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氧化型减菌剂对罗非鱼片品质及蛋白质的影响
1
作者 闫玉红 黄卉 +6 位作者 李来好 郝淑贤 陈胜军 岑剑伟 吴燕燕 魏涯 相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3,共9页
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考察5种常见氧化型减菌剂(H_(2)O_(2)溶液、ClO_(2)溶液、NaClO溶液、臭氧水和微酸性电解水)的减菌效果及其对鱼片质构特性、色泽及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菌率达80... 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考察5种常见氧化型减菌剂(H_(2)O_(2)溶液、ClO_(2)溶液、NaClO溶液、臭氧水和微酸性电解水)的减菌效果及其对鱼片质构特性、色泽及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菌率达80%时各氧化型减菌剂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500 mg/L H_(2)O_(2)溶液浸泡8 min;200 mg/L ClO_(2)溶液浸泡10 min;200 mg/L NaClO溶液浸泡10 min;9 mg/L臭氧水浸泡10 min;30 mg/L微酸性电解水浸泡20 min。在上述5种减菌条件下对鱼肉色泽、质构特性、MP氧化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减菌处理后的罗非鱼片硬度、L*值增大,a*值减小,MP质量浓度、总巯基含量下降,羰基含量升高,表面疏水性基团数量增加,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和NaClO溶液处理组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最明显;蛋白荧光强度降低,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MP的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加,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最显著(P<0.05);MP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降解程度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氧化型减菌处理后鱼肉MP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蛋白质的氧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氧化型减菌剂 肌原纤维蛋白 氧化 品质
下载PDF
基于共混和层层自组装方法协同交联剂对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牌 杨少玲 +7 位作者 戚勃 杨贤庆 李春生 王迪 赵永强 李来好 胡晓 陈胜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
以琼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通过共混和层层自组装两种方法制备了琼胶/海藻酸钠共混膜和双层膜,并引入交联剂柠檬酸和阿魏酸,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机械强度、耐水性、热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 以琼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通过共混和层层自组装两种方法制备了琼胶/海藻酸钠共混膜和双层膜,并引入交联剂柠檬酸和阿魏酸,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机械强度、耐水性、热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究了不同制膜方式结合交联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共混膜相比,双层膜表现出更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性,添加交联剂后,膜的水蒸气透过率(P<0.05)显著降低,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和不透明度提高。其中柠檬酸交联的双层膜综合性能最佳,即拉伸强度51.57 MPa,断裂伸长率26.02%,水溶性24.42%,溶胀率101.67%。FT-IR分析表明柠檬酸通过与琼胶和海藻酸钠发生酯化反应形成CO进行共价交联,而阿魏酸通过与成膜基质形成氢键进行非共价交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琼胶和海藻酸钠的相容性良好,各膜表面均平整、光滑,而添加交联剂后,膜截面褶皱减少,膜结构更加紧密。由此表明,层层自组装技术和交联剂的结合使用可以制备出综合性能更好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 海藻酸钠 层层自组装 交联剂
下载PDF
水产养殖投入品应用现状及规范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建朝 贾博凡 +5 位作者 赵永强 马海霞 岑剑伟 陈胜军 杨贤庆 李来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水产养殖和加工的过程中,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对于改善水质、预防疾病、提高水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投入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等原因,导致许多投入品生产与使用不...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水产养殖和加工的过程中,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对于改善水质、预防疾病、提高水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投入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等原因,导致许多投入品生产与使用不当的现象,严重威胁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必须严格规范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着力构建出完整的适用于投入品的生态安全评价与监管体系,减少投入品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投入品使用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选择性育种等国际关注的新型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和改善措施,帮助构建水产养殖投入品市场的良好秩序,推进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投入品 质量安全
原文传递
