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2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1
作者 李盛 贾云翔 +3 位作者 郭铮 吕文达 于本田 李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1,共13页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滑移和力学传力过程可分为翼缘外接触面未完全滑移和完全滑移以及翼缘内接触面完全滑移3个阶段;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承担弯矩与无连接板截面弯矩之和等于该梁截面处的理论弯矩,腹板接触面承担的弯矩主要由其上的水平摩擦力承担;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随节点滑移而重新分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对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影响明显;根据推出的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计算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13%,该计算可用于优化螺栓连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 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 滑移 弯矩分配系数
下载PDF
在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传荷能力评价新方法
2
作者 李盛 余时清 +1 位作者 孙煜 王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2-754,共13页
通过建立带横向裂缝的连接配筋混凝路面(CRCP)结构仿真模型,计算CRC板在不同挠度传荷系数(L_(TE))下的最大应力,对比CRC板最大应力的有限元解和基于实测L_(TE)的应力计算值,从理论上分析以挠度传荷系数作为CRCP横向裂缝评价指标的适用性... 通过建立带横向裂缝的连接配筋混凝路面(CRCP)结构仿真模型,计算CRC板在不同挠度传荷系数(L_(TE))下的最大应力,对比CRC板最大应力的有限元解和基于实测L_(TE)的应力计算值,从理论上分析以挠度传荷系数作为CRCP横向裂缝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并提出用于在役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的计算与评价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用的挠度传荷系数(L_(TE))评价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不科学且结果偏保守;基于CRCP横向裂缝处板底水平应力动力响应分析,引入应力折减系数(S_(RC))来表征横向裂缝的传荷能力,以解决用L_(TE)来评价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结果偏保守的问题,并提出以S_(RC)为25%作为传荷能力强的临界值。CRCP板底最大水平应力随板厚增加不断减少,板厚变化对S_(RC)影响显著,对横向裂缝传荷能力评价时需考虑板厚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考虑CRCP板厚的L_(TE)与S_(RC)换算公式,实现基于实测挠度采用S_(RC)评价不同板厚下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的目的;运用提出的评价新方法评价CRCP实体工程横向裂缝传荷能力,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体工程的实际服役能力,解决了原有评价方法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可为CRCP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对CRCP横向裂缝的精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数值模拟 传荷能力 应力折减系数
下载PDF
基于双模量理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层表损伤分析及Top-Down开裂控制
3
作者 李盛 孙煜 +1 位作者 余时清 王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8,共18页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双模量理论,建立单一模量和双模量2种疲劳损伤本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种疲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并采用双模量损伤本构分析沥青层(AC)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以及AC层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C...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双模量理论,建立单一模量和双模量2种疲劳损伤本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种疲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并采用双模量损伤本构分析沥青层(AC)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以及AC层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CRC)摩擦系数4个因素对沥青层表面损伤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CRC+AC复合式路面抗Top-Down开裂性能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AC层在单模量下的最大压应力比双模量下大0.1MPa,但AC层在单模量下几乎未产生拉应力,而双模量下的最大拉应力为0.08MPa;单因素分析得到AC层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层间摩擦系数推荐最大取值分别为8cm、1700MPa、0.8、7;3个参数中,对AC层表面疲劳损伤度综合影响从大到小的组合为:AC层厚度和拉压模量比,AC层拉模量和拉压模量比,AC层厚度和拉模量;针对不同拉模量的AC层材料提出了不同AC层厚度下的拉压模量比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数值模拟 疲劳开裂 疲劳损伤 双模量损伤本构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跑道光栅阵列传感器的机型辨识方法
4
作者 李盛 刘安 郭金鼎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3-460,共8页
