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LP在水稻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本逊 蔡健 +2 位作者 谭学林 徐绍中 周苏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7,53,共3页
利用 AFL 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 2 2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从 49对 AFL P引物中筛选出了 4对多态性高 ,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4个 AFL 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 43、37、49、33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 40 .5条多态性带 ,4个引物组... 利用 AFL 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 2 2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从 49对 AFL P引物中筛选出了 4对多态性高 ,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4个 AFL 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 43、37、49、33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 40 .5条多态性带 ,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 2 46条带。利用 AFL 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 2 2个品种聚为 8群 ,结果表明 ,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水稻品种 聚类分析 优势群 遗传多样性评价 作物育种
下载PDF
关于我国发展适于深加工优质专用玉米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本逊 吴渝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1-293,296,共4页
介绍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世界玉米生产和加工情况 ,提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为稳定普通玉米生产 ,迅速扩大专用玉米生产 ,从粉、糖、酒、酸、油 5个方面研究、开发相应的加工技术 ,从而发挥我国玉米资源优势 ,解决玉... 介绍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世界玉米生产和加工情况 ,提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为稳定普通玉米生产 ,迅速扩大专用玉米生产 ,从粉、糖、酒、酸、油 5个方面研究、开发相应的加工技术 ,从而发挥我国玉米资源优势 ,解决玉米相对过剩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发展对策 深加工 优质专用玉米
下载PDF
四种滇型不育系与软米测交F_1代育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本逊 周苏文 +2 位作者 李铮友 邱崇力 杨丽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13,共2页
利用滇一、三、四、九型不育系分别与百余份云南水稻稀有种质 (1 9份软米材料 )进行杂交 ,根据F1 代的育性表现初步揭示出滇一、三、四、九型不育系之间的共性、差异性、特异性等 。
关键词 水稻 滇型不育系 软米 测交 杂交F1代 育性表现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57
4
作者 赵大伟 普晓英 +3 位作者 曾亚文 李本逊 杜娟 杨树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Γ-氨基丁酸 比色法
下载PDF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绅崇 曾亚文 +4 位作者 申时全 李本逊 张忠省 戚六花 普晓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1-406,共6页
以云南 16个地州和 5个稻作区为单位 ,对 4 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0 .5 88 ) ,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 (0 .0 80 )。(2 )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 以云南 16个地州和 5个稻作区为单位 ,对 4 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0 .5 88 ) ,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 (0 .0 80 )。(2 )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 ,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 ,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 ,结实率接近或超过 70 %。因此 ,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 (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 ,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 ,结实率均大于 6 5 %。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 ,可将 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 (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 ,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 ,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 ,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方品种 水稻 核心种质 孕穗期 耐冷性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84-1789,共6页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产量及产量结构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生物产量和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树明 李国强 +5 位作者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杜娟 李玉贤 李本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选用3个优质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及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割苗提高了干麦苗产量,但显著影响了再生麦的... 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选用3个优质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及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割苗提高了干麦苗产量,但显著影响了再生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除旗叶宽和茎粗外,割苗降低了再生麦的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穗长,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再生麦的秸秆与籽粒产量以1叶1心和3叶1心两个阶段割苗最高,5叶1心期割苗最低,但5叶1心期割苗的干麦苗产量最高。在3叶1心前割苗,再生麦的籽粒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割苗时间 生物产量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抗性淀粉
下载PDF
不同激素浓度及培养基对烟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荔 杨艳琼 +1 位作者 杨德 李本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以烟草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MS+ IAA0-5 mg/L+ KT2-0 mg/L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在分化培养基中, 除必需的大量元素外... 以烟草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MS+ IAA0-5 mg/L+ KT2-0 mg/L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在分化培养基中, 除必需的大量元素外, 一些有机物质,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也对烟草愈伤组织的分化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愈伤组织 激素 诱导 分化 培养基
下载PDF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1-757,共7页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下载PDF
作物遥感估产的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佛琳 李本逊 曹卫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80-684,共5页
总结了国内外作物遥感估产的状况,并对作物遥感的技术集成和便利化服务、数据处理、农业标准化、农学机理、扩大用户需求共4个方面作了展望。
关键词 遥感 作物估产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滇型杂交稻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7-1392,共6页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宽、垩白粒率、垩白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糙米率、精米长、长宽比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要选育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好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垩白度、垩白粒率、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变幅在74.93%-30.48%。不育系以滇榆1号A、滇粳优5-1A、合系22-2A、玉溪香谷A较好,恢复系以南34、滇昆香1号、杂8号、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碾磨品质 外观品质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抗TMV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解芬 肖炳光 +2 位作者 高玉龙 许石剑 李本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2,182,共4页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TMV 抗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冬玉米高产栽培途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渝生 李本逊 +2 位作者 赵磊峰 周苏文 谢世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6,共6页
