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元矿业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探查物探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敬鹏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开元矿业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井田内断层、陷落柱发育,是影响该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破坏了可采煤层的完整性,减少煤炭资源储量,在生产中要加强对地质构造的探查。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开元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 开元矿业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井田内断层、陷落柱发育,是影响该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破坏了可采煤层的完整性,减少煤炭资源储量,在生产中要加强对地质构造的探查。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开元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矿9101工作面和9403工作面采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和槽波地震的方法进行探查,并圈定了异常区。根据工作面后续开采情况可知,圈定的异常区与实际揭露的断层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基本一致,说明地质物探工作及时指导了工作面的布置及回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地质构造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 槽波地震
下载PDF
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中引入外资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钟巧玲 李敬鹏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第2S期55-56,共2页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取消食盐专营的条件,但专营体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严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程度的加深,外商投资方兴未艾。文章从规模效应、流通体制、生产效率等角度,对在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中引入外资的可行性进行浅析,并提出相...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取消食盐专营的条件,但专营体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严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程度的加深,外商投资方兴未艾。文章从规模效应、流通体制、生产效率等角度,对在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中引入外资的可行性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专营体制改革 引入外资 规范措施
下载PDF
爆破振动作用下岩质边坡振动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敬鹏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10期57-60,共4页
台阶状地形爆破振动的放大与衰减效应是影响边坡及周围构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利用数值程序建立边坡模型,对其地形效应的产生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台阶状地形岩体表面质点振动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放大与衰减效应,... 台阶状地形爆破振动的放大与衰减效应是影响边坡及周围构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利用数值程序建立边坡模型,对其地形效应的产生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台阶状地形岩体表面质点振动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放大与衰减效应,放大效应的变化特征与振动频率紧密相关,衰减效应与岩体夹制作用和振源距有关。岩体表面质点的竖直方向振动速度在较低振动频率时呈现出放大现象;台阶状地形条件下,振动频率增强了振动波的地形放大效应。结合萨道夫斯基公式,提出了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高程放大因子和岩体夹制作用因子,完善了边坡地形振动预测方法,为工程爆破施工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台阶状地形 爆破振动 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测井技术在阳煤开元公司煤岩层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敬鹏 《山东煤炭科技》 2018年第8期148-150,共3页
煤岩层对比是井田地质勘查、煤矿开采最基本的地质工作,利用数字测井中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密度曲线的异常特征,凭借其良好的连续性以及高分辨率,可以有效地进行煤层变化规律研究,以弥补由于钻探岩芯采取率不足造成的地层划分失误,... 煤岩层对比是井田地质勘查、煤矿开采最基本的地质工作,利用数字测井中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密度曲线的异常特征,凭借其良好的连续性以及高分辨率,可以有效地进行煤层变化规律研究,以弥补由于钻探岩芯采取率不足造成的地层划分失误,为合理层位划分、储量估算、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煤岩层对比 标志层
下载PDF
浅析深部开采围岩的力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敬鹏 《机械管理开发》 2016年第2期124-125,132,共3页
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对造成深部岩石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深部开采中对围岩压力进行防护的对策与建议,以此希望能够为该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深度开采 围岩 力学特征
下载PDF
矿井地质雷达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6
作者 李敬鹏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8期264-264,268,共2页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之下,雷达探测技术得以诞生。对于这种电磁勘探技术来说,能够实现对地下介质构造与分布的规律情况进行探测的效果。鉴于此项技术不仅便于操控,而且更加直观,所以迅速被运用到煤矿开采工作当中。本文通过阐释地...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之下,雷达探测技术得以诞生。对于这种电磁勘探技术来说,能够实现对地下介质构造与分布的规律情况进行探测的效果。鉴于此项技术不仅便于操控,而且更加直观,所以迅速被运用到煤矿开采工作当中。本文通过阐释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了矿井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具体的应用案例,从而有效提升矿井地质雷达在煤矿中应用的总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地质雷达 煤矿 应用措施
下载PDF
试论空调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7
作者 李敬鹏 《大科技》 2012年第9期304-305,共2页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住户开始在建筑中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在建筑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由于空调系统的管线以及设备等较为复杂,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工程造...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住户开始在建筑中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在建筑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由于空调系统的管线以及设备等较为复杂,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工程造价就在一定程度上定位在了较高的水平,如何对空调工程的造价实施有效的控制便成为当前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空调工程的运行状况,对影响造价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造价控制的相关措施,以确保空调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地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工程 工程造价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段英辉 战甜 +1 位作者 李敬鹏 鞠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12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8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12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8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2.9%,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分(FMA)以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基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有助于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论当前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9
