和液态烃热裂解演化过程。本文利用构造成因裂缝充填方解石微区原位U-Pb定年,确定走滑断裂形成时间的方法,以及结合烃类包裹体分析直接确定油气成藏时限的方法,对于研究多旋回盆地多源多期油气成藏过程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断裂流体耦合活动 油气成藏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烃源岩热演化研究
2
作者 邱楠生 常健 +4 位作者 冯乾乾 曾帅 刘效妤 李慧莉 马安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9-212,共14页
我国中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分布深度和油气贫富差异大,盆地温度场是制约油气成藏及烃源岩成熟演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盆地古、今温度场特征,明确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及其差异性... 我国中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分布深度和油气贫富差异大,盆地温度场是制约油气成藏及烃源岩成熟演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盆地古、今温度场特征,明确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及其差异性,探讨热演化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现今平均热流为(42.5±7.6)和(53.8±7.6) mW/m^(2),反映了“冷盆”和“温盆”特征。塔里木盆地热流自早寒武世以来呈下降趋势,早二叠世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出现短暂的峰值。四川盆地寒武纪至早二叠世为稳定低热流,早二叠世末受峨眉山地幔柱热效应的深刻影响,热流快速上升,晚二叠世以来热流下降。由于四川盆地的热状况一直高于塔里木盆地,同时受二叠纪岩浆活动的差异影响,盆地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演化、油气生成和相态存在差异。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具有3种类型:(1)古生代迅速成熟演化定型;(2)早古生代快速演化-后期持续演化型;(3)早古生代和中生代快速演化型。四川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具有3种类型:(1)持续演化型;(2)加里东期热演化停滞-中生代持续演化型;(3)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热演化停滞-后期持续演化型。极低的地热背景使得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仍存在液态烃保存的有利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寒武系 烃源岩 热演化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与特深层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8 位作者 李慧莉 朱东亚 张军涛 杨敏 段金宝 邓尚 尤东华 武重阳 陈森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更加多样,控储因素中,相带、流体、压力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涵更为丰富。结合近期大量新的超深钻探资料,持续开展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机理的研究。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地区奥陶系和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的深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破裂和多类型流体耦合改造储集体的成储机制;通过上震旦统四川盆地灯影组和塔里木盆地奇格布拉克组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新元古代“白云石海”沉积环境、早期溶蚀和早期油气充注在成储与孔隙保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含膏岩层系白云岩成储的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膏盐岩封盖及超压、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显著改善了储集物性。深层-超深层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丰富了“三元控储”理论,有效引领了超深层,乃至特深层的油气勘探。断控和断-溶双控储集体、古老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尤其是寒武系厚层膏盐岩之下的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在中西部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广泛分布,有望成为万米特深层钻探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断控缝洞储集体 断裂-流体控储机制 微生物岩储层 含膏白云岩储层 碳酸盐岩成储机理
下载PDF
川东南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特征与成因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月卿 张军涛 +7 位作者 潘磊 李慧莉 刘光祥 李让彬 武重阳 郝运轻 何治亮 黄振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6,共12页
近期川东南多口钻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获得了油气突破,但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化机理不明确,难以预测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展布规律。本次研究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热事件,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系... 近期川东南多口钻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获得了油气突破,但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化机理不明确,难以预测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展布规律。本次研究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热事件,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认为:川东南茅口组白云岩以细-中晶白云岩为主,泥-粉晶白云岩和白云石胶结物次之;綦江地区主要发育层状细-中晶白云岩,白云石呈自形-半自形晶,多具有雾心亮边结构和明显的颗粒幻影,阴极发光下晶体内部呈棕色-红色,由内向外过渡为暗红色,细-中晶白云石的δ^(18)O_(V-PDB)、δ^(13)CV-PDB和^(87)Sr/^(86)Sr值均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主要为海水,白云石可能为浅埋藏期中等盐度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生成,后期经历重结晶或海源流体的热调整改造;泰来地区主要发育斑块状泥-粉晶、细-中晶白云岩以及裂缝内充填的白云石胶结物,原始岩石较致密,晶粒结构不明显,白云石胶结物以具波状消光的鞍形白云石为主,阴极发光下可见多期环带状特征,δ^(18)O_(V-PDB)、δ^(13)CV-PDB和^(87)Sr/^(86)Sr值表明泥-粉晶、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浅埋藏期海水环境,后期经历了来自或穿碎屑岩层热流体的直接影响,在裂缝内沉淀白云石胶结物及方解石。总体而言,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热流体调整改造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储层的关键因素,其中浅埋藏期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是该区白云岩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茅口组 白云岩 成因机理
