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戚金存 刘大泉 +5 位作者 刘泓 金鑫 陈明婉 吕猛 杨福孙 李昌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62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对槟榔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槟榔幼苗的影响。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设置干旱时间分别为5 d、10 d、15 d、20 d、25 d、30 d,在每个干旱时间节点... 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对槟榔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槟榔幼苗的影响。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设置干旱时间分别为5 d、10 d、15 d、20 d、25 d、30 d,在每个干旱时间节点取样后立即进行复水,并在复水后1 d、4 d、7 d分别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后,槟榔幼苗根冠比增加;复水后,根冠比除干旱5 d恢复到CK水平外,其余处理均未恢复到CK水平。根、茎、叶和种核含水量以及净光合速率(A)、蒸腾速率(E)、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减趋势;在干旱胁迫30 d时根、茎、叶和种核含水量以及A、E、Ci和Gs达到最低,与CK相比分别下降了21.87%、28.97%、75.01%、34.24%、100.00%、92.64%、75.05%和95.70%;复水后,根、茎、叶和种核含水量以及A、E、Ci和Gs均在干旱20 d前复水后恢复效果明显,但在干旱25 d复水后效果不明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再升高趋势,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则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SOD活性在干旱10 d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增加了9.48%;CAT和POD活性则在干旱15 d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317.99%和44.88%;MDA在干旱25 d时达到最高,与CK相比增加了59.99%。综上所述,槟榔幼苗能维持正常生长的最长干旱时间是20 d,当持续干旱超过20 d后,将对槟榔幼苗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故在持续干旱20 d内必须对槟榔幼苗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幼苗 干旱胁迫 复水 形态指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昌珍 张婷婷 +2 位作者 杨改河 任广鑫 冯永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1-416,共6页
土壤呼吸是农田层面影响全球尺度碳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前人研究显示土壤呼吸与农田耕作模式及施肥有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对于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大田定位试... 土壤呼吸是农田层面影响全球尺度碳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前人研究显示土壤呼吸与农田耕作模式及施肥有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对于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大田定位试验,采用GXH-3010E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测量土壤CO2排放速率,进而分析探讨关中灌区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夏玉米(Zea mays L.)秸秆不覆盖不施肥、施氮肥、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施氮肥和夏闲5种处理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规律,从8月9日到9月25日土壤呼吸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呼吸平均速率表现为施氮肥(7.78μmol.m-2.s-1)>秸秆覆盖+施氮肥(6.06μmol.m-2.s-1)>秸秆不覆盖不施肥(4.81μmol.m-2.s-1)>秸秆覆盖(4.68μmol.m-2.s-1)>夏闲(2.46μmol.m-2.s-1)。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施氮肥处理较不施肥不覆盖处理提高61.75%,秸秆覆盖+施氮肥处理较秸秆覆盖处理提高29.49%。秸秆覆盖可以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施氮肥处理较施氮肥处理降低22.11%,秸秆覆盖处理较不覆盖不施肥处理降低2.70%。5种处理下秸秆不覆盖不施肥处理、秸秆覆盖+施氮肥和夏闲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耕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秸秆覆盖处理和施氮肥处理分别与10和15 cm耕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秸秆覆盖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和施氮肥对土壤呼吸有重要影响,施氮肥可以增加温室效应,秸秆覆盖对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施肥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不同轮作方式对免耕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昌珍 张婷婷 +2 位作者 冯永忠 任广鑫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夏闲、冬小麦-夏玉米(Zea mays L.)、冬小麦-夏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夏闲、冬小麦-夏玉米(Zea mays L.)、冬小麦-夏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和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夏玉米4种轮作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免耕条件下,分析2012年3-6月冬小麦和冬油菜生长季土壤CO2排放规律,以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免耕条件下4种轮作方式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整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平均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冬小麦-夏玉米(13.91μmol/(m2·s))>冬小麦-夏大豆(9.09μmol/(m2·s))>冬小麦-夏闲(6.43μmol/(m2·s))>冬油菜-夏玉米(4.56μmol/(m2·s)),且不同处理间平均土壤CO2排放通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冬小麦-夏闲处理土壤温度最低,土壤湿度最大,平均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为14.49℃和13.28%,且与土壤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最小,说明土壤温湿度变化对冬小麦-夏闲处理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小。【结论】4种轮作方式中,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最有利于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方式 土壤CO2排放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CO_2排放与水热碳氮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昌珍 张婷婷 +2 位作者 冯永忠 任广鑫 杨改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0-197,共8页
