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解析式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
1
作者 何庆元 李正鹏 +3 位作者 史钧 闯绍闯 董红香 王传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77-279,共3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微生物学的思政教学目标,在既定的学时基础上,达到不减少专业知识点,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爱国、敬业教育目的,进行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各章节中引入经典案例,展开相关微生物学知识,从实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 为了更好地实现微生物学的思政教学目标,在既定的学时基础上,达到不减少专业知识点,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爱国、敬业教育目的,进行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各章节中引入经典案例,展开相关微生物学知识,从实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的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科学学习的热情,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 案例解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成分轮廓数据的大球盖菇干制风味品质综合分析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万超 李文 +5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陈辉 李正鹏 王晨光 杨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1-319,共9页
为探究大球盖菇干燥前后风味成分轮廓数据及影响其良好风味的关键成分因子,对鲜品和4种干制样品(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WD)和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 为探究大球盖菇干燥前后风味成分轮廓数据及影响其良好风味的关键成分因子,对鲜品和4种干制样品(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WD)和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D))中香气和滋味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118种香气化合物,经干制后香气丰富度提升显著(P<0.05),VFD可大程度保留鲜品香气品质;提取19个共有香气成分,作为大球盖菇特征成分轮廓,其中醛类化合物个数和含量优势明显,以正己醛(呈青草味)尤为突出。HAD较鲜品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升高,VFD则呈味核苷酸损失最少,由此2种干制方式等鲜浓度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优势显著(P<0.05)。风味感官综合评分VFD>HAD>ND>鲜品>MWD,基于评分和成分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前3个主成分R_(X)^(2)为79.4%,R_(Y)^(2)为98.9%,Q^(2)为0.974,载荷信息显示2种感官间交互影响明显;变量投影重要度分析显示,甜味氨基酸、1-辛烯-3-醇、丁基-2-辛烯醛和EUC,对大球盖菇良好特征风味呈现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样品前处理方法筛选和风味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干燥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成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 风味评价
下载PDF
不同波长LED光照对蟹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与质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峰 余昌霞 +4 位作者 陈静 董浩然 李巧珍 李正鹏 姜宁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8,共9页
将搔菌后的蟹味菇栽培瓶分别置于蓝光、红光、绿光、绿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红绿蓝光和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蟹味菇为对照,测定单瓶子实体数量、产量以及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直径和长度,采用色度计测定菌盖和菌柄颜色(L^(*... 将搔菌后的蟹味菇栽培瓶分别置于蓝光、红光、绿光、绿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红绿蓝光和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蟹味菇为对照,测定单瓶子实体数量、产量以及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直径和长度,采用色度计测定菌盖和菌柄颜色(L^(*)值、a^(*)值、b^(*)值、c^(*)值),采用质构仪测定子实体硬度、黏附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和黏聚性。结果表明:黑暗处理的子实体数量最多,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绿蓝光、红绿光处理的产量较高,红光处理的较低。黑暗处理的菌盖厚度较小,红蓝光处理的较大。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小,CK和蓝光、红绿蓝光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大。CK和绿光、绿蓝光处理的菌柄直径较小,红光、黑暗处理的较大。CK的菌柄长度较短,黑暗处理的最长。绿蓝光处理的蟹味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和口感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蟹味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味菇 波长 LED 农艺性状 质构品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及单核体的特性
4
作者 周峰 杨焕玲 +5 位作者 赵妍 姜淑霞 陈明杰 李正鹏 查磊 李玉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倒...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倒置黑暗恒温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锁状联合情况,筛选获得大球盖菇单核体。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再生率均较高,‘土肥’品种再生率最高,达1.37%,‘高邮’品种再生率次之为1.13%,‘大T’品种的再生率最低为0.90%;单核化率‘大T’品种高达85.2%,‘土肥’的单核化率次之为66.0%,‘高邮’的单核化率最低为59.8%。对不同大球盖菇品种的单核体表观形态特性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利用大球盖菇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新品种提供单核体,可丰富食用菌原生质体单核体资源,为研究遗传及育种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单核化 单核体
下载PDF
