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丽丽、王敏、李琳琪作品
1
作者 王丽丽 王敏 李琳琪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筐式栽培初探
2
作者 陆兰芳 王杰 +4 位作者 谌金吾 李琳琪 孙厚静 王明鸾 郭显会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索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株大球盖菇菌株制备液体菌种,并进行筐式栽培出菇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可以明显缩短原种培养周期;筐式栽培中菌株S004、S010、S00L出菇时间分别为72.33 d... 目的:探索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株大球盖菇菌株制备液体菌种,并进行筐式栽培出菇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可以明显缩短原种培养周期;筐式栽培中菌株S004、S010、S00L出菇时间分别为72.33 d、74.00 d、77.69 d,每筐产量分别为513.95 g、678.90 g、548.45 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0%、92%、75%;子实体生长性状良好、无污染。结论:液体菌种可用于大球盖菇筐式栽培,试验最适宜筐式栽培的大球盖菇菌株为S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筐式栽培 液体菌种
下载PDF
老船木家具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琳琪 张仲凤 黄凯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6-59,共4页
通过介绍老船木和分析老船木家具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现状,总结出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老船木的材料特性,进行家具创新设计是有效可行之法,并详细论述了如何结合功能、造型、结构、色彩、肌理、工艺等基本设计要素来实现老船... 通过介绍老船木和分析老船木家具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现状,总结出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老船木的材料特性,进行家具创新设计是有效可行之法,并详细论述了如何结合功能、造型、结构、色彩、肌理、工艺等基本设计要素来实现老船木家具创新设计;进而归纳出了老船木家具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老船木家具设计创新提供科学指导,以发挥其最大创新空间来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船木家具 设计要素 基本原则 创新设计
下载PDF
林下小拱棚纯菌棒栽培鹿茸菇
4
作者 谌金吾 李琳琪 +3 位作者 苏昌龙 杨再云 吴鸿峰 刘燕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2期22-23,共2页
鹿茸菇的学名为荷叶离褶伞,因其菌盖酷似鹿茸切片而得名,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菌。鹿茸菇香似松茸,口感清脆、丝滑,味道鲜美,富含β-葡聚糖、膳食纤维、缩氨酸、维生素B2。鹿茸菇对抑制肿瘤、抑制Ⅱ型糖尿病、抗辐射、抗过敏、降低... 鹿茸菇的学名为荷叶离褶伞,因其菌盖酷似鹿茸切片而得名,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菌。鹿茸菇香似松茸,口感清脆、丝滑,味道鲜美,富含β-葡聚糖、膳食纤维、缩氨酸、维生素B2。鹿茸菇对抑制肿瘤、抑制Ⅱ型糖尿病、抗辐射、抗过敏、降低胆固醇等有一定效果。目前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等地已规模化栽培鹿茸菇。近年来,黔东南州松(杉)林下小拱棚栽培鹿茸菇面积近1000亩(1亩约667平方米),亩产达1500~1750千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拱棚栽培 规模化栽培 维生素B2 缩氨酸 食药兼用 鹿茸 抑制肿瘤 珍稀名贵
下载PDF
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及加工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5
作者 孙厚静 王杰 +1 位作者 李琳琪 谌金吾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油茶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作物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高级食用植物油,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历史悠久,2009年列入中国油茶适栽区。本文主要从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历史、油茶品种及种质资源库建设情况、油茶产业模式及分布、油茶种... 油茶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作物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高级食用植物油,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历史悠久,2009年列入中国油茶适栽区。本文主要从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历史、油茶品种及种质资源库建设情况、油茶产业模式及分布、油茶种植品种现状、油茶产品加工现状等方面进行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及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油茶种植 油茶加工
下载PDF
河流动床阻力影响参数分析及其计算研究
6
作者 李琳琪 张红武 +1 位作者 侯琳 李浩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6-1506,共11页
