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0和过氧化氢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清金 张泽 +1 位作者 江华 洪春永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D评分≥8。结果:脑梗死后1个月开始随访,有51例(33.8%)被诊断为PSD。与非PSD病人相比,PSD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梗死体积较大,BI评分较低,mRS评分较高,血清CAT、IL-10水平较低(P<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在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P<0.05)后,IL-10(OR=0.615,95%CI:0.410~0.923)和CAT(OR=0.757,95%CI:0.652~0.914)仍然是PSD的独立预测因子。PSD病人的IL-10水平(r=0.394,P<0.01)和CAT水平(r=0.306,P<0.0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OC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的截止点为2.06 pg/mL,预测PSD的AUC为0.739。同时,CAT水平的截止点为1.07 U/L,预测PSD的AUC为0.630。IL-10水平较低(<2.06 pg/mL)的病人比对应组(≥2.06 pg/mL)更容易发生PSD(OR=9.750,95%CI=2.671~35.534,P<0.01)。同样,CAT水平较低(<1.07 U/L)的病人比对应组(≥1.07 U/L)更容易发生PSD(OR=5.052,95%CI=1.256~20.322,P<0.05)。结论:血清IL-10、CAT可用作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PSD的独立保护性预测因子。IL-10、CAT水平低的病人在卒中后1个月更有可能发生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介素10 过氧化氢酶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el-1和IL-17水平变化及与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郑德泉 江华 +4 位作者 韩玉惠 杨青平 吴义森 欧阳林 李清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面积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5 cm,n=14)、中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5 cm,n=53)和小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 cm,n=59);根据NIHSS评分分为重症组(NIHSS评分≥16分,n=13)、中症组(5分<NIHSS评分<15分,n=58)和轻症组(NIHSS评分≤5分,n=55);根据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81)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5)。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el-1、IL-1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Del-1、IL-17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吸烟史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e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Del-1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P<0.05)。轻症组血清Del-1水平高于中症组、重症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重症组>中症组>轻症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el-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el-1、IL-17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63、0.747(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Del-1水平较低,IL-17水平较高,二者与患者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 白细胞介素-17 梗死面积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清
下载PDF
喹硫平或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对认知障碍与肝肾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清金 金璇 +2 位作者 洪春永 陈培能 韩玉惠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91-94,10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或喹硫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与肝肾功能的影响,评估联合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或喹硫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与肝肾功能的影响,评估联合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ADL)量表得分、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ST、ALT和BUN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或喹硫平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作用相当,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但多奈哌齐与喹硫平联合治疗对患者睡眠及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多奈哌齐 奥氮平 喹硫平 认知障碍 安全性
下载PDF
绵阳市规范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清金 黄宣银 +3 位作者 文红 梁晓琼 雷蕾 吴俊林 《上海精神医学》 2012年第03X期131-139,共9页
背景 在过去的6年里,中国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但项目实施的效果并未得到详细的评估。目的 对参与该项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有效者与临床无效者的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从该项目的全国... 背景 在过去的6年里,中国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但项目实施的效果并未得到详细的评估。目的 对参与该项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有效者与临床无效者的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从该项目的全国登记系统电子数据库中,提取2011年在四川省绵阳市(农村人口占60%)参加该项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共3090份。根据精神科医生2011年的末次评估,将患者的疗效为"治愈"或"好转"者归为有效组(n=1866),将"无变化"或"加重"者归为无效组(n=1224),比较两组之间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治疗特点。收集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精神疾病家族史、患病时间、参加686项目的时间以及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民族和精神疾病家族史外,其他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小、病程短、受教育时间长、家庭经济状况好、治疗依从性好、参与686项目时间短的患者疗效更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差、家庭贫困以及参加686项目时间长等因素更多见于疗效"无变化"或"加重"的患者。结论 治疗依从性差和家庭贫困严重地影响了686项目的效果。想方设法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向患者家庭提供基本的经济支持,将有助于提高该项目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治疗效果 重性精神病 依从性 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科医生 受教育时间 疾病家族史 SCHIZOPHRENIA 项目时间 社会人口学特征
下载PDF
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清金 黄宣银 +3 位作者 卢武生 文红 王荣科 雷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6期91-95,共5页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市2个乡镇总计2060人,采用由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84人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其...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市2个乡镇总计2060人,采用由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84人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其中男986人,女998人,平均得分为(9.18±3.82)分,知晓率明显偏低。问卷得分在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年龄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1、0.08、-0.09(均P<0.01);问卷中的20个题目整体内部信度一般(alpha=0.73,Split-Half=0.57),且问卷中4个分量表有3个的内部信度均偏低(alpha=0.27、0.47、0.68)。结论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亟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关于精神卫生纪念日和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更需加大宣教普及力度。农村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性导致知晓率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人群特点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社区人群的知晓率。此外,调查问卷需要进一步改善设计,评估其效度,并提高其内部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精神卫生知识 知晓率 信度