不同光质培养下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姜宁 董浩然 +3 位作者 李巧珍 李玉 周峰 李正鹏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香菇(Lentinula edode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浓郁的香气,香菇的风味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不同光质对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um,GC-IMS)技术,... 香菇(Lentinula edode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浓郁的香气,香菇的风味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不同光质对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um,GC-IMS)技术,对不同光质培养下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种光质(红光、绿光、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绿蓝光、红绿蓝光)以及黑暗环境(CK)培养下的香菇子实体中共鉴定到2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物质12种、醇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6种、酯类物质1种、呋喃类物质1种和酸类物质1种。香菇挥发性成分中其他类物质的含量占比最高(37.98%—45.94%),其次是醛类(27.43%—34.38%)、醇类(14.96%—16.99%)、酮类(5.72%—10.36%)、酸类(2.17%—3.71%)和呋喃类(0.46%—0.65%),酯类有机物的含量最低(0.28%—0.45%)。不同光质培养的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有较大差异,1-辛烯-3-酮、1-己醇和3-甲基丁醛等物质在对照组中的含量较高,绿光处理组中癸醛、2-丁酮、2-癸酮的含量最高,3-戊酮和壬醛分别在绿蓝光和红绿光处理组中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中,PC_1[63%]与PC_2[13%]之和为76%,能将不同光质培养下的香菇子实体很好地区分。该研究结果为香菇风味品质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光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展望
6
作者 李正鹏 潘承毅 +1 位作者 邬阳阳 张欣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在工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也很多,但是在傣族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概述了傣族的服饰文化、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其次列...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在工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也很多,但是在傣族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概述了傣族的服饰文化、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其次列举了人工智能在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案例,最后对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傣族服饰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傣族服饰 服饰设计
下载PDF
西安市:召开2024年工作务虚会
7
作者 李正鹏 《陕西档案》 2024年第1期6-6,共1页
1月12日,西安市档案馆召开2024年工作务虚会,总结成绩经验,分析形势问题,研究谋划新一年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会议指出,2023年全馆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楫扬帆,同心共闯国评关、十大案例动心弦、馆长论坛露峥嵘、全国征文捷报传、省市... 1月12日,西安市档案馆召开2024年工作务虚会,总结成绩经验,分析形势问题,研究谋划新一年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会议指出,2023年全馆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楫扬帆,同心共闯国评关、十大案例动心弦、馆长论坛露峥嵘、全国征文捷报传、省市大赛勇争先、“两大基地”皆入选、党建业务双丰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研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聚力在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上求突破,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和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举措 工作思路 务虚会 分析研判 凝心聚力 统筹推进 高质量发展 求突破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肥饲兼用型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评价
8
作者 刘翔 韩梅 +2 位作者 严清彪 李正鹏 梁高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肥饲兼用型绿肥作物,具有生物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性强等优势,在生育期内可多次刈割,经济价值极高。本研究对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灰色关...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肥饲兼用型绿肥作物,具有生物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性强等优势,在生育期内可多次刈割,经济价值极高。本研究对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箭筈豌豆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和固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青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差异明显,育种潜力较高;生育期与株高、茎粗、鲜草产量、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氮携出量、粗蛋白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饲喂价值极显著负相关;鲜草产量与生育期、茎粗、氮携出量、粗蛋白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与氮携出量和粗蛋白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田间试验中应着重筛选生育期适中、株高较高、茎粗较大、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较大的品种。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西牧333’‘清水河麻箭豌’‘师宗箭豌’‘苏箭5号’和‘7401箭豌’的营养性状和固氮能力较优,在青海地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灰色关联分析 相关分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营养性状 固氮能力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9
