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熥敷颈腰痛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
作者 蒋鹏 赵继荣 +6 位作者 陈文 陈祁青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杨文通 史凡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PLDD联合熥敷颈腰痛砂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PLDD+熥敷颈腰痛砂)、对照组(单纯PLDD治疗)各34例。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 目的观察PLDD联合熥敷颈腰痛砂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PLDD+熥敷颈腰痛砂)、对照组(单纯PLDD治疗)各34例。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VA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经治疗后VAS、ODI、JOA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治疗组在疼痛缓解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JOA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4.1%、97.1%,优于对照组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DD联合熥敷颈腰痛砂治疗LDH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下腰痛、下肢放射痛症状,明显改善腰椎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熥敷颈腰痛砂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医药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史凡凡 赵继荣 +9 位作者 雒永生 马同 陈文 蔡毅 张天龙 杨涛 张立存 李玮农 杨文通 蒋鹏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
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相关性及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GIOP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时,骨形成减少的同时骨... 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相关性及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GIOP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时,骨形成减少的同时骨吸收增加,从而诱发GIOP;中药单体及复方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 related protein 1,DKK1)、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Wnt抑制因子1(Wnt inhibitory factor 1,WIF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etase kinase-3β,GSK3β)、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 protein,SOST)等表达水平,再次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达到防治GIOP的目的。因此,探讨中医药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可为防治GIOP提供有力依据,为中医药治疗GIOP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激素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中医药
下载PDF
天然化合物黄酮抗炎作用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继荣 杨文通 +4 位作者 胡继宏 朱宝 杨涛 张立存 李玮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4,共5页
长期的炎症若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炎症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着不良反应较大的争议,因此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小的替代药物成为新药研究的热点话题。黄酮是具有抗炎活性的... 长期的炎症若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炎症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着不良反应较大的争议,因此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小的替代药物成为新药研究的热点话题。黄酮是具有抗炎活性的最常见的一类化合物,近些年来对其抗炎作用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日益丰富,如抑制相关激酶磷酸化和基因核转录等机制。通过总结国内外黄酮类化合物有关抗炎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文献,总结该类化合物发挥抗炎作用的可能信号通路机制,旨在为药物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抗炎新药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 黄酮类化合物 抗炎作用 抗炎活性 信号通路 综述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成分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脊髓损伤的研究述评
4
作者 陈文 赵继荣 +7 位作者 蒋鹏 王兴盛 赵宁 薛旭 肖霞萍 张立存 杨涛 李玮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8-1204,共7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最具破坏性的中枢性损伤之一,可引起受损部位以下肢体和躯干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永久性残疾或死亡。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在抗炎、抗氧化应激...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最具破坏性的中枢性损伤之一,可引起受损部位以下肢体和躯干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永久性残疾或死亡。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在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维持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作为天然诱导剂,其中含有诸多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激活Nrf2通路的有效途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调控Nrf2信号通路治疗SCI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Nrf2信号通路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SCI的关系,对调控Nrf2信号通路治疗SCI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靶向激动Nrf2治疗SCI的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Nrf2/ARE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毅 赵继荣 +8 位作者 陈祁青 陈文 赵宁 薛旭 马同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9期145-148,共4页
从卧床休息及牵引、针灸、手法、物理、药物与综合治疗等方面综述近10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非手术治疗相关文献,非手术治疗以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消除神经根水肿、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调节... 从卧床休息及牵引、针灸、手法、物理、药物与综合治疗等方面综述近10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非手术治疗相关文献,非手术治疗以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消除神经根水肿、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调节腰椎力学平衡、缓解腰腿疼痛及麻木症状为主。今后当制定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多学科的发病机制理论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非手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补肾益髓”理论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毅 赵继荣 +6 位作者 陈祁青 薛旭 郭培尧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4期142-145,共4页
以古籍文献及现代研究为基础,探讨“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病因病机,阐明“补肾益髓”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索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借鉴及... 以古籍文献及现代研究为基础,探讨“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病因病机,阐明“补肾益髓”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索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借鉴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肾主骨生髓 肾藏精 补肾益髓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杜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继荣 杨涛 +4 位作者 赵宁 马同 薛旭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8-1872,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而BMSCs作为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探索其分化机制对于指导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传统中药杜仲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作以综述,以期为OP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骨质疏松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信息 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赤芍抗血栓物质基础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继荣 杨涛 +5 位作者 赵宁 马同 李玮农 张立存 薛旭 郭培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血栓栓塞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赤芍在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步,赤芍所含多个具有药理活性且能表... 