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模型和小麦产量性状遗传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斯深 陈茂学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6-904,共9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可估算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 (dma,dmb)、互作效应 (im)、遗传方差 (σ2m)和连锁图距 (R) ,以及微效基因的遗传方差 (σ2 )等参数。利用 2个RIL s群体对小麦 8个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 ,不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也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所分析的性状均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 ;主基因配适的模型有模型 、模型 和模型 ,其中 ,模型 即 2对主基因相斥型连锁所占比例较大 ;在 2对主基因存在时 ,大都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 ;主基因对变异的贡献大于微效基因 ,平均为 5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 重组自交系 主基因 微效基因 小麦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小麦种质抗纹枯病性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斯深 王洪刚 +3 位作者 刘爱新 李宪彬 李安飞 刘树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004-1008,共5页
对 2 30 0余份创新种质和引进种质抗纹枯病性进行了自然病地初步鉴定 ,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批抗性好的种质进行了人工病圃鉴定 ,共评选出高抗纹枯病的创新种质 1 4份 ,引进种质 2 1份。这些种质都兼抗 1~ 3种其它病害 ,且综合性状较好 ,... 对 2 30 0余份创新种质和引进种质抗纹枯病性进行了自然病地初步鉴定 ,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批抗性好的种质进行了人工病圃鉴定 ,共评选出高抗纹枯病的创新种质 1 4份 ,引进种质 2 1份。这些种质都兼抗 1~ 3种其它病害 ,且综合性状较好 ,其中创新种质最好 ,为抗纹枯病育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材料。还选用 7个抗纹枯病性不同的亲本组配成半双列杂交组合。采用 Hayman法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 ,结果表明 ,抗纹枯病性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种质 基因效应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斯深 刘爱新 李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病症、发病特点、抗性鉴定方法、小麦品种(品系)对纹枯病抗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从小麦遗传育种角度就今后研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 品种
下载PDF
小麦异附加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斯深 尹承佾 +1 位作者 李晴祺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0-577,共8页
本文根据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和作物数量遗传学原理,提出了对二体异附加系数量性状进行异染色体效应分析和基因效应分析的方法.并分析了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31505的部分数量性状的异染色体效应和基因效应.
关键词 异附加系 数量性状 基因效应 小麦
下载PDF
小麦杂交育种F_1组合的量化选择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斯深 李安飞 +2 位作者 王勇 李宪彬 李晴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2,共7页
本文提出了F1组合评选的两种量化方法——最小平方和(LSS)法与最小绝对值和(LSA)法,分别以SS=∑niwi〔(F1i-Ii)2/max(F1i-Ii)2〕和SA=∑niwi(|F1i-Ii|/max|Fli-I... 本文提出了F1组合评选的两种量化方法——最小平方和(LSS)法与最小绝对值和(LSA)法,分别以SS=∑niwi〔(F1i-Ii)2/max(F1i-Ii)2〕和SA=∑niwi(|F1i-Ii|/max|Fli-Ii|)度量F1组合多个性状表现与育种目标的接近程度,SS或SA值越小,则F1组合越好。采用LSS法、LSA法对32个小麦高产育种F1组合进行了分析,以F2实际选择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SS法和LSA法都能很好地评价F1组合的优劣,进而可以对F1组合分级并淘汰一定量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育种 量化选择 早代选择
下载PDF
小麦杂种二代产量性状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斯深 李安飞 +2 位作者 李宪彬 王勇 李晴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小麦杂种二代产量性状选择的研究李斯深李安飞李宪彬王勇李晴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关键词:普通小麦;早代选择;遗传进度;遗传力中图法分类号:S512.1SELECTIONONYIELDTRAITSFROMF2GENER... 小麦杂种二代产量性状选择的研究李斯深李安飞李宪彬王勇李晴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关键词:普通小麦;早代选择;遗传进度;遗传力中图法分类号:S512.1SELECTIONONYIELDTRAITSFROMF2GENERATIONINWHEATL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代选择 遗传进度 遗传力 杂种二代
下载PDF
小麦单交组合早代选择的遗传基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斯深 李安飞 +2 位作者 王勇 李宪彬 李晴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08-513,共6页
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杂交育种实践,并以16个小麦单交组合为材料,探讨了F2代组合和单株选择的相对重要性以及F1组合评选的可行性和适宜参数。结果表明,F2代组合间F2和2sF2的标准差之比为1.38,组合遗传力大于单株... 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杂交育种实践,并以16个小麦单交组合为材料,探讨了F2代组合和单株选择的相对重要性以及F1组合评选的可行性和适宜参数。结果表明,F2代组合间F2和2sF2的标准差之比为1.38,组合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说明F2代组合选择更为重要。F1与F2间相关系数高,(F1-minF1)2与VF2间相关性较好,证明在小麦育种中实施F1组合评选并淘汰一定量的组合是可行的。F1代组合评选可主要依据F1(或F1-minF1)并结合MP进行,依据H1评选F1组合可靠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代选择 数量性状 相关系数 遗传基础
下载PDF
