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因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大海 李昌柳 +7 位作者 廖德发 胡才友 黄坚汉 刘华春 何香花 蒋彩 张月 吴育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因学特征,为人工髋关节置换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相关住院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病因、相关基础疾病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多数为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因学特征,为人工髋关节置换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相关住院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病因、相关基础疾病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多数为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女性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男性(P<0.05);本研究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虽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在性别分组中,手术侧别和骨折类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尤以股骨颈骨折为最常见的原因(P<0.05);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普遍伴有基础性疾病,骨质疏松和关节疾病最常见,其次为高血压、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与患者年龄、骨折类别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病因学 特征分析 骨折类别
下载PDF
筋膜滑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观察
2
作者 黄仁楚 李昌柳 +3 位作者 刘程晖 黄东挺 吴潇潇 刘华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筋膜滑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筋膜滑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 [目的]观察筋膜滑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筋膜滑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和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滑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头痛程度,降低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筋膜滑动手法 推拿 针灸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的智能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李昌柳 胡才友 +4 位作者 黄大海 苏华斌 刘华春 董奎 张月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第12期13-18,共6页
智能人居环境为基于物联网的非穿戴式智能环境健康预警、新型照护、智慧康复和主动健康一体化系统,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基于环境、行为、生理和设备四大类信息的智能关联,自动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这一目标,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智能人居环境为基于物联网的非穿戴式智能环境健康预警、新型照护、智慧康复和主动健康一体化系统,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基于环境、行为、生理和设备四大类信息的智能关联,自动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这一目标,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以及芯片、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的稳定发展为我国养老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文重点综述了智能人居环境体系的特点、功能、建设现状及不足之处,并从健康建筑、监测及服务装备、后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3个方面展望了智能人居环境体系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人居环境 人口老龄化 未来发展 后服务平台
下载PDF
运动疗法与自制简易矫形器联用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贤彪 陈锐 +1 位作者 李昌柳 董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开展自制简易矫形器以及运动疗法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组,其中常规组(3... 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开展自制简易矫形器以及运动疗法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组,其中常规组(30例,运动疗法)摸蓝球,研究组(30例,自制简易矫形器联合运动疗法)摸红球,对比两组各时期手功能测试时间、手部瘢痕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以及关节活动度优良率。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手功能测试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手部瘢痕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优良率70.00%低于研究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开展自制简易矫形器以及运动疗法治疗,能够提升手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手部瘢痕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 烧伤 自制简易矫形器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偏瘫后站立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昌柳 李争鸣 +1 位作者 王毅 黄东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4期2930-2931,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站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单足站立...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站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单足站立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单足站立、平衡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电针治疗配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站立负重能力低下,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康复治疗 偏瘫 站立能力
下载PDF
肌力训练结合中频治疗对重症偏瘫躯干无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昌柳 李争鸣 +3 位作者 胡东 陈锐 阳初玉 胡才友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结合中频治疗对重症偏瘫躯干无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2例重症偏瘫躯干无力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采用肌力增强训练配合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和对照1组21例(采用肌力增强训练治疗)、对照2组20例(采用调制中频...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结合中频治疗对重症偏瘫躯干无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2例重症偏瘫躯干无力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采用肌力增强训练配合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和对照1组21例(采用肌力增强训练治疗)、对照2组20例(采用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比较3组治疗6、12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6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力增强训练结合中频治疗对重症偏瘫躯干无力患者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躯干无力肌力训练 中频治疗
下载PDF
低周波对偏瘫肩关节疼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昌柳 李莹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259-1260,共2页
关键词 偏瘫 肩关节疼痛 低周波
下载PDF
肌肉链状训练诱发偏瘫患者主动屈膝促进康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昌柳 庞声航 +2 位作者 黄东挺 梁元恒 董奎 《内科》 2018年第3期384-385,393,共3页
目的探讨肌肉链状训练诱发偏瘫患者主动屈膝、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因偏瘫导致下肢伸肌痉挛、屈膝困难、划圈步态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探讨肌肉链状训练诱发偏瘫患者主动屈膝、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因偏瘫导致下肢伸肌痉挛、屈膝困难、划圈步态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肌肉链状训练诱发偏瘫侧主动屈膝训练。训练前和训练3个疗程后,采用起立行走试验(TUGT)计时,肯德尔(Kendall)量表评估患者的腘绳肌肌力,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TUGT计时、Kendal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TUGT的步行时间均显著缩短、Kendall量表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TUGT步行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Kendal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链状训练可快速诱发出偏瘫患者的主动屈膝运动,有效改善偏瘫步态,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肌肉链状训练 主动屈膝 偏瘫步态
下载PDF
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昌柳 《内科》 2017年第4期492-494,532,共4页
本体感觉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障碍,患者因不能感知躯干肢体的运动和位置而导致运动控制、协调、平衡、姿势等障碍,表现为不敢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本体感觉障碍康复难度大,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及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脑... 本体感觉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障碍,患者因不能感知躯干肢体的运动和位置而导致运动控制、协调、平衡、姿势等障碍,表现为不敢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本体感觉障碍康复难度大,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及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脑卒中后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及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旨为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本体感觉障碍 康复训练 康复机理 综述
下载PDF