针对当前机型辨识方法易受环境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跑道光栅阵列传感器的机型辨识方法。利用光栅阵列横向布置光缆采集飞机滑跑通过时的分布式振动响应,通过分析多测区时程脉冲响应特征,确定主辅起落架通过光缆的时差。... 针对当前机型辨识方法易受环境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跑道光栅阵列传感器的机型辨识方法。利用光栅阵列横向布置光缆采集飞机滑跑通过时的分布式振动响应,通过分析多测区时程脉冲响应特征,确定主辅起落架通过光缆的时差。通过光栅阵列纵向布置光缆感知飞机的滑行轨迹,采用多项式拟合确定飞机滑行速度。基于飞机主辅起落架的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匹配关系对飞机型号进行辨识,利用某机场试飞及开航2个月内的航班信息进行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机型辨识方法识别准确率可达98.44%,可以对B757、B738、A320和A321机型进行有效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型辨识 智能跑道 光栅阵列 机场
下载PDF
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与材料及发展趋势
5
作者 刘朝晖 黄优 +4 位作者 余时清 刘靖宇 李盛 柳力 潘宇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27-53,共27页
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 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特征,分析了沥青面层和刚性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其交互影响,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一方面直接承受荷载和环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下卧结构层的应力场和温度场,是影响刚柔复合式路面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关键;明确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病害主要出现在沥青面层,由于沥青面层与刚性基层之间的模量差异巨大,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更倾向于产生压剪破坏,刚性基层的开裂以及刚‒柔层间的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的性能也有着显著影响;最后,分别从沥青面层抗剪、基层板整体性、刚‒柔层间结合3个方面归纳了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的提升技术。基于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特性,开展结构‒高性能材料一体化设计是提升刚柔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刚柔复合式路面 结构力学特性 压剪破坏 结构材料一体化 综述
原文传递
红层泥岩填料的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6
作者 余云燕 崔文豪 +2 位作者 罗崇亮 杜乾中 李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在红层泥岩地区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考虑到材料短缺和成本问题,常常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作为路基填料。为了研究红层泥岩填料的适用性,选取甘肃省永登县某工点的风化红层泥岩填料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一系列三轴CU剪切试验,探究含水率... 在红层泥岩地区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考虑到材料短缺和成本问题,常常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作为路基填料。为了研究红层泥岩填料的适用性,选取甘肃省永登县某工点的风化红层泥岩填料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一系列三轴CU剪切试验,探究含水率、围压和压实度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值(残余)强度、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采用相应的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围压和压实度对其物理力学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对符合应变软化型规律的曲线,采用沈珠江的双曲线模型拟合的规律一般;对符合应变硬化型规律的曲线,采用Duncan-Chang模型拟合的规律较好。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肃省红层泥岩路基的病害处治与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层泥岩填料 三轴CU剪切试验 沈珠江推广双曲线模型 DUNCAN-CHANG模型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李盛 苏佳娜 +3 位作者 李昶荣 钟景云 文康彦 谭仲伦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过手术证实的腹内疝40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为无后处理重建组,B组为有后处理重建。对比两组肠...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过手术证实的腹内疝40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为无后处理重建组,B组为有后处理重建。对比两组肠管形态、肠管壁、肠系膜血管、肠系膜密度差异。结果A组肠管形态异常8例(40%),B组肠管形态异常15例(75%),肠系膜血管异常6例(30%),B组肠系膜血管异常18例(90%),差异(p<0.05);B组,A组肠系膜密度异常11例(55%)、肠管壁异常14例(70%),B组肠系膜密度异常10例(50%)、肠管壁异常13例占65%,差异(p>0.05)。结论腹内疝诊断通过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的准确性较高,利于早期诊断、对症治疗,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后重建技术 腹内疝
下载PDF
截面型式及槽宽比对高填明洞土压力影响分析
8
作者 何永泽 李盛 +3 位作者 后浩斌 马莉 贡力 余云燕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压力的影响,结合顾安全公式,分析高填明洞沉降差与土压力间的函数关系,并修正该函数,使其可以适用与不同的截面型式与槽宽比下的高填明洞。结果表明:(1)B/b确定,明洞采用矩形截面时,接触力链在洞顶分布,平均土压力更大,明洞采用拱形截面时,平均土压力更小,但拱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2)明洞截面型式一定,随着B/b的增大,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与沉降差均随之增大,当B/b较小时,边坡作用增强,外侧土柱沉降降低,对内土柱的作用力变小,从而导致明洞顶竖向土压力更小;(3)内外土柱沉降差与附加土压力呈线性相关,相对于矩形截面,拱形截面下较小的沉降差会产生相同的附加土压力,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明洞 截面型式 槽宽比(B/b) PFC2D 土压力 沉降差
原文传递
EEMD-小波在高边坡变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梁永平 李盛 赖国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3-1000,共8页