小麦种质对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斯深 李安飞 +2 位作者 李宪彬 王勇 李晴祺 《作物品种资源》 1997年第4期31-33,共3页
对15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纹枯病性进行了2年的自然病地鉴定,鉴定出抗病材料26份,其中13份属丰源,特别是有些大面积推广品种也表现抗病,表明抗纹枯病能够并且容易与丰产性状很好地协调结合,这对小麦抗纹枯病育种有非常重要... 对15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纹枯病性进行了2年的自然病地鉴定,鉴定出抗病材料26份,其中13份属丰源,特别是有些大面积推广品种也表现抗病,表明抗纹枯病能够并且容易与丰产性状很好地协调结合,这对小麦抗纹枯病育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相关分析表明,抗纹枯病性与叶相、茎秆质量等12个性状相关系数均未达0.05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
下载PDF
矮秆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遗传分析──Ⅰ鉴定与细胞遗传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斯深 王洪刚 +2 位作者 尹承佾 李晴祺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419-424,共6页
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31504进行了鉴定;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分析了异附加染色体的传递特点。结果表明,31504为3F2/7F2易位的二体异附加系,其单体异染色体通过胚囊和花粉传递的... 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31504进行了鉴定;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分析了异附加染色体的传递特点。结果表明,31504为3F2/7F2易位的二体异附加系,其单体异染色体通过胚囊和花粉传递的频率平均分别为28.9%和20.2%,且与遗传背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偃麦草 异附加系 同工酶 细胞遗传
下载PDF
矮秆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遗传分析──Ⅱ数量性状遗传与种质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斯深 王洪刚 +1 位作者 尹承佾 李晴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对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部分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进而对31504进行了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株高、穗下节间长、抽穗度、开花期、千粒重、穗粒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与异染色体有关;异源染色体上携有显著降低株高作用的... 本文对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部分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进而对31504进行了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株高、穗下节间长、抽穗度、开花期、千粒重、穗粒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与异染色体有关;异源染色体上携有显著降低株高作用的基因,且以加性效应为主,31504是一个良好的新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异附加系 数量性状
下载PDF
异附加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
11
作者 李斯深 尹承佾 +2 位作者 李晴祺 王洪刚 鞠正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8-576,共9页
本文根据异附加系的细胞遗传特点结合数量遗传学原理,提出了异附加系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要点如下:(1)以异附加系为被测系、正常品种(系)作测验系,组配成各世代群体;(2)将异附加系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其杂种分离世代中可区分亚世代,第... 本文根据异附加系的细胞遗传特点结合数量遗传学原理,提出了异附加系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要点如下:(1)以异附加系为被测系、正常品种(系)作测验系,组配成各世代群体;(2)将异附加系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其杂种分离世代中可区分亚世代,第二类是其杂种分离世代中不可区分亚世代;(3)给出了第一类异附加系的各世代(亚世代)的遗传组成、均数分量和变异分量;(4)给出了第二类异附加系的各世代的遗传组成和均数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附加系 数量性状 世代均数 遗传方差 偃麦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与北方手工馒头品质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范玉顶 李斯深 +3 位作者 孙海艳 李瑞军 赵岩 赵新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0,25,共6页
以主要来自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的114个品种为材料,对19个小麦品质性状与馒头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馒头的总分,必须协调好馒头体积、比容与外观、结构、弹韧性间的矛盾,并注重外观、结构、弹韧性以及粘... 以主要来自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的114个品种为材料,对19个小麦品质性状与馒头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馒头的总分,必须协调好馒头体积、比容与外观、结构、弹韧性间的矛盾,并注重外观、结构、弹韧性以及粘性的改良。19个品质性状中17个与不同馒头指标相关显著。高蛋白质含量有利于增加馒头的体积和比容,但不利于馒头优良外观、结构和弹韧性的形成,最终明显降低馒头的总分;稳定时间长、延展性好的强筋面团加工馒头的结构、弹韧性和外观差,不适合制作优质手工馒头,但对总分影响不显著;膨胀势和RVA粘度参数高可以显著改善馒头的外观、结构和弹韧性,进而显著提高馒头的总分。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分析的趋势是一致的,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馒头指标的主要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对馒头指标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提出了优质馒头的小麦品质指标的理想取值和参考取值范围以及定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性状 品质指标 手工 北方 蛋白质含量 黄淮麦区 馒头品质 稳定时间 粘度参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间接效应 定性指标 取值范围 外观 结构 韧性 主产区 延展性 RVA 膨胀势 直接和 体积 比容 优质 粘性 面团
下载PDF
小麦种质抗倒性的评价和抗倒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勇 李斯深 +3 位作者 李安飞 李宪彬 王洪刚 李晴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9-85,共7页