个体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欧爱萍 李昌柳 +4 位作者 李芬 李争鸣 梁元恒 沈丽娟 吴旻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50-452,458,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个体化N... 目的探讨个体化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个体化NMES治疗,疗程均为12周。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参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进行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仰卧位到健侧卧位、从仰卧位到床边坐、坐位平衡、从坐位到站立、步行、上肢功能等MAS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NMES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其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芬 李昌柳 +3 位作者 杨少华 吴旻 吴刚 李争鸣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疗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电疗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组加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疗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电疗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组加电针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B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电疗组和电针组患者FMA评分和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电疗组FMA评分和BBS评分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或电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疗效好,神经肌肉电刺激比电针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电针 偏瘫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靶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春丽 庞声航 +2 位作者 胡才友 李昌柳 黄东挺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372-2374,共3页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靶向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靶向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大海 许建文 +4 位作者 李昌柳 黄坚汉 黄东挺 邓镇铭 冯斌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2230-2233,共4页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比较,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更好地缓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提高患侧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慢性疼痛 关节外源性因素 体外冲击波 康复训练 疗效
下载PDF
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天智 李昌柳 +2 位作者 吕泽平 庞国防 李洁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821-823,共3页
目的观察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4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正确肢位摆放、被动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通抑制技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 目的观察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4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正确肢位摆放、被动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通抑制技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推拿中的板法对躯干进行板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张力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结合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可明显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推拿 躯干板法
下载PDF
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
15
作者 李昌柳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以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手法治疗、往复式牵引等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单纯手法进行处理;治疗组38例,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往复式牵引等综合治疗,... 目的:研究以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手法治疗、往复式牵引等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单纯手法进行处理;治疗组38例,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往复式牵引等综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00,P〈0.05)。结论: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发挥各疗法的协同作用,起到整复小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东挺 蒋瑞洲 李昌柳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1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0例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及其他严重疾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采用电针合促通...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0例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及其他严重疾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采用电针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电针技术进行治疗,以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两组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肢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促通技术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康复
下载PDF
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方案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贤彪 李昌柳 +1 位作者 黄东挺 陈锐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方案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34例)再加强早期介入综合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方案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34例)再加强早期介入综合康复干预,观察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76.47%比较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BREF量表中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方案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康复 神经功能损伤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崇 廖德发 +10 位作者 李昌柳 唐健秀 覃莉珍 周秋洁 彭益玲 黄大海 董奎 姚涛 王喜龙 周璇 张寿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大腿、小腿的周径变化情况...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大腿、小腿的周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7天用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用药后3天和7天时观察组患者的大腿、小腿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于胫腓骨骨折导致的肢体肿胀,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胫腓骨骨折 肢体肿胀
下载PDF
股四头肌分离技术对偏瘫痉挛步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波 李昌柳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股四头肌分离技术治疗偏瘫痉挛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偏瘫造成股四头肌痉挛、屈膝困难、画圈步态患者74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手法进行股四头肌分... 目的观察手法股四头肌分离技术治疗偏瘫痉挛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偏瘫造成股四头肌痉挛、屈膝困难、画圈步态患者74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手法进行股四头肌分离技术强化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FAC评分、四头肌肌张力MAS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AC评分、M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四头肌张力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股四头肌分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偏瘫痉挛步态的步行能力,改善股四头肌肌张力,矫正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分离术 痉挛步态 偏瘫
下载PDF
经筋围刺电针治疗加康复负重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东挺 李昌柳 《中国康复》 2011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筋围刺电针及康复负重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所致小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20例,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患侧臀中肌(足少阳处)经筋围刺电针治疗并配合神经促通技术、减重肌力训练... 目的:探讨经筋围刺电针及康复负重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所致小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20例,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患侧臀中肌(足少阳处)经筋围刺电针治疗并配合神经促通技术、减重肌力训练、主动负重及患侧单足负重控制训练等;B组行易化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MMT)分级标准中肯德尔(Kendall)评分评定患侧臀中肌肌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评定平衡功能及测定患者患侧单足负重自然站立时间。结果:治疗6周后,2组Kendall评分、Berg评分及患侧单足负重站立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A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经筋围刺电针治疗及康复负重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的站立负重能力、平衡能力及异常步态的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损伤 步态 经筋围刺 电针 负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