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海波【设计作品】
1
作者 李海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李海波
下载PDF
2019—2020年16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2
作者 王彩云 许红梅 +32 位作者 刘钢 刘静 俞蕙 陈必全 郑帼 舒敏 杜丽君 徐志伟 黄丽素 李海波 汪东 白松婷 单庆文 朱春晖 田健美 郝建华 林爱伟 林道炯 吴谨准 张新华 曹清 陶仲宾 陈源 朱国龙 薛萍 汤正珍 苏学文 曲政海 赵仕勇 庞琳 邓慧玲 舒赛男 陈英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6.9%)、脑积水(24例,15.0%)、脑脓肿(23例,14.4%)、脑出血(8例,5.0%)。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和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岁患儿,分别为91%(39/43)、83%(20/24)。SP菌株对万古霉素(100%,75/75)、利奈唑胺(100%,56/56)、厄他培南(100%,6/6)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81%,22/27)、莫西沙星(82%,14/17)、利福平(96%,25/26)和氯霉素(91%,21/23)敏感率高;对青霉素(16%,11/68)、克林霉素(6%,1/17)敏感率低;对红霉素完全耐药(100%,31/31)。痊愈和好转出院率分别为22.5%(36/160)、66.2%(106/160);18例(11.3%)出现不良结局。结论儿童PM多见于3月龄至<3岁婴幼儿,颅内并发症多发生在<1岁患儿,发热是PM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超过10%PM患儿出现不良结局。SP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敏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儿童
下载PDF
吉林特低渗油藏长岩心CO_(2)驱替微观动用规律研究
3
作者 张辉 李忠诚 +4 位作者 祝孝华 李金龙 李海波 姚兰兰 肖前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松辽盆地莫里青油田特低渗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长岩心CO_(2)驱替研究。结果表明:岩样CO_(2)驱替驱油效率介于72.30%~80.40%。大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33.65%,小孔喉(&l... 针对松辽盆地莫里青油田特低渗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长岩心CO_(2)驱替研究。结果表明:岩样CO_(2)驱替驱油效率介于72.30%~80.40%。大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33.65%,小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18.01%;1 PV的CO_(2)驱替后,岩样大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80.67%,小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17.45%;5 PV的CO_(2)驱替后,岩样大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95.68%,小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39.82%,大PV驱替可有效动用小孔喉的油。研究成果可为莫里青油田储层CO_(2)驱替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同类油藏开展注气先导试验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核磁共振 CO_(2)驱替 采出程度
下载PDF
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李海波 马宝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在手法复位后2 d、1周、2周、4周、8周、12周及20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纳入487例,手法复位组491例。相比于单纯手法复位,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显著提升了背伸(P=0.024)、尺偏(P<0.001)、掌屈(P=0.003)活动度,降低了复位8周(P<0.001)、12周(P=0.022)、20周(P=0.002)时患者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但没有显著抑制随访期中患者的主观疼痛。结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可部分地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腕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套牵引 手法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研究
下载PDF
李海波:做什么都想追求完美
5
作者 李海波 王磐 《东北之窗》 2018年第2期16-17,共2页
1998年,我参军入伍,在部队锻炼了5年,2003年退伍。当时带着不到2万块钱的退伍费,在沈阳独自打拼了8年,才买了房子、买了车,有了一点儿积蓄。2011年,我接手铁岭市麦香食品加工厂。原因很简单,一是想做实体干一番事业,再者就是我喜欢麦香... 1998年,我参军入伍,在部队锻炼了5年,2003年退伍。当时带着不到2万块钱的退伍费,在沈阳独自打拼了8年,才买了房子、买了车,有了一点儿积蓄。2011年,我接手铁岭市麦香食品加工厂。原因很简单,一是想做实体干一番事业,再者就是我喜欢麦香这个名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麦香食品已经成立13年了,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刚接手时,加工厂甚至到了无法正常生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海波 食品加工厂 1998年 品牌知名度 铁岭市 退伍
原文传递
复方续断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李海波 马宝通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究复方续断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续断接骨丸。对比两组疼痛... 目的:探究复方续断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续断接骨丸。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骨折愈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也低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采取复方续断接骨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续断接骨丸 四肢骨折 愈合效果 影响
