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
1
作者 梁积伟 宗浩 +6 位作者 冯昆明 常小斌 李汉林 冯振伟 郑萌 陈欣 李文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4-572,共19页
奥陶系平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深水沉积最发育的地层,研究平凉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平凉组沉积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特征,而且对于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对盆地西南缘平凉组及其相同时代地层的野... 奥陶系平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深水沉积最发育的地层,研究平凉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平凉组沉积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特征,而且对于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对盆地西南缘平凉组及其相同时代地层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从地层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结构构造、沉积相、有机地化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平凉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平凉组发育深水原地沉积、牵引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火山碎屑岩及震积岩,形成一套台地前缘斜坡和深水盆地沉积组合。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组合,建立了平凉组的深水沉积模式:平凉组沉积初期水体较浅,等深流沉积不发育,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到中晚期,随着水体的加深,重力流减弱,先存沉积普遍受到等深流的改造。平凉组的深水沉积同样也有利于油气成藏。综合考虑地层厚度、岩石类型、沉积相、有机质类型和含量及热演化程度,优选出了平凉组的有利油气勘探区,主要分布于乌海以南、石嘴山—贺兰以东、鄂托克前旗以西之间,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面积约1×10^(4)km^(2)。勘探核心区位于贺兰以东、天环坳陷内的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等深流 平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岩相分类与沉积环境恢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岚 李文厚 +3 位作者 刘群 王大兴 张盟勃 白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13,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大量岩心、薄片和地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黑色页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利用微量元素指标对其形成期古环境和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大量岩心、薄片和地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黑色页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利用微量元素指标对其形成期古环境和页岩成因机制进行研究。按照“有机质丰度—岩矿组成—沉积构造”分类标准,将长7划分出3类岩相,其中长7_(3)底部发育极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向长7_(2)过渡为富有机质纹层状黏土/粉砂质页岩,长7_(1)发育贫有机质块状粉砂质泥岩。自长7_(3)到长7_(1),随着湖盆萎缩和三角洲推进,黏土矿物、有机质和黄铁矿含量以及纹层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和长期稳定的深水湖泊环境为藻类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条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长7_(3)极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湖盆生产力极高、水体缺氧甚至硫化的强还原环境,因受火山活动和湖底热液的影响而富含胶磷矿和Ni、Cu、Mo等营养元素,是国内罕见的富铀页岩。结合古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长7黑色页岩的成因机制为强烈构造运动下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叠加拗陷湖盆的水体分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富有机质页岩 岩相 沉积环境 成因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克永 杨文鹏 +1 位作者 徐帅康 李文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92,共1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风化序列的...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风化序列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及海侵方向转换面为二级层序界面,区域性海退面、下切冲刷面及陆上暴露面为三级层序界面;潮间带砂坪及近岸相海侵含砾砂岩顶为海侵面,最大海侵面发育灰岩、泥页岩及煤层,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分界面;上古生界包括二级层序2个:MSQ1、MSQ2,三级层序6个:SQ1、SQ2、SQ3、SQ4、SQ5、SQ6,其中SQ1—SQ2发育水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1为潟湖—障壁海岸沉积体系,SQ2为泥炭坪—泥坪相潮坪沉积;SQ3—SQ6发育完整的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SQ3发育区域性海退进积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SQ4早期为低位体系域下切冲蚀砂体,晚期沉积古环境由温暖湿润还原环境演变为炎热干燥的氧化环境,SQ5—SQ6早中期为氧化环境三角洲沉积,SQ6晚期为高位体系域具海侵夹层的潮坪相沉积。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盆地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不整合面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兰州盆地新生代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化
4
作者 李兆雨 李永项 +4 位作者 李文厚 张云翔 谢坤 张倩 李兆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70,共23页
兰州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探讨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大量野外露头观察,综合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对兰州盆地始新世—中中新世沉积演化进行了全面研... 兰州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探讨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大量野外露头观察,综合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对兰州盆地始新世—中中新世沉积演化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盆地始新统西柳沟组桔红色、砖红色砂岩应属于风成沙漠沉积,而非前人认为的扇三角洲或河湖相沉积。西柳沟组沉积之后,兰州盆地进入河流—三角洲—湖泊演化阶段:始新世—渐新世早期(野狐城组沉积期)气候总体干热,形成以滨浅湖(含干盐湖)为主、间或出现小规模三角洲的沉积格局;早渐新世晚期(咸水河组沉积早期)开始发育三角洲沉积,之后水体范围逐渐扩大,至晚渐新世浅湖沉积发育,该时期古环境由半干旱半湿润的开阔林地—灌丛演变为干旱气候背景下的灌丛—草原。早中新世初期(咸水河组沉积中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之后快速过渡为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代表了湖盆在新生代最后一次扩张,古气候以半干旱为主;中中新世(咸水河组沉积晚期),湖盆逐渐萎缩消亡,兰州盆地整体演变为河流相沉积,仅在局部残存小型洼地,古环境仍为温带半干旱的灌丛—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兰州盆地 新生代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联合压汞法表征致密油储层孔喉特征:以陕北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
