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克隆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晋涛 吴玉章 +4 位作者 费蕾 邹丽云 唐艳 牟芝蓉 耿淼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克隆人源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 ,以制备转基因植物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制备vp7基因 ,以植物高效表达质粒PBI12 1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质粒。重组体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为测序引物 ,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 目的 克隆人源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 ,以制备转基因植物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制备vp7基因 ,以植物高效表达质粒PBI12 1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质粒。重组体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为测序引物 ,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农杆菌介导法转染马铃薯外植体 ,分别用PCR、Westernblot法鉴定阳性转化植株中vp7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地将vp7转入马铃薯植株中 ,并且在转化植株中检测出了vp7的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PBI12 1 hvp7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转基因植物 克隆表达 轮状病毒vp7
下载PDF
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分析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晋涛 陈正琼 +3 位作者 梁志清 阎萍 何畏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分析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Eppin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亲水性、理化性质、可及性、免疫原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结果Eppin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 目的分析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Eppin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亲水性、理化性质、可及性、免疫原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结果Eppin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4~23,30~44,48~54,56~68,78~85,97~106,109~116,125~132。体外实验证明,所预测抗原表位区域基本能与免疫抗血清发生抗原特异性反应。结论应用多参数成功预测了Eppin抗原的B细胞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pin抗原 B细胞 表位
原文传递
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晋涛 费蕾 +3 位作者 牟芝蓉 唐艳 魏静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抗原的口服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在根癌脓杆菌介导获得系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基础上,用ELISA分析转基因马铃薯中目的蛋白表达水平。马铃薯块茎直接口服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析免疫小鼠血清、唾液、粪便... 目的分析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抗原的口服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在根癌脓杆菌介导获得系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基础上,用ELISA分析转基因马铃薯中目的蛋白表达水平。马铃薯块茎直接口服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析免疫小鼠血清、唾液、粪便提取物特异抗体水平。结果获得一株最高表达量的转化株;口服免疫可诱导较强的血清IgG反应和强烈的黏膜sIgA反应,粪便的sIgA最高,唾液次之,尿液中无sIgA;加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免疫组小鼠和霍乱毒素(CT)佐剂免疫组小鼠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无佐剂免疫组小鼠抗体水平略低。结论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疫苗联合黏膜佐剂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的系统与黏膜免疫应答,且黏膜免疫强度略高于系统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口服免疫 转基因植物疫苗 马铃薯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鼠源轮状病毒vp4基因转化马铃薯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晋涛 吴玉章 +1 位作者 费蕾 牟芝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 获得马铃薯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台湾红”为受体材料 ,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诱愈培养基为MS + 0 1mg L 2 ,4-D + 1mg LBA ,出芽培养基为MS + 1mg LZT +5 0mg ... 目的 获得马铃薯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台湾红”为受体材料 ,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诱愈培养基为MS + 0 1mg L 2 ,4-D + 1mg LBA ,出芽培养基为MS + 1mg LZT +5 0mg LGA3 ,卡那霉素浓度为 5 0mg L ,农杆菌液浓度为A6 0 0 =0 5。通过该体系将一鼠源轮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vp4导入马铃薯中 ,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验证 ,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结论 获得相对高效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并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轮状病毒 VP4基因 基因转化 农杆菌 马铃薯 转基因植物
下载PDF
鼠源轮状病毒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晋涛 吴玉章 +2 位作者 费蕾 唐艳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92-894,共3页
目的 构建表达鼠源轮状病毒抗原基因vp4的植物载体及农杆菌转化。方法 抗原基因vp4经PCR扩增后直接克隆到pUC T载体 ,双酶切目的片断和植物表达载体 ,以T4连接酶将目的片断与载体相连接 ,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结果 成功... 目的 构建表达鼠源轮状病毒抗原基因vp4的植物载体及农杆菌转化。方法 抗原基因vp4经PCR扩增后直接克隆到pUC T载体 ,双酶切目的片断和植物表达载体 ,以T4连接酶将目的片断与载体相连接 ,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结果 成功地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 ,并转入到农杆菌中。结论 pUC T载体可直接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 ,便于测序 ;电转化方式可以有效、快速地将大分子量质粒 (>10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基因 农杆菌 轮状病毒 载体构建 电击转化 VP4基因 植物载体 小儿腹泻 轮状病毒疫苗
下载PDF
创新人才理念探究及其哲学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晋涛 郭玲 +4 位作者 吴玉章 王书峰 王莉 杨玓 李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哲学思考 理念
下载PDF
