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赵凯琴 张玉松 +3 位作者 燕林祥 李根泽 李庆刚 罗延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_(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_(1)N_(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_(1)N_(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资源品质与萌发期模拟干旱抗性的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8 位作者 何柳 李根泽 邓成市 陈晓艳 刘珏 苏世强 张玉松 张立帆 刘飞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21,共12页
为研究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萌发期耐旱性,探索油菜籽脂肪酸与萌发期耐旱性的关系,便于耐旱种质的筛选,采用PEG-6000模拟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对193份芥菜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脂肪酸... 为研究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萌发期耐旱性,探索油菜籽脂肪酸与萌发期耐旱性的关系,便于耐旱种质的筛选,采用PEG-6000模拟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对193份芥菜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变异丰富,尤其是芥酸、花生烯酸和油酸变异系数均超过50%;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均能显著影响油菜萌发,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材料相对发芽率差异更大,变异系数为81.66%~112.88%;芥菜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普遍较高,两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材料耐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35~0.56;芥菜型油菜耐旱性与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相关,尤其是脂肪酸组成,高含量的超长链脂肪酸及低含量的长链脂肪酸有利于芥菜型油菜萌发期对干旱的适应。采用连锁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两种不同胁迫条件下材料的耐旱性表现,筛选出20个综合耐旱性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系),其中仅有3份为低芥材料,超过80%的材料芥酸含量大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品质 耐旱鉴定 萌发期 脂肪酸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十字花科根肿病抗性种质资源初步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庾文琳 贺小芹 +10 位作者 陈伟 罗佳杰 刘亚俊 刘应楠 史亚茹 杨露 向媛媛 杨庭芝 李根泽 陈鹏 张椿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1149,共9页
近年来根肿病爆发式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以油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2022年底全国发病已超133万公顷。培育抗病品种是阻止根肿病快速蔓延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目前使用的抗性位点只有PbBa8.1和CRb,面对不同地区复杂多... 近年来根肿病爆发式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以油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2022年底全国发病已超133万公顷。培育抗病品种是阻止根肿病快速蔓延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目前使用的抗性位点只有PbBa8.1和CRb,面对不同地区复杂多样的根肿菌和随时产生的新的变异类型,需要不断更新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接菌鉴定筛选了14份抗根肿病大白菜,根据已有的抗性位点相关标记鉴定发现DG117、ZS105、SG01、SR06、JQ07五份大白菜中不含CRb位点,且抗性强于华双5R/华油杂5R;含有CRb位点的KL02对PbXM(新民菌)的抗性表现强于现有材料409R,可能含有新的优异抗性位点。以上材料可作为新的根肿病抗性资源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抗根肿病新品种选育,为现有抗性资源做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抗根肿病大白菜 种质筛选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根泽 寸守铣 +7 位作者 万萌 和江明 邱仕芳 王敬乔 曾黎琼 陈正华 卢爱兰 张铁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4-135,共2页
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李根泽寸守铣万萌和江明邱仕芳王敬乔曾黎琼(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50223)陈正华卢爱兰张铁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油菜优良品种的选育通... 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李根泽寸守铣万萌和江明邱仕芳王敬乔曾黎琼(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50223)陈正华卢爱兰张铁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油菜优良品种的选育通常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杂交后代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遗传改良 甘蓝型油菜 转基因技术 芜菁花叶病毒 花粉胚状体 油菜花粉 双低品种 外壳蛋白基因 测试技术
下载PDF
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和江明 王敬乔 +3 位作者 陈薇 李根泽 董云松 寸守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 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 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 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种质 EMS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不同油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符明联 杨玉珠 +6 位作者 李根泽 罗延青 奚俊玉 徐海燕 张晓兰 原小燕 杨卫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47,共5页
为鉴定并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品种,2010年在云南省油菜根肿病的重发区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高海村,对9个主栽油菜品种和7个从国内各育种单位引进的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田间渍水,能明显加重根肿病危害,显著降低油菜... 为鉴定并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品种,2010年在云南省油菜根肿病的重发区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高海村,对9个主栽油菜品种和7个从国内各育种单位引进的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田间渍水,能明显加重根肿病危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根肿病从苗期始危害油菜、薹期最重、成熟期危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略有下降;供试16个品种对油菜根肿病的抗性可分为3类,其中A35、花油7号和云油双1号3个品种在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根肿病能力,可作为云南根肿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主栽品种 根肿病 抗性
下载PDF
杂交油菜直播适宜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符明联 钟林 +3 位作者 汪铭 李根泽 蒋海玉 李劲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1040-1043,共4页