动床阻力计算对河流研究和工程问题解决十分重要。自20世纪中叶起利用现代水力学知识计算动床阻力的方法陆续出现,本文对现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经典的Einstein和钱宁等阻力计算方法进行剖析,发现基于水力半径分割假说建立的动床... 动床阻力计算对河流研究和工程问题解决十分重要。自20世纪中叶起利用现代水力学知识计算动床阻力的方法陆续出现,本文对现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经典的Einstein和钱宁等阻力计算方法进行剖析,发现基于水力半径分割假说建立的动床阻力算法,不适用于研究主要由悬移质输沙强度决定床面形态的水流阻力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基本物理量,同实测糙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出主参数;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水深和能坡的指数后,运用造床流量下床沙中值粒径公式计算河床比降;基于能坡I计算需体现河床比降主导影响的同时应考虑边岸局部水头损失作用的认识,给出能坡修正式,再引入能体现沙粒和含沙量对动床摩阻的影响的因子,建立了动床阻力计算新方法。大量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公式计算精度高,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阻力 糙率 冲积河流 黄河 能坡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半固定地理路由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琳琪 杨新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针对地理位置路由协议中逐跳决策造成的时延以及路由局部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传输时间的半固定路由方法。该方法以虚拟邻居节点集的方式扩展节点传输半径,以映射的方式选择转发节点与虚拟邻居节点的路由,减少了路由选择时间,并以... 针对地理位置路由协议中逐跳决策造成的时延以及路由局部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传输时间的半固定路由方法。该方法以虚拟邻居节点集的方式扩展节点传输半径,以映射的方式选择转发节点与虚拟邻居节点的路由,减少了路由选择时间,并以边界节点集的方式解决网络中的局部化问题。半固定路由表形成时,以期望传输时间作为衡量参数,有效的对链路进行了优选,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更优的链路条件。该算法省略了中间节点的路由选择时间,减少了协议转换和尝试寻路造成的时间开销,使得网络的延迟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应对路由局部化问题,降低时延,提升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传输时间 时延 半固定路由
下载PDF
高动态网络的自决策式地理机会主义路由
8
作者 李琳琪 杨新宇 刘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3,共7页
针对高动态网络下频繁的拓扑探测和位置更新造成路由协议低效甚至失效的问题,提出自决策式地理机会主义路由算法。该算法不指定转发节点,而是在消息传递时,将转发规则携带在消息中广播出去,接收节点根据位置信息和预先设置的规则判断自... 针对高动态网络下频繁的拓扑探测和位置更新造成路由协议低效甚至失效的问题,提出自决策式地理机会主义路由算法。该算法不指定转发节点,而是在消息传递时,将转发规则携带在消息中广播出去,接收节点根据位置信息和预先设置的规则判断自身是否具有转发消息的权利,并根据贪婪规则计算自身的优先级确定转发时机,从而避免了拓扑探测或位置更新的需求。实验结果表明,在节点移动速度相当高的网络环境下,协议依然工作正常,网络性能明显优于同等环境下的传统路由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决策 地理 机会主义路由 高动态网络
下载PDF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理论剖析与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琳 张红武 +1 位作者 赵君驰 李琳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74,586,共13页
为提升河流动力学学科水平,给学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选取水流挟沙力公式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回顾典型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研究进展,针对各公式依据的原理、推导过程、技术细节、影响因子等环节进行阐释分析,指出其亮点与不足,修正了水流挟沙力... 为提升河流动力学学科水平,给学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选取水流挟沙力公式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回顾典型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研究进展,针对各公式依据的原理、推导过程、技术细节、影响因子等环节进行阐释分析,指出其亮点与不足,修正了水流挟沙力的定义。结合大量实测资料检验和公式适用性的评价,发现尽管资料率定能提高公式精度,但对于理论有缺陷的公式却不能体现河床和水流的自动调整作用。进一步分析认为,张红武挟沙力公式合理地将挟沙效率系数与水流阻力系数作为综合系数处理,能避免不少公式存在的水流挟沙力同水流阻力呈正比的理论错误,并通过挟沙系数为c(a+bS_(v))^(m)的形式,体现了不同大小含沙量对挟沙效率的影响,能够保证公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挟沙力 公式检验 理论剖析 含沙量 黄河 水流阻力
下载PDF
浅析三维动画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琳琪 《中国勘察设计》 2014年第9期86-89,共4页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通过对Bentley软件各模块的运用,对水电站工程水工建筑物及施工区地形、地貌建立...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通过对Bentley软件各模块的运用,对水电站工程水工建筑物及施工区地形、地貌建立可实时显示的仿真模型,使项目人员能够直观、清晰地从任意位置多视角地查看工程场景,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画 水利工程 应用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插件的多设备故障检测技术
11
作者 李静 李琳琪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3年第2期261-264,共4页
