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血清对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初探——针灸体液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瑞午 张金铃 +1 位作者 郭莹 李翠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白鼠经穴后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灸作用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7~10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 目的:观察针刺大白鼠经穴后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灸作用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7~10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的血清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会有一定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钙离子浓度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论:针刺腧穴后,除了神经的调节机制外,针刺血清中存在着某种活性物质可以明显地使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此为针灸体液因素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代谢 钙/代谢 大脑皮质/针灸效应 钙/针灸效应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胃肠肌间神经丛NO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瑞午 李翠红 +2 位作者 郭莹 葛文津 夏立营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和方法 利用大鼠不规则进食的方法造成胃电节律失常的模型 ,模拟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 ,通过针刺足三里和胃俞后观察胃肠肌间神经丛 NO能神经元数量和灰度的变化来研究针刺作用的机理。结果 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元的密度下... 目的和方法 利用大鼠不规则进食的方法造成胃电节律失常的模型 ,模拟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 ,通过针刺足三里和胃俞后观察胃肠肌间神经丛 NO能神经元数量和灰度的变化来研究针刺作用的机理。结果 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元的密度下降 ,灰度值上升 ,而对上段小肠的影响不明显。结果 针刺足三里和胃俞穴可以使胃内 NOS的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一氧化氮 NO 一氧化氮合酶 NOS 肠道神经系统 ENS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猴肢体灌流后放射性核素沿经线迁移轨迹的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瑞午 文琛 +4 位作者 孟竟壁 高惠合 常宝琪 田嘉禾 张书文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往的实验已经证实了放射性核素是客观显示经络循行的一种好方法,并对其所显示的循经迁移轨迹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放射性核素所显示的循经迁移轨迹的本质,我们将这种方法移植到动物体上先后在狗、猫、兔等动物身上... 以往的实验已经证实了放射性核素是客观显示经络循行的一种好方法,并对其所显示的循经迁移轨迹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放射性核素所显示的循经迁移轨迹的本质,我们将这种方法移植到动物体上先后在狗、猫、兔等动物身上重复了上述实验。在与人种系发生关系极为密切的灵长类动物的身上也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循经迁移迹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瑞午 李翠红 汪智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对“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足三里”穴区皮内、皮下、肌层的感觉运动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略有不同。皮内注射其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头侧 ,相对数量较多 ,节段分布窄 ,较为集中 ,以中小细... 对“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足三里”穴区皮内、皮下、肌层的感觉运动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略有不同。皮内注射其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头侧 ,相对数量较多 ,节段分布窄 ,较为集中 ,以中小细胞标记为主 ;皮下注射感觉神经元分布较少 ;肌层注射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尾侧数量较多 ,标记细胞节段分布宽 ,较为分散 ,以大中型细胞为主。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 运动神经元 足三里穴 节段性分布 神经支配
下载PDF
针刺血清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瑞午 张静龄 +1 位作者 郭莹 李翠红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大鼠经穴后收集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的影响 ,为探讨针灸作用的机制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提供直接的证据。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7~ 10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 3AM染色 ,...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大鼠经穴后收集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的影响 ,为探讨针灸作用的机制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提供直接的证据。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7~ 10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 3AM染色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电针刺激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 2周后的血清对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的影响。结果 :加入正常血清后 ,细胞内的Ca2 + 浓度会有一定的升高 ,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Ca2 + 浓度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神经细胞Ca2 + 的浓度。结论 :针刺腧穴后 ,除了神经的调节机制外 ,针刺血清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 ,可以明显地使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降低 ,为针灸体液因素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清 细胞培养 神经细胞 钙离子浓度 针灸
下载PDF
乳鼠胃经腧穴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瑞午 李翠红 郭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73-475,共3页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 ,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 ,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相同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 ,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腧穴 神经节段性分布 实验研究 神经支配
