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非均质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以八面河油田面120块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栋明 王训练 +2 位作者 向树安 梁文川 石化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8,共4页
八面河油田面120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了探索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指导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以单砂层为研究单元,应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 八面河油田面120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了探索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指导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以单砂层为研究单元,应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对各砂层的含油性有很大的影响,渗透率级差越大,砂体含油性越差;渗透率级差越小,砂体含油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成岩作用 非均质性 油气聚集成藏 勘探开发
下载PDF
远源缓坡型薄层细粒浊积岩沉积规律——以松南西斜坡大布苏地区青一段地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宁 黄江琴 +2 位作者 李栋明 吴向红 黄奇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以松南西斜坡大布苏地区青一段薄层细粒浊积岩地层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五级层序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用最大熵频谱分析进行验证。利用岩芯、测井和地震手段,总结了研究区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与三角洲... 以松南西斜坡大布苏地区青一段薄层细粒浊积岩地层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五级层序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用最大熵频谱分析进行验证。利用岩芯、测井和地震手段,总结了研究区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与三角洲前缘沉积相的区别,通过单井、连井以及RMS振幅确定了坡折带的位置及浊积岩沉积分布规律,得出该区浊积岩属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源缓坡滑塌成因,为线物源、砂泥混合型。薄层细粒浊积岩沉积规律研究表明:①滑塌浊积体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下降期,靠近层序界面,厚度较大,垂向上表现为叠加或与浊积水道呈互层,且向上厚度增大;②上升期浊积水道往往靠近层序界面,厚度较大,表现为"箱状"水道主体,下降期浊积水道靠近湖泛面,厚度较小,表现为"尖指状"水道侧翼;浊积水道随基准面上升厚度减薄,随基准面下降厚度增加;③浊积席状砂主要分布在较深水、最大湖泛面附近,厚度较薄,或表现为垂向上叠加,或与湖相泥岩、浊积水道侧翼及滑塌浊积体呈互层关系。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薄层细粒浊积岩可以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西斜坡 薄层 细粒 浊积岩 沉积规律
下载PDF
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栋明 刘群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4期97-99,共3页
地震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领域,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地震技术的发展和油气田开发难度的不断提高,地震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领域,为油气田的开发与调整提供直接的依据,提高油气田最终采收率。本文列举... 地震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领域,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地震技术的发展和油气田开发难度的不断提高,地震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领域,为油气田的开发与调整提供直接的依据,提高油气田最终采收率。本文列举了12项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应用,供油气田开发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技术 油气田开发 沉积相 微构造研究 储层反演 全三维地震解释 四维地震 振动采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型构造表征技术在八面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雪 马晓昌 李栋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11,共2页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井网密集区及井网稀疏的欠开发区的微构造研究,探讨了微构造表征技术.首先在储层多层次逐级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主力油层对比关系;密集井网条件下,则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油层顶底微型构造图;对于欠开发地区,通过人机联作自...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井网密集区及井网稀疏的欠开发区的微构造研究,探讨了微构造表征技术.首先在储层多层次逐级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主力油层对比关系;密集井网条件下,则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油层顶底微型构造图;对于欠开发地区,通过人机联作自动追踪成图技术,输出2m等值线间隔构造图,建立微构造模型.以微构造模型为基础进行潜力评价,部署关键井寻找优质储量或进行开发动态调整.应用该项技术在八面河油田滚动发现了角15块等断鼻翼部局部高点,增加石油地质储量488×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构造 表征技术 八面河油田 应用 构造微高点 井网密集区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块油气成藏模式探讨
5
作者 李栋明 王训练 +1 位作者 石化飚 梁文川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3,共3页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远离生油洼陷,具有其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这种独特性可为今后类似区块的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参考前人对八面河油田成藏成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面120区块的具体地质条件,应用盆地...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远离生油洼陷,具有其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这种独特性可为今后类似区块的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参考前人对八面河油田成藏成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面120区块的具体地质条件,应用盆地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该区块的成藏机理和模式。结果表明,该区块成藏作用虽受整个八面河地区成藏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但含油丰度明显低于其他含油区块,同时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了该块油气的差异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洼陷 盆地模拟 含油丰度 非均质 差异聚集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沉积微相的展布与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贺其川 杨林海 +1 位作者 石化飚 李栋明 《江汉油田开发论文集》 2003年第1期43-49,共7页
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三角洲湖相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 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三角洲湖相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本文重点对北区、广北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微相的展布与演化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时期 沙四段 展布 演化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方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正礼 郝雪梅 +5 位作者 王筱君 刘云龙 刘娜 李栋明 王涛 郭清旭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优化术中配合方案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配合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术中... 目的探讨优化术中配合方案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配合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术中配合方案)和观察组(采用优化术中配合方案),每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舒适度[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观察组患者的MAP、HR及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中,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GCQ中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6/98),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0.41%(20/98)(P<0.05)。结论优化术中配合方案能够提高下肢ASO介入治疗患者的术中舒适度,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术中配合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