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虫病输入性传染源感染当地蚊媒的现场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备 许金范 +6 位作者 杨宝金 曹新春 孙朝东 郅宝如 王风英 段希明 王泽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268-270,317-318,共5页
本文报告德州市基本消灭丝虫病9年后,血检流动人口1206人,微丝蚴阳性率2.32%。八里庄、西长等4个窑场人群微丝蚴率高达11.56%(20/173)。虫种鉴定为班氏丝虫。患者120μl血液微丝蚴>10条者为60%。共捕获蚊虫2086只,淡色库蚊占95.6... 本文报告德州市基本消灭丝虫病9年后,血检流动人口1206人,微丝蚴阳性率2.32%。八里庄、西长等4个窑场人群微丝蚴率高达11.56%(20/173)。虫种鉴定为班氏丝虫。患者120μl血液微丝蚴>10条者为60%。共捕获蚊虫2086只,淡色库蚊占95.69%。宿主120μl血液微丝蚴11~43条组的淡色库蚊自然感染率明显>1~7条组,且蚊虫经过饲养幼虫并能发育到感染期。由此证明,输入性传染源如不加强管理将有可能起到传播作用,尤以微丝蚴高密度者为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微丝蚴 淡色库蚊
下载PDF
91例新迁入微丝蚴血症调查分析
2
作者 李文备 许金范 +9 位作者 杨宝金 曹新春 李继民 孙朝东 郅宝如 郭玉芹 段希明 王凤英 王泽芳 王丽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32-33,共2页
德州市是我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最北端。当地病人经过查治,1979年考核已基本消灭。于1987—1989年,在新迁入人群和居民中共检出91例微丝蚴者。现将这些传染源的来源、消长以及所在地的蚊媒感染情况等,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当... 德州市是我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最北端。当地病人经过查治,1979年考核已基本消灭。于1987—1989年,在新迁入人群和居民中共检出91例微丝蚴者。现将这些传染源的来源、消长以及所在地的蚊媒感染情况等,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当地人群血检于21:00至次日2:00,自受检对象耳垂取血6大滴(相当120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蚴血症 班氏丝虫病 流行区 蚊媒 调查分析 淡色库蚊 受检对象 查治 人群调查 利辛
下载PDF
德州市班氏丝虫病输入传染源传播条件的观察
3
作者 李文备 曹新春 +8 位作者 李继民 许金范 杨宝金 孙朝东 郅宝如 刘王银 郭玉芹 段希明 王泽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德州市位于山东北端,1957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0.22)(现陵县徽王乡)。为此,有的学者认为该市处于我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北缘,传播潜势低。近年在流动人口监测中发现,微丝螺率高达11.2%,为了解这些输入传染源是否能在当地条件下造成传播... 德州市位于山东北端,1957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0.22)(现陵县徽王乡)。为此,有的学者认为该市处于我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北缘,传播潜势低。近年在流动人口监测中发现,微丝螺率高达11.2%,为了解这些输入传染源是否能在当地条件下造成传播,我们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血检 1.流动人口凡近年由丝虫病流行区迁入的人口,均进行丝虫病常规检查,阳性者并记录120μl血液的微丝蚴条数。 2.当地居民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传染源 传播条件
下载PDF
1981~1988年山东省疟疾流行趋势的灰色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继民 赵长磊 +2 位作者 杨宝金 许金范 李文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山东省为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81~1988年疟疾流行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发病率时间序列的拟合与预测研究,传统方法大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模型的基础上,因而常需大量的样本和典型的概率分布。这些条件... 山东省为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81~1988年疟疾流行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发病率时间序列的拟合与预测研究,传统方法大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模型的基础上,因而常需大量的样本和典型的概率分布。这些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满足。灰色动态模型可克服这些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趋势 灰色预测
下载PDF
德州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报告
5
作者 曹新春 李文备 +6 位作者 许金范 杨宝金 李继民 孙朝东 郅宝如 刘玉银 郭玉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43-43,共1页
德州市防治前微丝蚴率为0.22%,1933年基本消灭丝虫病,我们于1987~1989年在该市进行了监测工作,结果如下。一、血检结果1987年在窑场周围村庄居民血检中,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见表1。
关键词 微丝蚴血症者 监测报告 流行区 淡色库蚊 感染期幼虫 自然感染率 血症 输入性 防治成果 帐内
下载PDF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丝虫病流行病学分析
6