姜、蒜、香菜水提液对罗非鱼片腥味的影响及脱腥配方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卉 郝淑贤 +5 位作者 李来好 吴燕燕 赵永强 岑剑伟 魏涯 相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4-209,共6页
为开发一种天然来源的脱腥剂,研究姜、蒜、香菜提取液对罗非鱼片腥味的影响。以罗非鱼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2、4、6、8、10 g/L)姜、蒜、香菜提取液对罗非鱼片腥味值、脂肪氧化及菌落总数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 为开发一种天然来源的脱腥剂,研究姜、蒜、香菜提取液对罗非鱼片腥味的影响。以罗非鱼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2、4、6、8、10 g/L)姜、蒜、香菜提取液对罗非鱼片腥味值、脂肪氧化及菌落总数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三种提取液的浓度。结果表明,姜、蒜、香菜提取液在浓度为6~8 g/L时能有效减轻新鲜罗非鱼片的腥味值,并抑制冷藏过程中腥味物质的产生;三种提取液对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最佳抑制浓度皆为8 g/L,蒜提取液处理组的抑制效果较好;姜、蒜、香菜提取液最适的抑菌浓度为8、8、10 g/L,蒜提取液处理组的抑菌效果较好。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三种提取液复合脱腥的配方为:姜提取液8.9 g/L、蒜提取液7.5 g/L、香菜提取液5.8 g/L,在此条件下新鲜罗非鱼片腥味值为0.42。姜、蒜、香菜提取液复配对去除罗非鱼片的腥味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脱腥 响应面优化 腥味值 脂肪氧化 菌落总数
下载PDF
蕨藻红素标准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建朝 荣辉 +5 位作者 刘洋帆 戚勃 胡晓 陈胜军 杨贤庆 李来好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3期6-11,共6页
建立了蕨藻红素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以总状蕨藻为原料,采用C18层析的方法,制备蕨藻红素单体,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进行结构确证与表征。标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 建立了蕨藻红素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以总状蕨藻为原料,采用C18层析的方法,制备蕨藻红素单体,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进行结构确证与表征。标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表明,该样品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均匀性良好;在25℃条件下可储存6天,在4℃条件下可储存24个月,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确定其纯度为98.64%,置信度95%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4%。该标准样品达到了GB/T 15000.3—2008规定的技术要求,具有溯源性,可用于含有蕨藻红素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藻红素 标准样品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可微波冷冻预油炸食品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卉 徐依婷 +3 位作者 李来好 魏涯 杨少玲 相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6-220,共5页
可使用微波炉重新加热的冷冻预油炸食品是目前最受消费者青睐的调理食品之一,但其加工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综述了预油炸食品在油炸、冷冻贮藏和微波复热三道工序中的品质控制以及改良措施,以期为可微波预油炸食品的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预油炸 含油量 保水剂 微波复热 失脆
下载PDF
乌鳢营养评价与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胜军 路美明 +4 位作者 相欢 薛勇 黄卉 李来好 胡晓 《肉类研究》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乌鳢作为我国优质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乌鳢营养成分、药用功效及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乌鳢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白蛋白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繁多,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接近联合... 乌鳢作为我国优质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乌鳢营养成分、药用功效及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乌鳢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白蛋白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繁多,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Glu、Asp、Gly、Ala、Arg等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乌鳢肌肉中以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代表的n-3系脂肪酸含量较高。乌鳢肌肉中K/Na比值远大于1,为高K低Na的健康食品,Ca/P比小于0.5。乌鳢肌肉具有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调节心血管、治疗骨关节炎及抗抑郁等功能疗效。依据乌鳢的药理作用研制的复方乌鳢胶囊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复方乌鳢口服液具有抗抑郁的作用。目前针对乌鳢的加工技术主要是乌鳢鱼片的加工,鱼头可用作乌鳢鱼头汤的制作。低温保鲜是乌鳢保鲜技术最常用的手段,包装保鲜技术、涂膜保鲜技术及化学保鲜技术能有效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乌鳢产品的货架期。在已有关于乌鳢的加工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对乌鳢综合加工进行探究,为充分利用乌鳢原料资源、开发新型产品、实现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营养价值 加工方式 保鲜技术 产品开发
下载PDF
