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杂合中建立第三空间——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看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 |
李成坚
邓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2
|
君王形象与爱尔兰——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意识形态 |
李成坚
汤玉荣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3
|
论塔特·休斯的《雨中鹰》与《牧神集》 |
李成坚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8
|
|
4
|
国内外希尼翻译研究述评 |
李成坚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后现代视域下浪漫主义精神的复归——塔特·休斯诗歌意义的再诠释 |
李成坚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6
|
文化身份的寻求:论希尼的《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 |
李成坚
|
《学海》
CSSCI
|
2004 |
2
|
|
7
|
论弗里尔历史剧的叙事伦理 |
李成坚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寻找爱尔兰文化和政治的言说方式——论谢默斯·希尼的诗集《外出度冬》 |
李成坚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9
|
|
9
|
论塔特·休斯《乌鸦》中的意象特质 |
李成坚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0 |
3
|
|
10
|
谢默斯·希尼《田间劳作》的心路历程及意义 |
李成坚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1
|
个性化道路上的乌鸦之歌——论塔特·休斯《乌鸦》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
李成坚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2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读汪榕培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
李成坚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3
|
君王形象与爱尔兰——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意识形态 |
李成坚
汤玉荣
|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
2011 |
0 |
|
14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国内研究述评 |
付玉群
李成坚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9
|
|
15
|
在多元化中寻找自己的声音——论当代英国诗人塔特·休斯的成功之路 |
李成坚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3
|
|
16
|
建立翻译中的第三空间——论霍米·巴巴之“杂合”概念在翻译中的运用 |
邓红
李成坚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7 |
7
|
|
17
|
试论朗利在北爱危机文化和解中的作用 |
夏延华
李成坚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1
|
|
18
|
大学英语文学类选修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邹涛
李成坚
赵颖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0 |
1
|
|
19
|
解构主义范式下的翻译学研究:启示与反思 |
郭力嘉
李成坚
李砚颖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1 |
1
|
|
20
|
译者主体性的彰显——谢默斯·希尼英译《贝奥武甫》之风格解析 |
邓红
李成坚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