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面部巨大硬结型神经纤维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森恺 李鹏程 +12 位作者 李强 唐勇 周传德 李养群 陈文 杨喆 赵穆欣 刘晓吉 鲍世威 王伊宁 陈斌 段晨旺 吕淑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男,16岁。因头面部巨大肿物16年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头面部肿物,颜色较周围深,高出皮面,质软。腰背部皮肤有散在褐色斑片,肿物及色素斑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增大。近四年来肿物生长迅速。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左侧头面部40cm&... 男,16岁。因头面部巨大肿物16年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头面部肿物,颜色较周围深,高出皮面,质软。腰背部皮肤有散在褐色斑片,肿物及色素斑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增大。近四年来肿物生长迅速。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左侧头面部40cm×40cm×5cm肿物,高出皮面,质硬,皮色为褐色,表面呈脑沟回状。肿物皮温高于正常皮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神经纤维瘤 硬结型 肿物 褐色斑 腰背部 色素斑 皮温
下载PDF
乳房再造术
2
作者 李森恺 马晓冰 +3 位作者 李养群 郑清健 穆兰花 傅建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41-41,共1页
乳房再造的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最佳方案是根据患者本人的全身状况、主观要求、供区的条件及技术能力进行选择。 1.单侧腹直肌蒂腹部肌皮瓣转移法:含一侧腹壁上动、静脉。方法可靠,应为首选。 2.双侧腹直肌蒂部肌皮瓣转移法:含两侧... 乳房再造的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最佳方案是根据患者本人的全身状况、主观要求、供区的条件及技术能力进行选择。 1.单侧腹直肌蒂腹部肌皮瓣转移法:含一侧腹壁上动、静脉。方法可靠,应为首选。 2.双侧腹直肌蒂部肌皮瓣转移法:含两侧腹壁上动、静脉,适合胸部受区组织缺损量大者。如胸壁放射性溃疡及复发性乳癌病灶切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术 肌皮瓣转移 放射性溃疡 侧腹壁 全身状况 腹直肌前鞘 再造乳房 乳房缺损 腹部皮瓣 病灶切除
下载PDF
腭咽闭合性疾病的治疗研究
3
作者 李森恺 李强 +7 位作者 赵振民 黄渭清 陈文 唐勇 刘立强 徐家杰 王永前 范巨峰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3期4-6,共3页
李森恺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教授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现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校博士点基会资助项目负责人。... 李森恺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教授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现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校博士点基会资助项目负责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一贯注重哲学理念和创新学思维的学习,注重科学方法和认识论的运用。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均有所发现和创新,如将腭裂和鼾症归纳为腭咽闭合性疾病,难治性面瘫的治疗,尿道下裂的治疗,埋没导引缝合器械的研制以及埋没导引缝合方法的广泛使用,均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咽闭合性疾病 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以L929细胞为滋养层的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被引量:12
4
作者 翟弘峰 李森恺 +2 位作者 刘红 李养群 徐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 ,并为尿道黏膜的生理、药理、毒理学及微生态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 取刚离乳的雄性新西兰幼兔尿道黏膜组织 ,分别以 Dispase... 目的 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 ,并为尿道黏膜的生理、药理、毒理学及微生态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 取刚离乳的雄性新西兰幼兔尿道黏膜组织 ,分别以 Dispase 消化液和混合消化液消化成单细胞悬液 ,以差速贴壁法排除成纤维细胞 ,接种后以 L92 9细胞为滋养层细胞进行培养 ,定期换液 ,细胞生长、增殖至 80 %~ 90 %融合时传代。细胞进行常规 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再分别设立实验组 (n=2 0 )、阳性对照组 (正常尿道黏膜组织石蜡切片 ,n=2 0 )及阴性对照组 (成纤维细胞铺片 ,n=2 0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原代培养 10天左右细胞逐渐生长融合成片 ,如铺路石状 ,细胞大小均一。上皮细胞为二倍体细胞 ,生长期内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 ,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 ,细胞可传 11~ 13代 ,成活 5 0~ 6 0天。 