下载PDF
川东南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多元复合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
5
作者 高键 李慧莉 +6 位作者 何治亮 蔡勋育 李双建 刘光祥 袁玉松 林娟华 李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276,共14页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普遍具有多源多期的特征,复杂成藏过程的准确剖析对油气的高效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确定川东南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油气成藏过程,针对多期次储层孔洞缝充填物,开展了阴极发光、元素和同位素、流体...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普遍具有多源多期的特征,复杂成藏过程的准确剖析对油气的高效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确定川东南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油气成藏过程,针对多期次储层孔洞缝充填物,开展了阴极发光、元素和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捕获古温压和沥青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多期矿物充填序列表现为第一世代白云石、第二世代方解石和晚期石英;沥青广泛分布于基质白云岩溶孔及第一世代白云石晶粒间,同时白云石发育沥青包裹体和气包裹体;第二世代方解石捕获了原生和次生甲烷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岩矿物流体来源以储层流体为主,方解石形成与有机流体参与相关。储层沥青和沥青包裹体的热成熟度Ro主要分布于2.90%~3.59%,结合与沥青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烃源岩生烃史,推断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液态烃充注洗象池群后热裂解干气阶段伴生的焦沥青。方解石中原生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集中分布于55.8~81.7 MPa(捕获温度198~203℃),指示埋藏期液态烃热裂解干气阶段压力系数为1.06~1.56,具有中等超压特征;次生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分布于42.1~65.0 MPa(捕获温度为150°~155℃),指示抬升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泄压供烃阶段压力系数为0.94~1.45,仍保持有中等超压特征。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存在埋藏期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液态烃充注和原位裂解气成藏与抬升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泄压供烃成藏的多元复合成藏过程。多元复合成藏模式为寻找寒武系洗象池群风险勘探目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演化 成岩-成藏动态演化 多元复合成藏 洗象池群 平桥地区 川东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超压差异分布研究
6
作者 曾帅 邱楠生 +4 位作者 李慧莉 马安来 朱秀香 贾京坤 张梦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5-315,共11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深层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顺托果勒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层系发现了一系列与走滑断裂有关的异常高压油气藏,但其超压成因和分布规律却少有讨论。相较于伸展盆地与挤压型前陆盆地体系,克拉通内走滑断裂与地层压力关系的研究... 随着塔里木盆地深层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顺托果勒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层系发现了一系列与走滑断裂有关的异常高压油气藏,但其超压成因和分布规律却少有讨论。相较于伸展盆地与挤压型前陆盆地体系,克拉通内走滑断裂与地层压力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碳酸盐岩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也进一步加剧了超压分布的复杂性。本次研究根据钻井测试与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顺托果勒地区压力分布特征与超压储层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恢复的古压力、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活动期次讨论了顺托果勒地区不同二级构造单元间异常压力的成因机制差异。结果表明,顺北缓坡和顺托低凸起地层超压为天然气充注与构造增压作用产生,而顺南缓坡地层超压主要受原油裂解生气影响。天然气的生成与断裂活动特征决定了顺南地区整体超压、顺北与顺托地区局部超压的分布格局,走滑断控储层的发育模式使得顺托果勒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压力系统呈现分割状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托果勒低隆起 走滑断裂 深层碳酸盐岩 超压成因机制 差异分布机理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王鹏 王毅 +8 位作者 李慧莉 杨伟利 张仲培 陈跃 王斌 刘少峰 顾浩 钱涛 李晓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8-960,共23页
