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延超 姜安民 +3 位作者 董彦辰 李旋 旷昱芳 曹紫僖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了解决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法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将BIM技术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首先,对BIM技术与施工进度管理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传统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BIM技术在施工进... 为了解决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法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将BIM技术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首先,对BIM技术与施工进度管理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传统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BIM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对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归纳总结了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进度管理的具体流程;最后,给出了本次研究的相关结论:将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总体可行,能够为施工进度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建设项目 施工进度管理
下载PDF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
2
作者 李延超 姜安民 +2 位作者 董彦辰 李旋 周婧怡 《中国储运》 2024年第5期156-157,共2页
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对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路基是道路上部结构的基础,按其剖面形状可分为路堤和路堑[1],路基承担着道路上部结构及车辆等传递下来的静荷载... 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对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路基是道路上部结构的基础,按其剖面形状可分为路堤和路堑[1],路基承担着道路上部结构及车辆等传递下来的静荷载与动荷载。公路路基施工有着施工难度大、施工要求高、施工综合性强等特点[2]。鉴于此,因路基质量不合格导致路面不均匀沉降、开裂、结构起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公路稳定性、耐久性及行车安全舒适性,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高鹏忠[3]对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展开研究。作者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公路路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路基沉陷、裂缝、滑坡、冻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施工质量 路基沉陷 上部结构 公路路基工程 安全舒适性 静荷载 控制措施 剖面形状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3
作者 李旋 姜安民 +1 位作者 董彦辰 刘霁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9期84-86,90,共4页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本文指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价环节至关重要,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展开研究。首先,总结梳理前人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做出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装配...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本文指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价环节至关重要,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展开研究。首先,总结梳理前人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做出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提出了0~6评分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并指出该方法的优势;最后,基于0~6评分法与模糊理论,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介绍了模型的具体操作流程。本次建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施工风险 评价模型 0~6评分法 模糊理论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4
作者 李旋 姜安民 +1 位作者 董彦辰 刘霁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9期71-74,共4页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因素做出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是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因素做出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是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带来的损失确定风险评价等级;再次,运用0-6评分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基于该权重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A市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项目进行实例研究,并得出人的风险、物的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及环境风险所处的风险等级分别为Ⅳ级、Ⅳ级、Ⅱ级、Ⅳ级、Ⅲ级的结论,项目总体风险为Ⅳ级,即风险较低,处于可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 装配式建筑 施工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
作者 李旋 姜安民 董彦辰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7期19-21,共3页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介于此,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首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将...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介于此,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首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将风险归纳总结为了人的风险、物的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5大类;最后,在参考相关文献并听取专家建议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0-6评分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行了相对重要性排序。本次研究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施工风险 评价指标体系 0-6评分法
下载PDF
“正”和“在”:情态与体貌之分
6