罗非鱼皮胶原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铜离子结合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玉琼 胡晓 +5 位作者 相欢 陈胜军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马海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活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TYR抑制活性和Cu^(2+)结合活性,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荧光光谱分析显示,TSTIP与TYR或Cu^(2+)结合后其内源荧光吸收强度的下降趋势一致,同时紫外吸收增强,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YR与Cu^(2+)主要通过羰基及氨基与TSTIP结合。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两种结合物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含量相对减少,β-折叠含量相对增多,该现象在TSTIP-Cu^(2+)结合物中更加明显。结果表明,TSTIP结合TYR产生的结构变化与结合Cu^(2+)相似,TSTIP可通过螯合TYR的活性中心Cu+2来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皮 胶原蛋白肽 酪氨酸酶 肽-Cu^(2+)结合物 结构特征
下载PDF
海洋源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欣茹 赵永强 +5 位作者 薛长湖 李来好 陈胜军 戚勃 吴天翔 杨贤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来维持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海洋动植物中存在着许多的天然活性多糖,这些活性多糖具有的重要生物活性之一就是免疫活性。目前... 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来维持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海洋动植物中存在着许多的天然活性多糖,这些活性多糖具有的重要生物活性之一就是免疫活性。目前,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海洋动植物中获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多糖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对海洋动植物多糖的种类来源及生物活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多糖对免疫器官、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免疫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海洋动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就海洋动物多糖的免疫活性的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洋源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多糖 海洋植物多糖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活鱼长途运输关键技术及多组学技术在运输应激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静怡 魏涯 +7 位作者 岑剑伟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郝淑贤 赵永强 王悦齐 林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5-313,共9页
活鱼长途运输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品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鱼类因受到各种运输胁迫而出现应激反应,造成鱼肉品质的劣变。该文归纳了关于运输水质实时监测、低温暂养、唤醒三大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国内外运用组学技术分... 活鱼长途运输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品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鱼类因受到各种运输胁迫而出现应激反应,造成鱼肉品质的劣变。该文归纳了关于运输水质实时监测、低温暂养、唤醒三大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国内外运用组学技术分析鱼类应激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根据其机理指出多组学联用技术在活鱼长途运输领域的应用价值,多组学联用可以从分子学角度分析运输过程中各项应激因素对鱼体的影响,相关的机理研究可以为推进活鱼运输过程的良好操作规范提供帮助,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提出组学技术在活鱼运输方面的挑战并给出建议,对组学技术在活鱼运输方面的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应激机制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菌群调控的枯草芽孢杆菌改善低盐发酵鱼露品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琰 李文静 +6 位作者 李春生 杨大俏 王悦齐 王迪 陈胜军 吴燕燕 李来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8-67,共10页
以高产蛋白酶耐盐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2作为鱼露发酵剂,研究加菌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生物胺和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的影响。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加菌发酵能够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 以高产蛋白酶耐盐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2作为鱼露发酵剂,研究加菌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生物胺和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的影响。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加菌发酵能够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Bacillus始终占主导地位,腐败微生物丰度显著降低。加菌发酵能够显著抑制组胺、腐胺、尸胺和酪胺的生成,其含量在发酵末期较自然发酵鱼露分别下降了25.9%、35.6%、23.6%和9.3%。加菌发酵可显著增加低盐鱼露的AAN含量,发酵15 d可达1.23 g/100 mL,明显高于自然发酵鱼露(0.79 g/100 mL)。