下载PDF
基质裂缝耦合下的致密油/页岩油动态渗流实验
7
作者 杜猛 杨正明 +10 位作者 吕伟峰 李忠诚 王国锋 陈信良 亓翔 姚兰兰 张育豪 贾宁洪 李海波 常艺琳 霍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基于核磁共振和CT扫描技术建立了动态驱渗结合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致密油/页岩油动态渗吸微观孔喉动用机制及影响动态渗吸开发效果的因素,模拟了致密油/页岩油压裂—焖井—返排—开采一体化的动态渗流过程,明确了不同开发阶段的... 基于核磁共振和CT扫描技术建立了动态驱渗结合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致密油/页岩油动态渗吸微观孔喉动用机制及影响动态渗吸开发效果的因素,模拟了致密油/页岩油压裂—焖井—返排—开采一体化的动态渗流过程,明确了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及对采出程度的贡献。研究表明:致密油/页岩油储层的渗流可分为大孔隙与裂缝间驱替快速产出的强驱替弱渗吸、小孔隙逆向渗吸缓慢采出的弱驱替强渗吸、动态平衡时的弱驱替弱渗吸3个阶段。驱替压力越大,驱替采出程度越高,渗吸采出程度越低,但驱替压力过大注入水易突破前缘,降低采出程度。渗透率越高,渗吸、驱替采出程度越大,渗吸平衡时间越短,最终采出率越高。裂缝可有效加大基质与水的渗吸接触面积,降低油水渗流阻力,促进基质、裂缝间的油水置换,提高基质排油速度和采收率。压裂后进行焖井有利于流体的渗吸置换与增能蓄能,有效利用返排液的携带、开采阶段的排驱置换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CT扫描 动态渗吸 生产动态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8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储层CO_(2)驱替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例
9
作者 姚兰兰 杨正明 +4 位作者 李海波 周体尧 张亚蒲 杜猛 侯海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60%以上;增大驱替流量可以显著提高基质渗透率较小的岩样驱油效率;岩样赋存状态以游离油为主,饱和原油后体积分数为40.51%~62.40%,驱替过程中游离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在50%以上;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大,游离油/吸附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减小;干样渗透率越大,渗透率随驱替流量的增长速率也越大。研究成果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驱替 核磁共振 驱替特征 赋存状态 储层动用
下载PDF
双波长近红外拉曼光谱仪及在腐蚀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茂成 李赣 +3 位作者 程浩 姜维 陈广 李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1,共6页
在拉曼光谱测试中某些物质存在荧光发射背景,由于荧光强度一般比拉曼散射强度高几个数量级,在荧光干扰时几乎无法获得有效的拉曼光谱信号。为抑制荧光背景,可选用近红外波段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而硅基探测器在1 000 nm以上波段时光量子效... 在拉曼光谱测试中某些物质存在荧光发射背景,由于荧光强度一般比拉曼散射强度高几个数量级,在荧光干扰时几乎无法获得有效的拉曼光谱信号。为抑制荧光背景,可选用近红外波段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而硅基探测器在1 000 nm以上波段时光量子效率严重下降,导致近红外拉曼光谱仪器难以探测3 000 cm^(-1)以上的波段,存在荧光抑制效果与检测范围无法兼顾的问题。由于高波数的拉曼特征峰是识别材料种类和解析材料结构的重要依据,如氨基的N—H伸缩振动峰在3 300 cm^(-1)附近、 OH-伸缩振动峰在3 650 cm^(-1),这些基团是分析材料腐蚀产物、水合物、有机物等的重要依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解决拉曼光谱仪器无法兼顾荧光抑制效果和检测光谱范围问题的方法。该工作提出一种采用光谱仪固定检测波段、 730和830 nm双波长激光“接力”激发的方案(即830 nm激发低波数拉曼、 730 nm激发高波数拉曼)。通过双激光波长“接力”激发、固定检测波段的新设计,可有效拓宽检测范围至200~3 700 cm^(-1),并且不会降低光谱分辨率(达到6 cm^(-1)),与此同时整机光路无机械可动部件,可靠性高便于实现便携式设计。通过样机进行测试,证明该技术方案具备高灵敏度、较好荧光抑制效果、宽检测范围和较高光谱分辨率等优势。通过研制的双波长近红外拉曼光谱仪获得了铀腐蚀产物、有机涂层下的LiH潮解产物的清晰拉曼信号,解决了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的技术难题。该技术也适用于其他研究及检测领域,特别是拉曼散射截面小、荧光背景高的物质检测。由于双波长近红外拉曼光谱仪可覆盖200~3 700 cm^(-1)检测范围,为多数水合物、含羟基及氨基官能团物质的拉曼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抑制 高波数 无损检测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双波长激发
下载PDF
WT1多肽乳佐剂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研究
11
作者 叶演 张泽珑 +8 位作者 朱宝行 刘姝琳 宋振 袁庆鹏 杨赟 李海波 邹全明 曾浩 孙红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4-1033,共10页
目的 评价Wilm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方法 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评价该佐剂疫苗中WT1多肽的稳定性;将C57BL/6雌性小鼠... 