作者 方绪军 李旋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正”和“在”的根本区别在于表达情态和体貌之分。“正”表契合情态,强调人或事物恰好契合某种身份、性质、状态等,或强调两个相关的事物、事件或情形在某方面(包括在时间上)恰好契合。“在”则表进行体,表示动...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正”和“在”的根本区别在于表达情态和体貌之分。“正”表契合情态,强调人或事物恰好契合某种身份、性质、状态等,或强调两个相关的事物、事件或情形在某方面(包括在时间上)恰好契合。“在”则表进行体,表示动作行为活动变化处于持续进行或持续发生的状态。而“正在”既表情态又表体貌,但其句法功能并不只是“正”和“在”的功能交集,而是相对于“正”和“在”既有所收窄,又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 “在” 情态 体貌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转移场和深度残差网络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多标签分类
7
作者 罗溢 李开成 +3 位作者 肖贤贵 尹晨 李贝奥 李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19-2530,I0002,共13页
现代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扰动变化。依据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分类的研究都采用传统的单标签分类方法,当出现标签集以外的复合扰动,该分类方法将无法使用。若要更新扰动标签集,则需... 现代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扰动变化。依据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分类的研究都采用传统的单标签分类方法,当出现标签集以外的复合扰动,该分类方法将无法使用。若要更新扰动标签集,则需要整个分类模型重新训练。因此,该文利用深度残差网络构建一种适应能力更强的多标签分类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训练样本标签集以外未知标签组合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首先利用马尔可夫转移场(Markov transition field,MTF)将一维时域扰动信号转换为二维可视化图像,利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建立9个二分类器提取二维图像中涵盖的扰动特征。通过9个二分类器构成的多标签分类系统进行扰动分类,其训练样本标签集内分类正确率可达97.58%,掺杂标签集外的扰动信号平均正确率可达97.67%,远高于同级别的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扰动 多标签 马尔可夫转移场 深度残差网络 扰动识别
原文传递
桃酶促褐变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维宁 李旋 +1 位作者 王文月 毕金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298,共9页
桃是我国古老的果品之一,极具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贮运中内部易发生褐变,且桃加工中褐变速率快、程度高,较难控制,对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造成影响。目前针对桃加工褐变特征和机理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调控技... 桃是我国古老的果品之一,极具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贮运中内部易发生褐变,且桃加工中褐变速率快、程度高,较难控制,对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造成影响。目前针对桃加工褐变特征和机理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调控技术方法针对性不足,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桃果实酶促褐变特征、机理、褐变关键因子及褐变调控手段等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桃酶促褐变调控技术进行梳理,旨在为桃贮藏及加工中酶促褐变的调控提供参考,促进桃鲜食和加工制品的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褐变 褐变机理 调控技术
下载PDF
山林地区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9
作者 姜安民 董彦辰 +3 位作者 刘璨 杨盛旭 李旋 周婧怡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1期82-84,共3页
在山林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经常出现边坡失稳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鉴于此,对山林地区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山林地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情况,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其次,针对评价... 在山林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经常出现边坡失稳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鉴于此,对山林地区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山林地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情况,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其次,针对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给出了一种操作相对简单的方法,即0~6评分法;最后,基于模糊理论构建了山林地区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操作流程。本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山林地区 评价方法 模糊理论
下载PDF
地铁列车客室乘员咳嗽飞沫传播规律研究
10
作者 伍钒 李旋 +3 位作者 崔清民 李恒奎 范志强 徐任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29-4540,共12页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频发引起了公众对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环境卫生安全的极大关注。地铁客室由于密闭性较高且乘员密度较大,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在客室内气流的作用下可能迅速扩散与传播,因而客室乘员存在感染的风险。合理设计客室内气流组织...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频发引起了公众对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环境卫生安全的极大关注。地铁客室由于密闭性较高且乘员密度较大,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在客室内气流的作用下可能迅速扩散与传播,因而客室乘员存在感染的风险。合理设计客室内气流组织,降低呼吸道传染疾病交叉感染风险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具有完整风道和高度还原的地铁客室模型,构建通过试验验证的地铁客室内飞沫传播仿真方法。探索典型地铁列车客室复杂流场中呼吸道飞沫的传播规律,研究了在不同位置乘客咳嗽释放的飞沫扩散规律与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客室气流组织对小粒径飞沫的运动起主导作用,不同位置释放的飞沫在传播范围与扩散速度方面呈现较大差异。在客室端部释放的飞沫,主要在释放源附近循环运动,88.56%的飞沫长时间悬浮和循环,使该区域乘客有较长的暴露时间和较大的感染风险;客室中部释放的飞沫扩散范围较广,16s纵向输运距离可达7m;客室顶部空调机组集中回风口附近形成较强的向上气流,使该区域94.1%的咳嗽飞沫在4.5s被吸入回风口,有通过空调机组混合腔弥散至客室的可能。