作者 肖玉涛 李正鹏 +2 位作者 宋明丹 段豆豆 韩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闲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G)和不种绿肥不还田(CK),副区为后茬春小麦化肥用量,设置100%常规施肥(F_(100),225 kg·hm^(-2)N、112.5 kg·hm^(-2)P_(2)O_(5))、70%常规施肥(F_(70),157.5 kg·hm^(-2)N、78.75 kg·hm^(-2)P_(2)O_(5))和不施化肥(F_(0)),共6个处理,基于2019-2022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用验证过的模型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率定和验证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MSE值介于0.017-0.295,R^(2)介于0.763-0.924,小麦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SME值范围为0.160-0.280,R^(2)均大于0.75,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可以用校准验证过的模型模拟0-50 cm土层土壤SOC和小麦产量;未来3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SOC,具体表现为F_(70)+G>F_(100)+G>F_(0)+G>F_(100)> F_(70)> F_(0);0-50 cm土层土壤SOC储量30年变化依次为172.82、136.91、65.21、-35.61、-46.70和-143.95kg·hm^(-2),产量趋势为F_(70)+G>F_(100)+>G>F_(100)>F_(70)>F_(0)+G>F_(0),绿肥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增产效果较好,F_(0)+G、F_(70)+G和F_(100)+G比无绿肥处理(F_(0)、F_(70)、F_(100))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85.7%、87.5%和20.0%;模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来看,长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配施70%的化肥的固碳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绿肥还田 春小麦 模型评价 模拟预测 施氮量 有机碳
下载PDF
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10
作者 常单娜 陈子英 +6 位作者 韩梅 李正鹏 严清彪 吕帅磊 周国朋 孙小凤 曹卫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4,共13页
毛叶苕子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研究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为毛叶苕子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青海西宁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毛叶苕子品种和磷肥种类双因素,毛叶苕子品种为大田试验筛选的磷高效及磷低效品... 毛叶苕子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研究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为毛叶苕子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青海西宁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毛叶苕子品种和磷肥种类双因素,毛叶苕子品种为大田试验筛选的磷高效及磷低效品种(系)各2个,磷肥种类为过磷酸钙和磷矿粉,设置不施磷肥对照,共12个处理。盛花期测定分析毛叶苕子磷素积累量、土壤磷组分、土壤有机酸、根系酸性磷酸酶(RACP)、土壤酸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CP、ALP)、土壤酸性及碱性磷酸酶(phoC、phoD)基因丰度。结果显示,不同磷效率毛叶苕子品种(系)总磷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别为7.45~46.07 mg·盆^(-1)和7.12%~22.49%;磷高效品种(系)总磷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系),增幅分别为0.91%~61.20%和12.52%~60.25%。相比磷低效品种(系),磷高效品种(系)提高了活性磷(labile P)和中等活性磷(moderately labile P)的比例,降低了稳定性磷(stable P)的比例,后者的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比例分别是前者的6.14~26.14倍和1.04~1.54倍,前者的稳定性磷库比例是后者的2.92~7.91倍。磷高效品种(系)土壤总有机酸(TOA)、草酸(OXA)含量、RACP、ACP、ALP活性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系),分别提高117.45%~254.60%、19.40%~50.75%、16.37%~146.40%、6.19%~104.19%和6.16%~35.06%。磷高效品种(系)phoC和phoD丰度分别是磷低效品种(系)的1.07~2.58倍和1.46~3.64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TOA、OXA、RACP、ACP与活性磷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40、0.46、0.13、0.19;与stable 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75、0.58、0.41和0.49。综上,磷高效毛叶苕子品种(系)活化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具有更高的磷素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主要是草酸)含量、磷酸酶活性、phoC和phoD基因丰度活化难溶性磷,提高土壤中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比例,促进对磷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品种(系) 土壤磷组分 有机酸 磷酸酶活性 磷酸酶基因
下载PDF
栽培地域和木屑对瓦尼桑黄子实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雨阳 李正鹏 +5 位作者 陈万超 张忠 刘朋 吴迪 李文 杨焱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5,共10页
测定浙江海宁桑树,陕西榆林枣树、桑树以及湖北宜昌桑树、栎树木屑的化学成分,采用这五种木屑栽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测定子实体多糖、总三萜、总酚、黄酮含量,并研究子实体醇提物抗氧化、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结果表... 测定浙江海宁桑树,陕西榆林枣树、桑树以及湖北宜昌桑树、栎树木屑的化学成分,采用这五种木屑栽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测定子实体多糖、总三萜、总酚、黄酮含量,并研究子实体醇提物抗氧化、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结果表明:陕西榆林枣树木屑栽培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3.06%;浙江海宁桑树木屑栽培的子实体总三萜、总酚和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63%、16.09%、15.59%,且子实体醇提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对肿瘤细胞HepG-2、MCF-7、HeLa的抑制率最高。研究结果为利用栽培基质提高瓦尼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尼桑黄 木屑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肿瘤细胞抑制率
下载PDF
秋闲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后茬作物春小麦产量、氮残留和N_(2)O排放的影响
12
