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上皮瘤细胞两种转染试剂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1
作者 尚琪 徐梓明 +3 位作者 赵然 孙晓晴 张研 李炯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分别对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种质粒进行多配组转染试验,多温度、多时间节点追踪记录转染效率。28℃,以35 mm培养皿铺板,16μL Lipofectamine®2000和4μg DNA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转染效率(5.92±0.52)%;12μL FuGENE®HD和4μg DNA在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9.81±0.33)%。为验证该条件,构建一个鲤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α(PPARα)的EGFP标签载体,该载体利用两种转染试剂分别获得了约4%和约8%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转录因子对下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的转录调控效应,虽然两种转染试剂本身可导致下游基因的上调,但与空载质粒组相比,两种转染试剂高表达转录因子均对下游靶基因产生了转录激活效应。本试验获得了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在鲤上皮瘤细胞细胞转染时的最适转染试剂和DNA剂量和最优取样时间,并在一转录调控实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为后续充分利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上皮瘤细胞 细胞转染效率 高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下载PDF
用于鉴别大西洋鲑和虹鳟的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紫霞 徐桂彩 +1 位作者 李炯棠 杨世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61,共8页
旨在开发用于水产品物种鉴定的检测方法,以鉴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假冒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现象。根据大西洋鲑和虹鳟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在核基因肌红蛋白基因区设计了三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引物,分别为大西洋鲑特... 旨在开发用于水产品物种鉴定的检测方法,以鉴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假冒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现象。根据大西洋鲑和虹鳟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在核基因肌红蛋白基因区设计了三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引物,分别为大西洋鲑特异性引物、虹鳟特异性引物和鲑鳟通用引物。在上游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分子,使扩增产物被亲和素修饰的电极表面捕获锚定,在下游引物5'端标记二茂铁分子,使扩增产物带有电化学信号。基于以上方法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体系,通过循环伏安信号检测特定扩增引物,从而能够鉴别样品是否来源于大西洋鲑或虹鳟。本研究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具有准确、清洁的特点,能够用于成鱼、鱼苗、鱼卵、鱼肉及其加工制品的物种鉴定,并能够从混有其他物种DNA的样品如鱼泥中成功检测鱼肉DNA的物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虹鳟 物种鉴定 循环伏安 生物传感
下载PDF
鲤45S rDNA的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紫霞 邓海霞 +3 位作者 徐鹏 张研 李炯棠 孙效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63,共7页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设计位于5.8S rDNA、18S rDNA和非转录IGS区域的3条探针CAAG1191、CAAG1845和CAAG3602,分别对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cattered mirror和松浦鲤Cyprinuscarpio Songpu的45S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设计位于5.8S rDNA、18S rDNA和非转录IGS区域的3条探针CAAG1191、CAAG1845和CAAG3602,分别对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cattered mirror和松浦鲤Cyprinuscarpio Songpu的45S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进行染色体定位及共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均位于两品种鲤一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具有染色体特异性,表明45S rDNA序列的探针能够在鲤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用于标识其所在染色体,并与鲤遗传连锁图谱中长度为227 cM的1号连锁群相对应;两品种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00,45S rDNA在鲤基因组内仅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复制位点,证实了鲤基因组在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之后又经历了重新二倍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鲤神经球蛋白基因序列与低氧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紫霞 曹顶臣 +6 位作者 匡友谊 邓海霞 张研 徐茹 李炯棠 徐鹏 孙效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32,共8页