结论 新西兰幼兔尿道黏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增殖活力 ,为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奠定了基础 ,且为尿道黏膜的体外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929细胞 滋养层 尿道黏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自体血清与胎牛血清培养口腔黏膜角质细胞及上皮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立强 李森恺 +6 位作者 范金财 李养群 刘元波 王永前 徐家杰 曹蕊 周传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应用自行制备的含10%、20%和30%自体血清的培养液及10%胎牛血清培养液,对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进行培养。对比观察不同浓度自体血清...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应用自行制备的含10%、20%和30%自体血清的培养液及10%胎牛血清培养液,对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进行培养。对比观察不同浓度自体血清和胎牛血清培养的口腔黏膜角质细胞及上皮组织生长情况,绘制10%自体血清组及10%胎牛血清组细胞生长曲线及计算其倍增时间。并行抗-HLA免疫荧光检测培养上皮。结果各浓度自体血清组和10%胎牛血清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无明显差别,10%自体血清组细胞倍增时间为24.02±1.80h,与10%胎牛血清组20.90±0.79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24h克隆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自体血清浓度升高获得黏膜上皮面积增大,厚度增加,以20%自体血清组最为明显,与10%胎牛血清组培养黏膜上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培养上皮经抗-HLA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结论制备的自体血清能完全替代胎牛血清对口腔黏膜角质细胞进行培养,且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分化优于胎牛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体血清 胎牛血清 口腔黏膜角质细胞 口腔黏膜上皮组织 培养
下载PDF
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养群 徐军 +4 位作者 李森恺 杨明勇 刘元波 穆兰花 赵振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总结 1982年~ 1998年应用不同形状的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治疗面颈部损伤 10 3例。方法 游离皮瓣包含旋肩胛动脉升支、降支、水平支的肩胛背部皮瓣 ,设计范围为 :向上越过肩胛冈达肩峰连线 ,向下可平双侧髂嵴连线 ,两侧至腋中线的... 目的 总结 1982年~ 1998年应用不同形状的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治疗面颈部损伤 10 3例。方法 游离皮瓣包含旋肩胛动脉升支、降支、水平支的肩胛背部皮瓣 ,设计范围为 :向上越过肩胛冈达肩峰连线 ,向下可平双侧髂嵴连线 ,两侧至腋中线的整个背部。结果 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随访 5 8例 ,随访时间 3个月~ 10年。面颈部功能恢复良好 ,外形满意 ,但患者均需要进行二次皮瓣修薄术。结论 应用肩胛皮瓣的最大范围可达45 cm× 16 cm。皮瓣的设计横向越过背部中线达对侧肩胛区 ,向上越过肩胛冈 ,向下达双侧髂嵴平面 ;在皮瓣适当部位开窗均不影响游离皮瓣的血运。皮瓣供区范围广 ,血供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皮瓣 游离移植 面颈部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养群 李森恺 +4 位作者 杨明勇 黄渭清 翟弘峰 霍然 李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 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 ,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 ,皮瓣最大范围 3cm× 5 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 ,共... 目的 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 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 ,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 ,皮瓣最大范围 3cm× 5 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 ,共修复下睑外翻、鼻部、面部瘢痕及色素痣切除后的组织缺损 12例。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完全成活 ,随访 2年 ,疗效良好。皮瓣宽在 3cm以下时供区均可直接缝合 ,术后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结论 眼轮匝肌是一个多元血管供血的肌肉 ,以其眶部肌肉为蒂的同侧颞部无毛区岛状小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个可行方法。但颜面部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时 ,供区缝合困难 ,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尿道下裂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阴囊隔岛状皮瓣解剖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式瀛 李森恺 +6 位作者 庄洪兴 孙博 孟石合 程军平 原林 刘牧之 钟世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250-254,共5页
