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国时期报人的职业流动及其影响 |
李时新
徐婷
|
《新闻论坛》
|
2024 |
0 |
|
2
|
抵近民众:抗战时期广西学生军的报刊活动 |
李时新
张佩琪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3
|
报馆工友的抗争与困顿:1932年《时事新报》劳资纠纷研究 |
李时新
张佩琪
|
《新闻知识》
|
2023 |
0 |
|
4
|
读者对话与编读问答:桂林《救亡日报》“读者论坛”专栏探析 |
李时新
杨淼
|
《新闻传播》
|
2023 |
0 |
|
5
|
1946―1949国统区新闻界“整肃运动”探析 |
李时新
陶喜红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6
|
“大报小办”与“小报大办”——近代上海报业发展的两种取向 |
李时新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中美版电影《歌舞青春》文化差异比较 |
李时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再思考 |
李时新
|
《理论月刊》
|
2006 |
1
|
|
9
|
1946年上海《立报》改组探因——澄清《立报》晚期的一段史实 |
李时新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0
|
浅谈NBA新闻体英语的特点 |
李时新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1
|
孙中山及其革命派五年未办报原因探析 |
李时新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2
|
陕甘宁边区发行网的建设和意义探析(1935-1948) |
李时新
刘梦禧
樊荣
|
《文化与传播》
|
2020 |
1
|
|
13
|
不只是“小骂大帮忙”——对《质疑新记<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质疑 |
李时新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4
|
论新闻的琐碎化 |
李时新
|
《青年记者》
|
2008 |
2
|
|
15
|
邓辉林时评语言艺术探析 |
李时新
刘泓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6
|
论近代上海小报的笔战——以《晶报》的笔战方式为例 |
李时新
|
《东南传播》
|
2009 |
1
|
|
17
|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科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为例 |
李时新
|
《新课程研究(中旬)》
|
2015 |
1
|
|
18
|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李时新
|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
1
|
|
19
|
我国报纸发行的外包 |
李时新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0
|
《晶报》对《立报》的模仿及其败因探究 |
李时新
|
《阅江学刊》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