目的 评价Wilm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方法 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评价该佐剂疫苗中WT1多肽的稳定性;将C57BL/6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PBS组、WT1组和WT1+AddaVaxTM组,使用免疫剂量为抗原50μg/只、佐剂50μg/只,按照第0、14、28天肌肉注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用HE染色评价疫苗肌肉注射小鼠脏器组织毒性;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疫苗促体外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成熟和促淋巴细胞活化及H-2Db WT1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用C1498-mWT1稳转细胞株构建小鼠白血病肿瘤模型后,评价其预防与治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WT1多肽可在疫苗中稳定存在,对小鼠肌肉注射未发生明显的脏器组织变化;对小鼠肌肉注射WT1+AddaVaxTM疫苗后,与WT1组相比,WT1+AddaVaxTM组可诱导高水平的Th1细胞免疫应答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Th17免疫应答白介素17A(IL-17A)(P<0.05);与WT1组相比,WT1+AddaVaxTM组促进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增加(P<0.01),促进BMDCs成熟的标志物CD40+/CD11c+、CD86+CD80+/CD11c+细胞比例增加(P<0.05),促进淋巴细胞中CD4+/CD3+T、CD69+/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及其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利用C1498-mWT1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皮下荷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中,WT1+AddaVaxTM组中位生存期相比于WT1组小鼠延长了6 d。在第50天时,WT1多肽+AddaVaxTM组小鼠生存率为28.5%,其他组小鼠全部死亡(P<0.05)。结论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和明显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多肽 AddaVaxTM乳佐剂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应答 抗肿瘤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SSR标记分析浙西南香椿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12
作者 程建慧 廖荣俊 +5 位作者 宋其岩 陈友吾 叶碧欢 柳娟 沈建军 李海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6,165,共12页
【目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椿天然遗传资源,揭示浙西南香椿天然群体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利用16个多态性SSR标记对浙西南5个香椿天然居群的156份香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156份香椿材料... 【目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椿天然遗传资源,揭示浙西南香椿天然群体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利用16个多态性SSR标记对浙西南5个香椿天然居群的156份香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156份香椿材料在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1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88和2.48,不同等位基因在香椿个体中呈不均匀分布;16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4~0.79,平均为0.45;2)16个SSR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99和0.49;居群内近交系数(F_(is))和总近交系数(F_(it))平均值分别为-0.02和0.03,遗传分化系数(F_(st))平均值为0.05,仅5%的遗传变异来自不同居群间;基因流(N_(m))平均值为4.82;分子方差(AMOVA)分析显示遗传分化的根本原因为总的个体内变异(95%),极少为居群间变异(5%),没有来自居群内的个体变异;3)遗传差异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的Nei’s基因遗传一致度为0.93。浙江开化和浙江常山居群的遗传差异最小,Nei’s基因遗传一致度为0.97;浙江龙游居群与其他4个居群的遗传差异较大;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156份香椿材料无最佳K值;根据ΔK值最大分为3个亚群,各居群材料在3个亚群中皆有一定数量分布。【结论】浙西南天然居群香椿资源在个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居群内近交程度很低,主要繁殖方式为杂交;香椿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小,居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内;浙西南香椿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总体上较小;居群间未形成相对独立的遗传结构,绝大部分的香椿种质遗传背景比较单一,少量种质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遗传多样性 基因交流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保护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羔羊肌肉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13
作者 康燕 王小伟 +4 位作者 杜佳文 张宁 李海波 徐晓锋 张力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在舍饲模式下不同月龄滩羊羔羊的肌肉组织脂肪代谢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将体况相近的12只舍饲滩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月龄和6月龄挑选3只体重相近的滩羊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采用Illumina对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 试验旨在探究在舍饲模式下不同月龄滩羊羔羊的肌肉组织脂肪代谢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将体况相近的12只舍饲滩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月龄和6月龄挑选3只体重相近的滩羊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采用Illumina对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结果显示,6月龄与2月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46个,其中69个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40个GO条目中,主要在内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羧酸代谢过程及上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负向调节等生物过程中。