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记录了“雪球地球”极端气候事件重要的地质信息。塔里木地块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和西南缘叶城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露头发育,是研究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理想基地。文章基于塔里木地块周缘新元... 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记录了“雪球地球”极端气候事件重要的地质信息。塔里木地块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和西南缘叶城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露头发育,是研究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理想基地。文章基于塔里木地块周缘新元古界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综合了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聚焦冰碛岩地层沉积时代这一核心问题,建立新元古代冰期格架。冰期事件对比显示,贝义西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相当于Kaigas冰期(国际),阿勒通沟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巧恩布拉克冰期(阿克苏地区)、波龙冰期(叶城地区)相当于Sturtian冰期(国际),特瑞爱肯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尤尔美那克冰期(阿克苏地区)、雨塘冰期(叶城地区)相当于Marinoan冰期(国际),汉格尔乔克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相当于Gaskiers冰期(国际)。同时基于冰期事件对比关系,建议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最新划分方案将塔里木地块南华系底界调整为与全球性Sturtian冰期沉积底界相当的层位。通过探讨新元古代冰期事件与古老烃源岩发育的耦合关系,分析了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潜力,指出塔里木地块新元古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研究,对推进该地块前寒武纪基础地质研究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是介入新元古界基础科学研究的有效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地块 新元古代 冰碛岩 冰期事件 雪球地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的热史 被引量:68
8
作者 李慧莉 邱楠生 +1 位作者 金之钧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17,共5页
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热历史与其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存在两个相对较高的古地温期:一个是寒武纪-早奥陶世,另一个是石炭-二叠纪.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古地温梯度较高,寒武纪-早奥陶世古地温... 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热历史与其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存在两个相对较高的古地温期:一个是寒武纪-早奥陶世,另一个是石炭-二叠纪.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古地温梯度较高,寒武纪-早奥陶世古地温梯度为每百米3.2~3.5℃,此后地温梯度显著下降;石炭-二叠纪古地温略有上升,地温梯度为每百米3.0~3.2℃;中生代古地温梯度下降平缓,中生代末地温梯度为每百米2.5℃;新生代地温梯度持续下降,现今地温梯度为每百米2℃.由于盆地不同构造单元构造发展演化史不同,塔里木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热历史各具特征.沙雅隆起与卡塔克隆起以及古城墟隆起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长期处于基底隆起区,大地热流始终相对较高;而满加尔坳陷长期处于坳陷区,基底埋深大,古热流相对较低.此外,新生代期间,塔里木盆地受南北向的挤压,由于山脉的负载作用,使盆地中部岩石圈相对上拱的卡塔克隆起地温梯度变化较小或略有上升,而边缘向下挠曲的塔西南坳陷新生代期间持续的快速沉降,地温梯度下降迅速,且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历史 古地温 地温梯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质热历史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慧莉 邱楠生 +2 位作者 金之钧 杨海军 李宇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以及塔中地区构造演化史 ,对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镜质体反射率反演计算了塔中地区 3口井的地质热历史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塔中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 ,...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以及塔中地区构造演化史 ,对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镜质体反射率反演计算了塔中地区 3口井的地质热历史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塔中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间存在两个相对较高的古地温期 ,一个是寒武纪—早奥陶世 ,另一个是二叠纪 ;早古生代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较高 ,寒武纪—早奥陶世地温梯度为 3 .2~ 3 .5℃ / 1 0 0m ,此后地温梯度显著下降 ;石炭纪古地温略有上升 ,二叠纪时地温梯度可能达到 3℃ / 1 0 0m ;中生代古地温梯度平缓下降 ,中生代末地温梯度 2 5℃ / 1 0 0m左右 ;新生代地温梯度变化不大 ,现今地温梯度 2 2℃ /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质 镜质体反射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地温梯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的热历史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计算了塔里木中部地区3口井志留纪以来的热历史。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纪以来的大地热流变化不大,为56~62mW/m2。志留纪、泥盆纪大地热流较低,约为58mW/m2;石炭纪大地热流略有增高,二叠纪时大地热流可能达到62m...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计算了塔里木中部地区3口井志留纪以来的热历史。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纪以来的大地热流变化不大,为56~62mW/m2。志留纪、泥盆纪大地热流较低,约为58mW/m2;石炭纪大地热流略有增高,二叠纪时大地热流可能达到62mW/m2;中生代期间,大地热流逐渐降低,中生代末约为57mW/m2;新生代期间,大地热流略有增高,现今大地热流约为60mW/m2。塔中地区的热历史与其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热历史 磷灰石裂变径迹 志留纪 中生代 塔中地区 构造演化史 塔里木盆地 石炭纪 降低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管网改造工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慧莉 程一航 +1 位作者 赵红花 王少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以深圳市新区某片区管网改造工程项目中的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采用BIM技术及Revit2014和CAD2008软件,对市政工程改造项目中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碰撞检查,将BIM分析结果对比已实施的设计施工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管网改造优... 以深圳市新区某片区管网改造工程项目中的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采用BIM技术及Revit2014和CAD2008软件,对市政工程改造项目中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碰撞检查,将BIM分析结果对比已实施的设计施工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管网改造优化设计方法。解决老城区管网改造中存在的因地下管线信息难以准确掌握而产生的施工难以有效实施和变更设计等问题,为给排水工程管线的科学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管网改造 三维模拟 碰撞检查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慧莉 邱楠生 +1 位作者 金之钧 吕修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8-653,共6页