本研究结果为优化地铁列车送风系统结构、设计客室气流组织,从而降低客室内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空调系统 咳嗽飞沫 流动控制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方式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旋 马登成 杨士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0-1296,共7页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质量和加热效率,基于传热学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沥青路面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红外辐射加热方式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对比研究热风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的性能,提出一种...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质量和加热效率,基于传热学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沥青路面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红外辐射加热方式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对比研究热风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的性能,提出一种合理的间歇式红外辐射加热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辐射加热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但连续加热容易引起路面起火焦化,采用间歇式红外加热工艺可以得到较好的加热效果,同时还可降低能源消耗;不同的间歇加热方式对沥青路表温度的影响较大,在间歇式加热过程中应尽量使沥青路表每次出现的温度波峰值相接近,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表层的最高温度;采用热风加热路面不易发生老化现象,但加热时间相对较长,影响施工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温度场 有限元 红外辐射加热 热风加热
下载PDF
固态发酵豆粕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旋 王君高 +1 位作者 刘庆 刘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2,共3页
利用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菌固态发酵豆粕。研究了发酵时间、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粕∶水=1∶1,起始pH值自然,米曲霉∶酵母菌=2∶1,接种量4g/100g,好氧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3... 利用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菌固态发酵豆粕。研究了发酵时间、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粕∶水=1∶1,起始pH值自然,米曲霉∶酵母菌=2∶1,接种量4g/100g,好氧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36h,乳酸菌培养液6mL/100g,厌氧发酵温度35℃,发酵周期72h。并对该条件下发酵后的豆粕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固态发酵 混合菌株
下载PDF
相适·相望——面向全生命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
13
作者 仲继寿 赵钿 +12 位作者 王凌云 焦杨 白洋 闫小曼 李旋 张琪 赵博煊 张玲 董博圆 周瑞雪 胡荣 周小慧 王红杰 《中国勘察设计》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好房子”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要,换言之,做“好房子”唯一的目标应该是让老百姓住得满意。当下,我国住房建设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环境负荷下的低质量供给”,现阶段呈现了两个突... “好房子”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要,换言之,做“好房子”唯一的目标应该是让老百姓住得满意。当下,我国住房建设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环境负荷下的低质量供给”,现阶段呈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空间环境和设施条件的不足造成邻里交往缺失;二是户型布局和结构限制了户内空间格局的可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限制 环境负荷 邻里交往 住房建设 居住环境 和谐住区 结构性 可变性
下载PDF
广西6-18岁儿童青少年视力及戴镜情况现况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旋 吴西西 +5 位作者 朱晓东 李翠霞 韦雪 彭迎春 窦正毅 黄海雁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调查广西6~18岁儿童青少年视力及戴镜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560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167845名6~18岁学生进行双眼裸眼远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儿童青少年... 目的调查广西6~18岁儿童青少年视力及戴镜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560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167845名6~18岁学生进行双眼裸眼远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及戴镜情况。结果(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1.7%(103609/167845),女生的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分别为67.8%、55.9%,P<0.05)、城区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不良率高于郊区儿童青少年(分别为64.1%、55.8%,P<0.05)。(2)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8岁儿童(40.1%)的视力不良率最低,18岁青少年视力不良率高达83.0%。(3)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49.4%),轻度和中度视力不良占比分别为20.1%和30.5%,视力不良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P<0.05),6~8岁儿童以轻度视力不良为主,9~10岁儿童以中度视力不良为主,11~18岁儿童青少年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4)视力不良者戴镜率为37.7%,矫正合格率为39.7%。女生(41.8%)戴镜率高于男生(32.8%),城区儿童青少年(39.4%)戴镜率高于郊区儿童青少年(32.7%)(均P<0.05)。结论广西6~18岁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呈重度化、低龄化的特征,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城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高于郊区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先降低后上升,且视力不良儿童青少年的戴镜率较低,戴镜后部分儿童青少年矫正视力仍不达标。今后需加强近视防控和科学研究,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戴镜 视力矫正 儿童 青少年 横断面调查 广西
下载PDF
红枣多酚在酿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旋 刘邻渭 +1 位作者 唐丽丽 孙丽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117,共4页