传统的设备检测系统主要针对单个具体的设备系统或设备某些阶段的某些具体参数进行,缺乏系统性。另外在设备更新换代过程中,对应的检测算法及软件需要重新开发,费时费力。论文提出的基于插件框架的检测技术,可将设备检测需要的全部参数... 传统的设备检测系统主要针对单个具体的设备系统或设备某些阶段的某些具体参数进行,缺乏系统性。另外在设备更新换代过程中,对应的检测算法及软件需要重新开发,费时费力。论文提出的基于插件框架的检测技术,可将设备检测需要的全部参数信息和检测算法以插件的形式在系统框架中实现。并在插件框架中集成了传统设备故障检测软件中共用的平台与插件之间的通信接口以及其他公共函数。既能实现单个设备不同阶段参数的检测,又能实现多设备同时管理,同时方便了设备更新换代时,故障检测软件升级过程中的程序代码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件技术 故障检测 NET插件框架
下载PDF
综合材料表现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琳琪 《丝网印刷》 2023年第8期49-51,共3页
研究综合材料表现形式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从综合材料出发,分析拼贴、涂鸦两种表现形式。以海报的功能为基础,探索海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创新之路,借助综合材料表现形式与海报的结合应用,给予海报设计创作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综合材料 海报设计 应用
下载PDF
三维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13
作者 李琳琪 《中国建设信息》 2014年第16期32-35,共4页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利用三维软件各模块的运用,对水电站工程水工建筑物及施工区地形地貌建立可实时...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利用三维软件各模块的运用,对水电站工程水工建筑物及施工区地形地貌建立可实时显示的仿真模型,使项目人员能直观清晰的从任意位置及多视角地查看工程概况,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技术 仿真模型 直观清晰 新兴技术 发展前景 项目人员 施工区 水电站工程 模块功能 设计过程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州玉米—灵芝套作技术
14
作者 谌金吾 龙九州 +6 位作者 李琳琪 孙厚静 王杰 郭显会 陆兰芳 王明鸾 刘燕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3期46-47,共2页
贵州黔东南州玉米—灵芝套作技术包括玉米及灵芝品种的选择、栽培菌棒制备、栽培时间安排、管理等,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关键词 玉米 灵芝 套作 贵州黔东南
下载PDF
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仿野生栽培技术
15
作者 谌金吾 李琳琪 +5 位作者 孙厚静 王杰 郭显会 陆兰芳 李膳利 刘燕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6期59-61,共3页
系统总结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模式,为丰富猴头菇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具体包括林地选择、季节选择、菌种/菌棒制备、林下出菇、病虫害防治、采摘及采后处理等技术环节。每个技术环节连接紧密、环环... 系统总结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模式,为丰富猴头菇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具体包括林地选择、季节选择、菌种/菌棒制备、林下出菇、病虫害防治、采摘及采后处理等技术环节。每个技术环节连接紧密、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地拟合黔东南州林下气候特征与猴头菇出菇期间所需的温度、湿度、光、O_(2)等生态因子,构建适宜的仿野生出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松(杉)林下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猴头菇保鲜贮藏及精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厚静 谌金吾 李琳琪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5期7-13,共7页
猴头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药)用菌,市场上猴头菇精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关于猴头菇保鲜贮藏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也逐渐深入。对猴头菇保鲜贮藏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猴头菇保鲜贮藏应重注降本增效,多种保鲜技术相互结合... 猴头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药)用菌,市场上猴头菇精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关于猴头菇保鲜贮藏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也逐渐深入。对猴头菇保鲜贮藏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猴头菇保鲜贮藏应重注降本增效,多种保鲜技术相互结合使用,关注中小型栽培户需求。猴头菇加工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大多数未形成产业化体系,经济效益不明显,应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并结合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保鲜贮藏 精深加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发展策略及展望
17