为探讨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采用GXH-3010E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测量土壤CO2排放速率,对比研究冬小麦-夏闲、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2排放的动态... 为探讨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采用GXH-3010E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测量土壤CO2排放速率,对比研究冬小麦-夏闲、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2排放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水分之间的回归关系,并分析比较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轮作方式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土壤CO2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平均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冬小麦-夏玉米全量还田>冬小麦-夏玉米不还田>冬小麦-夏大豆全量还田>冬小麦-夏大豆不还田>冬小麦-夏闲全量还田>冬小麦-夏闲不还田。所有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秸秆未还田处理地温与CO2排放通量的模拟模型要好于秸秆还田处理。各处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均比播种前高,FA、FN处理有机碳增加最大,SA、SN碱解氮增加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方式 秸秆还田 CO2排放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有机碳 碱解氮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路红 李昌珍 +4 位作者 康迪 任成杰 韩新辉 佟小刚 冯永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33-3542,共10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养分累积与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15年刺槐、柠条、刺槐侧柏混交、刺槐山桃混交以及荒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0—30 c... 为探究黄土丘陵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养分累积与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15年刺槐、柠条、刺槐侧柏混交、刺槐山桃混交以及荒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这也使0—30 cm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密度显著增加,可溶性有机氮密度增幅表现为柠条(262.2%)>刺槐(232.8%)>刺槐山桃混交、刺槐侧柏混交(34.5%)>荒草地(-21.5%),硝态氮密度整体表现为柠条>刺槐>刺槐山桃混交>荒草地>刺槐侧柏混交,增幅为7.9%—182.8%,铵态氮密度以刺槐山桃混交增幅最大(110.3%),荒草地最小为2.6%。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以刺槐最高,分别提升了2.4倍和0.6倍,铵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以刺槐山桃混交最高,提升了1.0倍。可溶性氮组分受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大于有机质和全氮,微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氮组分的相关性优于微生物量碳,硝态氮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最为敏感。综上,植被恢复能够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密度及其占全氮比例,增加土壤氮的有效性,以刺槐、柠条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可溶性有机氮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季节变化与水热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路红 李昌珍 +4 位作者 康迪 任成杰 韩新辉 佟小刚 冯永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9-697,共9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土壤有效氮素养分累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水热驱动效应,以邻近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15 a的刺槐、柠条、荒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密度、分布比例在4—10月份内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含...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土壤有效氮素养分累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水热驱动效应,以邻近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15 a的刺槐、柠条、荒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密度、分布比例在4—10月份内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采样期间,0—3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全氮动态变化显著,且各可溶性氮组分中仅硝态氮随土层变化差异显著。其中土壤硝态氮变化幅度整体为0.13—1.71 g/m^2,占可溶性全氮的5.1%—52.1%,其最大值出现在4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0月份;可溶性有机氮整体变化幅度为0.29—2.92 g/m^2,占可溶性全氮的30.9%—85.3%,在4月份和8月份分别达最小值和最大值;铵态氮动态变化不显著,4—10月份整体变化幅度为0.17—0.74 g/m^2,占6.4%—21.4%,其最小值出现在10月份,最大值出现在4月份;可溶性全氮整体变化幅度为1.25—3.52 g/m^2。可溶性氮组分中,各组分所占比例为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并且可溶性有机氮与硝态氮所占比例动态变化趋势相反。刺槐、柠条林和荒草地0—30 cm土壤硝态氮平均约为耕地的3.42倍、2.54倍和1.26倍,铵态氮平均为耕地的1.71倍、1.37倍和1.30倍,可溶性有机氮约为1.64倍、1.31倍和1.23倍。可溶性氮组分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土壤温度,硝态氮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最为敏感,而可溶性全氮则对土壤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综上所述,人工林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增加氮的有效性,同时除铵态氮外,土壤可溶性氮组分随季节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可溶性有机氮 季节动态 水热变化
下载PDF