对96 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倒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型材料9 份,其中4 份是丰源,表明抗倒性能够与丰产性状很好地协调结合。对抗倒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株高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株高和重心高度对抗倒性十分重要;但在株高... 对96 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倒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型材料9 份,其中4 份是丰源,表明抗倒性能够与丰产性状很好地协调结合。对抗倒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株高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株高和重心高度对抗倒性十分重要;但在株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茎秆的机械强度是主要决定因素。对于株高较高的材料,重心高度对抗倒性有较大影响;对于较矮的材料,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则较为重要。通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茎秆机械强度对抗倒性的直接贡献最大。单位长度基部节间干重是评价茎秆机械强度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 抗倒性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抗倒性状
下载PDF
小麦EST-SSR标记的开发和遗传作图 被引量:40
14
作者 潘海涛 汪俊君 +2 位作者 王盈盈 齐照良 李斯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目的】利用小麦EST序列数据库开发EST-SSR标记。【方法】对GenBank/dbEST注册的普通小麦EST序列(2006.4.18—2007.2.4)进行SSR查找,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EST-SSR引物,选用3个小麦品种进行有效性检测,利用RIL群体和Mapmaker/Exp3.0软... 【目的】利用小麦EST序列数据库开发EST-SSR标记。【方法】对GenBank/dbEST注册的普通小麦EST序列(2006.4.18—2007.2.4)进行SSR查找,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EST-SSR引物,选用3个小麦品种进行有效性检测,利用RIL群体和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遗传作图。【结果】在265362条普通小麦EST序列中,共发现6314个SSR,占整个EST数据库的2.38%。其中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分别为2237(35.43%)和2084(33.01%)个。二核苷酸重复中,以GA/CT和AG/TC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SSR总数的17.85%和10.37%,其次是CA/GT(4.07%)和AC/TG(2.53%);三核苷酸重复中,CAA/GTT(3.93%)、CGG/GCC(3.83%)、CGC/GCG(3.36%)、GGC/CCG(3.14%)、CTT/GAA(2.53%)、TGC/ACG(2.27%)以较高的频率出现。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共设计了596个EST-SSR引物对,选择其中95分以上的194个合成。PCR检测表明,165个引物对(85%)可以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型;在RIL群体中检测到21个EST-SSR引物26个位点有多态性,将其中的23个位点整合到已有的小麦遗传图谱上。【结论】开发了165个小麦EST-SSR新标记,EST序列是小麦SSR标记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ST—SSR 分子标记 RIL 遗传图谱
下载PDF
小麦品种蛋白质性状与中国干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赵京岚 李斯深 +2 位作者 范玉顶 孙海燕 李瑞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以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的110个品种为材料,对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与中国干面条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面条的色泽和表观呈显著负相关,与面条韧性呈显著正相关;沉降值、粉质仪和拉伸仪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 以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的110个品种为材料,对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与中国干面条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面条的色泽和表观呈显著负相关,与面条韧性呈显著正相关;沉降值、粉质仪和拉伸仪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参数与面条的韧性、粘性、光滑性和食味呈正相关,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面条的适口性呈显著负相关.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4+15、5+10、4+12亚基是适合制作优质面条的亚基,尤以14+15亚基为好;1、N、7+8、7+9和2+12亚基不是制作优质面条的适宜亚基.对于不同亚基组合, 1,14+15,2+12 是制作优质面条的理想亚基组合, N,14+15,2+12 、 1,7+8,5+10 、 1,7+8,2+12 以及 1,7+8,4+12 是制作优质面条的较好组合,而 N,7+8,2+12 、 1,7+9,2+12 、 N,7+9,2+12 不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面条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国华 高明刚 +5 位作者 张桂芝 孙金杰 靳雪梅 王春阳 赵岩 李斯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7-1199,共13页
为了获得与小麦产量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筛选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以12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鉴定产量性状,并选用在小麦全基因组21条染色体上的64个SSR、27个EST-SSR和47个功能标记检测所有材料的基因型。91个SSR和... 为了获得与小麦产量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筛选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以12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鉴定产量性状,并选用在小麦全基因组21条染色体上的64个SSR、27个EST-SSR和47个功能标记检测所有材料的基因型。91个SSR和EST-SSR标记共检测到315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平均3.5个;47个功能标记共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变异,平均2.3个。关联分析表明,49个位点与4个环境的产量性状及其均值显著关联(P≤0.005),其中38个位点在2个或以上环境或均值下被重复验证,16个位点与2个或以上性状相关联。对相对稳定的等位变异作进一步分析,发掘了一批与产量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如降低株高的等位变异Ax2*-null和UMN19*-A362,增加穗长的等位变异barc21-A220,增加可育小穗数的等位变异gpw2111-A156,增加总小穗数的等位变异swes65-A120,增加穗数的等位变异VRN-A1*-A1068,增加穗粒数的等位变异cfd5-A215和增加千粒重的等位变异wmc626-A170。研究结果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子标记 产量性状 关联分析 等位变异