相关性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Brevibacterium、Dietzia、Paracoccus、Aequorivita、Brachybacterium丰度的下降是低盐自然发酵鱼露发酵末期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低盐自然发酵鱼露和低盐加菌发酵鱼露中,Stenotrophomonas均与多种生物胺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在低盐鱼露生物胺产生中发挥核心作用。对比两种鱼露发酵末期微生物菌群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B. subtilis B-2代谢是加菌发酵鱼露腐败微生物种类和丰度下降、AAN含量提高以及关键生物胺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B. subtilis B-2有望开发为鱼露专用发酵剂,用以改善低盐快速发酵鱼露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鱼露 微生物群落 生物胺 氨基酸态氮 相关性网络
下载PDF
活鱼应激反应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圆玥 岑剑伟 +7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魏涯 郝淑贤 赵永强 王悦齐 林织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38,共8页
据统计,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02万t,其中鱼类水产品总产量为3521.03万t,占据水产品行业绝对优势[1],但地域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决定了鲜活水产品供给不平衡的现状[2]。由于鲜活水产品在主产区的价格较低,且短时间内无法完... 据统计,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02万t,其中鱼类水产品总产量为3521.03万t,占据水产品行业绝对优势[1],但地域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决定了鲜活水产品供给不平衡的现状[2]。由于鲜活水产品在主产区的价格较低,且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被当地市场消费,而偏远的地区却面临吃鱼难和价格昂贵的困境,再加上鲜活水产品具有难保活、易损耗的特性,因此,鲜活水产品流通技术越来越被产业重视,尤其是活鱼的长途运输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鱼运输 应激反应 行为观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对肌原纤维解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铭良 郝淑贤 +6 位作者 李来好 陈胜军 岑剑伟 吴燕燕 魏涯 相欢 黄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与肌原纤维解离的关系,实验测定了罗非鱼肉在4℃真空包装冷藏48 h内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解离、内源蛋白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鱼肉冷... 为研究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与肌原纤维解离的关系,实验测定了罗非鱼肉在4℃真空包装冷藏48 h内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解离、内源蛋白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鱼肉冷藏期间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变化整体呈增加的趋势,最终为初始值的3.52倍;解离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的含量呈升高的趋势,最终分别较初始值提高了70%和65%;pH变化为先减少后略微回升,变化范围为6.5~7.0;组织蛋白酶B、L活性持续增加,组织蛋白酶D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分别在8、12 h到达最大值;热休克蛋白70含量为先增加后减少,在4 h时达到最大值,最终相比初始值下降了22.27%;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与组织蛋白酶B、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原纤维解离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热休克蛋白70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热休克蛋白70含量与与组织蛋白酶L呈显著负相关(P<0.05)。组织蛋白酶B、L是影响肌原纤维完整性的关键蛋白酶,热休克蛋白70能与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结合稳定肌原纤维结构,且组织蛋白酶L可能通过降解热休克蛋白70来影响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的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内源蛋白酶活性 热休克蛋白70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下载PDF
罗非鱼鱼皮酶解物及其硒螯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文静 相欢 +3 位作者 胡晓 李来好 陈胜军 邓尚贵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3-186,共14页
为了高值化利用罗非鱼副产物资源以及为酶解物-硒螯合物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TSC)为原料,用4种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分别获得了酸性蛋白酶酶解物(TSCAc)、木瓜蛋白酶酶解物(TSCP)、菠萝蛋白酶酶解物(TSCB)... 为了高值化利用罗非鱼副产物资源以及为酶解物-硒螯合物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TSC)为原料,用4种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分别获得了酸性蛋白酶酶解物(TSCAc)、木瓜蛋白酶酶解物(TSCP)、菠萝蛋白酶酶解物(TSCB)、碱性蛋白酶酶解物(TSCAl),以Na2SeO3为硒源,制备并筛选出硒螯合量最高的酶解物,测定酶解物及其硒螯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表面疏水性,并对酶解物及其硒螯合物的抗氧化性与抗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SCAl的水解度(DH)最高(18.2%),其与硒螯合后的硒螯合量最高(153.5 mg/g),硒螯合率最高(23.7%),小分子量(500~1000 u)的含量最高。其与硒螯合后,紫外光谱吸收峰强度增大,荧光光谱吸收峰由波长419.8 nm红移到422.0 nm且荧光强度减弱,疏水性在螯合后降低,表明TSCAl与硒螯合生成了新的物质。推测酰胺键、氨基的氮原子、羧基的氧原子可能参与了与硒的螯合反应。研究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硒螯合物(TSCAl-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其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经胃消化后皆具有稳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酶解物-硒螯合物,为研究和开发硒元素膳食补充剂及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鱼皮 胶原蛋白 酶解物 螯合物 结构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加热预处理对罗非鱼肉冷冻干燥的影响