本文报道应用阴囊隔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一次修补尿道下裂63例,获得满意效果。由于发现了阴囊隔血管丛,并为解剖学研究证实,这与过去应用阴囊任意皮瓣有原则的不同。又对皮瓣设计因型而异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包皮瓣 尿道下裂 阴囊隔 阴囊隔岛状皮瓣 尿道狭窄 尿道瘘 尿道再造
下载PDF
正常人体皮肤50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声像图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海东 蔡国斌 +8 位作者 王延群 张荣 李斌斌 李太颖 王连召 张帅 刘柳 王欢 李森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体皮肤声像。方法使用50MHz探头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50例正常人全身7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声像观察及超声测厚。结果正常皮肤表现为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细带,中间夹以较宽的中等回声带。测量的皮肤厚度范围在(1.12±0.19... 目的研究正常人体皮肤声像。方法使用50MHz探头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50例正常人全身7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声像观察及超声测厚。结果正常皮肤表现为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细带,中间夹以较宽的中等回声带。测量的皮肤厚度范围在(1.12±0.19)mm手背与(2.61±0.61)mm手掌之间。结论采用50MHz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对正常人的皮肤结构清晰地显示,并可以准确地测量。可以反复多次多点测量,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声像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下唇血液供应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振民 严义坪 +3 位作者 李森恺 翟弘峰 穆兰花 徐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5,F004,共3页
目的 :研究上下唇的血液供应 ,为新的组织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具从面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新鲜尸体标本的口周区域进行解剖研究 ,在 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在 3.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解剖显露血管。结果 :... 目的 :研究上下唇的血液供应 ,为新的组织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具从面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新鲜尸体标本的口周区域进行解剖研究 ,在 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在 3.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解剖显露血管。结果 :上唇动脉发出浅隔支与深隔支 ,向上走行进入鼻中隔前下部参与克氏动脉丛的组成。观察到 2种新的下唇动脉的分布情况。下唇动脉沿途发出唇颏支 ,与进入颏部的其它血管分支相互吻合。结论 :上下唇血供丰富 ,可设计含浅、深隔支的上唇岛状组织瓣、含鼻隔支的岛状鼻中隔软骨粘膜瓣及含颏唇支的垂直颏唇瓣 ;了解下唇动脉的解剖变异 ,对成功地施行一期下唇动脉岛状瓣手术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应 颏唇动脉 上唇岛状粘膜瓣 下唇垂直颏唇瓣 唇部动脉 上唇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趾短伸肌应用解剖及去神经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渭清 李森恺 +3 位作者 马晓冰 李养群 徐军 严义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长度,体积及重量。结果:①、趾短伸肌与长腱合并机会分别为55.7%、62.8%;趾短伸肌发出腱至第5趾的占76.9%;②肌的神经支配三种类型比率分别是24.4%、32.8%、42.7%;③肌的长度在8.3~13.1cm,体积1.8~3.1cm3,重量1.9~3.2g。结论:、趾短伸肌肌腱有与长腱合并的变异,趾短伸肌腱常有发出第五趾者;神经支配有三型;肌的长度、重量、体积适合肌肉游离移植的成活,是腭裂、腭咽闭合不全、尿道上裂及面瘫等外科治疗可靠的组织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短伸肌 趾短伸肌 游离移植 解剖
下载PDF