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认识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克拉 2气田克拉 2 0 1井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取样研究 ,得到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四组均一温度 :75~ 10 5℃ ,12 0~ 135℃ ,15 5~ 175℃ ,2 0 0~ 2 5 0℃... 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认识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克拉 2气田克拉 2 0 1井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取样研究 ,得到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四组均一温度 :75~ 10 5℃ ,12 0~ 135℃ ,15 5~ 175℃ ,2 0 0~ 2 5 0℃。其中前三组与油气成藏有关 ,第四组及更高的温度可能与地下的热液活动有关。结合沉积埋藏史和热史的恢复 ,认为克拉 2气田的成藏时间为 11~ 2 .5Ma之间 ,即康村组至库车组沉积初期开始 ,到库车组遭受抬升剥蚀时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储层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塔中-巴麦地区构造沉积演化及其对奥陶系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慧莉 刘士林 +2 位作者 杨圣彬 张继标 高晓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3-892,共10页
利用近期获得的钻井、地震资料,开展塔中-巴麦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提出塔中-巴楚-玉北地区加里东中期形成了统一的大型"古隆起",控制着晚奥陶世早、中期沉积相的展布;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大型"古隆起"... 利用近期获得的钻井、地震资料,开展塔中-巴麦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提出塔中-巴楚-玉北地区加里东中期形成了统一的大型"古隆起",控制着晚奥陶世早、中期沉积相的展布;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大型"古隆起"分化发展,和田"古隆起"定型,包括玉北地区东部及塔中南坡在内的塘古巴斯坳陷区北东向"潜山"构造带形成,塔中北坡发育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控制,塔中-巴麦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宏观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塔中-巴楚位于加里东中期大型古隆起的主体部位,中、下奥陶统具备加里东中期Ⅰ幕岩溶储层发育条件;玉北中西部、巴楚西部以及塘古巴斯坳陷区北东向潜山构造带还具备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岩溶储层发育条件;塔中Ⅰ号断裂带以北的顺托果勒地区长期位于古隆起的斜坡部位,北东向断裂发育且多期活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与之相关的缝洞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古隆起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巴麦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原油裂解动力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慧莉 马安来 +5 位作者 蔡勋育 林会喜 李建交 刘金钟 朱秀香 吴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25,共8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向深层的拓展,超深层油藏赋存温度上限是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使用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顺北7井奥陶系超深层原油开展了50 MPa、90 MPa两种压力和2℃/h、20℃/h两... 随着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向深层的拓展,超深层油藏赋存温度上限是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使用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顺北7井奥陶系超深层原油开展了50 MPa、90 MPa两种压力和2℃/h、20℃/h两种升温速率的热模拟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软件进行化学动力学计算,对比不同温压条件下原油热裂解进程,讨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同一原油具有基本相似的裂解过程和基本一致的终点温度裂解总生气量。在原油裂解中,早期有重烃气的生成,晚期重烃气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升温速率对原油裂解进程影响显著,较高的升温速率下,原油裂解进程向高温推移,并且具有较高的油相保存温度上限。压力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较小。同一升温速率条件下,裂解早期压力对原油热裂解稍有“抑制”作用,而裂解晚期,压力则稍有“促进”作用。原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裂解过程的差异,可以用裂解活化能分布的差异进行解释。顺北7井原油在两种压力条件下均具有相对集中的活化能分布,表明原油发生裂解转化过程的“温度窗”相对较窄。顺北一区油相保持的温度上限高于180℃,在埋深9000 m的深部仍可保持油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热裂解 动力学模拟 油气藏相态 奥陶系 超深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热浸镀铝钢的镀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慧莉 李国喜 +1 位作者 郑毅然 昌霞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借助XJG 05金相显微镜、SEM 5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71型显微硬度计分别对镀层厚度、形貌、硬度以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厚度随浸镀时间增加而增厚,且遵从抛物线规律.热浸镀铝钢在850℃扩散后扩散层为一层,由Fe2Al5组成;950℃扩... 借助XJG 05金相显微镜、SEM 5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71型显微硬度计分别对镀层厚度、形貌、硬度以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厚度随浸镀时间增加而增厚,且遵从抛物线规律.热浸镀铝钢在850℃扩散后扩散层为一层,由Fe2Al5组成;950℃扩散处理后扩散层为两层,外层为FeAl2,内层为FeAl和Fe3Al.可以通过测量硬度来确定扩散层的铝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铝 微观结构 扩散层 硬度