针对高边坡变形呈现非平稳性及数据“噪声”多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向滤波的变形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变形时序数据,结合定量分析法判别模态分量信号频段;然后,对高频模态分量中的“噪声”利用小波函数进... 针对高边坡变形呈现非平稳性及数据“噪声”多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向滤波的变形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变形时序数据,结合定量分析法判别模态分量信号频段;然后,对高频模态分量中的“噪声”利用小波函数进行“靶向”消噪处理,并对趋势项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最后,重构高边坡变形分析模型,实现真实变形量的提取。结果表明,对比分析各项检验指标,通过“靶向”消噪,各高频模态分量消噪效果明显,重构后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小波高边坡变形分析模型较原始形变和其他模型在精度指标方面提升显著,该方法可用于高边坡的变形预测分析和真实变形量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变形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小波 模态分量 模型重构 精度 信息提取
原文传递
热力耦合下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层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盛 孙煜 许路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96,共14页
基于传热学、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带缝状态下的CRC+AC复合路面结构热力耦合模型,并通过实体工程实测弯沉及温度证实热力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热力耦合模型研究沥青层厚度、轴载、行车速度、连... 基于传热学、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带缝状态下的CRC+AC复合路面结构热力耦合模型,并通过实体工程实测弯沉及温度证实热力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热力耦合模型研究沥青层厚度、轴载、行车速度、连续配筋混凝土层微裂缝宽度对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沥青面层力学响应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沥青层表面和底部的应力演化特性及开裂诱因。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沥青层表面的横向应力和纵向应力影响较小,沥青层厚度和CRC层微裂纹对沥青层表面剪应力影响较小;当车辆轴载由100 kN增加到160 kN时,沥青层表面剪应力增加约24.10%,当行车速度由60 km/h增加到120 km/h时,沥青层表面沥青层表面剪应力减小12.00%;当沥青层厚度由6 cm增加到14 cm时,沥青层底横向拉应力降低88.90%,纵向拉应力降低88.70%,剪应力降低56.70%;当车辆轴载由100 kN增加到160 kN时,沥青层底横向拉应力减小56.6%,纵向拉应力减小62.10%,剪应力增加85.50%;当行车速度由60 km/h增加到120 km/h时,沥青层底横向拉应力增加13.80%,纵向拉应力增加18.50%,剪应力减小11.50%;当裂缝宽度由0.5 mm增加到1.3 mm时,沥青层底横向拉应力增加40.20%,纵向拉应力增加60.10%,剪应力增加2.56%;沥青层底面拉剪应力影响因素显著性从大至小依次为沥青层厚度、车辆轴载、CRC微裂缝(纹)宽度、行车速度,沥青层表面拉剪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为沥青面层厚度、车辆轴载,在工程实践中,要合理设计沥青面层厚度,充分考虑车辆轴载,以控制沥青层早期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复合式路面 热力耦合 力学响应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重力场变化及其小波多尺度分解
11
作者 李盛 黄章荣 +2 位作者 胡久常 解晓静 贾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5-949,979,共6页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出现重力场累积变化梯度带,梯度带的异常范围约60 km,重力场变化最大约为60μGal;三亚M_(S)4.2地震之后,震中附近地区重力场继续上升,至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协同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以2021-08-08乐东MS3.2地震为最大地震的震群事件。对2016-09~2019-08海南岛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变化在3阶、4阶和5阶小波细节图中均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M_(S)4.2地震 重力场变化 梯度带 小波多尺度分解
下载PDF
禁食时间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12
作者 李盛 刘锦红 +4 位作者 钟燕明 夏悯馨 曹文波 焦志勇 陈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通过病例总结分析,探讨禁食时间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1日在消化内科的住院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共计446例,分为禁食≤24小时、禁食24~72小时... 目的通过病例总结分析,探讨禁食时间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1日在消化内科的住院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共计446例,分为禁食≤24小时、禁食24~72小时和禁食>72小时3组,收集年龄、性别、诊断、禁食时间、进食后再发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Forrest分级、Rockall评分和有无院内死亡等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三组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Forrest分级、Rockal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统计学差异。禁食≤24 h组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平均住院费用最低,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Rockall评分≥5分和Forrest分级Ⅰa~Ⅱa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禁食时间≤24小时并不增加再发出血风险,并且禁食时间更短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治疗持续时间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进食