作者 肖玉涛 李正鹏 +2 位作者 严清彪 李积铭 韩梅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为探索适宜于青海高原春小麦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于2021—2022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常规施肥100%(F100)、70%(F7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100%(F100+G)、70%(F70+G)、0%(F0+G),分析在不同处理下苗期、花期和收获期0~100... 为探索适宜于青海高原春小麦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于2021—2022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常规施肥100%(F100)、70%(F7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100%(F100+G)、70%(F70+G)、0%(F0+G),分析在不同处理下苗期、花期和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以及春小麦整个生育期N_(2)O的排放特征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在复种翻压绿肥处理下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F70+G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为6025 kg/hm^(2);花期和成熟期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F70+G>F100+G>F70>F0+G>F1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较单施化肥减少了农田N_(2)O的排放,其中F70+G处理的N_(2)O排放量较F70处理显著减少(P<0.05)。同时,F70+G处理的N_(2)O排放强度最低。因此,复种翻压绿肥配施70%化肥为青海高原春小麦最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硝态氮 铵态氮 N2O
下载PDF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正鹏 高小宁 +3 位作者 杜战涛 胡杨 康振生 黄丽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4-178,共5页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4%,年份间除侧枝外,其他发病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同树龄的富士苹果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树龄大发病严重,16~20a树龄比6~10a树龄的果园发病率和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分别高出58.89%和46.21%;富士、嘎啦和秦冠3个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秦冠发病最轻,且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地域富士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渭北台塬西部区的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渭北台塬东部区次之,渭北高原沟壑区发病最轻;栽植密度对富士果园发病影响显著,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其平均病株率、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病情指数、侧枝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侧枝 栽植密度 渭北地区
下载PDF
富锗树舌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正鹏 祝嫦巍 +2 位作者 吴萍 王松华 孙玉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1-1795,共5页
利用树舌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富锗培养获得富锗胞外多糖,测定了树舌富锗胞外多糖中锗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即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的能力和总还原力,并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树舌富锗培养基... 利用树舌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富锗培养获得富锗胞外多糖,测定了树舌富锗胞外多糖中锗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即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的能力和总还原力,并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树舌富锗培养基内锗质量浓度为150μg/mL时,可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使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12 g/L,比对照组提高36.62%。同时胞外多糖中的有机锗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达到0.26 mg/g,比对照组提高116.67%。有机锗对提高胞外多糖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亚硝酸盐的能力及总还原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糖浓度为2.5 mg/mL时,分别比对照提高25.52%、31.83%、26.95%、16.38%和10.36%。富锗树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 富锗 胞外多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三种食用菌菌渣部分替代废棉栽培草菇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正鹏 余昌霞 +3 位作者 黄建春 鲍大鹏 李玉 周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CW+3%石灰)相比,用60%...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CW+3%石灰)相比,用60%的SP和SA分别替代CW可使草菇生产周期缩短1.6d、产量分别提高15%和17%;30%的SP和SA分别替代CW生产周期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产量皆提高7%;30%的SH替代CW进行草菇栽培时生产周期与产量和对照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草菇 栽培
下载PDF
棉花遗传多样性SCoT和SRAP标记的研究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正鹏 李廷春 +4 位作者 樊洪泓 胡能兵 凌磊 林毅 蔡永萍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36-244,共9页