下载PDF
HMW-GS与北方手工馒头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范玉顶 李斯深 +1 位作者 孙海艳 李瑞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我国黄淮麦区的 114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探讨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手工馒头加工品质的关系 ,分析了供试材料中占比例较大的 8种亚基和 9种亚基组合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N和 2 +12亚基对各品质指标的作用均好或较好 ... 以我国黄淮麦区的 114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探讨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手工馒头加工品质的关系 ,分析了供试材料中占比例较大的 8种亚基和 9种亚基组合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N和 2 +12亚基对各品质指标的作用均好或较好 ,没有明显缺点 ,是适合制作优质手工馒头的亚基 ;1、7+8和 5 +10亚基对馒头黏性的作用较差 ,7+9亚基对色泽和 14 +15亚基对馒头外观和结构的作用均较差 ,这些亚基均只对 1、2个馒头品质指标有不利影响 ;而 4 +12亚基对馒头体积、重量、黏性等均有不利影响 ,不是制作优质手工馒头的适宜亚基。在不同亚基组合中 ,(1,7+8,2 +12 )和(N ,7+8,2 +12 )适于制作优质手工馒头 ;(1,7+8,4 +12 )、(1,7+8,5 +10 )、(1,7+9,2 +12 )、(N ,7+9,2 +12 )和 (1,14 +15 ,2 +12 )均在馒头品质指标上存在一方面的缺点 ;(1,7+9,5 +10 )和 (N ,14 +15 ,2 +12 )不适宜制作优质手工馒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馒头 加工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马艳明 范玉顶 +2 位作者 李斯深 李瑞军 赵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以黄淮麦区 10 0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 19个蛋白质品质和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10 0个小麦品种 (系 )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蛋白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 (H′)为 1 4 4~ 2 33,其中蛋白质含量性状 (GMP含量、蛋... 本文以黄淮麦区 10 0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 19个蛋白质品质和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10 0个小麦品种 (系 )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蛋白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 (H′)为 1 4 4~ 2 33,其中蛋白质含量性状 (GMP含量、蛋白质含量、干和湿面筋含量 )的H′均大于 2 ;变异系数为 10 18%~ 10 1 13% ,其中粉质仪参数的变异系数均在 70 %以上。淀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 0 86~ 2 96 ,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降落值、稀懈值的H′均大于 2 ;变异系数为 4 2 6 %~ 2 5 2 8% ,其中降落值、低谷粘度和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超过 2 0 %。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 ,根据蛋白质性状和淀粉性状将 10 0个品种 (系 )分别划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 4个类别 ,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品质性状 蛋白质 淀粉 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小村 李斯深 +2 位作者 赵新华 范玉顶 李瑞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对RIL8群体纹枯病抗性进行QTL检测,检测到一个加性QTL,位于1A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1.57%;检测到4对QTL间互作位点,涉及7条染色体,互作贡献率分别为11.63%、6.54%、14.04%、20.01%,互作总贡献率为52.23%。通过对RILSES群体118个系检测,发现... 对RIL8群体纹枯病抗性进行QTL检测,检测到一个加性QTL,位于1A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1.57%;检测到4对QTL间互作位点,涉及7条染色体,互作贡献率分别为11.63%、6.54%、14.04%、20.01%,互作总贡献率为52.23%。通过对RILSES群体118个系检测,发现1个SSR标记Xgwm526,位于2B染色体上,与纹枯病抗病基因距离为27.9cM;一个ISSR标记IS840,与纹枯病抗病基因距离为16.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病性 QTL分析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洪刚 姜丽君 +2 位作者 张德水 孔令让 李斯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2-287,共6页
试验以5个八倍体小偃麦、野生二粒小麦、硬粒小麦和13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NRA在拔节、抽穗、开花三个生育时期... 试验以5个八倍体小偃麦、野生二粒小麦、硬粒小麦和13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NRA在拔节、抽穗、开花三个生育时期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系;叶片中氨基酸总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拔节和抽穗期显著相关,在开花期相关不显著;抽穗期旗叶中粗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基因型材料其叶片中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一般高于低蛋白基因型材料,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这反映了不同基因型N素代谢的特点。因此适宜生育时期叶片中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可作为品质育种选择过程中的参考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硝酸还原酶 氨基酸 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