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王坤 冯迟 +1 位作者 李斗 严浩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 目的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疗,n=52)。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HCT、PAR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FIB、D-D、PAI-1、AT-Ⅲ、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79)。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血凝酶可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多发性创伤 院前急救 转归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调环酸钙对霞多丽葡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杨江山 李斗 +6 位作者 王春恒 金鑫 王宇航 戴子博 陈亚娟 邵璋 冯丽丹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目的】探究调环酸钙(Pro-Ca)对葡萄光合作用、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可应用于葡萄实践生产的Pro-Ca适宜处理方法。【方法】以11年生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于初花后22、42、62和82d分别用200(T1)、400(T2)、600(T3)和8... 【目的】探究调环酸钙(Pro-Ca)对葡萄光合作用、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可应用于葡萄实践生产的Pro-Ca适宜处理方法。【方法】以11年生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于初花后22、42、62和82d分别用200(T1)、400(T2)、600(T3)和800 mg·L^(-1)(T4)的Pro-Ca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CK),测定初花后25、45、65、85和105 d(成熟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Pro-Ca处理可以增强霞多丽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降低活性氧的积累量,并提高果实品质,其中,各时期T3处理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和Pn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63%、16.67%和20.13%,且T3处理在初花后45 d时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H2O_(2))含量,初花后65和85 d使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34.42%和24.98%。此外,Pro-Ca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其中,T3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2.12%、8.77%、4.37%和21.9%。【结论】Pro-Ca处理可以增强霞多丽葡萄的光合作用和改善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使用600mg·L-1的Pro-Ca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Pro-Ca 生理特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单胞结构对盾构机复合材料刀圈增强体抗压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蔡云秀 李斗 李飞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明确WC陶瓷颗粒单胞结构对盾构机滚刀刀圈蜂窝结构增强体的抗压性能的影响,利用绘图软件对体积分数为36%WC颗粒(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的滚刀刀圈蜂窝结构增强体进行三维空间结构设计,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不同单胞结构增强... 为明确WC陶瓷颗粒单胞结构对盾构机滚刀刀圈蜂窝结构增强体的抗压性能的影响,利用绘图软件对体积分数为36%WC颗粒(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的滚刀刀圈蜂窝结构增强体进行三维空间结构设计,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不同单胞结构增强体的抗压性能。结果表明:WC颗粒体积分数为36%,四边形单胞结构增强体的极限压缩强度为123MPa、六边形的极限压缩强度为125 MPa、八边形的极限压缩强度为121 MPa,体积分数为36%的正六边形蜂窝结构增强体的抗压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刀圈 陶瓷颗粒增强体 有限元模拟 单胞结构 抗压性能
下载PDF
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穆彩琴 李书宁 +3 位作者 马青峰 王田慧 赵伟豪 李斗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aze-face-arm-speech-time,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aL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直属5个分... 目的探讨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aze-face-arm-speech-time,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aL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直属5个分中心送至宣武医院,且有完整院前G-FAST评分和入院诊断信息的卒中患者,根据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发生LVO分为LVO和非LVO组,采用ROC曲线分析G-FAST评分对院前卒中急救aLVO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患者352例,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比69.0%(243/352)。进行大血管评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61.3%(149/243);发生aLVO患者61例,占大血管病变评估的40.9%(61/149)、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5.1%(61/243)。149例大血管评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男100例,女49例;年龄18~93岁,平均70.5岁。与非aLVO组相比,aLVO组女性较多,G-FAST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ST≥3分患者的aLVO发生率显著高于G-FAST≤2分者(68.9%比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ST评分诊断院前急救卒中aLVO的ROC曲线的AUC为0.675(95%CI:0.589~0.761,P=0.000),G-FAST的cut-off值为2.5分时,灵敏度为72.10%,特异度为58.00%。结论G-FAST评分在院前急救卒中可准确识别急性缺血性患者aLVO,早诊断aLVO将利于急性缺血性患者尽早送至高级别卒中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面-臂-言语-时间评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急救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原文传递
针灸:传统医学的瑰宝
5
作者 李斗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4期28-29,共2页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瑰宝,也是中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称谓。针刺疗法是利用不同的针具,施以不同的手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艾灸疗法是以艾绒等各种施灸材料,点燃后熏灼体...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瑰宝,也是中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称谓。针刺疗法是利用不同的针具,施以不同的手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艾灸疗法是以艾绒等各种施灸材料,点燃后熏灼体表的经络腧穴的治病方法。针刺与艾灸各有千秋,但都是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属于中医外治范畴,而且两者常配合使用,互相补充,所以自古至今都被相提并论,合称为“针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病方法 经络腧穴 中医文化 艾灸疗法 传统医学 中医外治 针具 防治疾病
