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条件下玉米转座子插入关联的表观调控分析
1
作者 高晨曦 郝陆洋 +8 位作者 胡悦 李永祥 张登峰 李春辉 宋燕春 石云素 王天宇 黎裕 刘旭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4-1048,I0001,共16页
【目的】干旱是全球范围影响玉米生产的最主要胁迫因素之一。解析抗旱性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为玉米的抗旱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以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散粉-吐丝间隔为指标开展田间抗旱性精准鉴定。筛选2个抗旱性... 【目的】干旱是全球范围影响玉米生产的最主要胁迫因素之一。解析抗旱性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为玉米的抗旱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以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散粉-吐丝间隔为指标开展田间抗旱性精准鉴定。筛选2个抗旱性极端差异的自交系,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和转座子插入鉴定;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方法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叶片和根系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相同样品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获得2个材料间的转座子插入缺失变异、差异甲基化区域和差异表达基因,并综合分析这三者间的相关关系。针对前期克隆的玉米抗旱基因ZCN7,分析该基因区域转座子插入缺失变异介导的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田间干旱处理下,自交系H082183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散粉-吐丝间隔均与正常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而旅28在所有试验材料中表现最低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最大的散粉-吐丝间隔。利用H082183和旅28这两个抗旱性极端差异的玉米自交系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座子插入分析,分别检测到333754和333296个转座子插入,其中,有89954个转座子插入在2个自交系间具有多态性。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表明,转座子、内含子和启动子区域较外显子和非编码区呈现较高的CG和CHG甲基化水平,经差异甲基化分析,在2个自交系间共检测到41352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中60%的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转座子插入缺失变异的上下游5 kb范围内。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的CG和CHG甲基化水平负相关,在2个自交系干旱下的叶片和根系中分别鉴定到4196和350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5%和19.7%与差异甲基化区域关联。通过对抗旱相关基因ZCN7的研究,发现该基因34 kb区间内的3个LTR类转座子插入,造成自交系旅28在干旱和正常处理下的CG和CHG甲基化显著高于抗旱自交系H082183,并且H082183中ZCN7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旅28。【结论】揭示了转座子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在玉米响应干旱胁迫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展了转座子变异和DNA甲基化调控抗旱基因ZCN7表达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抗旱性 转座子 DNA甲基化 转录组
下载PDF
基于气固耦合散粮旋流输送弯管流场特性研究
2
作者 尚坤 李永祥 +2 位作者 宋海豪 徐雪萌 贾长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7,共8页
目的降低粮食颗粒输送中对弯管的磨损程度。方法引入旋流输送,设计一种侧向补气起旋装置。侧向起旋装置中心轴线与主管道中心轴线的夹角分别为45°、55°、65°,主管道多相流速度固定为20 m/s,侧向起旋装置气流速度分别为20... 目的降低粮食颗粒输送中对弯管的磨损程度。方法引入旋流输送,设计一种侧向补气起旋装置。侧向起旋装置中心轴线与主管道中心轴线的夹角分别为45°、55°、65°,主管道多相流速度固定为20 m/s,侧向起旋装置气流速度分别为20、30、40 m/s。基于散粮气力输送试验平台结合Fluent软件进行分析,采用CFD-DEM对粮食颗粒在弯管内输送情况进行仿真,并对比压降、颗粒分布、螺旋迹线等指标。结果发现侧起旋装置与主管道夹角为55°,侧起旋装置气流速度为30 m/s时,颗粒螺旋前进,明显减小与管壁的磨损,输送效果最优,经试验验证,与仿真结果一致。结论文中设计的装置明显降低了粮食颗粒输送中对弯管的磨损,运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颗粒 弯管磨损 起旋装置 CFD-DEM
下载PDF
小麦颗粒弯管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博士 李永祥 +2 位作者 张永宇 姜棚仁 徐雪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204,共8页
目的为研究小麦颗粒在弯管处的气力输送的特性。方法以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为基础,结合壁面碰撞摩擦模型、颗粒动理学的固体应力和Gidaspow曳力模型构建出小麦颗粒在弯管处的气力输送模型,采用FLUENT对弯管处小麦颗粒气力输送过程进行... 目的为研究小麦颗粒在弯管处的气力输送的特性。方法以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为基础,结合壁面碰撞摩擦模型、颗粒动理学的固体应力和Gidaspow曳力模型构建出小麦颗粒在弯管处的气力输送模型,采用FLUENT对弯管处小麦颗粒气力输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小麦颗粒在流经弯管过程中及弯管后直管中的小麦颗粒密度分布、气固两相速度、小麦颗粒与壁面剪切力和颗粒相湍动能。结果经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小麦颗粒在流经弯管过程中,其颗粒相体积分数、气固两相速度、颗粒和壁面剪切力以及颗粒相湍动能4个方面随着流入弯管的角度变化而改变;由于颗粒-颗粒、颗粒-管壁之间的碰撞摩擦,小麦颗粒在流出弯管后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大其各项参数逐渐减缓。结论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弯管内小麦颗粒的流动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此次研究结合气固两相理论,为弯管气力输送设计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颗粒 气力输送 弯管 FLUENT 流动特性