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晋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902-1907,共6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的蚊媒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登革热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2019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疾病列为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的蚊媒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登革热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2019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疾病列为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自2019年年初至8月底,登革热疫情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感染人数超过150万例。登革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迄今没有特效药,疫苗预防和蚊媒控制是遏制登革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近年来登革疫苗的研发和蚊媒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未来登革疫苗发展有望在优势抗原重新组合、开发新型递送系统等方面获得突破,基因编辑等新型技术的兴起可促进蚊媒控制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蚊媒介 疫苗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可食性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晋涛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4-27,共4页
转基因植物疫苗是疫苗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疫苗在体诱导的免疫学特点 ,包括实验动物和人免疫应答情况 ,讨论了未来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重点及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疫苗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晋涛 魏静 +6 位作者 牟芝蓉 张蓓 王靖雪 唐艳 何海洋 费蕾 吴玉章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77-577,共1页
目的建立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为人源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ELISA与RT-PCR相结合分离鉴定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用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与G3血清型口服接种不同日龄的小型猪,观察... 目的建立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为人源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ELISA与RT-PCR相结合分离鉴定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用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与G3血清型口服接种不同日龄的小型猪,观察粪便排泄等临床症状,ELISA及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粪便与小肠上皮组织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样颗粒。结果3~5日龄小型猪均出现了典型的临床腹泻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平均持续5~7d;小肠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在小肠组织中检测到特异性轮状病毒抗原;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在小肠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可见到大量的轮状病毒颗粒。30~35日龄小型猪可出现明显腹泻临床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持续4~7d;56~60日龄小型猪接种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血清型后,均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但可持续排毒2~3d。结论小型猪可作为人源轮状病毒的理想腹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轮状病毒 小型猪 腹泻模型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晋涛 石统东 吴玉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5-96,共2页
为加强和优化医学遗传学教学 ,笔者尝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水稻幼苗单株DNA的提取及其PCR-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晋涛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16,共4页
以杂交稻Ⅱ代63幼苗为DNA提取材料,建立了以所提取单株DNA为模板进行PCR-RAPD分析的最佳条件,获得稳定而理想的PCR扩增效果。
关键词 水稻幼苗 PCR-RAPD技术 DNA抽提
下载PDF
生产疫苗的植物表达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晋涛 吴玉章 《生命科学》 CSCD 2002年第5期299-301,F003,共4页
综述了近些年来转基因植物作为疫苗表达系统的新进展。比较了植物表达系统相对其他表达系统的优点;介绍了不同介导方式的植物表达系统,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重组植物病毒表达疫苗;讨论了提高表达效率的载体构建策略,对其应用前景提出... 综述了近些年来转基因植物作为疫苗表达系统的新进展。比较了植物表达系统相对其他表达系统的优点;介绍了不同介导方式的植物表达系统,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重组植物病毒表达疫苗;讨论了提高表达效率的载体构建策略,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导 转化 疫苗 植物表达系统
下载PDF
DNA芯片技术及其在基因表达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晋涛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33,共4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预计到2003年人类可以完全测出自身的基因组序列。届时,人类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探明人类全部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进行基因表达的检测则是研究基因功能的...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预计到2003年人类可以完全测出自身的基因组序列。届时,人类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探明人类全部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进行基因表达的检测则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如此浩翰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芯片技术 基因表达 检测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晋涛 吴玉章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疫苗 载体 核转化疫苗
下载PDF
创新人才理念探究及其哲学思考
15
作者 李晋涛 郭玲 吴玉章 《重庆高教》 2010年第3期31-32,36,共3页
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本文结合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理论认识: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 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本文结合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理论认识: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强健的体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哲学思考 理念
下载PDF
鼠源轮状病毒vp7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费蕾 李晋涛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100,共5页
