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4株失去鞭毛抗原的沙门氏菌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成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5-85,共1页
对4株失去鞭毛抗原的沙门氏菌实验观察李成欢(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细菌经多次培养,传代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使菌体表面特异性多糖及鞭毛丧失。我室试验了4株经多次传代鞭毛抗原已消失的沙门氏菌。从血平板分离出... 对4株失去鞭毛抗原的沙门氏菌实验观察李成欢(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细菌经多次培养,传代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使菌体表面特异性多糖及鞭毛丧失。我室试验了4株经多次传代鞭毛抗原已消失的沙门氏菌。从血平板分离出来的菌落作血清学试验,A-F多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抗原 实验观察 粗糙型 平板分离 特异性多糖 血清学试验 肉汤培养基 血平板 光滑型 凝集试验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玉华 李湘玲 +1 位作者 李伟群 李成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尿路感染 (UT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治疗 2 8例细菌培养阳性NS患儿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NS患儿UTI发生率...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尿路感染 (UT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治疗 2 8例细菌培养阳性NS患儿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NS患儿UTI发生率为 33.7% ,其中 78.4 %为无症状菌尿症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 94 .6 % ,其中大肠杆菌占 4 3.9% ,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第 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其他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病原菌敏感 ,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抗生素已被大多数病原菌耐受。结论 革兰阴性菌仍是NS患儿UTI的主要病原菌 ,第 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病原菌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 泌尿道感染 病原体 药物敏感分析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随机早期检测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欢 周华 陈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9-140,144,共3页
针对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稳定性差的问题,根据排队论知识,在分析了决定其性能要素的分布规律之后,得出结论:路由器缓冲区的队列长度是非线性分布的,路由器尾丢弃率随队列平均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呈线性关系。给出了一种非线性改... 针对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稳定性差的问题,根据排队论知识,在分析了决定其性能要素的分布规律之后,得出结论:路由器缓冲区的队列长度是非线性分布的,路由器尾丢弃率随队列平均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呈线性关系。给出了一种非线性改进算法,改善了算法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拥塞控制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 丢包率
下载PDF
介绍一种霍乱弧菌检测的快速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贤 李成欢 罗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6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检测 霍乱
下载PDF
肉豆蔻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菌、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敏东 黄启 李成欢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抑菌试验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等对肉豆蔻有效成分之-挥发挥油的提取工艺、抑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肉豆蔻与水配量比1:10、浸泡时间... 目的:研究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抑菌试验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等对肉豆蔻有效成分之-挥发挥油的提取工艺、抑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肉豆蔻与水配量比1:10、浸泡时间8 h、蒸馏时间5 h为较佳挥发油蒸馏提取工艺;最低抑菌浓度(MIC):酵母菌>31.25 mg·ml^(-1)、霉菌>125.00 mg·ml^(-1)、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63 mg·ml^(-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采用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挥油工艺的较佳条件为A_3B_3C_2,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 提取 抗菌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抗氧化性作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付敏东 李成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工艺、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95%乙醇做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对DPPH一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分别对八角中的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工艺、抑菌作用、自由基清除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工艺、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95%乙醇做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对DPPH一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分别对八角中的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工艺、抑菌作用、自由基清除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八角茴香与95%乙醇溶液比为1:6,虹吸次数为6次,浸泡时间为2.4h是八角茴香油的较佳提取工艺。八角茴香油浓度在15.62-62.50mg/L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及黑曲霉菌等呈中度敏感: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八角茴香油工艺的较佳条件为A2B2C3,八角茴香油对细菌、真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和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提取 抗菌 抗氧化
下载PDF
小陷胸加枳实汤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其抗菌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敏东 赖水招 +2 位作者 郑锦坤 范世平 李成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49-651,共3页
目的:小陷胸加枳实汤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其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HPLC分析技术及抑菌试验等对小陷胸加枳实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抑菌作用等进行研究。结果:与水配量比1∶4、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3次为较佳提取工艺条件;抑菌M... 目的:小陷胸加枳实汤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其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HPLC分析技术及抑菌试验等对小陷胸加枳实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抑菌作用等进行研究。结果:与水配量比1∶4、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3次为较佳提取工艺条件;抑菌MIC:霉菌>125 g·L-1,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2.5 g·L-1。结论:采用合煎水提取工艺提取小陷胸加枳实汤有效成分工艺的较佳条件为A1B3C3,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加枳实汤 提取 抗菌
原文传递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浅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曾顺和 李成欢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2B期443-445,共3页
目的:调查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以期对临床医生在治疗这方面疾病有所帮助。方法:收集我院内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共18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二者的鉴定... 目的:调查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以期对临床医生在治疗这方面疾病有所帮助。方法:收集我院内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共18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二者的鉴定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同时做抗生素耐药分析。结果:2001年至200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逐年的检出率为23.3%、28.1%及32.4%。肺炎克雷伯菌逐年的检出率分别为22.2%、29.6%及38.2%,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非产酶株显著升高,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80%。结论:1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首选抗生素是碳氢霉烯类。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离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3为了控制其感染和播散,应控制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加强院内消毒隔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臭氧加干燥疗法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贯文 刘卫英 +4 位作者 易服贞 梁履华 利金彩 李成欢 郑琅生 《实用护理杂志》 1999年第9期7-8,共2页
采用低浓度臭氧加干燥的方法治疗烧伤创面,观察了26例病人,同时与26例病人采用病房常规治疗方法作对照组。2组病人分别于治疗的第1、3天作创面分泌物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创面一般情况、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并作对照,... 采用低浓度臭氧加干燥的方法治疗烧伤创面,观察了26例病人,同时与26例病人采用病房常规治疗方法作对照组。2组病人分别于治疗的第1、3天作创面分泌物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创面一般情况、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并作对照,结果显示:臭氧加干燥治疗后对创面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为85%以上。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平均缩短3.54天。因此,本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减少创面渗出、快干、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干燥疗法 治疗 烧伤创面
原文传递
斑玉蕈蛛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琪辉 王威 +1 位作者 李成欢 温志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6,共7页
近期在福建省一家斑玉蕈厂发现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致病菌,通过感病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经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该病害名为蛛网病。这是金黄菌寄生所致斑玉蕈蛛... 近期在福建省一家斑玉蕈厂发现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致病菌,通过感病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经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该病害名为蛛网病。这是金黄菌寄生所致斑玉蕈蛛网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其菌丝体最佳生长条件为20℃,p H5.5,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出菇过程中严格控制低温条件,同时加强通风和环境卫生管理有助于预防该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病 金黄菌寄生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