应用L9(34)正交试验,在云南省4个试点进行杂交油菜直播联合栽培试验,研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育时段、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影响均较大,磷、钾肥用量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种植19.5万... 应用L9(34)正交试验,在云南省4个试点进行杂交油菜直播联合栽培试验,研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育时段、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影响均较大,磷、钾肥用量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种植19.5万株,施纯氮450 kg、纯磷45 kg、纯钾112.5 kg时油菜产量最高。与育苗移栽相比,杂交油菜在直播时需要显著提高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直播 种植密度 施氮量 施磷量 施钾量
下载PDF
云南省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符明联 魏生广 +5 位作者 贺斌 和爱花 原小燕 余绍伟 雷元宽 李根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广应用以节约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少免耕栽培方法已成为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南方油菜产区发展生产的必然选择。为筛选适宜云南不同生态产区最经济有效的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制定云南省油菜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2009...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广应用以节约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少免耕栽培方法已成为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南方油菜产区发展生产的必然选择。为筛选适宜云南不同生态产区最经济有效的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制定云南省油菜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2009~2010年度,在云南陇川、凤庆、丽江、腾冲、罗平5个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生态区,与传统精细栽培模式为对照,对当地主要轻简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劳动力和肥料投入占总投入的85%以上,属于高劳动强度农业生产;轻简化栽培下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产量均降低,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增加种植密度;以少免耕为主的云南常见轻简化栽培方式平均节约生产成本20.83%,节本增效66.49%,投入产出比提高29.68%;云南油菜轻简化栽培应因地制宜选用少免耕打塘点播种(滇南热区)、免耕撒播(滇中高稳产区)、免耕打塘点播(滇东北和滇西北冷凉地区)、免耕移栽(滇西)、跟牛点播(滇东旱地油菜产区)等轻简化栽培方式。为提高商品油菜籽的总产量,在部分有劳动力条件的滇中及滇中以南产区,仍以采用传统的翻耕栽培(直播或移栽)方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轻简化栽培 模式 节本增效
下载PDF
隶属函数法鉴定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旱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符明联 李根泽 +2 位作者 杨清辉 原小燕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 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性较弱。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材料主花序的三个性状,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在强抗、较抗、不抗材料间的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且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在50%以上,其中主花序籽粒的含油量及千粒重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利用水分胁迫下三个性状的差异变化可对抗旱油菜进行初步筛选。通过筛选,获得2007M004、2007M018和2007M027三份平均隶属函数值≥0.413的抗旱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抗旱鉴定 主花序 隶属函数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的RNA干扰及无筛选标记高油酸含量转基因油菜新种质的获得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苇 李劲峰 +3 位作者 董云松 李根泽 寸守铣 王敬乔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71,共7页
利用已获得的油菜种子贮存蛋白——十字花科蛋白(cruciferin)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同时具有正义及反义结构的油酰去饱和酶基因(Fad2)种子特异表达RNAi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获得了只含有油菜原有基因且F... 利用已获得的油菜种子贮存蛋白——十字花科蛋白(cruciferin)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同时具有正义及反义结构的油酰去饱和酶基因(Fad2)种子特异表达RNAi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获得了只含有油菜原有基因且Fad2基因表达受抑制的转基因植株。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油酸含量达到83.9%的转基因植株中未检测到在非转基因植株中普遍存在的Fad2基因转录mRNA——一种典型的RNA干扰现象。通过对植株生长发育状态的观察比较,该高油酸含量转基因株系并未表现出双突变体中由于Fad2基因的失活所引起的植株抗寒能力差、发育迟缓、花蕾死亡、结实率低等不利农艺学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FAD2基因 RNA干扰 转基因 油酸
下载PDF
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符明联 原小燕 +7 位作者 汪铭 凌青 杨进成 贺斌 彭识 文和明 杨和团 李根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460,共6页
为配合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集成云南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组织了云南省5个不同生态产区,开展杂交油菜种植密度、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密度及磷肥用量3个因素极显著影响小区产量,同时... 为配合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集成云南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组织了云南省5个不同生态产区,开展杂交油菜种植密度、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密度及磷肥用量3个因素极显著影响小区产量,同时各地区油菜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助于提高小区产量,但是过大的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降低小区产量的趋势。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地区的最优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肥料用量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缓释肥对烟后移栽油菜化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云松 余绍伟 +4 位作者 李根泽 张云云 原小燕 赵凯琴 李淑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11-2415,共5页
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宜施壮"油菜配方肥在烟后育苗移栽油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肥后油菜籽粒、角壳和茎秆产量显著提高。"宜施壮"油菜配方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减少了24.2%、... 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宜施壮"油菜配方肥在烟后育苗移栽油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肥后油菜籽粒、角壳和茎秆产量显著提高。"宜施壮"油菜配方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减少了24.2%、50.7%和25.9%的N、P_2O_5和K_2O使用量,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36.9%、22.6%和177.6%,较习惯施肥提高16.5%、46.5%和28.4%;农学效率分别达到11.3、40.5和35.4 kg/kg,较农民习惯施肥提高4.6%、61.4%和7.3%;产量增加3.5%,节约成本7.55%。但尚可适当提高P_2O_5含量,增加B素营养,或在使用中建议农民配合施用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烟后育苗移栽 缓释肥 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用农杆菌共培养法将雄性不育基因导入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敬乔 李根泽 +3 位作者 曾黎琼 和江明 张尧忠 寸守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农杆菌共培养法将雄性不育基因 (TA2 9 Barnase)导入水稻品种日本晴的胚性愈伤。通过 50~ 150mg/L卡那霉素筛选 ,从 50 0个胚性愈伤中获得 16个筛选愈伤团 ,并分化出了3株绿苗。经PCR扩增分析 ,16个筛选愈伤团中有 7个呈阳性 ;