下载PDF
高氮含能材料H_(4)TTP合成工艺优化
4
作者 丁倩楠 刘文东 +5 位作者 王小军 徐子帅 李子扬 刘继开 李永祥 申帆帆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了寻求新型高氮含能材料,以2,3-二氨基-2-丁烯二腈(DAMN)为原料,经过氧化缩合、叠氮反应两步法合成了2,3,5,6-四(1H-四唑-5-基)吡嗪(H_(4)TT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质谱、元素分析对H_(4)TTP进行了表征。在原工... 为了寻求新型高氮含能材料,以2,3-二氨基-2-丁烯二腈(DAMN)为原料,经过氧化缩合、叠氮反应两步法合成了2,3,5,6-四(1H-四唑-5-基)吡嗪(H_(4)TT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质谱、元素分析对H_(4)TTP进行了表征。在原工艺基础上,以添加稳定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改变最终酸度值的方法对原工艺进行改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_(4)TTP的得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反应条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吡嗪四腈(TCP)与叠氮化钠(NaN_(3))的摩尔比3个因素对叠氮反应的影响,建立了H_(4)TTP的得率与3个相关因素的回归方程,所得模型的R^(2)值为0.9992,证明该回归方程高度拟合。结果表明,叠氮反应较佳工艺条件为: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TBAB为稳定剂,2,3,5,6-吡嗪四腈(TCP)与叠氮化钠的摩尔比为1∶4.4,反应温度124℃,反应时间42h、搅拌速率400r/min,H_(4)TTP的得率为89.73%,与模型预测值90.61%基本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所选模型的合理性。与原工艺相比,工艺优化后的目标产物H_(4)TTP得率提高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3 5 6-四(1H-四唑-5-基)吡嗪(H_(4)TTP) DAMN 响应面法 高氮含能材料
下载PDF
除静电离子风对粉体充填包装模拟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梁月强 李永祥 +1 位作者 王依 徐雪萌 《粮食加工》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研究离子风对粉体下落过程中的静电消除效果,探究除静电离子风对粉体充填包装影响。首先通过Solid works建立粉体充填包装三维结构;然后基于气固耦合机理,利用Fluent中湍流模型与DPM离散相模型,对外加离子风粉体充填包装过程进行仿真,... 研究离子风对粉体下落过程中的静电消除效果,探究除静电离子风对粉体充填包装影响。首先通过Solid works建立粉体充填包装三维结构;然后基于气固耦合机理,利用Fluent中湍流模型与DPM离散相模型,对外加离子风粉体充填包装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不同风速对不同粒径颗粒的捕获;最后搭建粉体螺旋输送静电消除试验平台,基于仿真结果将除静电离子风机应用到粉体充填包装工位,对粉体下落过程中静电消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粉体流沿着包装袋内侧向外流出,并呈对称分布;添加离子风有利于粉体的落袋,当风速区间0.4~0.6 m/s,对粒径大于30μm的粉体颗粒捕获率较高。试验研究表明,在螺旋转速为90 r/min,垂直下落管道吹风时,未添加离子风和添加0.6 m/s的离子风小麦粉平均荷质比分别为0.45 nc/g、0.33 nc/g;出料口上方吹风时,未添加离子风和添加0.6 m/s的离子风小麦粉平均荷质比分别为0.45 nc/g、0.34 nc/g。试验与仿真结果相一致;离子风在粉体充填包装时对荷电量存在显著影响,垂直下落管道吹离子风静电消除效率最高达到27%,出料口上方吹离子风静电消除效率最高达到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静电离子风 粉体充填包装 荷质比 螺旋输送 静电消除
下载PDF
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祥 李会勇 +5 位作者 扈光辉 刘旭洋 李春辉 张登峰 黎裕 王天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916,共6页
应用核心种质是针对解决育种问题而建立的成套优异种质集合,也是种质资源研究紧密衔接作物育种的体现形式。鉴于玉米核心种质研究现状,明确了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基本范畴和特征,提出在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重要育种性状... 应用核心种质是针对解决育种问题而建立的成套优异种质集合,也是种质资源研究紧密衔接作物育种的体现形式。鉴于玉米核心种质研究现状,明确了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基本范畴和特征,提出在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重要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分别适应不同生态区、杂种优势类群明确、所含优异等位基因清晰、无明显遗传累赘的应用核心种质,将是今后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工作重点。最后,对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相关工作的高效发展,使其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和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应用核心种质 育种应用
原文传递
5G网络传输背包在体育赛事制作与转播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永祥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文分析了5G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趋势,并基于网络传输背包技术的功能和特点,系统阐述了其在体育赛事制作与转播中的应用。
关键词 5G网络通讯技术 5G网络传输背包 高清电视 4K超高清电视 体育赛事制作与转播 多机位 远程制作 端口映射
下载PDF
