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乙状窦后入路CPA区内窥镜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监松 李俊 +4 位作者 朱贤立 魏德 陶剑 黄继仁 徐玉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通过神经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区的解剖,为内窥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1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桥小脑角区的窥镜解剖学研究,在窥镜下分区并测... 目的通过神经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区的解剖,为内窥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1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桥小脑角区的窥镜解剖学研究,在窥镜下分区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内窥镜能清晰地显示颅神经及其附近的血管,桥小脑角区从头侧至尾侧被血管神经束分为三个间隙:间隙Ⅰ、间隙Ⅱ、间隙Ⅲ,其中间隙Ⅰ又分为Ⅰa、Ⅰb亚间隙(Subspace),间隙Ⅰ、间隙Ⅱ是内窥镜主要的观察通道。结论神经内窥镜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效果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对显微外科手术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乙状窦后入路 解剖学观察 CPA区 桥小脑角区 临床应用价值 福尔马林固定 显微外科手术 尸头标本 解剖学依据 解剖学研究 血管神经束 神经内窥镜 内窥镜下 手术治疗 解剖结构 辅助作用 间隙 颅神经 成人
下载PDF
镀铜钨微弹簧圈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监松 曹作为 +1 位作者 史克珊 陈焕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64-66,74,共4页
以镀铜钨微弹簧圈为实验组,钨微弹簧圈为对照组,采取下述方法:物性实验;输送实验;溶出物试验;溶血试验;细菌培养试验;能谱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镀铜钨微弹簧圈具有良好的血凝性。
关键词 镀铜钨微弹簧圈 理化特性 血凝性
下载PDF
带蒂薄层肌-筋膜-骨膜瓣修补外伤性颅底缺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监松 曹作为 +2 位作者 史克珊 陈焕雄 林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71-173,共3页
颅脑损伤合并前、中颅窝底广泛性、不规则性颅骨及硬脑膜缺损,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如何重建颅底,防止术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是处理这类疾病的关键。为此,对7例外伤性前、中颅窝底缺损采取带蒂薄层肌-筋膜-骨膜瓣修补,均一... 颅脑损伤合并前、中颅窝底广泛性、不规则性颅骨及硬脑膜缺损,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如何重建颅底,防止术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是处理这类疾病的关键。为此,对7例外伤性前、中颅窝底缺损采取带蒂薄层肌-筋膜-骨膜瓣修补,均一次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缺损 外伤性 颅骨缺损 骨膜瓣 修补 筋膜
下载PDF
带蒂薄层肌—筋膜—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监松 曹作为 +2 位作者 陈焕雄 陈敏 张岳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55-55,34,共2页
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颅底缺损时,如何重建颅底,防止术后CSF漏和颅内感染,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作者在5例人体头颅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根据额、颞部肌筋膜、骨膜的血供特点,设计带... 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颅底缺损时,如何重建颅底,防止术后CSF漏和颅内感染,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作者在5例人体头颅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根据额、颞部肌筋膜、骨膜的血供特点,设计带蒂薄层肌—筋膜—骨膜瓣,用于治疗7例外伤性颅底缺损病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仅就有关应用解剖学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 解剖 颞骨 神经外科手术 筋膜 骨膜瓣
下载PDF
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监松 骆成 +9 位作者 吴再进 孙庆 徐光斌 经大平 涂祝新 许勇 侯树穹 吴永 彭磊 伍葵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为鞍区手术提供入路及相关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标本,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用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录像。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 目的:为鞍区手术提供入路及相关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标本,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用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录像。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不同角度的操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而内镜在鞍区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鞍区 解剖
下载PDF
桥小脑角内镜下解剖分区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监松 杨堃 +5 位作者 吴再进 许勇 徐光斌 经大平 涂祝新 侯树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93-296,299,共5页
目的:通过神经内镜对桥小脑角分区并行解剖学观察,旨在为内镜辅助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具新鲜尸头标本,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内镜下对桥小脑角分区并观察。结果:桥小脑角区... 目的:通过神经内镜对桥小脑角分区并行解剖学观察,旨在为内镜辅助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具新鲜尸头标本,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内镜下对桥小脑角分区并观察。结果:桥小脑角区从头侧至尾侧被Ⅶ-Ⅷ神经束、CNⅨ分为3个间隙:间隙Ⅰ、间隙Ⅱ、间隙Ⅲ,其中间隙Ⅰ又被CNⅤ分为Ⅰa、Ⅰb亚间隙(Subspace);内镜从3个间隙可以分别观察CNⅢ-CNⅫ及其附近的血管结构。结论:神经内镜选择性地在3个解剖间隙进行操作和甄别,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对显微外科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桥小脑角区 解剖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内镜解剖及操作技术
7
作者 李监松 骆成 +9 位作者 吴再进 许勇 孙庆 徐光斌 经大平 涂祝新 侯树穹 吴永 彭磊 伍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97-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及操作技术。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应用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模拟手术操作。结果经眶上缘外侧... 目的探讨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及操作技术。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应用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模拟手术操作。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其中间隙Ⅰ、间隙Ⅲ是鞍区内镜探查最常使用且较为安全的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鞍区 锁孔入路 解剖