Effect of Chemical Gametocide EXP on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and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y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文智 程科 +2 位作者 严静 李昌珍 于澄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4期18-20,33,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hemical emasculation in rapeseed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chemical gametoci...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hemical emasculation in rapeseed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chemical gametocides.[Method] The activity of peroxidase,catalase and the content of hydrogen peroxide,malondialdehyde in leaves and flower buds of Brassica napus cultivars Qinyou No.3 and L89 induced by the chemical gametocide EXP in the course of male sterility were studied.[Result]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 of hydrogen peroxide,malondialdehyde in rapeseed treated with EXP changed significantly,which indicated that active oxygen metabolism was abnormal.Furthermor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c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organs treated by EXP.[Conclusion]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urbance of active oxygen metabolism and the male sterility induced by chemical gametocide EX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CHEMICAL gametocide PEROXIDASE CATALASE Hydrogen PEROXIDE MALONDIALDEHYDE
下载PDF
2011年我国秸秆沼气化的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婷婷 冯永忠 +2 位作者 李昌珍 任广鑫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目的】研究秸秆沼气化利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判断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潜力。【方法】简述了碳足迹的内涵,构建了农作物秸秆产量和沼气潜力的碳足迹模型,确定了标准煤、秸秆直接燃烧、沼气燃烧的碳足迹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我国201... 【目的】研究秸秆沼气化利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判断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潜力。【方法】简述了碳足迹的内涵,构建了农作物秸秆产量和沼气潜力的碳足迹模型,确定了标准煤、秸秆直接燃烧、沼气燃烧的碳足迹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我国2011年的沼气潜力并对秸秆沼气化的碳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的碳足迹参数为1.31kg/kg,标准煤燃烧产生的碳足迹参数2.63kg/kg,沼气燃烧减少的碳足迹参数为3.1kg/m3。2011年全国的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9.7亿t,若将其中36.4%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秸秆进行沼气发酵,则产生的沼气量为1 135.6亿m3,其沼气燃烧能够减少3.5亿t的CO2排放。【结论】秸秆沼气化利用能够明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沼气化 碳足迹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EXP对油菜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文智 程科 +2 位作者 严静 李昌珍 于澄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3949-13950,共2页
[目的]为探讨油菜化学杀雄作用特征与机理,为新型化学杀雄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化学杀雄剂EXP诱导甘蓝型油菜品种秦油3号、L89雄性不育过程中叶片和花蕾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 [目的]为探讨油菜化学杀雄作用特征与机理,为新型化学杀雄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化学杀雄剂EXP诱导甘蓝型油菜品种秦油3号、L89雄性不育过程中叶片和花蕾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EXP处理后的油菜体内保护酶活性及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活性氧代谢出现了异常。同时,不同品种及器官对EXP处理的反应程度表现出较大差异。[结论]活性氧代谢失调与化学杀雄剂EXP诱导雄性败育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杀雄剂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 丙二醛
下载PDF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昌珍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2-27,共6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实施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必须以更新观念为先导 ,以改革教学内容为核心 ,以拓展教学模式为重要途径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要保证。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创新 教育创新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中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晗 杨福孙 +4 位作者 李昌珍 陈奇 张瀚 纠凤凤 陈才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2-1137,共6页
为了明确土壤水分与槟榔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槟榔灌溉技术。以槟榔幼苗为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是T1:(30±5)%、T2:(45±5)%、T3:(60±5)%、T4:(75±5)%、T5:(90±5)%,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特性... 为了明确土壤水分与槟榔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槟榔灌溉技术。以槟榔幼苗为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是T1:(30±5)%、T2:(45±5)%、T3:(60±5)%、T4:(75±5)%、T5:(90±5)%,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55%~6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可以提高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长,其中槟榔幼苗的株高和茎粗比在25%~3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分别提高了26.89%、19.89%,并且槟榔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达显著水平。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5%时,槟榔幼苗的裂叶长不断增加,但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2)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槟榔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不断降低,槟榔幼苗的根冠比不断增加。(3)在3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叶绿素含量达最低值11.16 mg/g,但水分利用率相对其他处理较高,植株叶片发黄且矮小,根系活力也较小。综上所述,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时,有利于槟榔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幼苗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小蚕片叶立体育”示范试验(初探)