作者 刘开桃 吴凤莲 +2 位作者 李琳琪 陈龙 代国权 《乡村科技》 2023年第3期34-37,共4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于2013年获得“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称号,2015—2021年获国家制种大县资金奖励,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县之所以能够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使之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一是... 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于2013年获得“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称号,2015—2021年获国家制种大县资金奖励,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县之所以能够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使之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一是关键时机敢于突破,二是关键难点善于攻坚,三是激励机制迭代升级。未来,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应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与旅游休闲和科普教育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向外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水稻 制种产业 岑巩县
下载PDF
创新完善淤地坝结构是根治黄河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红武 刘广全 +2 位作者 侯琳 李琳琪 张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3,共7页
黄土高原大规模修建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是消除黄河下游水患的治本之策。在剖析淤地坝拦沙减蚀机理基础上,认为淤地坝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增强坡沟系统的水沙调控作用和稳定性,从而成为拦减入黄泥沙最为显著的工程措施;在分析归纳传统... 黄土高原大规模修建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是消除黄河下游水患的治本之策。在剖析淤地坝拦沙减蚀机理基础上,认为淤地坝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增强坡沟系统的水沙调控作用和稳定性,从而成为拦减入黄泥沙最为显著的工程措施;在分析归纳传统淤地坝溃决风险高等一系列问题后,认为只有创新完善淤地坝工程结构,才是根治黄河的必由之路。清华大学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钢混预制管板桩组合法修建与除险加固淤地坝新技术,利用钢混预制板桩、管桩、挡护体的协同承压结构,组成混合结构体系,建成管板桩组合淤地坝,是一种全新的坝工技术。板桩坝或管板桩坝是承压体系的核心,可避免土坝因渗流破坏而导致的失稳问题,还有利于病险老旧淤地坝的提质增效,确保工程安全和持续拦沙。此外,由钢混板桩组合而成的排水建筑物、溢洪道,可针对性地克服传统工程的缺陷。最后通过典型淤地坝构建和除险加固设计实例,阐释了新技术的实施要点,充分体现出淤地坝新技术工程基础深、防洪能力强、施工进度快、拦沙滞洪库容大、造价低、管护压力小等优点,还能明显减小淤地坝建设占用坡耕地或林草地的面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水土保持 管板桩组合 工程结构创新 黄河治理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施
19
作者 王晓银 郭杰 李琳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0175-0178,共4页
在工程认证的教育背景下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实践性、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与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联合创办产业班,提出了面向产出、以训促学、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到人才... 在工程认证的教育背景下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实践性、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与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联合创办产业班,提出了面向产出、以训促学、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实现了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人才培养 以训促学 产教融合
下载PDF
黄河治理巨大的减沙成就 与未来输沙需水量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红武 侯琳 李琳琪 《中国水利》 2021年第21期17-20,共4页
回顾了黄河上中游泥沙治理,对水沙变化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认为1960年、1999年是黄河治理影响减沙的关键节点,将百年过程分成1919—1960年(自然状态)、1961—1999年(退耕还林前)和2000—2020年(现状)三个阶段。利用统计方法对潼关站相应... 回顾了黄河上中游泥沙治理,对水沙变化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认为1960年、1999年是黄河治理影响减沙的关键节点,将百年过程分成1919—1960年(自然状态)、1961—1999年(退耕还林前)和2000—2020年(现状)三个阶段。利用统计方法对潼关站相应水沙资料进行计算,发现来沙量大幅度减少是黄河治理作用不断显现的结果,同时认为不同学者对于泥沙量预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对水沙方程求解时是否采用对应的定解条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定量研究了黄河治理至今的减沙成就。运用经验法与河流动力学方法,计算出未来30年内年均沙量若为2.2亿~2.4亿t时,输沙需水量为65.3亿~73.7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治理 减沙量 水沙变化 输沙需水量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