下载PDF
基于混沌预测的宽带DVB-RCS卫星接入信道动态分配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斗 姬冰辉 +1 位作者 王峰 项海格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7-611,共5页
该文概述了基于卫星数字视频广播-反向信道系统(DVB-RCS)标准的宽带卫星通信网的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多址接入信道的动态分配策略,在利用混沌理论对网络中的自相似业务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按需分配多址接入方案。该... 该文概述了基于卫星数字视频广播-反向信道系统(DVB-RCS)标准的宽带卫星通信网的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多址接入信道的动态分配策略,在利用混沌理论对网络中的自相似业务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按需分配多址接入方案。该文还利用OPNET软件建立了仿真系统,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信道负载以及网络中业务流具有较高自相似程度的条件下,该文所提出方案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卫星通信 数字视频广播-反向信道系统 按需分配多址接入 混沌预测 自相似业务
下载PDF
宽带卫星Mesh网多址接入信道预测分配方案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斗 王峰 +1 位作者 姬冰辉 项海格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3-767,共5页
该文针对具有网状(Mesh)拓扑结构的宽带卫星通信网,研究了分布式控制多址接入信道分配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似业务流量混沌预测的混合动态分配方案。利用OPNET软件建立了仿真系统,研究比较了信道分配周期、信道负载以及业务流自相... 该文针对具有网状(Mesh)拓扑结构的宽带卫星通信网,研究了分布式控制多址接入信道分配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似业务流量混沌预测的混合动态分配方案。利用OPNET软件建立了仿真系统,研究比较了信道分配周期、信道负载以及业务流自相似程度对几种方案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低轨(LEO)和中轨(MEO)卫星星座的宽带卫星Mesh网,所提出方案在高信道负载条件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卫星Mesh网 动态分配多址接入 分布式控制 自相似业务流 混沌预测
下载PDF
环己酮生产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实验及中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斗 李东伟 +2 位作者 徐中慧 刘晋 罗志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49-2253,共5页
采用经絮凝-Fe/C微电解-pH调节预处理过的某化工厂环己酮生产废水对自制UBF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厌氧生物处理研究,该废水主要成分为环己酮、环己醇、环己烷等难降解有机物,COD=10000-40000 mg/L,pH=1-4,此外废水中还含有部分有机酸... 采用经絮凝-Fe/C微电解-pH调节预处理过的某化工厂环己酮生产废水对自制UBF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厌氧生物处理研究,该废水主要成分为环己酮、环己醇、环己烷等难降解有机物,COD=10000-40000 mg/L,pH=1-4,此外废水中还含有部分有机酸、Na2SO4、油类物质及少量的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UBF的最佳运行参数:VLR=2.36-3.26 kg COD/(m3.d)时,COD去除效率为61.74%-65.86%。中试工程依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废水进行了有效的处理,经6个多月的调试,出水水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环己酮生产废水 UBF 厌氧生物处理 中试工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斗 雷燕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31-633,共3页
目的 :探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 (ICH)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h内接受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选取溶栓前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作为 ICH的可能危险因素 ,分析与 ICH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继... 目的 :探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 (ICH)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h内接受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选取溶栓前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作为 ICH的可能危险因素 ,分析与 ICH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继发 ICH(18.3% ) ,其中 6例为出血性梗死 (7.3% ) ,9例为脑实质血肿(11.0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 (SICH) 7例 ,死亡 4例。统计学分析表明继发 ICH者有较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ESS) ,ESS评分 <6 0分、溶栓前头颅 CT可见早期缺血改变 (EIC)及存在心房纤颤的患者有更高的出血率。结论 :溶栓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是 IC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LEO/MEO卫星通信系统发展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斗 项海格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文简述了LEO/MEO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的LEO/MEO卫星通信系统 ,如Iridium、Globalstar、ICO、Teledesic、Skybridge系统。还从星座、频率、星上处理及星际链路、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讨论了LEO/MEO卫星通信... 本文简述了LEO/MEO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的LEO/MEO卫星通信系统 ,如Iridium、Globalstar、ICO、Teledesic、Skybridge系统。还从星座、频率、星上处理及星际链路、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讨论了LEO/MEO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MEO 发展趋势 宽带通信 卫星通信 低轨道卫星 中轨道卫星 频率分配
下载PDF
二相厌氧-好氧处理柠檬酸废水工程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斗 李东伟 王克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4,79,共3页
采用气浮-二相厌氧-延时曝气为主体的处理工艺,结合清水回流稀释,处理柠檬酸废水,废水处理规模为1000m3/d,进水中COD为12000mg/L,BOD5为3000mg/L,SS为3500mg/L,出水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关键词 柠檬酸废水 气浮 二相厌氧 延时曝气
下载PDF
宽带卫星接入网星上控制预测MAC协议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斗 王峰 +1 位作者 姬冰辉 项海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3-648,共6页
对宽带卫星接入网的多址接入控制(MAC)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似业务流量混沌预测的新型混合动态分配多址接入方案。利用OPNET软件建立了仿真系统,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业务流具有自相似特征的前提下,所... 对宽带卫星接入网的多址接入控制(MAC)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似业务流量混沌预测的新型混合动态分配多址接入方案。利用OPNET软件建立了仿真系统,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业务流具有自相似特征的前提下,所提出方案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同时还证明了通过星上处理实现集中式接入控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卫星接入网 多址接入控制 自相似业务流 混沌预测 星上处理