血栓栓塞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赤芍在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步,赤芍所含多个具有药理活性且能表达临床疗效的化学组分被萃取分离。本文对赤芍发挥抗血栓功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赤芍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有效成分 抗血栓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继荣 李玮农 +6 位作者 朱换平 赵宁 陈祁青 张天龙 蔡毅 杨涛 张立存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中医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保守疗法中的优势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应用性好。但手法操作种类繁多、命名不统一、不同的学者对其适应症及禁忌症的把握不一致,影响了手法的标准化及推广。本... 中医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保守疗法中的优势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应用性好。但手法操作种类繁多、命名不统一、不同的学者对其适应症及禁忌症的把握不一致,影响了手法的标准化及推广。本文搜集整理了近年来手法治疗LDH的相关文献,从LDH的诊断标准,手法的分类和命名、体位、操作步骤,治疗周期、联合疗法、疗效评价、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目前临床上治疗LDH的常见手法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手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 脊柱调衡手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继荣 杨涛 +6 位作者 陈祁青 马同 赵宁 薛旭 郭培尧 李玮农 张立存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64-67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预测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分析平台对杜仲叶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预测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分析平台对杜仲叶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对骨质疏松症的对应靶标进行筛选,将中药靶基因与疾病靶基因相交集,将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分析平台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对中药-疾病共同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相关的信号通路,最后运用AutoDock与Pymol软件对预测靶标与其对应的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后得到杜仲叶治疗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成分7个,杜仲叶-骨质疏松症共同靶标231个,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的下游核因子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PI3K-AKT、IL-17及HIF-1信号通路等有关,且MAPK1、STAT3、VEGFA、IL6、TP53、EGF、AKT1、JUN、MAPK8、EGFR、TNF基因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结论:杜仲叶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破骨细胞形成、促进成骨细胞形成等作用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杜仲叶 骨质疏松症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脑为髓海”理论探讨脑部相关疾患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继荣 史凡凡 +9 位作者 马同 朱换平 陈文 赵宁 薛旭 杨涛 张立存 李玮农 蒋鹏 杨文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5,共4页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是现在脑部相关疾患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OP的发病往往与脑部相关疾患同步发生,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与OP患者具有一定重叠性。脑部病变...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是现在脑部相关疾患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OP的发病往往与脑部相关疾患同步发生,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与OP患者具有一定重叠性。脑部病变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活动减少乃至长期卧床失去肌肉对骨骼机械应力刺激而导致骨量丢失,最终导致OP的发生发展。现代中医药学往往将OP的防治重点置于肾、肝、脾等脏腑,而忽视了“脑”的作用,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脑作为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中枢,通过神经肽等信号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骨的形成与代谢。故脑与骨两系统在生理上互惠互利,脑部疾患与OP在病理上互为因果。中医学认为脑为髓海,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髓海充盈以濡养四肢百骸;髓海空虚则筋骨失养而发为骨痿。因此以中医“脑为髓海”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脑部相关疾患与OP相关性,为OP防治提供理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为髓海” 脑部疾患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形态学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祁青 赵继荣 +9 位作者 蔡毅 陈文 赵宁 马同 薛旭 郭培尧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和疼痛行为学技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特点,揭示LDH慢性下肢痛的脑机制。方法:选用6~8周龄健康的SD雄性大鼠24只,体质量(250±20)g,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和疼痛行为学技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特点,揭示LDH慢性下肢痛的脑机制。方法:选用6~8周龄健康的SD雄性大鼠24只,体质量(250±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LDH慢性下肢痛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建模前0天、建模后第2、7、14、21、28天进行大体行为学观察、机械痛阈值测定、热痛阈值测定。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分别于建模前0天、建模后第14、28天,利用Bruker公司7.0T核磁收集BOLD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数低频振幅(fALFF)方法处理BOLD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组大鼠建模前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建模后各时间点PWT和TW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PWT和TWL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结构区域比较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区图结果显示ReHo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有:左室周灰质、右纹状体;fALFF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有:右纹状体、左嗅球、双侧小脑分子层。结论:(1)大鼠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进行LDH建模后,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反应,提示LDH慢性下肢痛大鼠建模成功;(2)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静息态下某些脑区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变,可能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分数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过咸伤骨”理论探讨高盐摄入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13
作者 李玮农 赵继荣 +9 位作者 朱换平 叶丙霖 马同 赵宁 陈祁青 陈文 张天龙 蔡毅 杨涛 张立存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2期2431-2435,共5页
中医理论在揭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病因病机以及指导POP的防治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内经》中的“咸入肾,肾主骨,过咸伤骨”理论准确地阐释了中医五味之咸的过多摄入导致骨骼失养的病理进程。该理论亦与现代医学研究中高盐摄入可... 中医理论在揭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病因病机以及指导POP的防治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内经》中的“咸入肾,肾主骨,过咸伤骨”理论准确地阐释了中医五味之咸的过多摄入导致骨骼失养的病理进程。该理论亦与现代医学研究中高盐摄入可直接或间接引起骨量减少,最终导致POP的发生、发展高度契合。但目前现代医学对高盐摄入与POP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统一。深入研究饮食中高盐摄入与POP的相关性可为POP的防治以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这也是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过咸伤骨 氯化钠 肾主骨
下载PDF
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玮农 赵继荣 +7 位作者 邓强 朱换平 陈文 陈祁青 赵宁 朱宝 杨涛 张立存 《中医正骨》 2021年第3期40-43,48,共5页