为深入了解鲤珠蛋白家族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模式,及其与低氧适应能力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鲤基因组框架图比对和全长cDNA文库筛查,获得鲤神经球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完整序列,证实鲤不仅具有独特的脑组织特异表达的II型肌红蛋白(myogl... 为深入了解鲤珠蛋白家族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模式,及其与低氧适应能力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鲤基因组框架图比对和全长cDNA文库筛查,获得鲤神经球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完整序列,证实鲤不仅具有独特的脑组织特异表达的II型肌红蛋白(myoglobin-2,Mb-2)基因,也具有Ngb珠蛋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该基因在脑组织特异性表达,并呈现出低氧应答特征。基因结构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鱼类Ngb基因高度保守,鲤Ngb蛋白可能与斑马鱼直系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及功能,而与鲤Mb-2存在明显差异。鲤Ngb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耐低氧能力强的散鳞镜鲤Ngb基因表达量高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研究表明,鲤Ngb基因可能以与Mb-2基因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实现脑组织供氧,执行应对低氧胁迫的神经保护功能,在鲤低氧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球蛋白 脑组织特异性表达 低氧应答 低氧适应
下载PDF
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对室内γ辐射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炯棠 潘丙珍 陈锋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F09期124-127,共4页
为防护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γ辐射对室内环境污染,选择不同建材和不同装饰材料的居室,分别测定室内地板、墙面γ外照射量率和室内γ外照射量率、室内γ辐射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建材γ外照射量率中,红砖和废渣砖所建住宅γ辐射... 为防护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γ辐射对室内环境污染,选择不同建材和不同装饰材料的居室,分别测定室内地板、墙面γ外照射量率和室内γ外照射量率、室内γ辐射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建材γ外照射量率中,红砖和废渣砖所建住宅γ辐射差别无统计学上差异,但两者与青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著;装饰材料中花岗岩γ辐射最强,木地板最低.室内γ外照射量率主要来自辐射最强的建材和装饰材料.1997年测定的数据与2005年测量的数据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建筑时间对不同建材室内γ外照射量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材料 建筑材料 Γ辐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潘丙珍 陈锋 +3 位作者 陈淑兰 李炯棠 黄一峰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室内装修后空气中甲醛污染水平与规律。方法采用甲醛分析仪对某高校部分学生公寓、办公室及居室进行现场空气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公寓、办公室及居室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均有不同程度的甲醛污染,与同一房型对照比... 目的了解室内装修后空气中甲醛污染水平与规律。方法采用甲醛分析仪对某高校部分学生公寓、办公室及居室进行现场空气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公寓、办公室及居室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均有不同程度的甲醛污染,与同一房型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一房型装修后1年以内组甲醛平均浓度高于1年以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杂装修组甲醛平均浓度高于简单装修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风对室内甲醛浓度有一定影响。结论装修造成室内空气严重甲醛污染,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 污染调查 室内甲醛浓度 甲醛污染 平均浓度 甲醛分析仪 装修后 显著性 污染水平 问卷调查 空气检测 不同程度 不同时间 对照比较 人体健康 办公室 公寓 学生 居室
下载PDF
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尚琪 李炯棠 +3 位作者 张研 孙晓晴 柳淑芳 庄志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13,共9页
构建DNA条形码数据信息系统是规范管理DNA条形码数据和实现数据共享的有效解决方案。项目在采集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凭证标本及相应DNA条形码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提交数据的规范格式,实现物种、凭证标本和DNA条形码的三级关联,构建了中国... 构建DNA条形码数据信息系统是规范管理DNA条形码数据和实现数据共享的有效解决方案。项目在采集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凭证标本及相应DNA条形码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提交数据的规范格式,实现物种、凭证标本和DNA条形码的三级关联,构建了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http://www.fishery-barcode.cn)。该平台数据信息由物种名录数据库、凭证标本数据库和DNA条形码数据库组成,涵盖6020种渔业生物的凭证信息和DNA条形码资源。平台能够提供方便的网络查询,实现未知渔业生物样本的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研究首次构建涵盖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DNA条形码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国内外数据共享和合作交流,为渔业生物分类、种质资源利用、濒危物种保护和水产品物种物种鉴定提供重要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物 数据库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I和16S rRNA的库页岛马珂蛤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明媛 朱锐 +4 位作者 孙晓晴 张研 尚琪 王红伟 李炯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1-901,共11页