下载PDF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推荐一种现代科学研究手段)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瑞午 景向红 蔡虹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良性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共焦显微镜具有可获得高质量的荧光图象和三维重组图象,可对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量,可进行胞间通讯研究等优势,将该仪器... 本文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良性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共焦显微镜具有可获得高质量的荧光图象和三维重组图象,可对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量,可进行胞间通讯研究等优势,将该仪器引入针灸经络的研究将对针灸经络研究提供更多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 激光 针灸经络
下载PDF
经络研究中应该澄清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瑞午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97-498,共2页
关键词 经络 脏腑 体表内脏 经脉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放射性核素循经迁移轨迹的初步观察与分析
9
作者 李瑞午 文琛 +4 位作者 常宝琪 高惠合 乐国强 孟竟璧 田嘉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35,共3页
本文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 做为示踪剂,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循经迁移的特点,证实卧位时双侧核素迁移潜伏期无明显差异,而立位时患侧核素迁移的潜伏期明显迟于健侧,局部淤滞明显,此结果提示放射性核素所显示的循经线状迁移线与血... 本文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 做为示踪剂,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循经迁移的特点,证实卧位时双侧核素迁移潜伏期无明显差异,而立位时患侧核素迁移的潜伏期明显迟于健侧,局部淤滞明显,此结果提示放射性核素所显示的循经线状迁移线与血管血循环有极为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经络 放射性 核素成象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安文林 王惠琴 +4 位作者 张宏伟 沈家琴 景向红 李瑞午 李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和方法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 ,分别观察牛磺酸对无血清培养的单个海马神经细胞和分散的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内Ca2 +浓度 ([Ca2 +]i)的影响 ,并探讨牛磺酸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作用机理。结果 :牛磺酸... 目的和方法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 ,分别观察牛磺酸对无血清培养的单个海马神经细胞和分散的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内Ca2 +浓度 ([Ca2 +]i)的影响 ,并探讨牛磺酸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作用机理。结果 :牛磺酸主要通过刺激细胞内钙库释放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0 .0 2~ 6 .4mmol/L)使神经细胞[Ca2 +]i 轻微升高 ,在 0 .4mmol/L时的升钙作用最大 (升钙百分率为 12 .2 0 %± 1.2 4% )。在测定介质中加入钙离子载体A2 3187(10 μmol/L) ,使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 ,若此时加入牛磺酸 (1.6mmol/L) ,则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下降。结论 :牛磺酸对细胞内钙离子有双向调节作用 ,牛磺酸可能是通过对钙稳态的调节作用来阻止细胞内钙超载 ,保护神经细胞、并发挥其增强动物学习记忆等方面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神经细胞 钙离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茯苓水提液对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文东 安文林 +4 位作者 楚晋 景向红 李瑞午 王惠琴 李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探讨茯苓水提液对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悬液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在加入茯苓水提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茯苓水提液在 3 1~ ... 目的 :探讨茯苓水提液对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悬液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在加入茯苓水提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茯苓水提液在 3 1~ 2 5 0mg/L时 ,可诱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9 9%~ 3 3 7% ,并且这种作用随给药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当浓度大于或等于 5 0 0mg/L时 ,无明显升高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 3 1~ 2 0 0 0mg/L茯苓水提液均有不同程度抑制 5 0 0 μmol/L谷氨酸诱导的升钙作用。 结论 :茯苓水提液对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水提液 胞浆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心脏、心神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及心神经向中枢的投射(HRP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之理 李瑞午 +1 位作者 张家驹 李群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用HRP法对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为颈_(8^-)胸_(10);心神经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为颈_8至胸_9。用 CB-HRP10微升注入10只猫心中及心下神经干后,心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的... 用HRP法对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为颈_(8^-)胸_(10);心神经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为颈_8至胸_9。用 CB-HRP10微升注入10只猫心中及心下神经干后,心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的节段为胸_(1-5),同时在胸_(1-5)脊髓的Ⅲ-ⅤⅡ板层见到被 HRP 标记的纤维,并与Ⅲ、Ⅳ、Ⅴ、ⅤⅡ板层相联系。上述结果为阐明心脏牵涉性痛及针刺治疗心脏疾患(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的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神经 交感传入神经 HRP法
下载PDF