玉米ZCN7在调控花期抗旱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燕 陶柯宇 +10 位作者 胡悦 李永祥 张登峰 李春辉 何冠华 宋燕春 石云素 黎裕 王天宇 邹华文 刘旭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51-3061,共11页
【目的】我国玉米主产区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雨养农业地区,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开花期是玉米对干旱最为敏感的时期,干旱引起的散粉吐丝花期不遇将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因此,挖掘花期抗旱基因... 【目的】我国玉米主产区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雨养农业地区,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开花期是玉米对干旱最为敏感的时期,干旱引起的散粉吐丝花期不遇将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因此,挖掘花期抗旱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将为玉米抗旱种质改良和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基因资源。【方法】采取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24个ZCN基因(拟南芥FT的同源基因)的同源关系进行分析。利用qRT-PCR和活体GFP荧光成像试验分析ZCN7的组织表达模式。选取118份玉米多样性自交系,在北京(2021和2022年)和新疆乌鲁木齐(2022年)3个环境下开展不同水分处理的玉米开花期性状调查,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方法对ZCN7及上下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开展散粉-吐丝间隔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获得显著关联的遗传位点,同时,取花期叶片组织进行ZCN7表达量检测,分析显著位点不同单倍型自交系中散粉-吐丝间隔及ZCN7表达量的差别。构建Ubi1:ZCN7的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植株,在大田环境开展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开花期鉴定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分析ZCN7的花期抗旱功能。【结果】玉米24个ZCN基因被分为15个FT类基因、6个TFL1类基因和3个MFT类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11—193个氨基酸,其中,ZCN7与ZCN8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83.33%。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ZCN7在V12期表现出表达峰值,并且ZCN7的启动子在成熟的拟南芥叶片边缘高表达。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位于ZCN7起始密码子前1001 bp的一个SNP位点具有最显著的关联信号,该位点AA和GG单倍型分别包含78和27个自交系,干旱条件下,A/A单倍型自交系的散粉-吐丝间隔显著小于G/G单倍型,并且A/A单倍型的玉米ZCN7表达量显著高于G/G单倍型。对ZCN7过表达转基因玉米的田间表型鉴定,表明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转基因玉米的散粉-吐丝间隔均小于野生型,其中,干旱条件下,OE1散粉-吐丝间隔较野生型缩小2.3 d,OE2较野生型缩小2.6 d;并且,在干旱条件下,转基因玉米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籽粒数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百粒重、粒长、粒宽等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玉米ZCN7正调控玉米的抗旱性,其过表达能够缩短干旱下的散粉-吐丝间隔,并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抗旱性 开花期 ZCN
下载PDF
南方低山丘陵区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及家系选择
9
作者 方宏峰 李永祥 +4 位作者 朱琪 黄世清 张永志 姜景民 邵文豪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筛选适宜江南低山丘陵地区进行生态景观林营建及林分改造的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和家系,于2017年,在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以无患子5个种源45个家系7年生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源和家系的生长表现和秋叶呈色效果。结果表明... 为筛选适宜江南低山丘陵地区进行生态景观林营建及林分改造的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和家系,于2017年,在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以无患子5个种源45个家系7年生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源和家系的生长表现和秋叶呈色效果。结果表明,无患子不同家系间树高及胸径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枝下高性状差异显著(P<0.05);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枝下高及冠幅性状均差异极显著(P<0.01),叶色性状差异显著(P<0.05)。无患子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68~0.94,其中浙江遂昌种源遗传增益最大,均值为19.62%。UPGAM聚类分析表明,浙江遂昌种源的7个家系单独聚为同一个分枝,各性状表现优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无患子树高、胸径和枝下高性状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冠幅与树高和胸径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叶色性状仅与冠幅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其它3个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无患子树高、胸径及枝下高性状在不同家系和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叶色和冠幅性状变异来源主要为种源,综合选择出浙江遂昌种源的7个家系为无患子彩叶优良种源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生长性状 叶色性状 遗传变异 种源 家系