下载PDF
抑郁症治疗方法概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清金 黄宣银 +1 位作者 柯来顺 本刊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4期I0006-I0008,共3页
国外研究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是5.2%~16.2%[1],国内研究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05%[2];其中罹患重度抑郁症的概率为4.3%~5.32%[3]。抑郁症1年复发率为32.6%,5年复发率为46.4%,10年复发率则高达75%[4-5]。199... 国外研究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是5.2%~16.2%[1],国内研究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05%[2];其中罹患重度抑郁症的概率为4.3%~5.32%[3]。抑郁症1年复发率为32.6%,5年复发率为46.4%,10年复发率则高达75%[4-5]。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研究显示,1990年抑郁症已经占全球疾病负担第五位,占GBD的3.46%;而在2001年抑郁症占GBD的11.9%,占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的16.4%。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后者主要包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经颅磁刺激治疗(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由此可见,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较多,然而抑郁症仍存在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预后较差,经济负担大的问题[1-3],本文就抑郁症的不同治疗措施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抑郁症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治疗方法 终生患病率 伤残调整生命年 年复发率 世界卫生组织 公共卫生学院 疾病负担
下载PDF
简述改良式临床督导提升基层医生心理卫生服务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清金 文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12年第3期I0003-I0005,共3页
本文就国内基层医生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现状和临床督导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求新的培训方式,即改良式临床督导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临床督导 服务能力 心理卫生 基层医生 改良式
下载PDF
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清金 黄宣银 卢武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前有很多关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显示,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低下,知晓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调查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量表也不尽相同,同时多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有待验证,这可能是导致不同... 目前有很多关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显示,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低下,知晓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调查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量表也不尽相同,同时多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有待验证,这可能是导致不同调查结果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人群 心理健康知识知晓能力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洪春永 李清金 +3 位作者 曾友福 卢武生 林庆金 韩玉惠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9期472-473,476,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机械取栓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前后分...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机械取栓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及疗效对比,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进行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机械取栓 颅内血管狭窄 超早期 脑卒中
下载PDF
2011年四川省在库重性精神疾病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文红 黄宣银 +5 位作者 梁晓琼 王维 彭蓉 吴俊林 雷蕾 李清金 《四川精神卫生》 2012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情况,旨在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依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及工作规范和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全省精神卫生... 目的了解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情况,旨在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依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及工作规范和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全省精神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10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重性精神疾病摸底调查,资料完整者录入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再将2011年12月末四川省各市州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1年12月末,四川省共调查出重性精神疾病119313例,同意并实施网络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54700例,管理率为45.85%。本次显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济状况处于当地贫困线以下为61.77%;文盲和半文盲为31.87%,小学文化为37%;农村重性精神疾病为80.8%,城市无业人员为5.46%;重性精神疾病未婚率为31.01%,离婚率为4.2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间断服药和不服药者分别为27.9%和33.5%;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为21.56%,其中肇事、肇祸发生率为7.84%。结论我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会、经济地位十分低下,对社会、家庭的危害及潜在危险极大,需进一步探索和改变现有的管理治疗模式,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网络管理 危险行为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烨 黄国平 +3 位作者 李跃 任蓉 吴俊林 李清金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随机将4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帕罗西汀20mg/d,研究... 目的初步分析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随机将4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帕罗西汀20mg/d,研究组联合2周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真性刺激,频率<0.2Hz、刺激强度400GS;对照组联合2周假刺激治疗(无效刺激)。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言语流畅性测验评估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和52%。治疗两周后两组HAMD总分明显下降,但研究组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WCST测验中正确应答数较基线时增加(P<0.05),且好于对照组(P<0.05),错误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较基线时减少(P<0.05),完成分类数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两周后VFT正确数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复数和错误数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且认知功能无损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 抑郁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曲唑酮引起尿失禁1例