重复应用阴囊纵隔皮瓣修复首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明勇 李森恺 +2 位作者 李养群 汪灏 鲍世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 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后的尿道下裂再修复方法。 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再次采用阴囊纵隔皮瓣再造形成尿道 ,修复首次手术失败的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8例 ,患儿年龄 4~ 8岁。 结果  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再造的... 目的 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后的尿道下裂再修复方法。 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再次采用阴囊纵隔皮瓣再造形成尿道 ,修复首次手术失败的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8例 ,患儿年龄 4~ 8岁。 结果  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再造的尿道宽大、通畅。随访 6~ 12个月 ,阴茎形态及排尿状况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阴囊纵隔皮瓣是修复首次手术失败后尿道下裂的一种可行术式 ,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阴囊纵隔皮瓣 修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鼻中隔软骨粘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振民 李森恺 +3 位作者 严义坪 杨明勇 李养群 黄渭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T001,共4页
目的 :研究从鼻旁区进入鼻中隔的血管 ,为设计鼻中隔软骨粘膜岛状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的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在 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溶液。在 3 .5倍的手术放大镜... 目的 :研究从鼻旁区进入鼻中隔的血管 ,为设计鼻中隔软骨粘膜岛状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的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在 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溶液。在 3 .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 ,显露鼻中隔的血管和进入鼻中隔的鼻区血管。结果 :鼻翼基底动脉和鼻翼基底神经进入鼻中隔的前下部 ,参与犁氏区克氏动脉丛的组成 ,与鼻中隔前部和后部的血管相互吻合。结论 :以鼻翼基底动脉和鼻翼基底神经为血管神经蒂的岛状鼻中隔软骨粘膜瓣 ,可转移到眶区修复眼睑衬里粘膜和睑板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岛状鼻中膈软骨粘膜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阴囊隔血管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博 孟石合 +6 位作者 程军平 原林 刘牧之 钟世镇 李式瀛 李森恺 庄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用阴囊隔血管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30例,获得满意效果。该皮瓣的动脉来源,前1/5—2/5由阴部外动脉的阴囊前动脉分布;后3/5~4/5为阴部内动脉的阴囊后动脉分布。阴囊前动脉在阴囊隔中的行程与分支分布较恒定;阴囊后动脉在阴囊隔中的分支分... 用阴囊隔血管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30例,获得满意效果。该皮瓣的动脉来源,前1/5—2/5由阴部外动脉的阴囊前动脉分布;后3/5~4/5为阴部内动脉的阴囊后动脉分布。阴囊前动脉在阴囊隔中的行程与分支分布较恒定;阴囊后动脉在阴囊隔中的分支分布有三种类型:Ⅰ型占74%;Ⅱ型占16%;Ⅲ型占10%。阴囊皮肤的血供,中缝区前1/5~2/5及两侧部的前2/3由阴囊前动脉供,中缝区的后4/5~3/5,两侧面的后1/3由阴囊后动脉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后动脉 分支 前动脉 阴部 三种类型 血管 阴囊皮肤 解剖学
下载PDF
颞浅血管反流供血模式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穆欣 李养群 +3 位作者 周传德 李强 唐勇 李森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821-1825,共5页
颞浅血管是颢项部浅层血管中最粗大的一条,早在1893年,Dunham就报道应用颞浅血管蒂的头皮瓣修复面部缺损获得成功。颞浅血管因其丰富的血管网,以及较灵活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在临床中已有较多应用,但轴行皮... 颞浅血管是颢项部浅层血管中最粗大的一条,早在1893年,Dunham就报道应用颞浅血管蒂的头皮瓣修复面部缺损获得成功。颞浅血管因其丰富的血管网,以及较灵活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在临床中已有较多应用,但轴行皮瓣转移的范围经常受血管长度和位置的限制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1973年McGregor发现轴型皮瓣远端有超灌注现象,1976年Bostwick提出了反流轴型皮瓣的概念,因其改变了血管蒂的位置,形成更长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轴型皮瓣 颞浅血管蒂 临床应用 解剖基础 供血 颞浅血管为蒂 面部缺损 皮瓣修复
下载PDF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鼻背瘢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养群 李森恺 +3 位作者 唐勇 杨明勇 黄渭清 周传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 修复 鼻背瘢痕
下载PDF