针刺血清降低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4 位作者 张金铃 郭莹 陈淑萍 刘俊岭 李瑞午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Ca2+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Ca2+含量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Ca2+的含量(P<0.01)。结论:针刺腧穴后的大鼠血清可使心肌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为针刺效应的血清学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培养的/针灸效应 心肌/病理学 钙/代谢
下载PDF
大鼠臂旁核向脊髓、孤束核的分支投射——体表内脏相关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景向红 李瑞午 +3 位作者 晋志高 孟卓 蔡虹 李翠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4-257,共4页
将荧光素PI和Bb分别注入一侧孤束核尾段 (一般内脏部 )和同侧脊髓背角 ,在臂旁核观察到PI单标、Bb单标及PI/Bb双标神经元。其中PI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中上 2 / 3段 ,Bb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的中下 2 / 3段 ,PI/Bb双标神经元... 将荧光素PI和Bb分别注入一侧孤束核尾段 (一般内脏部 )和同侧脊髓背角 ,在臂旁核观察到PI单标、Bb单标及PI/Bb双标神经元。其中PI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中上 2 / 3段 ,Bb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的中下 2 / 3段 ,PI/B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的中 1 / 3段 ,占标记神经元总数的 1 6 .2 8%。双标神经元以多角形为主 ,直径 1 0~ 1 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核 脊髓 孤束核 荧光素双标记法 大鼠
下载PDF
针刺血清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金铃 李瑞午 +4 位作者 郭莹 孙海舒 青雪梅 李翠红 罗明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目的:通过采用D-273内质网荧光分子探针来观察针刺血清调节内质网活性的作用,从而探讨针刺作用的细胞分子水平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培养的9~11天的新生SD大鼠海马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电针"百... 目的:通过采用D-273内质网荧光分子探针来观察针刺血清调节内质网活性的作用,从而探讨针刺作用的细胞分子水平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培养的9~11天的新生SD大鼠海马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电针"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2周后的血清对培养的正常和模拟缺血缺氧海马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影响。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对照和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内质网荧光值均下降,而加入针刺血清后下降的荧光强度变化值减小。结论:针刺血清阻抑了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下降,显示针刺血清可能有提高海马神经元的内质网活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血清 内质网 分子探针 缺血再灌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肝脏传入神经元与期门穴、太冲穴的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及分布(辣根过氧化物酶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陶之理 李瑞午 李群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38只猫作为实验动物,用10%HPR50~60微升分别注入太冲、期门穴内,每个穴位各用10只猫。另18只猫则将10%HRP100微升注入肝脏内。在光镜下观察穴位及肝脏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我们在脊神经节内见到较多的标记细胞。太冲穴的传入神经... 38只猫作为实验动物,用10%HPR50~60微升分别注入太冲、期门穴内,每个穴位各用10只猫。另18只猫则将10%HRP100微升注入肝脏内。在光镜下观察穴位及肝脏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我们在脊神经节内见到较多的标记细胞。太冲穴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胸_(12)、腰_(1~7)骶_(1~3)。期门穴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胸_(5~8)。肝脏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胸_(3~12)、腰_1。因此,所得结果证实太冲、期门二穴与肝脏的感觉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相互重叠2~4个节段。这些重叠与交汇可认为是针灸太冲、期门穴治疗肝经病症的形态学基础。同时也证实了经穴脏腑相关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期门穴 太冲穴 传入神经元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大鼠离体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超英 李瑞午 +2 位作者 吴绪敏 张懿 阎向东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大鼠 肝细胞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针刺血清对培养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5 位作者 张金玲 郭莹 陈淑萍 高永辉 刘俊岭 李瑞午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培养心肌细胞 针刺血清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
下载PDF
电针及药物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之理 李瑞午 +2 位作者 王进堂 蔡虹 冯世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51-553,共3页
应用 AL L ENS法造成大鼠腰髓 1~ 2损伤的动物模型 ,观察电针组、药物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表明 ,电针双侧“环跳”、相应“夹脊”穴与肌注三磷酸腺苷对大鼠腰髓损伤后截瘫的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运动实验和感觉实验均优于对照... 应用 AL L ENS法造成大鼠腰髓 1~ 2损伤的动物模型 ,观察电针组、药物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表明 ,电针双侧“环跳”、相应“夹脊”穴与肌注三磷酸腺苷对大鼠腰髓损伤后截瘫的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运动实验和感觉实验均优于对照组 ,损伤后 4周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组织切片观察 :通过损伤部位的 HRP所标记的细胞数量针刺组与给药组优于对照组 ,其溃变纤维的数量则反之。说明电针与药物在脊髓损伤的恢复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水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针刺“四白”穴区治疗三叉神经痛等症的机理探讨—针刺镇镇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之理 许光全 李瑞午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02-103,共2页
为了探讨“四白”穴治疗机理,我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RP法),追踪其穴区传入神经元的分布及联系。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机理探讨 穴区 四白 针刺 过氧化物酶法 传入神经元 治疗机理 HRP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