下载PDF
一类完全二阶积-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10
作者 王婷婷 李永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62-568,共7页
讨论完全二阶积-微分方程边值问题{-u″(t)=f(t,u(t),u′(t),Tu(t),Su(t)),t∈[0,1],u(0)=u(1)=0解的存在性,其中f:[0,1]×R^(4)→R连续,T、S分别为Volterra型与Fredholm型积分算子.在非线性项f(t,x,y,z,p)满足一些适当的不等式条件... 讨论完全二阶积-微分方程边值问题{-u″(t)=f(t,u(t),u′(t),Tu(t),Su(t)),t∈[0,1],u(0)=u(1)=0解的存在性,其中f:[0,1]×R^(4)→R连续,T、S分别为Volterra型与Fredholm型积分算子.在非线性项f(t,x,y,z,p)满足一些适当的不等式条件下,应用上下解方法与截断函数技巧获得该问题解的存在性.特别地,在不假定非线性项f(t,x,y,z,p)非负的一般情形下得到该问题正解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微分方程 边值问题 存在性 NAGUMO条件 上解 下解
下载PDF
两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凯文 李永祥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49-653,共5页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7例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2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7例)。记录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髋...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7例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2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7例)。记录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髋臼杯外展角、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偏心距。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1年。手术时间前外侧入路组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切口长度前外侧入路组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01)。输血量、血红蛋白改善量、术后3 d C-反应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出现术中大结节骨折及术后假体脱位各1例。术后3 d,股骨偏心距前外侧入路组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切口小,可以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3-硝基吡唑的工艺优化
12
作者 仝志珂 王明亚 +6 位作者 陈军 侯璐 丁倩楠 申帆帆 潘红霞 李永祥 曹端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5-970,I0004,共7页
为解决合成3-硝基吡唑(3-NP)时重排时间长、重排试剂毒性大、N-硝基吡唑(N-NP)易升华等问题,以N-硝基吡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以二甲苯作为重排溶剂制备了3-NP;并采用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水热法重排反应温度、反应时... 为解决合成3-硝基吡唑(3-NP)时重排时间长、重排试剂毒性大、N-硝基吡唑(N-NP)易升华等问题,以N-硝基吡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以二甲苯作为重排溶剂制备了3-NP;并采用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水热法重排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填充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保温时间3h,填充度为15%,对应理论压力为6.130MPa,此时3-NP得率为100%,产品纯度稳定在99%以上,该工艺所得产物无需进行后处理可直接使用;重排溶剂二甲苯在水热法中固液体积比(N-NP∶二甲苯)为1∶3时产品得率较高,大大节约了溶剂成本,重排试剂价格低、易得、毒性小,水热法有望替代传统合成3-NP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熔铸炸药载体 3-硝基吡唑 3-NP 水热法 热重排 氮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平流层飞艇囊体材料老化测试研究概述
13
作者 段春莲 李永祥 +1 位作者 冯慧 李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囊体材料老化测试研究文献的充分调研,综述了囊体材料老化机理、老化试验方法、试验对象的选取、性能影响表征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老化后的囊体材料常用形貌表征、拉伸测试、透氦率表征及化学结构表征等4种表征方... 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囊体材料老化测试研究文献的充分调研,综述了囊体材料老化机理、老化试验方法、试验对象的选取、性能影响表征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老化后的囊体材料常用形貌表征、拉伸测试、透氦率表征及化学结构表征等4种表征方法。鉴于当前对平流层飞艇囊体老化研究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且大多研究在囊体材料老化性能验证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手段和方向,为浮空器囊体材料的可靠性测试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飞艇 囊体材料 复合材料 性能表征 老化试验方法 氙灯老化
下载PDF
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醇(BOD)的水解反应机理与合成工艺
14
作者 薛达 王小军 +4 位作者 徐子帅 王守飞 李永祥 刘威 曹端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0-1096,共7页