慢性脊髓损伤(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CSC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深入研究CSCI对于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完善的动物模型是进行CSCI研究的前提。本文从CSCI模型动物选择... 慢性脊髓损伤(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CSC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深入研究CSCI对于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完善的动物模型是进行CSCI研究的前提。本文从CSCI模型动物选择和CSCI动物模型构建2个方面对CSCI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动物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毅 赵继荣 +7 位作者 朱换平 陈祁青 薛旭 马同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4,152,共5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duced osteoporosis,SIO)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益髓”法治疗SIO的临床应用,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SIO的独特优势,为“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有效防治SI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生髓 补肾益髓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 病机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肾论治”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凡凡 赵继荣 +9 位作者 马同 朱换平 陈文 薛旭 张天龙 杨涛 张立存 李玮农 杨文通 蒋鹏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DM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医在治疗DOP时多从“肝肾”论治,忽视了“脾”的重要作用。肾主骨生髓...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DM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医在治疗DOP时多从“肝肾”论治,忽视了“脾”的重要作用。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充养四肢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互惠互利,维持人体肌肉骨骼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两者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先天不足致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脾虚则肌肉削,肉削则骨枯。故从“脾肾论治”DOP亦尤为重要。现从“脾肾论治”DOP出发,结合现代中医药研究基础,探讨中医药从“脾肾论治”DOP的相关机制及必要性,为中医药防治DOP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脾肾论治 机制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
下载PDF
基因组学在椎间盘退变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立存 赵继荣 +6 位作者 陈祁青 赵宁 陈文 徐兵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6-950,共5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发一系列脊柱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IDD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IDD是环境、遗...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发一系列脊柱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IDD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IDD是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观点认为IDD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衰老引发,然而近年来IDD疾患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明确IDD的发病机制并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显示,IDD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因此在基因水平寻找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通量测序、高分辨质谱以及计算机综合支撑下的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为阐明IDD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遗传学研究的一些不足。在IDD研究中,主要通过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等技术来揭示IDD最初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以期在DNA层面发现与IDD相关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在该方法及相关技术的助力下,IDD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著加快了IDD新靶点的发现。笔者就基因组学相关技术在IDD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IDD相关疾患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公共健康问题 基因组学 高分辨质谱 椎间盘退变 计算机综合 组学技术 遗传倾向
原文传递
中医药干预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存 赵继荣 +7 位作者 徐兵 陈祁青 赵宁 马同 张天龙 蔡毅 李玮农 杨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88-2292,共5页
伴随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一些退变性疾患如脊柱、骨关节退变的防治成为临床骨科研究的热点〔1〕。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现有相关研究认为椎间盘组织脱水、细胞外... 伴随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一些退变性疾患如脊柱、骨关节退变的防治成为临床骨科研究的热点〔1〕。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现有相关研究认为椎间盘组织脱水、细胞外基质降解、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类型转变及纤维环外层破裂等为IDD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2〕。临床上IDD是造成颈肩腰腿痛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全球约80%的人一生经受腰腿痛折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3,4〕。早期观点认为IDD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衰老引发,然而近年来IDD的发病多呈现年轻化的趋势〔5〕。因此,明确IDD的发病机制并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基因多态性研究基础发现,大量IDD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着众多基因的表达异常〔6〕。因此,ID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基因异常表达关系密切,且IDD的发生发展可能通过基因表达异常而诱导椎间盘细胞内信号通路和靶点发生特异性改变。中医药可直接或间接参与IDD的部分相关基因水平表达,抑制或激活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延缓或加速IDD的发生发展。故从相关基因表达入手研究IDD的发病机制并利用中医药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 退变纤维环 退变髓核 退变软骨终板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弯遗传及环境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涛 赵继荣 +6 位作者 马同 寄婧 陈祁青 张天龙 蔡毅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99-1403,共5页
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 CS)是由于胚胎期椎体的形成障碍或分节不良所引起的一种以纵向和旋转不平衡为特征的畸形,前者所致的半椎体畸形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引起CS的病因极其复杂,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关于C... 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 CS)是由于胚胎期椎体的形成障碍或分节不良所引起的一种以纵向和旋转不平衡为特征的畸形,前者所致的半椎体畸形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引起CS的病因极其复杂,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关于CS的病因相关研究较多,大多研究认为遗传与环境是CS重要致病因素。本文就CS发病原因中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弯 病因 基因 环境 缺氧 维生素
原文传递
杜仲提取物及有效成分防治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继荣 张立存 +6 位作者 赵宁 陈祁青 王兴盛 朱宝 徐兵 杨涛 李玮农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667-671,共5页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变相关疾患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多种因素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变性,保护神经元乃行...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变相关疾患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多种因素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变性,保护神经元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补益类中药杜仲来源于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树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神经退行性疾患的防治。以当前对ALS发病机制的主流认识为出发点,探讨杜仲提取物及有效成分防治ALS的可行性,以期为杜仲防治ALS方面的开发应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