作者 张雯雯 李敬鹏 《科教文汇》 2009年第12期212-212,225,共2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新公共服务的理念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都对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而且要转变行政审批人员的观念,形成新的审批文化。不...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新公共服务的理念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都对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而且要转变行政审批人员的观念,形成新的审批文化。不仅需要责任的配套,而且需要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监督体系。下放行政审批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我国从"审批型"政府过渡到"服务型"政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下载PDF
保守治疗单纯稳定的桡骨头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伟 李青松 +5 位作者 宋开芳 季亮 王祥 李敬鹏 徐鼎 罗其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稳定的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的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2例单纯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2例,年龄18~54岁,平均(38.52±9.43)岁。其中MasonⅠ型6例,MasonⅡ型16例,M... [目的]探讨单纯稳定的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的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2例单纯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2例,年龄18~54岁,平均(38.52±9.43)岁。其中MasonⅠ型6例,MasonⅡ型16例,MasonⅢ型10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 h^4 d内就诊,平均(42.13±12.24) h。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3.94±1.76)个月。32例均获得骨愈合。疗效评价根据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MEPS):优31例,良1例,优良率100.00%。[结论]单纯稳定的桡骨头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初期检查前臂旋转有无阻挡可作为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因素。伤后即刻的功能康复锻炼对恢复肘关节及前臂功能尤其重要,并不会增加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桡骨头骨折 康复锻炼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伟 李青松 +5 位作者 季亮 王祥 魏翔 李敬鹏 徐鼎 罗其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8~71岁,平均(40.31±4.76)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肱...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8~71岁,平均(40.31±4.76)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肱骨远端平行钢板固定。[结果]21例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07±4.31)个月。21例均获得骨愈合。疗效评价根据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MEPS):优13例,良3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6.19%。[结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暴露,双钢板固定稳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周在医师指导下恢复较大活动范围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平行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明星 杨颇 +4 位作者 周家顺 李敬鹏 陶磊 何宣林 宋开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11例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粉碎的桡骨头。其中Mason Ⅲ型骨折9例,MasonⅣ型骨折2例;合并桡骨颈部骨折...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11例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粉碎的桡骨头。其中Mason Ⅲ型骨折9例,MasonⅣ型骨折2例;合并桡骨颈部骨折3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均为闭合性。采用空心Herbert螺钉固定9例,钢板固定2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2~20周。内固定物无松动,移植骨块无吸收,桡骨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患肢外形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肘关节总体功能: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于无法复位的粉碎性桡骨头骨折,可取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粉碎的桡骨头,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还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颇 宋开芳 +4 位作者 李青松 周家顺 陈涛 李敬鹏 李远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总结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绞伤4例,压榨伤7例。损伤指别... 目的总结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绞伤4例,压榨伤7例。损伤指别:示指4例,中指5例,环指2例。皮肤软组织脱套平面均在远指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范围3.0 cm×3.0 cm^5.0 cm×3.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h,平均7 h。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1.5 cm^2.5 cm×1.5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满意,指端饱满、不臃肿。术后2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10 mm,平均7 mm。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等优点,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脱套伤 指动脉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生物型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贾孟轩 尚磊 +2 位作者 贺选朝 黄苹苹 李敬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069-0070,共2页
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定我科住院老年(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3--5型)患者132例,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设置回顾性治疗研究。患者均接受生物型加... 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定我科住院老年(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3--5型)患者132例,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设置回顾性治疗研究。患者均接受生物型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均为后外侧入路。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患侧髋臼位置(旋转中心与前倾、外展角)、肢体长度、偏心距,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分析术后假体位置、压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术后患者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与髋臼解剖旋转中心符合率达65.15%(86/132),未实现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与髋臼解剖旋转中心符合者中,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位于髋臼解剖旋转中心内上象限者20例(15.15%)、下象限者9例(6.82%),旋转中心外上象限者6例(4.55%),下象限者11例(8.33%);(2)患者术后髋臼前倾角度及外展角度较术前均未增加,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肢体不等长改善明显,与对侧比较在1cm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肢体长度、偏心距较健侧下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患者手术后确认存在股骨假体柄位置不佳者17例(12.88%),其中股骨假体柄远端抵于股骨干外侧壁5例(3.79%),股骨假体柄远端低于股骨干后侧壁10例(7.58%),发生股骨假体柄松动2例(1.52%);(4)患者术后均无髋关节脱位情况发生;(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例(9.85%),其中深静脉血栓3例(2.27%),感染5例(3.79%),压疮2例(1.52%),肺部感染1例(0.76%),尿路感染2例(1.52%)。结论:生物型股骨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可在手术方式配合下有效纠正患者髋关节骨折情况,维护髋关节功能及下肢形态正常,但对于手术后髋臼位置、股骨柄假体位置、压配程度、的准确定位和调整,则需在术前计划基础上合理选择臼研磨中心、股骨假体前倾、外翻角度扩髓,以维持人工髋关节稳定性,避免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的发生,确保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效果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