12
作者 张烨 李清金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M0004-M0004,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住院号1292036,主诉失眠、心烦、情绪低落伴轻生意念3个月,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入院后晨服帕罗西汀20mg·d^-1改善情绪,丁螺环酮15mg·d^-1·Tid作为增效剂,晚服氯硝西泮1mg·d^-1改...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住院号1292036,主诉失眠、心烦、情绪低落伴轻生意念3个月,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入院后晨服帕罗西汀20mg·d^-1改善情绪,丁螺环酮15mg·d^-1·Tid作为增效剂,晚服氯硝西泮1mg·d^-1改善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曲唑酮 尿失禁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四川省绵阳市某农村社区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宁生 黄宣银 +3 位作者 张雪丽 文红 王丹 李清金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某农村社区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为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在调查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集中填写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2023名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某农村社区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为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在调查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集中填写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2023名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组的农村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作状况组的农村居民生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在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及量表总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宗教、民族组农村居民的社会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农村居民的生理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组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女性身心健康状况优于男性,老年人、已婚者、少数民族、低收入者、退休者、低学历者身心健康状况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人群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人口学资料 现况调查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杨纯 金璇 +1 位作者 李清金 商计华 《全科护理》 2022年第9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术后抑郁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促进PCI病人术后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7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术后抑郁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促进PCI病人术后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7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调查表、罗森伯格的自尊评估量表(SES)中文版量表、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得分组、婚姻状况、职业状况、SES得分组PCI病人术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水平、自尊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婚姻状况是影响PCI病人术后抑郁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率较高,APACHEⅡ水平、自尊水平、年龄、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是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多关注PCI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病人术后发生抑郁的高危因素应尽早识别,及时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率,更好地促进PCI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病人 抑郁 自尊水平 相关性 人口学资料
下载PDF
美多芭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柯来顺 蔡江萍 +3 位作者 江华 吴欣宇 李清金 卢武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美多芭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患者临床高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截选医院2012-08—2015-10 78例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美多芭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患者临床高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截选医院2012-08—2015-10 78例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美多芭62.5mg/次,3次/d,4周后增加为125mg/次,每6h服用1次)与治疗组(美多芭62.5 mg/次,3次/d,4周后增加为125mg/次,每6h服用1次;普拉克索0.125mg/次,2次/d,4周可增加至0.25mg/次,3次/d)各39例;共治疗12周。于治疗12周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分别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时日常生活能力(UPDRS II)、运动障碍(UPDRS III)及并发症(UPDRS IV)情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7.18%(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58.97%(23/39)(χ2=8.04,P=0.01)。2组患者治疗8周、12周时UPDRS II、UPDRS III及UPDRS I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12周时UPDRS II、UPDRS III及UPDRS IV评分明显低于治疗8周时,治疗组治疗8周、12周时UPDRS II、UPDRS III及UPDRS IV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10.26%(4/39)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12/39)(χ2=5.03,P=0.02)。结论采用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可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荐为临床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普拉克索 美多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通过自噬机制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春永 蔡秋菊 +3 位作者 曾有福 吴欣宇 李清金 林进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370-2374,共5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3组,即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造模后予迷走神经刺激)、模型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刺激迷走神经)及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3组,即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造模后予迷走神经刺激)、模型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刺激迷走神经)及假手术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及刺激迷走神经)。其中,采用线栓法将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后2 h拔出栓线,建立t-MCA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操作流程后24 h,记录神经行为学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及观察脑皮质区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均显著恶化(P <0. 05),VNS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有改善(P <0. 05),但仍差于假手术组(P<0. 05)。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 <0. 05),VNS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 <0. 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调控自噬激活水平发挥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迷走神经刺激 神经保护 自噬