本研究以库页岛马珂蛤(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为研究对象,讨论COI和16S rRNA两种DNA条形码在贝类的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和种类鉴定的适用性,并利用两种条形码评估库页岛马珂蛤的遗传多样性。本文在获得库页岛马珂蛤线粒体全基因... 本研究以库页岛马珂蛤(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为研究对象,讨论COI和16S rRNA两种DNA条形码在贝类的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和种类鉴定的适用性,并利用两种条形码评估库页岛马珂蛤的遗传多样性。本文在获得库页岛马珂蛤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础上,测序获得库页岛马珂蛤群体的COI和16S rRNA序列,发现COI基因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5,高于16S rRNA核苷酸多样性(0.00073)。基于COI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6,大于16S rRNA的单倍型多样性(0.318)。其次,用全线粒体基因组构建8种贝类的系统进化树为参考,发现基于COI和16S rRNA的系统进化树与参考一致,提示这两种条形码片段可用于推断贝类的分子进化关系。最后,分别对马珂蛤科和帘蛤科15属17种贝类的COI基因和16Sr DNA进行序列比较,发现COI基因和16S rRNA的种间遗传距离均是种内距离的62倍。以上结果说明,16S rRNA与COI基因一样,能有效地构建马珂蛤科和帘蛤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鉴定,但在分析库页岛马珂蛤的遗传多样性时利用COI基因比16S rRNA能发现更多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 16S rRNA 马珂蛤科 帘蛤科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鲤两种孕激素受体基因克隆、表达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锐 叶雨情 +6 位作者 王雅欣 杨晨茹 王红伟 孙晓晴 张研 尚琪 李炯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53,共8页
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是介导孕激素调控鱼类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成熟的受体。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2种Pgr时空表达模式和表达分化趋势,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克隆两种Pgr基因(Pgr1和Pgr2)。Pgr1和Pgr2的全长cDN... 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是介导孕激素调控鱼类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成熟的受体。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2种Pgr时空表达模式和表达分化趋势,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克隆两种Pgr基因(Pgr1和Pgr2)。Pgr1和Pgr2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为2 713 bp和2 730 bp,均编码628个氨基酸。二者核酸和蛋白质一致性分别为91%和90%。这两个基因都含有锌指结构域和核激素受体域同源超家族两个功能域。进化分析将鲤Pgr1和鲫Pgr1聚在一起,鲤Pgr2和鲫Pgr2聚为一支;这两支再与斑马鱼Pgr汇成一支。鲤Pgr1和Pgr2的非同义替换率与同义替换率比值为0.360,表明Pgr1和Pgr2受负选择压力。实时荧光qPCR分析表明,Pgr1和Pgr2在性腺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说明二者可能参与性腺发育过程。催产素诱导后,Pgr1和Pgr2在精液和卵细胞的表达量高于受精卵,表明这两种基因与鲤生殖细胞成熟相关。大多数状态下Pgr1表达量显著高于Pgr2,表明Pgr1是介导鲤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成熟的主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性腺 生殖细胞
下载PDF
锦鲤Hepcidin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英文)
10
作者 马志宏 姜娜 +5 位作者 邢薇 铁梁 袁丁 文通 李炯棠 罗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目的】克隆锦鲤Hepcidin全长c DNA序列(k-hepc),并获得此基因在鱼体内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RACE PCR的方法,从锦鲤肝脏中克隆锦鲤Hepcidin的全长c 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锦鲤经肌肉注射维氏气单胞菌0、4、8、12、24和4... 【目的】克隆锦鲤Hepcidin全长c DNA序列(k-hepc),并获得此基因在鱼体内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RACE PCR的方法,从锦鲤肝脏中克隆锦鲤Hepcidin的全长c 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锦鲤经肌肉注射维氏气单胞菌0、4、8、12、24和48 h后,分别取其肝、脾、肾、肠、脑、心、肌肉和鳃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k-hepc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锦鲤抗菌肽(Gen Bank登录号KC795559)全长755 bp,编码序列276 bp,编码91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原肽和成熟肽,成熟肽C端含有8个半胱氨酸,可形成4个分子内二硫键。与已报道的普通鲤鱼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3%,与其他鱼类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29%-93%。在本研究所检测的正常锦鲤的组织中,k-hepc均有表达,其中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组织中表达量最低。经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k-hepc在肝和心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在其余组织中变化不显著。【结论】k-hepc编码的蛋白是Hepcidin家族的成员之一。锦鲤Hepcidin的表达主要受内在调节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CIDIN 锦鲤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