15
作者 韦丽娜 李来好 +6 位作者 郝淑贤 黄卉 杨贤庆 相欢 赵永强 岑剑伟 魏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1-59,共9页
为提高罗非鱼肉干燥速率和复水性,对烫漂、汽蒸处理鱼肉冷冻干燥特性、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干制过程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水分分布状态和微观结构变化阐释热处理对冻干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罗非鱼肉干燥速... 为提高罗非鱼肉干燥速率和复水性,对烫漂、汽蒸处理鱼肉冷冻干燥特性、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干制过程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水分分布状态和微观结构变化阐释热处理对冻干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罗非鱼肉干燥速率,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后鱼肉冷冻干燥时间可缩短9h,烫漂组干燥速率最高;热处理使罗非鱼肉适宜复水温度范围明显扩大,水温50~80℃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复水性,而对照组样品适宜复水温度为80℃,该温度下热处理组复水10min时复水率达60%以上,可实现干制品的快速复水;复水后鱼肉硬度与熟制鲜鱼肉接近,具备良好的食用口感。鱼肉经热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明显,导致鱼肉水分分布状态发生改变,横向弛豫T23峰面积明显升高,说明热处理后鱼肉自由水含量增加是其冷冻干燥速率提升的重要原因。实验结果可为开发适合复水即食的鱼肉加工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冷冻干燥 热处理 干燥速率 复水性
下载PDF
真空冷藏条件下罗非鱼内源蛋白酶对鱼片质构劣化的作用
16
作者 范铭良 郝淑贤 +6 位作者 李来好 陈胜军 岑剑伟 吴燕燕 魏涯 相欢 黄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563,共9页
【目的】探究冷藏期间造成罗非鱼鱼肉质构品质劣化的关键蛋白酶,为提升冷藏鱼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罗非鱼鱼片进行真空包装,于4℃下冷藏,在0~6 d内对鱼肉进行质构、pH、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内源蛋白酶活性及在不同细胞... 【目的】探究冷藏期间造成罗非鱼鱼肉质构品质劣化的关键蛋白酶,为提升冷藏鱼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罗非鱼鱼片进行真空包装,于4℃下冷藏,在0~6 d内对鱼肉进行质构、pH、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内源蛋白酶活性及在不同细胞器的分布和肌原纤维SDS-PAGE图谱测定,并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确定冷藏期间造成鱼肉质构劣化的关键蛋白酶。【结果】冷藏过程中,罗非鱼鱼肉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终pH为6.68;硬度和MFI分别呈下降和升高的趋势;组织蛋白酶B+L活性变化整体表现为升高趋势,第6 d时活性为初始值的1.27倍,在肌原纤维、肌浆蛋白和线粒体中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溶酶体中活性呈下降趋势;组织蛋白酶B、D活性变化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第4 d达最大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20和1.48倍,肌原纤维、肌浆蛋白和线粒体中的组织蛋白酶B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B活性呈下降趋势,肌原纤维和肌浆蛋白中的组织蛋白酶D活性呈升高趋势,溶酶体和线粒体中的组织蛋白酶D活性呈降低趋势;钙离子浓度呈升高趋势,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图谱中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的条带逐渐减少和模糊;组织蛋白酶B、B+L活性与鱼肉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鱼肉MFI呈极显著正相关;组织蛋白酶D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与鱼肉硬度和MFI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参与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和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冷藏期间罗非鱼鱼肉质构劣化的2个关键靶点酶,可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对其活性进行抑制,进而提升贮藏期间鱼肉质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蛋白酶 质构品质 鱼肉贮藏 肌原纤维蛋白 罗非鱼鱼片
下载PDF
渗透处理对冷冻干燥罗非鱼肉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
17
作者 韦丽娜 李来好 +6 位作者 郝淑贤 黄卉 杨贤庆 相欢 赵永强 岑剑伟 魏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1,共9页