5
作者 吴春燕 展转盈 +2 位作者 李文厚 王宁 吴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0-722,共13页
致密油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现有的单一实验技术无法将其全孔径进行有效表征。在分析目前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及恒速压汞等实验,综合研究了陕北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致密油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现有的单一实验技术无法将其全孔径进行有效表征。在分析目前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及恒速压汞等实验,综合研究了陕北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通过联合压汞法,探讨了致密油联通孔隙的孔径大小及分布特征,细分了孔喉类型。结果表明,高压压汞表征的孔喉半径分布在0.0036~40μm,大于1μm的样品占比约12.5%;恒速压汞表征的孔隙半径分布在80~300μm,喉道半径分布范围为0.12~10μm。全孔径曲线表征孔径分布在0.0036~300μm,二者重叠区域分布在0.12~40μm,结合全孔径分布频率,探索性的将定边地区长7段的储集空间孔喉类型划分为8个区域,最终认为研究区目的层多集中发育中孔、大孔、纳米级孔喉及微—细喉道。这将为致密油储层孔喉大小及储集空间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手段,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法 致密油储层 孔喉特征 长7段 定边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寒武系烃源岩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优选
6
作者 欧阳征健 冯娟萍 +2 位作者 姚韦卓 王琦 李文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130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研究、勘探程度较低,明确其烃源岩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意义。研究表明,盆地本部寒武系残余厚度一般为0~200 m;沉积坳陷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北部、南部的局部地区,残余厚度一般为200~400 m...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研究、勘探程度较低,明确其烃源岩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意义。研究表明,盆地本部寒武系残余厚度一般为0~200 m;沉积坳陷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北部、南部的局部地区,残余厚度一般为200~400 m;大陆裂谷主要发育于盆地西缘、南缘,残余厚度往往大于500 m。盆地本部烃源岩条件较差,寒武系泥质岩、泥质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8%~0.41%,个别样品可达1.18%,平均值为0.18%。盆地西缘、南缘与秦岭造山带局部地区寒武系烃源岩条件较好,其中盆地西缘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4%~0.56%,平均值为0.18%;盆地东缘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58%,平均值为0.22%;盆地南缘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变化在0.03%~0.58%之间,个别样品可达1.94%,平均值为0.29%;秦岭造山带发育较好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46~1.91%。寒武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处于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综合烃源岩地质条件,预测盆地古隆起周缘和南部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系 烃源岩地质特征 有利区带
下载PDF
渭北地区晚三叠世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7
作者 李宗霖 李红 李文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洋盆收缩末期,受印支运动影响广泛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是湖盆由鼎盛期向衰退期发展的转折时期和湖盆发育的重要调整期。为明确深水砂体形成机理,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芯观察及钻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洋盆收缩末期,受印支运动影响广泛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是湖盆由鼎盛期向衰退期发展的转折时期和湖盆发育的重要调整期。为明确深水砂体形成机理,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芯观察及钻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深水沉积特征、重力流类型、重力流沉积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期发育富有机质深水缺氧还原环境细粒沉积物,见灰黑色、灰色、灰白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发育滑塌、泥岩撕裂、砂枕、火焰状构造、重荷模、槽模等沉积构造;发育滑动-滑塌沉积、砂质(泥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3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各类型沉积物特征明显,重力流形成过程可分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滑塌变形阶段、砂质(泥质)碎屑流形成阶段及浊流形成阶段。研究结果对分析同一盆地或同一时期的深湖-半深湖沉积特征、重力流特征具有指导作用,对目前国际地学界广泛开展的大陆边缘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细粒沉积 重力流
下载PDF
苏里格庙气田碎屑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50
8
作者 李文厚 魏红红 +3 位作者 马振芳 屈红军 刘锐娥 陈全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91,396,共6页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 2段和石盒子组盒 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其成分成熟度较好 ,结构成熟度中等 ,并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 ,发育次生溶蚀孔、原生残余粒间孔...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 2段和石盒子组盒 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其成分成熟度较好 ,结构成熟度中等 ,并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 ,发育次生溶蚀孔、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根据物性参数、毛管压力曲线及孔隙组合关系等 ,将苏里格庙地区储层划分为 4种类型。研究发现 ,辫状河和曲流河河道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区内天然气的有利储集相带 ,并控制着高渗储层的分布 ,分选好、石英含量高、粒度较粗的石英砂岩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基础 ,次生孔隙的发育是形成高渗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庙气田 碎屑岩 储集层 特征 天然气富集规律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相带
下载PDF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被引量:69
9