KEGG显著富集在4个通路中,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通路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血管生成样素蛋白4 (ANGPTL4)、脂肪酸合成酶(FASN)及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肝脏亚型(CPT1A)基因与脂肪代谢相关。6月龄与2月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418个,其中774个上调基因,644个下调基因。GO富集主要体现在细胞-细胞黏附、单个生物体的细胞-细胞黏附及单个生物体的细胞黏附,KEGG显著富集在18个通路中,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为PPAR信号通路与脂肪酸代谢等通路。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瘦素(LE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GF2)、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3 (FABP3)基因与脂肪代谢相关。研究表明,舍饲条件下,ANGPTL4、FASN、CPT1A基因在不同月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脂肪代谢过程中发生调节作用,而LEP、IGF2、FABP3基因对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舍饲 肌肉组织 脂肪代谢
原文传递
热脱附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14
作者 吴秉泽 张文文 +3 位作者 刘昭玥 马福俊 李海波 谷庆宝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温度(310、340和370℃)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As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脱附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土壤中PAHs去除率显著增加;低环PAHs占比逐渐减少,而高环PAHs占比逐渐增加。在2种气氛热脱附后,Cu、Pb和As弱酸提取态占比略有增加,而Cd弱酸提取态占比显著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转化趋势具有差异性。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Cu、Pb、As和Cd 4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占比均逐渐增加,说明热脱附有利于4种重金属的固定。相较于空气,氮气条件下4种重金属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均增加;Cu和Pb可还原态占比显著降低,而As可还原态占比有所降低,Cd可还原态占比变化不大。氮气更有利于Cu、Pb和Cd的稳定;相反,空气更有利于As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多环芳烃(PAHs) 重金属 形态转化
下载PDF
TLR2/TLR9激动剂对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程浩 杨赟 +6 位作者 孙红武 邓炎 李郭成 曹静文 魏静 迟宇 李海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6,共8页
目的评价toll-like receptor(TLR)2/TLR9激动剂对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小鼠分为PBS组、Pam_(2)CSK_(4)(Pam)组、CpG ODN(CpG)组和Pam+CpG组,以不同剂量滴鼻免疫后24 ... 目的评价toll-like receptor(TLR)2/TLR9激动剂对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小鼠分为PBS组、Pam_(2)CSK_(4)(Pam)组、CpG ODN(CpG)组和Pam+CpG组,以不同剂量滴鼻免疫后24 h进行Ab肺部致死性感染,观察小鼠生存率。构建亚致死剂量Ab肺部感染模型,测定感染后小鼠血液、肺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细菌定植量,并取小鼠肺脏和肾脏进行HE染色,分析病理损伤程度。探索免疫1、3、7 d后对小鼠Ab感染的保护作用,明确保护时间窗。Pam+CpG体外刺激A549上皮细胞和RAW264.7细胞,考察两种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结果与PBS组比较,Pam+CpG组能显著提高Ab致死感染小鼠的生存率(P<0.05,P<0.01),降低亚致死感染后小鼠血液(P<0.01)、肺脏(P<0.01)、肝脏(P<0.05)、肾脏(P<0.01)和脾脏(P<0.01)的细菌定植量,减轻感染导致的病理损伤;在感染之前1 d或3 d免疫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P<0.05),其中免疫后3 d保护效果最好。与PBS、Pam、CpG组比较,Pam+CpG组可以显著促进A549上皮细胞和R AW264.7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P<0.01)。结论TLR2/TLR9激动剂合用对Ab致死和亚致死感染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是其促进了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TLR2 TLR9 滴鼻免疫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董阿静 赵丹萍 李海波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危重疾病,病死率高,快速、精准、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有利于重症肺炎患者的良好预后,而确定致病病原体对抗生素的管理至关重要。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可以提供细胞学背景信息及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其对重症感染,可... 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危重疾病,病死率高,快速、精准、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有利于重症肺炎患者的良好预后,而确定致病病原体对抗生素的管理至关重要。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可以提供细胞学背景信息及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其对重症感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学方向,指导危重患者的抗生素方案,以及动态监测抗感染效果,确定抗生素的合理疗程,从而改善疾病进展,降低重症肺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现场评价 重症肺炎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波 马宝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06-410,共5页