下载PDF
毛钩藤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江华 徐达 +1 位作者 杨雅玲 李清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究毛钩藤碱(Hirsutine)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SD大鼠用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并将大鼠分为6个实验组(n=6):对照组;模型组;Hirsutine低剂量(5 mg/kg)组;Hirsutine中剂... 目的探究毛钩藤碱(Hirsutine)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SD大鼠用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并将大鼠分为6个实验组(n=6):对照组;模型组;Hirsutine低剂量(5 mg/kg)组;Hirsutine中剂量(10 mg/kg)组;Hirsutine高剂量(20 mg/kg)组;依达拉奉(30 mg/kg,阳性对照)组。取脑组织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和神经行为缺陷;HE和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机制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irsutine治疗显著减轻了MCAO/R大鼠的脑梗死和神经元损伤,并改善了脑神经行为缺陷。Hirsutine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此外,Hirsutine激活了MCAO/R大鼠神经元中的PI3K/Akt/Nrf2通路。结论Hirsutine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改善MCAO/R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从而缓解CIRI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钩藤碱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CAI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春永 林进皇 +5 位作者 林庆金 李清金 韩玉惠 江华 吴欣宇 卢武生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2998-300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AI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6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CAI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IS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AI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6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CAI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IS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AIS的诊断价值。结果AIS患者血清LncRNA CAI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IS患者LncRNA CAI2表达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有关(均P<0.05)。LncRNA CAI2表达水平诊断AI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6,取临界值为0.500时,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84.6%。结论AIS患者血清LncRNA CAI2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其或可成为早期诊断AIS的一种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AI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媒体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跃 吴俊林 +1 位作者 李清金 黄国平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87-189,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现代"文明病"和各种心身疾病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顺序,心理精神疾病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在疾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其中媒体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现代"文明病"和各种心身疾病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顺序,心理精神疾病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在疾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其中媒体为信息传播和获取提供了不同的方式和平台。近来有研究发现各种关于自杀、灾难、创伤、吸烟、饮酒等负面信息的媒体报道将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引发精神障碍。因此,媒体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此就媒体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精神行为障碍 自杀 创伤后应激障碍
原文传递
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分析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探讨
20
作者 李清金 韩玉惠 +4 位作者 洪春永 江华 林庆金 杨雅玲 郑德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杀倾向现况,探究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进一步分析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65例,采用MINI自杀筛选问卷评分、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杀倾向现况,探究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进一步分析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65例,采用MINI自杀筛选问卷评分、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对PSD患者自杀倾向、心理痛苦及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MINI评分与PHQ-9评分、DT评分、B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S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因素及预测模型预测PSD患者自杀倾向的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运用部分标准化方法计算各变量重要性。结果165例PSD患者MINI评分(6.65±2.38)分,其中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占12.12%、24.24%、29.70%、33.94%;PSD患者PHQ-9评分(10.58±3.12)分,DT评分(5.33±2.65)分,BI评分(56.38±6.75)分。MINI评分与PHQ-9评分、DT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PHQ-9评分、DT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BI评分、对预后有信心、对治疗效果满意、自杀未遂经历是PS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P<0.01);重要性排序前五的因素依次为对预后有信心、BI评分、DT评分、PHQ-9评分、自杀未遂经历;ROC曲线显示各因素及预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对预后有信心、BI评分、DT评分、PHQ-9评分、自杀未遂经历是PSD患者自杀倾向重要性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其余因素有经济收入、SF-36评分、对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可以此为依据展开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防控措施,以降低PSD患者自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心理痛苦 自理能力 自杀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