作者 李文厚 邵磊 +3 位作者 魏红红 韩永林 杨阳 冀晓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 ( B1)、块状砂岩 ( B2 )、近基浊积岩 ( C)、远基浊积岩 ( 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 ( E)、滑塌褶皱层 ( F)及页岩、硅质岩 ( G)等岩相。同时 ,归纳出内扇、中扇及外扇相组合 ,论述了湖泊相浊流沉积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湖相 浊流沉积 石油地质意义 湖相浊积岩 沉积构造 杂乱砾岩 块状砂岩
下载PDF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被引量:66
10
作者 李文厚 魏红红 +3 位作者 赵虹 刘锐娥 马振芳 周树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为尽快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对其沉积相和储集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 2段和下石盒子组盒 8、盒 9段发育一套以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为主体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在山西期以曲流... 为尽快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对其沉积相和储集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 2段和下石盒子组盒 8、盒 9段发育一套以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为主体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在山西期以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为主 ,石盒子组盒 8、盒 9期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 ;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 ,成分成熟度较高 ,结构成熟度中等 ;孔隙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裂缝 3类 ,其中以次生孔隙所占比例最高 ;孔隙度通常为 1 .8%~ 1 6.2 % ,渗透率变化大 ,最小 0 .0 1 6× 1 0 -3 μm2 ,最大 5 61× 1 0 -3 μm2 。根据物性、毛管压力等资料 ,划分了 , , , 类储层结构 ,其中 :盒 8气层组辫状河河道砂坝以 , 类储集岩为主 ,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山 1气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相储集性能次之 ,主要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庙地区 二叠系 储层特征 沉积相 储集层 有利相带 天然气资源 储层类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95
11
作者 李文厚 陈强 +3 位作者 李智超 王若谷 王妍 马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100,共16页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沉积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类型多样,可以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沉积和深水斜坡—海槽沉积4大沉积类型以及数个亚相和微相,并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沉积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类型多样,可以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沉积和深水斜坡—海槽沉积4大沉积类型以及数个亚相和微相,并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套。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早寒武世仅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环陆发育了一套泥砂坪、泥云坪沉积;中寒武世海侵扩大,广大的鄂尔多斯中东部逐渐由砂泥坪发展为局限—开阔台地沉积,在其西缘发展为台地边缘—深水海槽沉积;晚寒武世开始海退,中东部主体演变为局限台地云坪沉积,而西侧的深水斜坡—海槽则继续发育。早奥陶世鄂尔多斯主体为一古陆,仅在东南缘形成环陆泥云坪和云灰坪相沉积;中奥陶世的大规模海侵使鄂尔多斯大部地区形成了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在陕北凹陷发育膏盐湖沉积,向外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中奥陶世晚期西南侧开始发育台地前缘斜坡—深水海槽沉积;晚奥陶世的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整体抬升为陆,仅在西南缘的狭窄海域接受沉积,由碳酸盐岩台地很快过渡为深水斜坡—海槽沉积,并在南缘发育生物礁建造,形成陆缘海型镶边台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古生代 鄂尔多斯 寒武纪 奥陶纪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25
12
作者 李文厚 庞军刚 +2 位作者 曹红霞 肖丽 王若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06,共6页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积岩。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10期内陆湖盆开始形成,东西两岸两大三角洲裙初步形成;长9期湖盆快速下沉,湖区迅速扩大,三角洲多为破坏性的;长8期三角洲进一步发育;长7期湖岸线大幅度向外推移,西部浊积岩发育,东部三角洲面积明显减小;长6期湖盆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深湖-半深湖面积大大减少,三角洲沉积体系极为发育;长4+5期继承了长6的沉积格局,三角洲建设进程减慢,三角洲大面积沼泽化;从长3期湖盆开始逐步淤浅、萎缩、消亡,河道逐渐发育;长2期分流河道发育;长1期由于差异沉降,在东部子长一带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湖相浊积岩。结论在继续重视三角洲砂体的同时,也要加强深湖区浊积岩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 延长组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沉积格局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2 位作者 柳益群 梁世君 龙道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在论述了吐哈盆地晚石炭世、早三叠世、晚二叠世早-中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中晚林罗世和白垩纪-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和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吐哈盆地的演化特征,认为,从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吐哈盆地和博... 在论述了吐哈盆地晚石炭世、早三叠世、晚二叠世早-中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中晚林罗世和白垩纪-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和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吐哈盆地的演化特征,认为,从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吐哈盆地和博格达地区由裂谷盆地逐渐演化为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一起成为统一的准平原化坳陷型盆地.到了中晚侏罗世,统一的大盆地开始解体,至第三纪和第四纪,吐哈盆地北部才发展成为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沉积模式 沉积环境 沉积物源 盆地演化