下载PDF
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盛 王金玉 +3 位作者 贺诗淇 李昕蓉 冯亚莉 李普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2020年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区域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临夏回族自治州小学4~6年级、初中和高中共3076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2020年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区域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临夏回族自治州小学4~6年级、初中和高中共3076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3076名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超重肥胖风险高于高中生,男生风险高于女生,每天睡眠时间≥8 h是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运动行为和睡眠对不同特征学生影响不同。结论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处于我国中等偏低水平,学段、性别和睡眠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不同特征学生,应采取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充足睡眠等针对性措施干预超重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小学生 饮食 运动 睡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十字形钢管束自密实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轴压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宏波 李盛 +3 位作者 延常玉 殷建光 张虎彪 童彧斐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研究十字形钢管束自密实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轴压受力性能,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ABAQU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腔体数十字形钢管束自密实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性能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轴压试验结果对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和轴向荷载-... 为研究十字形钢管束自密实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轴压受力性能,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ABAQU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腔体数十字形钢管束自密实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性能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轴压试验结果对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和轴向荷载-应变曲线等轴压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提出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其次,建立剪力墙轴压有限元计算模型,将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根据有限元参数化分析结果验证并修正剪力墙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发现,剪力墙的轴向荷载-应变曲线在不同腔体数下具有相似的特征,表明其变形能力良好。在破坏过程中,钢管束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显著,提高了试件的延性和承载能力,其中钢管束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多波鼓曲和焊缝开裂,尤其是在钢管束中部的1/4区域。此外,随着腔体数增加,剪力墙极限承载力提升,但其延性系数有所下降。本研究提出的简化公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误差控制在10%以内,该公式可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束 自密实混凝土 短肢剪力墙 轴压性能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在畜禽舍有害气体减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盛 沈丹 +2 位作者 张杰 刘俊泽 李春梅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养殖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畜禽舍内有害气体来源广、危害大,是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在有害气体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在饲料中添加、喷洒于畜禽舍内或堆积的粪便上,均能够直接或... 养殖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畜禽舍内有害气体来源广、危害大,是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在有害气体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在饲料中添加、喷洒于畜禽舍内或堆积的粪便上,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有害气体产生和排放。本文从源头减量、末端减排和堆肥发酵3个方面对微生物制剂在有害气体减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基于目前的研究基础总结了微生物制剂在畜牧产业应用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 畜禽养殖 有害气体