12
作者 李昌珍 《四川蚕业》 1991年第1期36-37,62,共3页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新的小蚕饲育技术。我区1989年夏季开始在7县1市试点,1990年为进一步搞好示范试验结合推广,我司提出了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的具体意见和目标,并在梁平县举办技术培训会。春蚕后及时召开“小蚕片叶立体育”经验交流...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新的小蚕饲育技术。我区1989年夏季开始在7县1市试点,1990年为进一步搞好示范试验结合推广,我司提出了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的具体意见和目标,并在梁平县举办技术培训会。春蚕后及时召开“小蚕片叶立体育”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为搞好夏秋季的示范试验提供经验和解决试验中的问题。秋蚕结束后召开了全年总结交流会,认为“小蚕片叶立体育”新技术试点成功。现将我区“小蚕片叶立体育”推广情况简报如下: 一、搞好宣传和培训技术工作全区各县、区、乡、村共培训技术人员283次,8万余人,放映“小蚕片叶立体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蚕 示范试验 交流座谈会 给桑 蚕儿 收蚁 培训技术 情况简报 省力化 养蚕生产
下载PDF
对扩散和对流现象实验的改进
13
作者 李昌珍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 2007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对流现象 实验装置 扩散 高锰酸钾 物理教学 异向思维 硫酸铜 密度
下载PDF
脑出血伴多脏器功能损害(附132例分析)
14
作者 姜翠芳 李艳云 +1 位作者 李昌珍 吴长美 《中国临床医学》 1997年第1期48-49,共2页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起病急骤,来势凶险,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我院近3年收治284例,现将病历完整的132例分析讨论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功能损害 多脏器 例分析 生长素 脂质过氧化物(LPO) 临床表现 中国急救医学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损害
下载PDF
液态农用酵素及其不同组分对原生和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
15
作者 符明清 范鹤龄 +2 位作者 张丽 李昌珍 张荣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为探索液态农用酵素及其不同组分对原生和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离心分离液态农用酵素,得到上清液和酵素菌液。利用土壤室内培养法,以无菌水(CK)为对照,分别用上清液(T1)、酵素菌液(T2)、液态农用酵素(T3)处理原生和农田土壤,从土壤... 为探索液态农用酵素及其不同组分对原生和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离心分离液态农用酵素,得到上清液和酵素菌液。利用土壤室内培养法,以无菌水(CK)为对照,分别用上清液(T1)、酵素菌液(T2)、液态农用酵素(T3)处理原生和农田土壤,从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理化性质、微生物方面评估不同处理对2种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和T3处理下,第14天原生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01.67%和2 173.5%(P<0.05),第21天农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896.5%和1 484.49%(P<0.05)。2)T1处理下原生土壤和T3处理下农田土壤的pH分别从6.75和6.8(第0天)增加至7.49和6.94(第28天);与CK相比,第21天,T3处理下农田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加了10.13%(P<0.05),第28天,T3处理下原生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加了29.68%(P<0.05)。3)与CK相比,T2处理下原生土壤的放线菌和农田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15.71%和1137.84%(P<0.05);T1处理下农田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了81.69%(P<0.05);T3处理下原生土壤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了44.44%(P<0.05)。4)与CK相比,原生土壤在T1、T2和T3处理下>2.00 mm粒级团聚体分别显著增加了35.25%、39.80%和35.77%(P<0.05);T1处理下农田土壤中0.30~1.00 m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了77.65%(P<0.05);T2处理下原生土壤的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增加了17.38%和22.55%(P<0.05)。5)液态农用酵素中对原生和农田土壤起到改良作用的主要是其上清液。6)电导率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H与MWD和GM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综上,液态农用酵素能够快速激活原生和农田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团聚体稳定性,其中酵素中的上清液发挥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酵素 土壤酶活 土壤团聚体 土壤改良
原文传递
施入生物炭对热带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晨 陈明婉 +4 位作者 金鑫 袁赫奕 兰超杰 李长江 李昌珍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079,共9页
【目的】利用田间试验,从土壤团聚体角度入手,着力探究不同生物炭施入量对热带农田的改良效果,以提高土壤质量。【方法】试验采用花生壳生物炭,施入量分别为10 t hm^(-2)(P10)、20 t hm^(-2)(P20)、40 t hm^(-2)(P40)和60 t hm^(-2)(P6... 【目的】利用田间试验,从土壤团聚体角度入手,着力探究不同生物炭施入量对热带农田的改良效果,以提高土壤质量。【方法】试验采用花生壳生物炭,施入量分别为10 t hm^(-2)(P10)、20 t hm^(-2)(P20)、40 t hm^(-2)(P40)和60 t hm^(-2)(P60),以不施入生物炭(CK)为对照,共计5个处理。在施入生物炭一年后,取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测其团聚体组成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生物炭施入显著增加了10~20 cm土层2~1 mm和20~30 cm土层<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10~2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生物炭施入使原土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不同程度提升,在P40和P60处理下提升效果最明显;生物炭施入增加了10~20 cm土层2~1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P60处理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几乎所有粒径团聚体和原土C/N;生物炭施入量、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施入生物炭可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施入40 t hm^(-2)和60 t hm^(-2)生物炭时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提升效果最明显。因此施入40 t hm^(-2)以上生物炭时可以有效改良热带农田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热带农田