利用SCoT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彩色棉与白色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用29对SRAP引物组合和26个SCoT引物分别对供试棉花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SCoT引物共扩增出163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96%,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 利用SCoT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彩色棉与白色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用29对SRAP引物组合和26个SCoT引物分别对供试棉花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SCoT引物共扩增出163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96%,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5405~0.9972。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1067条,多态性比率仅为14.1%,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5415~0.9109。两种标记系统得到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聚类图,2种标记方法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18,P<0.05)。结果表明,SRAP与SCoT标记均适用于棉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且SCoT的标记指数MI高于SRAP标记,为SCoT这种新兴的标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SCoT标记 S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白灵菇液体发酵工艺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正鹏 林毅 +2 位作者 蔡永萍 李廷春 樊洪泓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探讨了白灵菇最适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玉米粉3.0%,酵母粉0.1%,黄豆粉2.0%,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摇瓶装液量80mL,接种量10%,起始pH为6.5,摇瓶转速160r/min。
关键词 白灵菇 菌丝生物量 液体发酵
下载PDF
水氮耦合下冬小麦LAI与株高的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正鹏 宋明丹 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5-202,共8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灌水施氮对小麦生长(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株高)和产量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2012-2014年2a大田试验基础上,采用修正的Logistic和Richards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灌水施氮处理对LAI和株高的动态发育的影响,以... 为了进一步阐明灌水施氮对小麦生长(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株高)和产量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2012-2014年2a大田试验基础上,采用修正的Logistic和Richards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灌水施氮处理对LAI和株高的动态发育的影响,以及LAI和株高动态变化过程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灌水能显著提高LAI的最大扩展速率(LRmax),从而增大最大LAI和平均LAI。施氮通过降低达到最大速率和最大LAI时的积温、增大LRmax来提高最大LAI和平均LAI(分别由不施氮下的1.87、1.35 cm^2/cm^2增大到施氮210 kg/hm^2条件下的4.57、3.82 cm^2/cm^2,继续施氮,增加效果不显著)。灌水通过延长株高生长时间来增大株高。施氮通过缩短株高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时间和延长株高生长时间来增大株高,最大株高由不施氮下的58 cm提高到施氮105 kg/hm^2条件下的65 cm,继续施氮对株高增加不显著。年份对株高的生长影响显著。产量及产量构成与株高、LAI过程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由平均LAI和最大株高共同决定,平均LAI主要决定了每平方米穗数,而最大株高主要决定了千粒质量,平均LAI对产量贡献更多。该研究为揭示水肥对作物生长过程和产量形成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调控作物群体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LOGISTIC方程 RICHARDS方程 产量构成要素
下载PDF
关中地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正鹏 宋明丹 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5-141,共7页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推导的氮素营养指数既可以诊断出氮素供应不足也可以诊断出氮肥供应过量。该文在整理分析关中平原8 a氮肥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和渭北旱塬春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推导的氮素营养指数既可以诊断出氮素供应不足也可以诊断出氮肥供应过量。该文在整理分析关中平原8 a氮肥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和渭北旱塬春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关中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诊断该区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对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影响较大,一般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营养指数值会增大,只基施氮肥或前期施氮过多都会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失衡。该研究建立的关中地区玉米的临界氮稀释模型为该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优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途径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N肥 诊断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素营养指数 关中灌区 渭北旱塬
下载PDF
树舌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正鹏 吴萍 吴苏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树舌胞内多糖(GAPS)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4个方面,研究了树舌胞内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树舌胞内多糖有较强的还原力,并在体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 目的:探讨树舌胞内多糖(GAPS)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4个方面,研究了树舌胞内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树舌胞内多糖有较强的还原力,并在体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OH)、DPPH有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树舌胞内多糖浓度为1.0mg/mL时,其清除O_2^-·能力为36.36%;对于·OH,在浓度为2.5mg/mL时,清除率达到56.97%;对于DPPH·,在浓度为1.0mg/mL时,清除率达到45.31%;当树舌胞内多糖浓度为0.5mg/mL时的还原能力与0.03mg/mLV_C相当。结论:树舌胞内多糖具有抗氧化方面的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 胞内多糖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