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探究了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硝酸酯(BOM)的中间体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醇乙酸酯(BODM)水解生成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醇(BOD)的反应机理,采用... 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探究了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硝酸酯(BOM)的中间体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醇乙酸酯(BODM)水解生成3,3'‐联(1,2,4‐噁二唑)‐5,5'‐二甲醇(BOD)的反应机理,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并通过单晶检测、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对BOD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发现,其反应机理为BODM中的—[O]—中的孤对电子与H2O中的H形成OH…O氢键,随后—[O]—[C=O]—中的O—C键断裂,H2O中的H和—OH分别与—[O]—和—[C=O]—成键形成—OH和—COOH基团。并发现BOD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夹角α=90°,β=105.361(7)°,γ=90°,晶胞体积v=774.9(2)Å3,密度ρ=1.698 g·cm-3,其熔点和分解峰温分别为197.18℃和278.37℃。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溶剂的增加,BOD的得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BOD的得率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随着BODM与碳酸钾的摩尔比的增加,BOD的得率先上升后下降。此外,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显示45℃下,BODM在碳酸钾的甲醇溶液中水解反应8 h,其中BODM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5∶1,得率为94%。研究为BOD的放大及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联(1 2 4‐噁二唑)‐5 5'‐二甲醇 水解反应机理 熔铸炸药载体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旋流起旋装置参数对散粮气力旋流输送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王龙 徐雪萌 +4 位作者 张永宇 李永祥 姜棚仁 夏朝阳 王博士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19,共7页
为研究水平直管散粮长距离气力旋流输送特性,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Fluent对不同螺旋角度和不同导流叶片长度条件下旋流起旋装置内部流场特性进行参数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流场的速度随着螺旋角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之后再减... 为研究水平直管散粮长距离气力旋流输送特性,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Fluent对不同螺旋角度和不同导流叶片长度条件下旋流起旋装置内部流场特性进行参数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流场的速度随着螺旋角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之后再减小,由19.4 m/s减小到19.2 m/s,再增大到19.8 m/s后减小到19.6 m/s;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由19.2 m/s依次增加到19.7 m/s。流场的静压力随着螺旋角度和导流叶片的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由191.1 Pa增加到584.2 Pa,和由267.5 Pa增加到304.0 Pa。当螺旋角度为25°且导流叶片长度为0.3 m时,流场的速度达到最高,为19.8 m/s,旋流场内所拥有的能量高于相同工况的其他流场,系统具有较高的输送效率。研究为散粮长距离气力旋流输送装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旋流输送 粮食颗粒 起旋装置 螺旋角度 导叶长度
下载PDF
小麦气力输送流场颗粒流化特性数值模拟
16
作者 夏朝阳 李永祥 +4 位作者 徐雪萌 张永宇 姜棚仁 王龙 董晓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88-196,共9页
目的探索仓泵式气力输送小麦颗粒时不同输送压力下罐体及引出管内颗粒的流化特性,从而得出最佳操作压力。方法利用Solidworks建立简易的等比例发送装置三维模型,采用模拟仿真软件Fluent对0.25、0.3、0.35 MPa等3种不同输送压力进行数值... 目的探索仓泵式气力输送小麦颗粒时不同输送压力下罐体及引出管内颗粒的流化特性,从而得出最佳操作压力。方法利用Solidworks建立简易的等比例发送装置三维模型,采用模拟仿真软件Fluent对0.25、0.3、0.35 MPa等3种不同输送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CFD–Post进行数据后处理。结果当进气口压力为0.35 MPa时物料最先输送完毕,用时为10 s。整体发料过程从引出管入口至出口处三者压力分别降低了97.1%、96.8%、98.1%,其中当进气口压力为0.3 MPa时,压力降低最小,能量利用率最高。结论输送压力越大输送速度越快,其压降也最大。考虑经济性与高效性可得,最佳进气口压力为0.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颗粒 流场 气力输送 流化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小麦气力输送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姜棚仁 李永祥 +3 位作者 徐雪萌 张永宇 夏朝阳 王龙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小麦长距离气力输送,在欧拉-欧拉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颗粒动力学和Gidaspow曳力模型构建小麦直管输送气固两相流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小麦输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小麦颗粒流化后进入直管,颗粒在流场中受到重力以及曳力的影响下... 为研究小麦长距离气力输送,在欧拉-欧拉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颗粒动力学和Gidaspow曳力模型构建小麦直管输送气固两相流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小麦输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小麦颗粒流化后进入直管,颗粒在流场中受到重力以及曳力的影响下,在管道下方堆积成高浓度区域,体积分数为37%,随着输送风速的增大体积分数减小;小麦颗粒在输送中受到压应力最大为305 Pa,颗粒剪切应力最大为523.4 Pa,理论上小麦颗粒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破碎;在靠近管壁有较高的湍动能,随着风速增大而增大。研究为气力输送装备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力输送 两相流 水平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仓泵式气力输送小麦颗粒流化特性数值模拟