下载PDF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适应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慧杰 霍利光 +3 位作者 南洋 李盛 梁素明 黄学芳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旱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山西省主推品种‘并薯26号’为对照品种,引进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薯...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旱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山西省主推品种‘并薯26号’为对照品种,引进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薯块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评价。试验品种(系)生育期为101~110 d,其中‘冀张薯14号’生育期最长,收获时仍有少部分花,生产中可适度控旺或育苗移栽延长生育期进行种植。‘141-2’‘141-3’和‘冀张薯14号’结实性比较好,可作为旱地马铃薯育种亲本利用。块茎产量最高的是‘冀张薯14号’为47968 kg/hm^(2),其次是‘141-4’,这两个品种(系)产量超过对照品种‘并薯26号’,但差异不显著。‘141-4’及‘京张薯1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综合营养较好。通过试验鉴定,筛选出一些可在山西省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系),但还需要进一步种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山西省旱作区 新品种(系) 适应性 评价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王慧杰 霍利光 +1 位作者 李盛 梁素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县地区,以并薯26号为材料,设置水力驱动带状喷灌(G_(1))和滴灌(G_(2))2种灌溉处理和常规垄型种植(M_(1))、凹型垄面种植(M_(2))和露地平作种植(M_(3))3种种植方式的二因素试验,深入研究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相互效应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M_(2)处理较M_(1)和M_(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在G_(1)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4.08%,13.58%和23.28%,21.92%;在G_(2)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1.88%,11.50%和22.05%,20.45%,且以凹型垄作+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 M_(2)产量最高;相同垄作处理下,G_(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综合考虑,灌溉方式和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凹型垄面种植+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 M_(2))可作为适宜山西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灌溉与耕作处理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灌溉方式 垄作种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特定多任务下飞机航迹规划研究
18
作者 钟麟 佟明安 李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09-1917,共9页
为了更好地完成航空特定任务,提出了特定多任务下飞机航迹规划模型。采用栅格法建立战场环境模型,根据复杂、真实战场环境以及作战要求,提出了距离、油耗、任务完成度、地对空威胁和空对空威胁5个目标航迹规划的模型。根据特定任务的要... 为了更好地完成航空特定任务,提出了特定多任务下飞机航迹规划模型。采用栅格法建立战场环境模型,根据复杂、真实战场环境以及作战要求,提出了距离、油耗、任务完成度、地对空威胁和空对空威胁5个目标航迹规划的模型。根据特定任务的要求,分析了满足任务的各种需求,给出了评估任务完成度指标。根据该问题的特点,提出一种两阶段的航迹规划求解算法。第一个阶段用简化二维路径规划模型计算多任务顺序,第二阶段根据多任务顺序使用改进A*算法求解多目标栅格优化问题,解决了A^(*)算法不能处理时变优化问题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多任务、多目标航迹规划问题,比目前的算法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航迹规划 多目标优化 任务需求 威胁
原文传递
泵站工程方案设计与快速演示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盛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中,可视化技术、快速演示能使传统方案设计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并使设计部门及时、快捷地与相关单位汇报情况、沟通信息,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效率及产品设计质量。通过模型碰撞,在方案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中,可视化技术、快速演示能使传统方案设计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并使设计部门及时、快捷地与相关单位汇报情况、沟通信息,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效率及产品设计质量。通过模型碰撞,在方案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计效率。该技术在泵站工程设计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可视化 快速化 智慧水利
下载PDF
腭裂患者异常语音感知中枢神经响应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白云 刘绍伟 +7 位作者 朱孟贤 汪彬昺 李盛 孟黎平 施星辉 陈霏 姜成惠 江宏兵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 基于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腭裂患者感知异常语音的神经激活模式。方法 采用组块设计,在16例腭裂患者和20名正常听者执行声门停顿音、高鼻音、正常语音三类听觉刺激的感知... 目的 基于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腭裂患者感知异常语音的神经激活模式。方法 采用组块设计,在16例腭裂患者和20名正常听者执行声门停顿音、高鼻音、正常语音三类听觉刺激的感知任务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统计分析腭裂组和正常组在感知不同语音刺激时脑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 (1)腭裂组与正常组在感知声门停顿音时,右侧额中回出现显著的激活差异(FDR校正,P<0.05);(2)腭裂组在不同语音刺激下,脑激活反应存在差异,声门停顿音在右侧梭状回、枕上回、颞中回、颞上回、角回和中央前回等脑区的激活反应显著高于其他语音刺激(FDR校正,P<0.05)。结论 腭裂组与正常组在感知以声门停顿音为例的异常语音时,其神经激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出现显著的右侧半球言语相关脑区激活,提示腭裂患者可能存在言语功能的代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I 腭裂语音 语音感知 声门停顿音 高鼻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