作者 杨宝金 许金范 +2 位作者 刘广汉 盛琦 李文备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0年第6期352-354,共3页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1~1989年在济宁等10个市地63个县区居民血检共3527316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3348人,微丝蚴阳性率为0.09%,晚期症状与体征调查1926229人,查出晚期病例17425人,患病率为0.9%。各地虫株均为班氏丝虫。残存病...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1~1989年在济宁等10个市地63个县区居民血检共3527316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3348人,微丝蚴阳性率为0.09%,晚期症状与体征调查1926229人,查出晚期病例17425人,患病率为0.9%。各地虫株均为班氏丝虫。残存病例仍集中在原重度和中度流行的鲁南一带,呈点状分布。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蚊虫自然感染率、微丝蚴率和微丝蚴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象皮肿和鞘膜积液患者明显较防治前减少,唯乳糜尿有上升。微丝蚴率和晚期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差异非常显著;微丝蚴率以31~50岁最高,晚期患病率从3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69岁达高峰,70岁以后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 微丝蚴 淡色库蚊
下载PDF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流行病学动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仲崇祜 盛琦 +9 位作者 许金范 杨宝金 李文备 房继诰 孙中孚 丁立庆 曹彦文 杜宗寺 刘庆顺 陈超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1-3,53,共4页
山东省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88年横向监测调查39个县(78个县次)、190乡(镇)、559个自然村,血检420999人,检出微丝蚴血症139人,平均微丝蚴率0.33‰,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63‰、0.38‰、0.19‰、0.04‰、0.05‰。纵向监测5个县的1... 山东省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88年横向监测调查39个县(78个县次)、190乡(镇)、559个自然村,血检420999人,检出微丝蚴血症139人,平均微丝蚴率0.33‰,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63‰、0.38‰、0.19‰、0.04‰、0.05‰。纵向监测5个县的18个村,经5年血检其中有7个村降至0;有7个村仍各有1例未转阴者;共余4个村一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淡色库蚊自然感染率由1984年的0.13%降至0,血检1~10岁儿童53918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 淡色库蚊 横向监测 纵向监测
下载PDF
山东省海群生药盐防治班氏丝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子海 许金范 +28 位作者 杨宝金 刘仑华 李文备 王仲三 尹舜 何培绩 田桂明 孙文修 黄美芳 刘惠芳 郑守忠 王培义 高长兰 陈希欣 邹仲荪 赵洪恩 丁修宪 郝秀泗 史现春 宋觉民 姚恩福 林志生 艾建坤 彭贤文 李以如 历福洪 王玉安 张荣生 佐传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35-38,共4页
山东系班氏丝虫病严重流行区,经三次大规模防治后,微丝蚴阳性率及微丝蚴密度大幅度下降,但短期内尚难到达基本消灭的要求。我们于1972年开始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的实验观察,此后在全省33个县(市、区)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 山东系班氏丝虫病严重流行区,经三次大规模防治后,微丝蚴阳性率及微丝蚴密度大幅度下降,但短期内尚难到达基本消灭的要求。我们于1972年开始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的实验观察,此后在全省33个县(市、区)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药盐配制和洪应根据需用剂量,分别配成0.12%、0.18%、0.24%、0.30%、0.48%和0.6%不同浓度的药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海群生药盐 微丝蚴 微阳 流行区 实验观察 淡色库蚊 蚊媒 精索结节 转阴率
下载PDF
山东省丝虫性乳糜尿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傅斌 李文备 +2 位作者 盛奇 陈锡欣 邓绪礼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2,18,共3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现状,对晚期病人发病机理和治疗情况作出估计,为开展晚期病人照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4个前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和对照区人群的的丝虫病患病情况。结果调查原丝虫流行区四个县区(镇)... 目的了解山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现状,对晚期病人发病机理和治疗情况作出估计,为开展晚期病人照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4个前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和对照区人群的的丝虫病患病情况。结果调查原丝虫流行区四个县区(镇)共190038人,查出现症乳糜尿111例(0.06%),非现症乳糜尿246例(0.13%),合计357(0.19%);以荣城县桥头镇为对照区,调查32146名居民,未发现乳糜尿患者,而且走访胶东半岛(非丝虫流行)15个县(区)内约有1800万人口地区的医院、门诊,未发现乳糜尿患者,医务人员也未接诊过乳糜尿患者,山东省寄防所门诊三十多年诊治的数以万计的乳糜尿患者中无一来自非丝虫病流行区者,充分证明了山东省非丝虫性乳糜尿极为罕见,在调查中发现的乳糜尿患者均为丝虫性乳糜尿。结论各县患病率与丝虫病流行程度(微丝蚴阳性率)成正相关(r=0.968,P<0.01),平均117例微丝蚴阳性者中有1例发展为乳糜尿患者,患者多为不规律间歇发作,劳累、情绪变化和受凉为常见诱因。约90%病例集中在21~59岁之间,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疾病。防治期间及后期出现发病例数增加是防治有效的标志,可持续到有效控制后5~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班氏丝虫病 慢性丝虫病 乳糜尿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山东省德州市93例斑氏微丝蚴血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文备 许金范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