复杂性尿道下裂治疗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鹏程 李强 +7 位作者 赵穆欣 陈斌 段晨旺 陈文 唐勇 周传德 李养群 李森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手术失败后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起应用植皮法再造尿道25例,取阴囊或腹股沟中厚皮片缝合固定于阴茎腹侧白膜,卷管再造尿道,并行龟头成形术。用带侧孔单腔硅胶导尿管支撑3~6个月。半年后行尿道吻接术。结果:... 目的:探讨多次手术失败后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起应用植皮法再造尿道25例,取阴囊或腹股沟中厚皮片缝合固定于阴茎腹侧白膜,卷管再造尿道,并行龟头成形术。用带侧孔单腔硅胶导尿管支撑3~6个月。半年后行尿道吻接术。结果: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尿道口狭窄,行尿道外口切开术。2例发生尿瘘,其余无并发症发生,阴茎形态佳,尿道口为矢状裂隙。结论:会阴皮肤适合再造尿道,结合带侧孔单腔硅胶导尿管支撑是治疗复杂尿道下裂的较好方法,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 治疗
下载PDF
颊肌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振民 李森恺 +3 位作者 严义坪 李养群 杨明勇 马晓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9,T002,共4页
目的 :阐明颊肌的血液供应 ,为新型颊肌粘膜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具新鲜尸体标本 2 0侧面区进行解剖 ,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入红色乳胶 ,在 2具尸体标本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显露颊肌及其血管和神经。结果 :面动脉分别发... 目的 :阐明颊肌的血液供应 ,为新型颊肌粘膜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具新鲜尸体标本 2 0侧面区进行解剖 ,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入红色乳胶 ,在 2具尸体标本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显露颊肌及其血管和神经。结果 :面动脉分别发出后颊支、下颊支和前颊支进入颊肌 ,后颊支与颊动脉相互吻合。上齿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发出上颊支分别进入颊肌上界的后部与前部。这些分支相互吻合。颊肌静脉在颊肌后部形成颊静脉丛 ,分 2~ 4支注入面静脉 ,或经颊静脉注入翼丛或上颌静脉。结论 :面动脉为颊肌的主要供血动脉。以进入颊肌任何一方血管为蒂的颊肌粘膜瓣均可存活。本文设计了 2种新的岛状颊肌粘膜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肌 血液供应 岛状颊肌粘膜瓣 解剖学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体表较小的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燕 李强 +6 位作者 李森恺 周传德 李峰永 李养群 胡金天 周宇 丁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各种局部皮瓣一期修复体表较小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优势。方法:2005年2月~2010年2月对我科收治的20例较小的体表恶性肿瘤病例,采取将较小的体表恶性肿瘤及其边缘0.5~3cm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并彻底清创的方法,综合考... 目的:探讨应用各种局部皮瓣一期修复体表较小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优势。方法:2005年2月~2010年2月对我科收治的20例较小的体表恶性肿瘤病例,采取将较小的体表恶性肿瘤及其边缘0.5~3cm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并彻底清创的方法,综合考虑创面的性质、部位、大小等因素,设计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切除后遗留的创面。结果:全部病例坚持随访,随访期1~5年,仅有一例复发,创面均完全愈合,皮瓣均成活,外形恢复满意,覆盖创面的组织颜色、质地与其周围组织符合性好。结论:运用灵活的局部皮瓣技术在修复体表较小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上优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皮瓣 恶性肿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微创腋臭根治术对难治性腋臭的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寒 杨明勇 +5 位作者 侯典举 李森恺 房林 李冰 刘越 李斌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根治术对难治性腋臭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起应用腋窝微创切口治疗难治性腋臭30例,持续至2011年4月。每例患者首次或以前多次不同方法治疗腋臭后效果不佳导致复发,复发时间从治疗后1月到6月。结果:30例患...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根治术对难治性腋臭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起应用腋窝微创切口治疗难治性腋臭30例,持续至2011年4月。每例患者首次或以前多次不同方法治疗腋臭后效果不佳导致复发,复发时间从治疗后1月到6月。结果:30例患者接受根治术治疗后均出现极大程度的异味改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微创腋臭根治术治疗难治性腋臭效果好,安全有效,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腋臭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