采用优质红枣和良好工艺,全程跟踪枣酒酿造,多点采样并严格制备,测定各样品总酚、黄酮含量及产品、酒渣中酚类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枣酒酿造中,酚类物质仅部分转至酒液。蒸煮浸提是其损失的主要原因,主、后发酵期间,酚... 采用优质红枣和良好工艺,全程跟踪枣酒酿造,多点采样并严格制备,测定各样品总酚、黄酮含量及产品、酒渣中酚类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枣酒酿造中,酚类物质仅部分转至酒液。蒸煮浸提是其损失的主要原因,主、后发酵期间,酚类物质也有损失,但酒液中主要表现为总黄酮的损失。果胶酶处理利于其向酒液转移。成品酒和酒渣中的酚类均有较强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酒 酚类物质 动态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引种的长柄扁桃种仁营养成分分析
16
作者 毕宇 曹志伟 +3 位作者 于守军 李文艳 司海忠 李旋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50-53,56,共5页
为了解和比较引种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种仁营养成分,以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引种长柄扁桃试验林产种子种仁为试验材料,对其脂肪酸、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不同地点引种的长柄扁桃,其种仁... 为了解和比较引种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种仁营养成分,以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引种长柄扁桃试验林产种子种仁为试验材料,对其脂肪酸、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不同地点引种的长柄扁桃,其种仁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差异显著,各项指标普遍高于本地树种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与原产地长柄扁桃油脂肪酸各成分含量差异不大。黑龙江省西部各引种点长柄扁桃产种与陕西神木原产地地产长柄扁桃种仁蛋白质、脂肪含量非常接近,与内蒙古原产地产种长柄扁桃种仁的总糖、维生素E含量十分接近;引种的长柄扁桃中,杜蒙一心乡产的陕西神木种源的长柄扁桃种仁在蛋白质、脂肪和总糖含量最高(P>0.05)。长柄扁桃引种到黑龙江省西部,种仁矿物元素除Na高于原产地,K、Fe、Zn与原产地相近外,Ca、Cu、Mn含量明显低于原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榆叶梅 引种 脂肪酸 矿质元素
下载PDF
沥青路面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效果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旋 马登成 +1 位作者 刘晓辉 朱文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8-663,共6页
为了改善路面加热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种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新方法.基于传热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平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路面的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沥青路面红外加热法、热风加热法和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法... 为了改善路面加热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种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新方法.基于传热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平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路面的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沥青路面红外加热法、热风加热法和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法的加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沥青路面内部对其进行加热明显提高了路面的加热效率,在同等要求条件下,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的加热时间比红外辐射加热缩短了21.5%,比热风加热缩短了43.4%.将热风引入路面内部并对其进行加热,明显提高了热能传递效率,改善了层间温度梯度大等问题.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法具有加热均匀性好、加热效果好、效率高和可达软化深度深等优点,保证了再生混合料质量和路面热再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红外热风复合加热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就地热再生
下载PDF
小波去噪在GPS动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旋 戴吾蛟 田晓振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7年第5期44-45,共2页
阐述了多尺度分析和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选择不同小波基对GPS动态监测数据去噪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实现了对GPS动态监测数据的有效去噪,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变形监测 小波去噪 全球定位系统 多路径
下载PDF
基于小波消噪的EMD模型在GPS振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旋 孙磊 +2 位作者 骆辉 戴吾蛟 何伟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6,共5页
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分解是当前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各具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从对GPS振动信号的预处理、时域和频域处理入手,结果分析表明,对GPS振动信号先进行小波滤波消除随机噪声的干扰,再应用经验... 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分解是当前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各具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从对GPS振动信号的预处理、时域和频域处理入手,结果分析表明,对GPS振动信号先进行小波滤波消除随机噪声的干扰,再应用经验模式分解更有利于变形特征信息的分离和提取,提取的信号与振动平台记录数据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式分解(EMD) 小波分解(WD) 全球定位系统 振动变形
原文传递
经验模式分解与小波分解在变形分析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旋 周清锋 +2 位作者 戴吾蛟 杨礼平 何伟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7-71,共5页
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分解是当前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各具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信号突变性检测、趋势检测和频率检测的对比实验表明,在突变检测方面小波分解优于经验模式分解;但经验模式分解在低频信号检... 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分解是当前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各具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信号突变性检测、趋势检测和频率检测的对比实验表明,在突变检测方面小波分解优于经验模式分解;但经验模式分解在低频信号检测及趋势检测方面优于小波分解,从对实际GPS动态位移监测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经验模式分解更有利于缓慢变形趋势的提取和无噪声干扰下的低频变形信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式分解 小波分解 GPS 变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