下载PDF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的扇三角洲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1 位作者 赵文智 薛良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0-304,共5页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中生界的扇三角洲相十分发育,其沉积作用活跃,流体类型丰富,主要以片状颗粒流沉积和片状牵引流沉积共存为特点。区内的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紧邻盆地的活动的北部和东部边界断裂一侧,沉积相带发育齐全,由扇三角洲平...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中生界的扇三角洲相十分发育,其沉积作用活跃,流体类型丰富,主要以片状颗粒流沉积和片状牵引流沉积共存为特点。区内的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紧邻盆地的活动的北部和东部边界断裂一侧,沉积相带发育齐全,由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组成,纵向上为下粗上细的退积型湖进层序,表明当时湖盆的沉陷速度超过了沉积补偿速度。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与较深湖亚相暗色泥岩共生,加之中生界上部湖相泥岩和白云岩沉积连续,厚度较大,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扇三角洲 盆地 沉积 生油岩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的浊流沉积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3 位作者 符俊辉 赵文智 薛良清 靳久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库车坳陷中部上三叠统发育了一套的典型的浊积岩系,既有代表浊流沉积特征的多种底痕构造,又有特征的鲍玛序列,浊流沉积通过坳陷东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陡坡带进入盆地中心,由于晚三叠世处在稳定的坳陷沉降阶段,加之湖盆底部地形... 库车坳陷中部上三叠统发育了一套的典型的浊积岩系,既有代表浊流沉积特征的多种底痕构造,又有特征的鲍玛序列,浊流沉积通过坳陷东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陡坡带进入盆地中心,由于晚三叠世处在稳定的坳陷沉降阶段,加之湖盆底部地形平缓,因而浊积岩系相对较薄,仅发育D相一个浊积岩相,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远源浊积岩。与浊积岩共生的深湖相烃源岩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储集层及盖层十分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油矿床 上三叠统 浊流沉积 地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李文厚 张倩 +5 位作者 李克永 陈强 郭艳琴 马瑶 冯娟萍 张道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2,共14页
基于笔者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鄂尔... 基于笔者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因此,其沉积充填及沉积演化研究必须置于晚古生代大华北盆地之中。在此研究基础上绘制了晚古生代各组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亮点是向东部和南部进行了扩张,并详述了晚古生代沉积演化过程,为该时期华北地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相带与砂体的展布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文厚 柳益群 +3 位作者 冯乔 王武和 杨珍祥 李华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吐哈盆地侏罗系广泛发有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的中侏罗统西山密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河道砂坝及演浅湖滩砂等相带... 吐哈盆地侏罗系广泛发有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的中侏罗统西山密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河道砂坝及演浅湖滩砂等相带是良好的储集砂体,其纵向发育和横向展布是今后油气田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纪 沉积相带 砂体展布 油田
下载PDF
西北地区侏罗系的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1 位作者 赵文智 薛良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9,共7页
西北地区侏罗系广泛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扇三角洲与陡倾的盆地边缘有关,盆地的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沉积层序为加积型,并以沉积物重力流和无河道片流共同搬运的沉积物短暂泄荷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 西北地区侏罗系广泛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扇三角洲与陡倾的盆地边缘有关,盆地的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沉积层序为加积型,并以沉积物重力流和无河道片流共同搬运的沉积物短暂泄荷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与不很陡的盆地边缘梯度有关,其沉积速率大于盆地的沉降速率,沉积层序为进积型,并以河道径流广泛发育为特征。曲流河三角洲与缓坡拗陷型构造边界有关,并具有以河流作用为主,湖泊作用为辅的特征。3种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集油气潜能,是西北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侏罗系 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
下载PDF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文厚 林晋炎 +1 位作者 袁明生 王武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3-121,共9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上二叠统、三叠系和侏罗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沉积。其内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最为发育,二者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 吐鲁番-哈密盆地上二叠统、三叠系和侏罗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沉积。其内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最为发育,二者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组合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这两种粗碎屑三角洲可用其特征的陆上沉积组合来区分。本区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集油气潜能,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盆地 扇三角形 油气储集体 沉积 油气藏
下载PDF
川口油田长6段油层组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李文厚 柳益群 冯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在分析陕西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的环境演化代表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历史,曲流河道砂体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浊沸... 在分析陕西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的环境演化代表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历史,曲流河道砂体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浊沸石、方解石、绿泥石的胶结、化学压实作用和浊佛石、长石的溶解作用是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孔隙的演化与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长6油层组及其上下层位构成了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长61和62段是川口油田的主力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储集层 油气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