原文传递
铝胁迫对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安锋 李昌珍 +3 位作者 张婷婷 王立丰 王纪坤 谢贵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91-4198,共8页
热带酸性土壤中铝毒非常普遍,其对橡胶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铝离子对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浓度高于200mmol·L^(-1)时,橡胶苗细胞质膜透性、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 热带酸性土壤中铝毒非常普遍,其对橡胶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铝离子对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浓度高于200mmol·L^(-1)时,橡胶苗细胞质膜透性、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相对含水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显著降低;当铝离子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间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较小或不明显.说明橡胶树是较为耐铝的植物,铝离子对橡胶苗造成伤害的阈值在100~200 mmol·L^(-1);超过这一浓度,会造成橡胶苗不可逆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铝毒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叶绿素荧光
原文传递
氮肥形态对槟榔幼苗全氮含量、土壤有效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成 李昌珍 +2 位作者 廖钰 袁赫奕 杨福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564-6573,共10页
为提高槟榔树氮肥的利用效率,筛选槟榔树生长过程中偏好的氮肥形态。本试验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两叶一心槟榔幼苗为材料,分别用酰胺态氮肥(尿素)、硝态氮肥(硝酸钠)和铵态氮肥(氯化铵) 3种形态氮肥对槟榔幼苗进行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 为提高槟榔树氮肥的利用效率,筛选槟榔树生长过程中偏好的氮肥形态。本试验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两叶一心槟榔幼苗为材料,分别用酰胺态氮肥(尿素)、硝态氮肥(硝酸钠)和铵态氮肥(氯化铵) 3种形态氮肥对槟榔幼苗进行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肥形态对槟榔幼苗氮素吸收、土壤氮素有效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植株及各器官全氮含量在不同形态氮肥处理60 d后,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对照,各器官氮素含量为:叶片>茎杆>根系;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酰胺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各氮肥形态处理下槟榔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几乎全部高于非根际土壤。以上结果说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槟榔幼苗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氮含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但槟榔幼苗更偏好吸收氨态氮肥。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槟榔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氮肥减量控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树 氮肥形态 氮吸收 土壤酶活性 氮素有效性
原文传递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高年级研讨课教学模式探索
19
作者 李长江 李昌珍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5期46-50,共5页
为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高年级研讨课在农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被增设。但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授在农科中研究还很少,且还缺乏一个共识性的教学模式。因此,该研究基于海南大学农学专业高年级研讨课授课实际,从授课模... 为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高年级研讨课在农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被增设。但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授在农科中研究还很少,且还缺乏一个共识性的教学模式。因此,该研究基于海南大学农学专业高年级研讨课授课实际,从授课模式出发进行优化,其中包括研讨选题的自由化、学生角色的主体化、汇报形式的灵活化及思政与汇报的融合化等四个方面,通过探索以达到提升农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研究表明,以上四个方面的优化契合农学专业课程性质和培养要求;学生考核成绩都显著提高,且良好以上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认可度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高年级研讨课 教学模式 汇报形式 综合能力
下载PDF
氮肥形态与用量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赫奕 陈明婉 +3 位作者 戚金存 李晨 李昌珍 杨福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553-5563,共11页
本研究以两叶一针‘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应用三种氮肥形态(硝态氮,酰胺态氮,铵态氮)与三种氮肥用量(50%当地氮肥用量,100%当地氮肥用量,150%当地氮肥用量)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叶绿素含... 本研究以两叶一针‘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应用三种氮肥形态(硝态氮,酰胺态氮,铵态氮)与三种氮肥用量(50%当地氮肥用量,100%当地氮肥用量,150%当地氮肥用量)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和含氮量等指标,探究氮肥形态与用量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形态与用量对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株高增长量在50%硝态氮下达到最大值;茎粗增长量、细胞间CO_(2)浓度、叶绿素a含量均在150%酰胺态氮肥下效果最佳;150%铵态氮肥处理下有利于槟榔幼苗干物质量的积累,根系干重、根冠比和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50%酰胺态氮肥处理下显著提升;植株茎秆全氮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从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看,槟榔幼苗更偏好积累铵态氮肥。综上所述,酰胺态氮处理下50%用量槟榔幼苗的光合作用最强;增施铵态氮肥,利于根系的养分积累,促进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从而适应热带的生存环境。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槟榔幼苗培育选择合理氮肥形态与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幼苗 氮肥形态与用量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氮积累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