1996~1997年对云南省南部热区冬玉米高产栽培的机理和配套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田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各叶叶面积、光合势都显著地超过普通田。建立了密度与产量、施肥量与产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高产田的纯收入也... 1996~1997年对云南省南部热区冬玉米高产栽培的机理和配套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田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各叶叶面积、光合势都显著地超过普通田。建立了密度与产量、施肥量与产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高产田的纯收入也较普通田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玉米 高产栽培 防治病虫害
下载PDF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3 位作者 杨从党 周能 李本逊 卢义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7-331,共5页
对2001—2002年滇超2号、滇超4号、云粳436、云光8号、云光9号五个中国和Hwadong、Nongan、Jinmi、Sangju、Singeumo五个韩国粳稻(Oryzasativa)品种为材料,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对2001—2002年滇超2号、滇超4号、云粳436、云光8号、云光9号五个中国和Hwadong、Nongan、Jinmi、Sangju、Singeumo五个韩国粳稻(Oryzasativa)品种为材料,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2.46t·hm-2和4.04t·hm-2,达极显著水平。亚热带生态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多的颖花量,每平方米比温带生态条件下多19200朵,同时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两种生态条件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温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因而,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的途径是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增加结实率;而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稳定结实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大力增加有效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粳稻品种 产量潜力 评价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及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银河 谭学林 李本逊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本文对野败型、BT型和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遗传 分子标记 BT型 滇型 基因恢复
下载PDF
甜玉米品种稳定性的AMMI模型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渝生 李本逊 +1 位作者 顾红波 毕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 ,对不同地点随机区组试验中甜玉米株高、穗长和产量的品种差异显著性、试验精确度和品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年单点随机区组试验中除了呈贡和石林的穗长以外 ,其余各点性状的品种差异都是极显著... 采用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 ,对不同地点随机区组试验中甜玉米株高、穗长和产量的品种差异显著性、试验精确度和品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年单点随机区组试验中除了呈贡和石林的穗长以外 ,其余各点性状的品种差异都是极显著的 ,同一性状不同地点的品种间差异表现不一致 ,这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所致。石林点试验精确度最高 ,其余两点的次之。超甜 2 0号在 3个性状上表现最稳定 ,黑甜糯产量最不稳定 ,白甜糯株高和穗长最不稳定。株高、穗长、产量的互作效应主成分 (IPCA)的平方和分别占交互作用平方的93 .2 %、90 .9%和 80 .3%,解释了大部分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 ,由此计算获得的稳定性参数 (Di)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AMMI模型 稳定性 精确度 品种
下载PDF
优质粳型红米杂交稻新品种滇杂701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国华 李铮友 +6 位作者 李本逊 邱崇力 丁保寿 王猛 林松 殷良芳 李晓芬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以来远远落后于杂交籼稻,缺乏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强优势组合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是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各育种单位加强科技攻关,杂交粳稻选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由袁隆平院士倡导的首届中国杂交粳稻科... 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以来远远落后于杂交籼稻,缺乏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强优势组合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是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各育种单位加强科技攻关,杂交粳稻选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由袁隆平院士倡导的首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研讨会在海南三亚召开,标志着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应用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杂交粳稻应用推广的必由之路.滇杂701是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近期选育的一个红米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有别于大部分之前通过审定的普通白米杂交粳稻品种,表现为糙米红色、产量高、适应性好,适宜在云贵高原粳稻区和四川部分稻区推广种植.分类号:S51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 红米 杂交稻 杂交粳稻 特性 特征 粳型
下载PDF
冬小麦浇灌和非浇灌处理下产量与产量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民慧 廖晓虹 +1 位作者 李本逊 吴渝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4,共2页
选取 18个冬小麦品种 ,设浇灌和非浇灌两种处理 ,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 ,研究其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 :产量性状与产量在相关程度上 ,以及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上有一定差异。穗粒数、穗粒重和株高与产量相关显著 ,而千粒重与产量... 选取 18个冬小麦品种 ,设浇灌和非浇灌两种处理 ,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 ,研究其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 :产量性状与产量在相关程度上 ,以及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上有一定差异。穗粒数、穗粒重和株高与产量相关显著 ,而千粒重与产量相关不显著。产量构成中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因素 通径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中韩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贵勇 杨从党 +3 位作者 袁平荣 周能 李本逊 卢义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 t/hm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 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 t/hm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 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改进穗部性状,即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粳稻 产量潜力 评价
下载PDF
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生物产量和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贤 杨树明 +4 位作者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杜娟 李本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3-788,共6页
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 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宽、茎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草比增加。(2)大麦—马铃薯套作对两种作物经济产量增幅大于4%,且大麦籽粒产量的LER均大于1,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其病害低于单作。(3)3个大麦品种套作条件下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马铃薯 套作 生物产量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抗性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