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淋溶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周光益 徐义刚 +3 位作者 吴仲民 骆土寿 李炳球 何在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8-607,共10页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3月对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广州市龙眼洞马尾松林两试验点进行了酸雨的监测 ,并测定和分析了林内穿透雨物理量及化学量 ,旨在探讨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养分淋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广州市酸雨...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3月对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广州市龙眼洞马尾松林两试验点进行了酸雨的监测 ,并测定和分析了林内穿透雨物理量及化学量 ,旨在探讨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养分淋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广州市酸雨占降雨次数的 79.7%或占降雨量的95.1%。 ( 2 )酸雨通过林冠层后 ,pH值明显增加。 ( 3)在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 ,某些单次降雨出现SO4 2 - 、NO3- 、NH+4 、Al3+、Na+的负淋溶现象 ,说明森林对这些离子 (特别是NO3- 、Al3+)具有吸收作用 ;阔叶林全年的NO3- 和Al3+净淋溶为负值 ,说明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对这两种离子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 ( 4 )雨水酸度增加 (即 pH值减小 ) ,明显地提高阳离子Ca2 +、Mg2 +、K+和Na+冠层淋溶百分率。 ( 5)NH4 +、SO4 2 - 和NO3- 这 3种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明显地与雨水中SO2 - 4及NO3- 浓度成负相关。 ( 6)SO4 2 - 、NO3- 、NH4 +、Al3+、Ca2 +、Mg2 +、K+、Na+的冠层淋溶序列 ,在白云山常绿阔叶林中为K+>Mg2 +>SO4 2 - >NH4 +>Ca2 +>Na+>Al3+>NO3- ;在白云山马尾松林中为K+>Mg2 +>NH4 +>SO4 2 - >Ca2 +>NO3- >Na+>Al3+,在龙眼洞马尾松林中为K+>Mg2 +>SO4 2 - >NH4 +>Ca2 +>Na+>NO3- >A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冠层淋溶 马尾松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的植被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苏志尧 古炎坤 +2 位作者 陈北光 谢正生 李炳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29,共7页
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聚类和排序等方法,分析了广州白云山的植被特点,划分了群落类型,并描述了每种群落类型的特征。白云山的植被可划分为3种植被型组、3种植被型,4种植被亚型。
关键词 白云山风景区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尾松林分改造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古炎坤 谢正生 +5 位作者 苏志尧 陈北光 周大珠 谭瑞金 林书豪 李炳球 《广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1-17,共7页
结合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分改造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林分改造的理论依据、树种选配及实施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对白云山初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味、多功能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结构。
关键词 广州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马尾松 林分改造 评价 景观资源 树种选择 改造方法
下载PDF
张仲葛先生和家人的乡谊
4
作者 李炳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0-330,共1页
张仲葛先生,广东东莞篁村水围坊人,1913年生,是我国著名的畜牧学专家。父张伯桢,字任材,号子干,清光绪三年(1877)生,是康有为万木草堂得意门生。兄张次溪,名涵锐,号江裁,1909年生,一生致力于地方史研究,是著名的北京史专家。
关键词 畜牧学 康有为 专家 水围
下载PDF
白云山林分改造初见成效 被引量:2
5
作者 谭瑞金 林书豪 李炳球 《广东园林》 2001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白云山 植树造林 林分改造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了解乡帮文化 凝聚各界人心——东莞市政协开办“东莞历史文化大观园”侧记
6
作者 李炳球 《中国政协》 2005年第10期76-77,共2页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穗港经济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岭南文化的重镇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地。多年以来,东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非常重视挖掘整理乡邦历史文献,把文化沟通作为与港澳台侨莞籍人士联...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穗港经济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岭南文化的重镇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地。多年以来,东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非常重视挖掘整理乡邦历史文献,把文化沟通作为与港澳台侨莞籍人士联系的桥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东莞市 人民政协 文史资料委员会 中国 乡帮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