下载PDF
一种神经网络文本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斗 李弼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07-109,119,共4页
论文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器,分类器使用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工具,特征词的词频组成原始特征向量,和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神经元一一对应。并引入了信息检索中的常用技术——潜在语义索引,训练过程中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 论文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器,分类器使用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工具,特征词的词频组成原始特征向量,和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神经元一一对应。并引入了信息检索中的常用技术——潜在语义索引,训练过程中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最后对分类器进行了开放性测试,实验表明分类器对文本分类具有较高的平均查全率和平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潜在语义索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UBF反应器启动及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斗 李东伟 +1 位作者 高先萍 马华平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9年第5期353-356,共4页
采用上流式厌氧复合床(UBF)反应器以某化工厂生产废水(含大量环己烷、环己醇及少量硫酸钠)为处理对象对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COD容积负荷(VLR)为2.12 kg/m3.d时,其COD去除率最高(82%),反应器中形成厌氧颗粒... 采用上流式厌氧复合床(UBF)反应器以某化工厂生产废水(含大量环己烷、环己醇及少量硫酸钠)为处理对象对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COD容积负荷(VLR)为2.12 kg/m3.d时,其COD去除率最高(82%),反应器中形成厌氧颗粒污泥。试验验证了UBF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时,具有启动快和运行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上流式厌氧复合床(UBF) 启动 运行 厌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汶川地震伤员的大规模转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斗 万立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958-959,共2页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急救中心在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下,迅速组建了一支由50家医院的300人和70辆急救车组成的医疗队,赴四川参加将伤员由灾区转移至外省救治的医疗转运任务。从5月18日-5月31日,陆续将成都、绵阳、德...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急救中心在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下,迅速组建了一支由50家医院的300人和70辆急救车组成的医疗队,赴四川参加将伤员由灾区转移至外省救治的医疗转运任务。从5月18日-5月31日,陆续将成都、绵阳、德阳、江油、广元、乐山、南充等地的伤病员转运至重庆、成都机场、火车站等,总计转运2836例地震伤员。高效的组织管理、严密的转运流程、精良的装备和业务技能是大规模地震伤员安全转运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伤员 转运
下载PDF
浮针扫散再灌注联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斗 魏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扫散再灌注联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浮针扫散再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浮针扫散再灌注联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浮针扫散再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频度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面肌痉挛强度、频度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和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两组痊愈患者进行1年电话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浮针扫散再灌注联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患者痉挛强度和痉挛频度,减轻患者面部残疾指数,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浮针扫散再灌注 董氏奇穴 动气针法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8
17
作者 李慎茂 凌锋 +5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李斗 王默力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后扩张 ,占 2 3 3% ;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 ,占 4 2 % ;3例未扩张 ,占 1 1%。 结果  4 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 78 7%。心率 <5 0次 /min者占 2 6 4 % ;术中栓子脱落 5例 ,其中 2例治疗后恢复 ,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1例死亡 ;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1例 ,术后 30d内卒中或死亡 6例 ,占 1 2 6 %。随访率为 77 8%。再狭窄 17例 ,占 4 6 %。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 ,若操作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颈动脉狭窄 扩张 目的
下载PDF
双官能团聚乳酸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斗 石淑先 +3 位作者 夏宇正 刘健 陈晓农 焦书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4-517,共4页
以D,L-乳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缩合聚合法合成了双端羟基聚乳酸(HO-PDLLA-OH),然后与α-溴代丙酰溴反应,得到适于ATRP的含溴端基的聚乳酸大分子引发剂Br-PDLLA-Br。考察了反应时间、1,4-丁二醇用量对HO-PDLLA-OH酸值和相对分子质... 以D,L-乳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缩合聚合法合成了双端羟基聚乳酸(HO-PDLLA-OH),然后与α-溴代丙酰溴反应,得到适于ATRP的含溴端基的聚乳酸大分子引发剂Br-PDLLA-Br。考察了反应时间、1,4-丁二醇用量对HO-PDLLA-OH酸值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IR1、H-NM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邻苯二甲酸酐法测得1 mol HO-PDLLA-OH中含2 mol OH,1 mol Br-PDLLA-Br中含1.91 mol 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合成 α-溴代丙酰溴
下载PDF
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疗效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李斗 游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和HAMA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非快动眼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总时间、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深睡眠比例、快动眼睡眠比例和睡眠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火针疗法 放血疗法 中风后遗症 失眠 睡眠觉醒障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 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