为探究渗透处理在提升罗非鱼肉冷冻干燥效率、改善干制品复水后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肉冷冻干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使用食盐、丙二醇、复合渗透剂(食盐+丙二醇)预处理罗非鱼肉,再结合烫漂处理后进行冷冻干燥,分析了渗透剂预处理对其... 为探究渗透处理在提升罗非鱼肉冷冻干燥效率、改善干制品复水后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肉冷冻干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使用食盐、丙二醇、复合渗透剂(食盐+丙二醇)预处理罗非鱼肉,再结合烫漂处理后进行冷冻干燥,分析了渗透剂预处理对其肉蒸煮损失、冷冻干燥特性、复水率和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丙二醇和复合渗透剂均能降低罗非鱼肉的蒸煮损失,提高其干燥效率。复合渗透处理冷冻干燥用时最短(19 h),食盐和丙二醇渗透处理后鱼肉干燥时间(20 h)较对照组(24 h)明显缩短。丙二醇与复合渗透剂显著提高了干制鱼肉的复水性(P<0.05),其中丙二醇渗透处理干制鱼肉的复水率最高(71.11%),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食盐渗透对干制鱼肉复水后的质构影响显著(P<0.05),其中对硬度和弹性影响最大,分别为(94.3±3.9)g和(3.44±0.23)mm;丙二醇添加对鱼肉硬度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鱼肉弹性。添加食盐加速肌原纤维蛋白氧化,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和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下降0.32 mg·mL^(−1)和0.47μmol·g^(−1),表面疏水性和羰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增加4.10μg和0.23 nmol·mg^(−1);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发生降解消失;丙二醇渗透保护剂减缓预冻过程中冰晶生成,抑制蛋白氧化,离子键和氢键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0.65和0.33 mg·mL^(−1),二硫键质量浓度降低(P<0.05),提高了蛋白稳定性。因而食盐和丙二醇复配使用可有效抑制加工过程中的蛋白氧化,保持干制鱼肉复水后良好的食用口感。综合考虑,真空冷冻干燥前可采用复合渗透处理罗非鱼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肉 渗透处理 真空冷冻干燥 干燥效率 肌原纤维蛋白
下载PDF
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宋玉琼 胡晓 +4 位作者 李来好 陈胜军 相欢 杨贤庆 吴燕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8,共13页
黑色素过量生成和沉积会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特定食物蛋白肽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基于此,系统总结了当前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来源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评价活性肽抑制效果的模型方法,分析了肽链... 黑色素过量生成和沉积会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特定食物蛋白肽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基于此,系统总结了当前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来源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评价活性肽抑制效果的模型方法,分析了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及位置对肽活性的影响以及活性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不同抑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食物蛋白源酪氨酸酶抑制肽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抑制肽 制备 构效关系 作用机理 活性评价
下载PDF
虾青素运载体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相欢 刘宇航 +5 位作者 李来好 黄卉 杨贤庆 岑剑伟 魏涯 郝淑贤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370,共7页
虾青素作为一种天然强抗氧化剂,不仅具有强抗氧化功效,还具有降血糖、抗炎、抗癌等生物功效。目前国内外均有生产虾青素的公司,且它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水产饲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这些行业对原材料的要求颇高,但虾青素存在水溶性低... 虾青素作为一种天然强抗氧化剂,不仅具有强抗氧化功效,还具有降血糖、抗炎、抗癌等生物功效。目前国内外均有生产虾青素的公司,且它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水产饲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这些行业对原材料的要求颇高,但虾青素存在水溶性低、稳定性差、合成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产业应用。因此探究运用包埋技术保藏虾青素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多种运载体系已被证明可以提高虾青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该综述回顾了基于虾青素运载体系的最新进展,并以脂质体、微胶囊、乳液为代表进行阐述。通过比较三种运载体系的包埋率、生物利用度、优缺点等方面,以期为虾青素的运载体系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为虾青素市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运载体系 脂质体 微胶囊 乳液
下载PDF
罗非鱼肠系脂滴及相关蛋白提取过程分析
20
作者 李劼 黄卉 +5 位作者 相欢 岑剑伟 魏涯 赵永强 郝淑贤 李来好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动植物中的脂质以脂滴(Lipid droplet,LD)的形式存在。掌握脂滴及脂滴相关蛋白(Lipid droplet related protein,LDRP)的提纯方法,对解析鱼类脂质变化及影响机制,寻求适宜的调控途径至关重要。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肠系脂... 动植物中的脂质以脂滴(Lipid droplet,LD)的形式存在。掌握脂滴及脂滴相关蛋白(Lipid droplet related protein,LDRP)的提纯方法,对解析鱼类脂质变化及影响机制,寻求适宜的调控途径至关重要。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肠系脂肪组织为原料,利用离心、重悬及增溶等处理手段分离纯化脂滴及LDRP,并结合SDS-PAGE和质量浓度变化分析提纯效果。结果表明,肠系脂肪组织经3次离心和3次重悬可有效去除杂质,获得较为纯净的脂滴。虽然溶解剂增溶提取的LDRP蛋白浓度较高,但电泳条带存在明显拖尾现象,说明脂质脱除效果不佳,影响了LDRP提取纯度。脱脂增溶需经4组有机溶剂联合处理才可获得纯度高、复溶效果好的LDRP提取样品。离心、干燥方式及脂滴冷冻对LDRP增溶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脂滴 脂滴相关蛋白 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