关键词 胚性愈伤 水稻 基因转化 雄性不育基因 农杆菌共培养法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基因转化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9
14
作者 万萌 王敬乔 +4 位作者 寸守铣 邱仕芳 李根泽 曾黎琼 和江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50,共6页
用携带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的农杆菌转化“双低”花培油菜,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用油菜的带柄子叶及下胚轴等外植体与携带载体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诱导愈伤组织及芽的培养基上培养,并同时进行卡那霉... 用携带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的农杆菌转化“双低”花培油菜,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用油菜的带柄子叶及下胚轴等外植体与携带载体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诱导愈伤组织及芽的培养基上培养,并同时进行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2~4周后,在子叶柄基部及愈伤组织上出现小丛芽,将其切下转入B5加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进一步筛选并生根,再将生根的正常绿色植株移栽于花盆中。在五叶期,用50mg/m1的卡那霉素注射于真叶的叶脉中,进一步筛选,可得到完全正常的绿苗,说明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NPTⅡ)已转入油菜植株,进一步的植株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另文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杆菌 雄性不育 基因转化 油菜
下载PDF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在筛选油菜抗(耐)旱材料中的应用初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符明联 李根泽 +1 位作者 杨清辉 王敬乔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S2期60-62,共3页
采用20%、22%、24%、26%四种浓度的PEG6000,对大田试验中表现不同抗(耐)旱的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分析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发芽试验筛选油菜抗(耐)旱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菜抗(耐)旱材料筛选中,种子处理的PEG6... 采用20%、22%、24%、26%四种浓度的PEG6000,对大田试验中表现不同抗(耐)旱的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分析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发芽试验筛选油菜抗(耐)旱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菜抗(耐)旱材料筛选中,种子处理的PEG6000浓度以22%~24%为宜,发芽时间以4~8 d为宜。在PEG6000处理浓度低于22%时,发芽指数可作为一个必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PEG6000 干旱胁迫 发芽率
下载PDF
甘芥种间杂交后代DH系花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原小燕 铁朝良 +4 位作者 符明联 李根泽 字德华 张云云 王敬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8,共10页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多数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高于常规甘蓝型品种,共获得7份抗旱性较强的材料;无论采用直接评价或关联系数综合评价,两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约有42.55%的材料抗旱等级分类一致,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通过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芥杂交后代 DH株系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关联系数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质创新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劲峰 李根泽 +5 位作者 寸守铣 蒋海玉 陈苇 董云松 张美华 王敬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对4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F1和白花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与双低甘蓝型油菜(B.napus)品种花油3号种问杂交及回交BC4代的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连续的定向选择,结果获得了16份含油量45.19%-50.52%... 对4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F1和白花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与双低甘蓝型油菜(B.napus)品种花油3号种问杂交及回交BC4代的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连续的定向选择,结果获得了16份含油量45.19%-50.52%的新种质以及3份双低白花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进行油菜特异种质的创新,是一种快速获得新种质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创新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1 位作者 李根泽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12.70X2+7.00X3-6.26X12-9.81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万~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万~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下载PDF
云南芥菜型油菜资源品质及苗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6 位作者 张云云 李根泽 王敬乔 俎峰 罗延青 赵凯琴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3-584,共12页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耐旱鉴定 苗期 品质
下载PDF
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7 位作者 李根泽 李庆刚 张美玲 董云松 唐容 付绍红 林权 殷家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 【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同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宜种植密度。【结果】参试品种中,大于73%的品种早熟性突出,53%的品种花期集中成熟一致性好,30%的品种适宜机收特性好;云油杂12号、渝油55、宜早油一号早熟性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特性突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均先增后减;选用紧凑株型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株高和单株重,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抗裂角指数和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尤其与千粒重相关系数大于0.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3个早熟适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所有品种均表现为在2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收获 西南地区 早熟油菜品种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