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昱帅 栾毅峰 +4 位作者 刘凯莉 赵佳琪 刘立芳 于小淇 丛慧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在围绝经期发病率较高,发病率是绝经前的2~3倍,以围绝经期症状和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PDD症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在围绝经期发病率较高,发病率是绝经前的2~3倍,以围绝经期症状和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PDD症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JAK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对PDD发挥治疗作用。今后可从PDD的发病机制入手,以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干预PDD的疗效及结果为依据,探索中医药对PDD各个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洋 刘凯莉 +5 位作者 孟繁词 李昱帅 王丹凝 门佳囡 吴修红 韩亚鹏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多,而中医非药物疗法安全绿色、简便有效,可兼容性,具有疏通经络,祛瘀行滞,调畅气血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逐渐成为治疗本病的研究热...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多,而中医非药物疗法安全绿色、简便有效,可兼容性,具有疏通经络,祛瘀行滞,调畅气血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逐渐成为治疗本病的研究热点。现将近年来针灸、刺络拔罐、刮痧、运动疗法、五行音乐疗法、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非药物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洋 刘凯莉 +3 位作者 李昱帅 王丹凝 门佳囡 丛慧芳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225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225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选穴:心俞、巨阙、肝俞、期门、肾俞、京门、脾俞、章门、百会、四神聪、少海、内关、三阴交、膻中、太冲、关元及安眠穴)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改良Kupperman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及临床相关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俞募配穴 针灸 围绝经期抑郁症
下载PDF
基于“枢机理论”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探析
4
作者 于洋 李昱帅 +5 位作者 于天洋 刘凯莉 门佳囡 王丹凝 丛慧芳 韩亚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多样且复杂,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主要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副作用大、易复发。俞募配穴法针刺可通过多层次、多系统与多靶点协同作用治疗本病,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显著。围绝经期以肾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多样且复杂,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主要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副作用大、易复发。俞募配穴法针刺可通过多层次、多系统与多靶点协同作用治疗本病,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显著。围绝经期以肾虚、枢机不利为病理基础,俞募配穴法以阴阳学说和气街理论为基础与枢机理论相契合,临证选取以肾、肝、心和脾俞募配穴为主,根据个性化症状选取百会、四神聪、安眠、膻中、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与太冲等穴,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试以“枢机理论”为指导,浅谈通过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以为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机理论 俞募配穴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通路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佳琪 刘凯莉 +1 位作者 李昱帅 丛慧芳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316-1319,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良性疾病,也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疑难病,但却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如浸润、种植、复发、恶变等)。其发病原因多样,西医药物及手术干预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因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目前妇科领域研究的重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良性疾病,也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疑难病,但却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如浸润、种植、复发、恶变等)。其发病原因多样,西医药物及手术干预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因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目前妇科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均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Notch、Wnt蛋白1β-蛋白、磷脂酰基酶-3激酶/蛋白激酶B,并有学者从上述通路中探讨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机制。现从这5条信号通路阐述EMs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的疗效结果,以期为中医药干预治疗EMs相关信号通路的相关节点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信号传导 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 磷脂酰基酶-3激酶/蛋白激酶B 疗效机制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凯莉 李昱帅 +1 位作者 于小淇 丛慧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5-672,共8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载于《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可和解枢机、通阳泄热、镇惊安神,与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枢机不利之病机关键相契合,临床用于治疗PMS疗效突出。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载于《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可和解枢机、通阳泄热、镇惊安神,与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枢机不利之病机关键相契合,临床用于治疗PMS疗效突出。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雌激素受体β(ER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5-羟色胺2A受体(5-HT_(2A))、雌激素受体α(ER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γ-氨基丁酸(GABA)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ERα的O-连接β-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等。临床研究在调理睡眠、情绪诸症,改善神经内分泌及减轻炎症方面已有一定进展。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PMS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神经内分泌 信号通路 O-连接β-N-乙酰葡糖胺(O-GlcNA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