18
作者 夏朝阳 李永祥 +3 位作者 徐雪萌 张永宇 姜棚仁 王龙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探索仓泵式气力输送罐体及引出管内小麦颗粒的流化特性,利用Solidwoks软件建立等比例发送装置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输送压力为0.3 MPa时的发料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CFD-Post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以引出管入口端面中心处为测量点,... 为探索仓泵式气力输送罐体及引出管内小麦颗粒的流化特性,利用Solidwoks软件建立等比例发送装置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输送压力为0.3 MPa时的发料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CFD-Post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以引出管入口端面中心处为测量点,测得前0.4 s小麦颗粒平均湍流强度为0.24。发料过程中,引出管入口处的压力及颗粒速度分别下降17.1%和6.18%,出口处的压力及颗粒速度分别下降25.9%和6.1%;出口处的压力相对入口处下降97%,颗粒速度相对入口处增加17.3%。最后时刻入口处及出口处的气相速度分别增至26.12 m/s和20.13 m/s,整体发料过程颗粒平均湍流强度为0.11。研究为气力输送小麦流化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颗粒 气力输送 流化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玉米籽粒构型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QTL作图 被引量:54
19
作者 李永祥 王阳 +3 位作者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8-418,共11页
【目的】探讨玉米籽粒构型性状(粒长、粒宽、粒厚、粒形等)与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籽粒构型性状相关QTL的检测与定位。【方法】以自交系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26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出籽率模拟运算及QT... 【目的】探讨玉米籽粒构型性状(粒长、粒宽、粒厚、粒形等)与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籽粒构型性状相关QTL的检测与定位。【方法】以自交系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26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出籽率模拟运算及QTL定位等方法,对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北京春播和河南夏播)玉米籽粒构型与产量性状间相关性进行探讨,并初步分析籽粒构型性状遗传基础。【结果】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出籽率是影响果穗同化产物分配状况的衡量指标,受到粒长、粒长/穗半径、穗长和粒宽的显著影响。模拟运算亦表明粒长/穗半径与出籽率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对在两个生态环境下籽粒构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QTL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了36个QTL。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部分QTL定位在相同的染色体区域;同时,还有不同性状的QTL定位在相同或临近的染色体区域。【结论】玉米籽粒构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籽粒构型QTL与产量相关QTL的重叠区域对剖析玉米产量形成遗传机制可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构型 产量 QTL
下载PDF
基于多种检测技术的高压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李永祥 王天正 +3 位作者 晋涛 陈昱同 王志鹏 李艳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实现高压开关柜的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某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的案例,采用暂态地电压(TEV)检测技术、超声波(AE)检测技术及特高频(UHF)检测技术对开关柜进行检测并发现存在局放信号;利用平分面法从横向、纵向及深度三维空间对局放源的位... 为实现高压开关柜的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某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的案例,采用暂态地电压(TEV)检测技术、超声波(AE)检测技术及特高频(UHF)检测技术对开关柜进行检测并发现存在局放信号;利用平分面法从横向、纵向及深度三维空间对局放源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依据相关的检测数据、讨论分析了局放的幅值、类型及原因,经处理后局放信号消失。研究表明:多种检测技术和超高频法定位技术对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故障的检测和准确定位提供了现场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柜 局部放电 暂态地电压 超声波检测 特高频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