下载PDF
经颞下锁孔入路上岩斜区内镜解剖学研究
8
作者 李监松 李俊 +5 位作者 朱贤立 魏德 余吉 杨波 徐玉清 施爱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上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例新鲜成人尸头,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交替配合使用,经PcoA—CNⅢ间隙、PCA-...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上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例新鲜成人尸头,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交替配合使用,经PcoA—CNⅢ间隙、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CNⅢ-天幕缘间隙,观察上岩斜区。结果上述间隙中,PcoA-CNⅢ间隙观察范围最广泛,常与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配合使用,用于观察第三脑室底和脚间窝。结论颞下锁孔入路能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而内镜对上岩斜区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可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锁孔入路 内镜 解剖 上岩斜区
下载PDF
中颅窝孔道的CT研究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骆成 李监松 +1 位作者 常莎 魏文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中颅窝各孔道的CT 形态和大小。方法:以50 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 扫描和图像放大重建方法,对中颅窝孔道(包括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翼管、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的大小... 目的:探讨成人中颅窝各孔道的CT 形态和大小。方法:以50 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 扫描和图像放大重建方法,对中颅窝孔道(包括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翼管、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的大小和形态进行研究,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孔道显示良好,与解剖测量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 颅骨 颅骨测量法 中颅窝孔道
下载PDF
经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前下动脉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俊 秦尚振 +5 位作者 李监松 马廉亭 牛光明 龚杰 张振海 薛德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研究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6具尸头,经乙状窦后入路,用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观察AICA的行程、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共观察到15支AICA,无AICA缺如,AICA发出四组重要的分支:... 目的 研究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6具尸头,经乙状窦后入路,用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观察AICA的行程、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共观察到15支AICA,无AICA缺如,AICA发出四组重要的分支:桥延支、内听动脉、回返穿通支和弓状下动脉。AICA紧贴面听神经腹侧行走,并发出分支营养神经。结论 AICA与脑干、面听神经关系密切。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妥善保护其主干及分支,以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前下动脉 显微解剖 神经内镜 听神经瘤 经乙状窦后入路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经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俊 秦尚振 +4 位作者 李监松 牛光明 马廉亭 薛德麟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及神经内镜在鞍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尸头上经翼点锁孔入路开颅后,用0°、30°内镜观察鞍区的三个手术间隙。录像记录其解剖结构。结果内镜解剖观察中发现经间隙Ⅰ是观察对... 目的研究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及神经内镜在鞍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尸头上经翼点锁孔入路开颅后,用0°、30°内镜观察鞍区的三个手术间隙。录像记录其解剖结构。结果内镜解剖观察中发现经间隙Ⅰ是观察对侧ICA内侧壁及其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的最佳途径;经间隙Ⅱ可以见到同侧垂体上动脉、PCoA及其分支密集分布,阻挡对脚间池、基底动脉的观察;经间隙Ⅲ观察基底动脉及其分叉则没有PCoA及其分支的阻挡。采用成角的内镜能观察到三脑室底部的结构。采用神经内镜还能观察到桥脑腹侧的深部结构。结论神经内镜可以"贴近"全景式观察,其对细微结构的观察更为细致、清晰,并且可"绕过"神经、血管结构,观察其背后的结构。观察范围较手术显微镜大大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鞍区 应用解剖 锁孔入路 手术间隙
下载PDF
神经内镜脑室应用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 牛光明 +5 位作者 秦尚振 李监松 马廉亭 徐国政 龚杰 李爱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脑室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例尸颅标本及20例脑积水患者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20例,其中行ETV16例,1例行透明隔造瘘术,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 目的研究脑室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例尸颅标本及20例脑积水患者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20例,其中行ETV16例,1例行透明隔造瘘术,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脉络丛、室间孔、乳头体及导水管开口等是内镜经额角入路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重要“路标”。20例脑积水患者治疗后,19例症状好转,影像学复查脑室缩小的14例;1例脑转移瘤引起的脑积水患者,术后3月死亡。并发脑膜炎1例,发热2例,1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ETV术后并发头皮下少量积聚液,出血2例。结论经额角入路观察范围最大,是脑室内神经内镜手术的最常用入路。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ETV有很好的效果。慎重选择造瘘部位和器械对于避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侧脑室 第三脑室 手术入路 脑积水
下载PDF