下载PDF
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疼痛评估的研究与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慧莉 姜伟娜 +2 位作者 吴翔 李国英 张宏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140-141,共2页
疼痛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受,疼痛患者能准确报告自我疼痛程度是治疗的关键基础,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重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往往不能自诉疼痛,而临床最简单实用的一维评估量表脸谱法(Face Rating Scale或Wong-Baker)获得的信息是... 疼痛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受,疼痛患者能准确报告自我疼痛程度是治疗的关键基础,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重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往往不能自诉疼痛,而临床最简单实用的一维评估量表脸谱法(Face Rating Scale或Wong-Baker)获得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认知功能障碍 疼痛 评估 护理
下载PDF
红光照射加硫酸镁湿敷用于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慧莉 姜伟娜 高文娣 《护理研究》 2004年第2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红光照射 硫酸镁 湿敷 联合治疗 化疗 静脉炎 肿瘤
下载PDF
PD_3和PD_3RE重轨钢的性能、组织等分布形貌及内耗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慧莉 于宁 +3 位作者 孙振岩 戢景文 陈建军 任新建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614,共5页
对PD3和中间包加少量稀土的PD3RE重轨钢的连铸坯和产品轨进行了硬度和组织的Profile观测。发现加稀土减小钢坯硬度分布的波动幅度,有效减消280 mm×380 mm连铸坯心部的低性能区(在PD3RE铸坯上甚至未测出低硬度区);在仅含0.016%P的PD... 对PD3和中间包加少量稀土的PD3RE重轨钢的连铸坯和产品轨进行了硬度和组织的Profile观测。发现加稀土减小钢坯硬度分布的波动幅度,有效减消280 mm×380 mm连铸坯心部的低性能区(在PD3RE铸坯上甚至未测出低硬度区);在仅含0.016%P的PD3钢坯里观测到Fe-P(C)共晶组织,而加稀土可完全抑制这种组织;还发现,PD3RE钢轨表层区出现很明显的硬化,这种硬化是珠光体细化引起的。测量轨腰样品的内耗表明,加稀土除了减小轨腰的内应力和增加铁素体中的固溶C之外,还增强了钢轨表层的渗氮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钢 组织与性能分布 内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成藏特征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慧莉 李婧婧 +1 位作者 杨素举 马中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1-95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区顺9井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中-下段储盖组合中发现轻质油藏,与柯坪塔格组上段(柯上段)油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志留系油气成藏特征,利用顺9井区钻井获得的原油和含油砂岩开展柯上段与下段可...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区顺9井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中-下段储盖组合中发现轻质油藏,与柯坪塔格组上段(柯上段)油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志留系油气成藏特征,利用顺9井区钻井获得的原油和含油砂岩开展柯上段与下段可动烃地化特征、储层沥青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对比研究。柯下段原油样品和含油砂岩抽提物均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和较低的沥青质含量,而柯上段不同样品间存在差异。柯上段与柯下段具有相似的正构烷烃和甾、萜烷分布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组成。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仅在柯上段样品中有检出。两个含油层段均可见储层沥青,但赋存及光性特征存在差异。两个含油层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油包裹体宿主矿物、荧光特征及均一温度分布具有一致性。结合构造演化史和钻井实际情况分析认为,研究区柯上段与柯下段主要经历了一致的一期油气成藏过程,保存条件不同造成油藏差异改造破坏,形成了两个含油层段现今油气性质的差异。柯下段保存条件优于上段,顺9井柯下段轻质油藏可能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形成的古老原生油气藏。寻找保存条件好的原生油藏仍然是研究区志留系勘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原生油气藏 油气成藏 柯坪塔格组 志留系 顺托果勒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桥口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慧莉 林燕 刘册扬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3期27-28,43,共3页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居非均质性及储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本区...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居非均质性及储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本区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该项成果应用于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结果证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建模 地质模型 油藏描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