目的 构建表达鼠源轮状病毒抗原基因vp7的植物表达载体及植物转化研究。方法 抗原基因vp7经PCR扩增后直接克隆到PUC T载体 ,双酶切目的片断和植物表达载体 ,以T4连接酶将目的片断与载体相连接 ,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结果... 目的 构建表达鼠源轮状病毒抗原基因vp7的植物表达载体及植物转化研究。方法 抗原基因vp7经PCR扩增后直接克隆到PUC T载体 ,双酶切目的片断和植物表达载体 ,以T4连接酶将目的片断与载体相连接 ,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结果 以重组农杆菌为介导将靶基因转入到马铃薯外植体。成功地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 ,并转入到农杆菌中 ;以农杆菌为介导获得抗性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结论 通过PCR检测 ,初步确定轮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vp7已成功地整合到马铃薯植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载体 转基因植物 轮状病毒 VP7基因 基因工程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FSHR胞外区抗原的二级结构预测和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子刚 阎萍 +7 位作者 何畏 陈正琼 何海洋 张记 杨霞 吴玉章 梁志清 李晋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分析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在线预测FSHR胞外区潜在的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Protein软件对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联合在线B细胞表位预测... 目的:分析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在线预测FSHR胞外区潜在的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Protein软件对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联合在线B细胞表位预测,预测FSHR胞外区蛋白可能的抗原表位。合成预测的B细胞表位肽,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结果:FSHR胞外区蛋白可能的抗原表位区域为17~34、42~44、116~122、142~147、179~193、239~241、266~270、279~282、288~307。选择4个区域合成肽段表位区域能与免疫抗血清发生抗原特异性反应。结论:应用多参数成功预测了FSHR胞外区蛋白抗原的B细胞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R胞外区 B细胞表位 二级结构 抗原性
下载PDF
SA11株轮状病毒VP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明 何海洋 +4 位作者 徐广振 尹怡 薛毅 吴玉章 李晋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6-469,481,共5页
目的克隆、真核表达SA11株轮状病毒VP3基因,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RT-PCR从SA11株总RNA中扩增出VP3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VP3,用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VP3基因在真核细胞(... 目的克隆、真核表达SA11株轮状病毒VP3基因,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RT-PCR从SA11株总RNA中扩增出VP3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VP3,用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VP3基因在真核细胞(293T细胞)的表达情况。以重组质粒pEGFP-C1/Rb94为对照,用流式、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观察VP3蛋白对GF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在293T细胞中检测到VP3基因的表达;pEGFP-C1/VP3组的流式荧光强度、Western blot的蛋白条带大小均明显弱于pEGFP-C1/Rb94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1/VP3真核穿梭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实验结果提示VP3蛋白可能对宿主细胞大分子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能是轮状病毒的一种新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3基因 真核表达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小鼠精子Sp17与IL-5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原性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巧玉 李晋涛 +4 位作者 李玉燕 梁志清 吴玉章 倪兵 史常旭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构建和表达小鼠精子蛋白Sp17与白介素5(IL-5)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GEM-1-IL-5中扩增IL-5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ET/Sp17原核表达载体中与Sp17基因融合,构建重组质粒pET/Sp17-IL-5,经酶切鉴... 目的构建和表达小鼠精子蛋白Sp17与白介素5(IL-5)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GEM-1-IL-5中扩增IL-5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ET/Sp17原核表达载体中与Sp17基因融合,构建重组质粒pET/Sp17-IL-5,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2+-NTAAgarose纯化,SDS-PAGE检测、N端测序及Western blot;重组蛋白Sp17-IL-5免疫小鼠后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成功构建小鼠精子蛋白Sp17与IL-5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质粒pET/Sp17-IL-5,重组工程菌pET-28a(+)-Sp17-IL-5/BL21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率约28%,PAGE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Mr)约39000,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1%,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结论Sp17-IL-5蛋白经基因克隆获得了较高的表达量,并初步显示了较好的免疫活性,为新型Sp17避孕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蛋白17 白细胞介素5 基因融合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SARS-CoV S1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在Vero E6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万玲 倪兵 +5 位作者 李晋涛 李艳秋 王希良 姜曼 肖宇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49,257,共4页
目的 克隆表达SARS CoVS1蛋白 ,构建SARS基因疫苗。方法 从SARS病毒的cDNA中以PCR方法扩增编码人SARS CoVS1蛋白的编码序列 ,将该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E6细胞 ,用Westernblot检测S1蛋... 目的 克隆表达SARS CoVS1蛋白 ,构建SARS基因疫苗。方法 从SARS病毒的cDNA中以PCR方法扩增编码人SARS CoVS1蛋白的编码序列 ,将该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E6细胞 ,用Westernblot检测S1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方法扩增出 2 0 0 0bp左右的基因片段 ,插入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 ,经序列测定证实扩增的片段为SARS CoVTor 2株S1蛋白编码序列。将重组子转染VeroE6细胞 ,收集细胞总蛋白 ,Western检测获得特异蛋白带。结论 成功克隆并表达了SARS CoVS1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S1蛋白 基因克隆 VeroE6细胞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