原发性桥脑出血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成 常莎 +2 位作者 李监松 李茂进 甘万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68-1269,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 (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Chung’s分型方法 ,将 2 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 8例PPH病人中 ,大量出血型 9例 ,死亡 8例 ;基底被盖型 8例 ,死亡 7例 ;双侧被盖型 11例 ,死亡4例 ;无 1例单... 目的 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 (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Chung’s分型方法 ,将 2 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 8例PPH病人中 ,大量出血型 9例 ,死亡 8例 ;基底被盖型 8例 ,死亡 7例 ;双侧被盖型 11例 ,死亡4例 ;无 1例单侧被盖型 ;总死亡率 67.86%。其中大量出血型和基底被盖型与双侧被盖型的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当PPH表现为大量出血型或基底被盖型或血肿量 >4ml时 ,死亡率增高 ,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分型 CT改变 原发性桥脑出血 预后 PPH
下载PDF
三脑室的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吕健 李俊 +7 位作者 牛光明 曾凡举 秦尚振 李监松 马廉亭 徐国政 龚杰 李爱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三脑室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例尸颅标本、10例脑积水患者手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其中在尸颅标本采用经侧脑室额角、枕角和三脑室后部入路观察脑室;在脑积水患者中均采用经额角... 目的:研究三脑室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例尸颅标本、10例脑积水患者手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其中在尸颅标本采用经侧脑室额角、枕角和三脑室后部入路观察脑室;在脑积水患者中均采用经额角入路。结果:经额角入路可以观察三脑室底部、后部;经三脑室后部可以观察三脑室前壁的漏斗隐窝、视交叉隐窝和A2。结论:经额角入路观察范围最大,是到三脑室内神经内镜手术的最常用入路,经此入路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手术。经三脑室后部是观察三脑室前壁的最佳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脑室 入路 神经内镜 观察 患者 脑积水 应用解剖学 研究 漏斗
下载PDF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15
作者 陈焕雄 曹作为 +2 位作者 石小峰 李监松 林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并对治疗前后病情恢复进行观察。结果: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后患者较对照组头痛缓解快,无脑积水、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缩短。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髓液 引流术 腰大池 CSF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16
作者 林鹏 曹作为 +2 位作者 石小峰 李监松 李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出血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幕上脑室的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李俊 牛光明 +6 位作者 秦尚振 李监松 马廉亭 薛德麟 徐国政 龚杰 李爱冰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1期690-692,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室的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特点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 16例尸颅标本、2 0例脑积水患者手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其中在尸颅标本采用经侧脑室额角、枕角和三脑室后部入路观察脑室 ;在脑积水患... 目的 研究脑室的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特点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 16例尸颅标本、2 0例脑积水患者手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其中在尸颅标本采用经侧脑室额角、枕角和三脑室后部入路观察脑室 ;在脑积水患者中均采用经额角入路。结果 经额角入路观察侧脑室体部、枕角 ,三脑室底部、后部 ;经枕角观察到从颞角到额角的脉络丛。在侧脑室内观察的重要“路标”是室间孔处的Y形结构。结论 经额角入路观察范围最大 ,是脑室内神经内镜手术的最常用入路 ,经此入路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手术。经枕角观察到的脉络丛最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侧脑室 三脑室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巨大外伤性颈内-颈外联合性假性动脉瘤1例报告
18
作者 林鹏 李监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61-16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因枪击致下颌、颈部流血、肿痛2h于1998年6月29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被人用手枪近距离从右下颌射入,右侧颈后穿出。当时无昏迷,伤口流血少,逐渐出现右颈部及右下颌、乳突区肿痛,呼吸困难,被... 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因枪击致下颌、颈部流血、肿痛2h于1998年6月29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被人用手枪近距离从右下颌射入,右侧颈后穿出。当时无昏迷,伤口流血少,逐渐出现右颈部及右下颌、乳突区肿痛,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进行气管切开,后送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颈外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巨大型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骆成 李监松 +3 位作者 汪健文 朱峰岭 章其林 马宜芬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6期378-379,39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使用技巧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进行个性化的颅骨缺损修复体的...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使用技巧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进行个性化的颅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精确地显示颅骨缺损区域的结构,修复体嵌合满意,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修复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成形术 钛网 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监松 李俊 +8 位作者 徐光斌 吴永 候树穹 许勇 伍葵 彭磊 吴再进 经大平 涂祝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例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以枕部为好发部位,常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不适和疼痛,CT检查显示颅骨...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例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以枕部为好发部位,常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不适和疼痛,CT检查显示颅骨板障内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结论颅骨内板和硬脑膜缺损是导致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形成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板障 蛛网膜囊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