桡骨远端骨折(DRFs)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女性,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后外固定)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是DRFs最普遍的治疗方式。在经过良好的手法复位及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后,通... 桡骨远端骨折(DRFs)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女性,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后外固定)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是DRFs最普遍的治疗方式。在经过良好的手法复位及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后,通过恰当的康复治疗,患者往往可以恢复到骨折前的腕关节正常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如固定支具的选择问题等。该文对近年来非手术治疗DRFs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并对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非手术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原居安老视域下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海波 张建强 +2 位作者 赵丽 潘绍中 赵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05-212,共8页
老旧小区是老年人居住和养老的主要载体,高度突出适老化考量对提升老年人原居安老的品质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确定了基于三方主体的14个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得到影响因素间的6层递阶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 老旧小区是老年人居住和养老的主要载体,高度突出适老化考量对提升老年人原居安老的品质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确定了基于三方主体的14个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得到影响因素间的6层递阶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计算出每个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结论表明:政策法规体系、改造标准规范、金融支持体系和智能化设施水平是原居安老视域下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重点管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适老化 解释结构模型 原居安老
下载PDF
基于量化计算的生物炭与苯酚弱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9
作者 李海波 张文馨 +1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文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2,129,共7页
芳香族化合物在生物炭表面的分子行为、特别是弱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生物炭-苯酚间弱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合FT-IR表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生物炭与苯酚分子间不同吸附构型的结合能、约化... 芳香族化合物在生物炭表面的分子行为、特别是弱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生物炭-苯酚间弱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合FT-IR表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生物炭与苯酚分子间不同吸附构型的结合能、约化密度梯度(RDG)和电子密度拓扑关系.结果表明:等温吸附经72 h达平衡,pH显著影响饱和吸附量,pH=6时吸附量最大;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是吸附作用中心,吸附焓(ΔH)始终处于氢键键能范围内;4种吸附构型(A/B/C/D)的弱相互作用均由范德华力和弱氢键共同主导,B构型结合能最低、最稳定,C构型弱相互作用最强,D构型弱相互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苯酚 密度泛函理论 氢键 范德华力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影响
20
作者 荐志洁 乔香瑞 +6 位作者 李海波 姚果林 郭华峰 刘辉 吴岳 杨健 成乐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两次及以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T2DM住院患者,根据FIB中位数将受试者分为高FI...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两次及以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T2DM住院患者,根据FIB中位数将受试者分为高FIB组和低FIB组。比较高、低FIB两组间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145例,高FIB组73例,低FIB组72例,两次CCTA中位随访时间为25(18,40)个月。高FIB组年龄、女性比例及斑块狭窄率进展高于低FI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与斑块狭窄率变化呈正相关(r^(2)=0.308,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及其他多种临床指标后,FIB水平为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危险因素(OR=5.25,95%CI:1.97~14.02,P<0.001)。[结论]基线高FIB水平是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FIB水平有利于T2DM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