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与CT评价上腔静脉切除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游永春 程巍 +1 位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组)。对MRI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以CTA图像为参照标准,测量人工血管的血管长度,人工血管端口、中部和尾端的血管直径宽度,采用Bland-Altman图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共置换人工血管52根。MRI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稍低于CTA组[(4.53±0.50)分vs(4.94±0.24)分,χ^(2)=13.14,P=0.002];Bland-Altman图所得MRI和CT两种方法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CTA相比,MRI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就能获得良好的人工血管成像,对人工血管是否通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 通畅度 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磁共振扫描技术
下载PDF
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双腔起搏器辐射剂量
2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李真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所致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因心动过缓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类型将其分为AV组(n=30)与传统组(n=44);比较2组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 目的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所致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因心动过缓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类型将其分为AV组(n=30)与传统组(n=44);比较2组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结果AV组AK、电影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均高于传统组(P均<0.05);组间透视时间和透视D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X线辐射投射范围基本一致,且多分布于躯体左半侧。结论相比植入传统双腔起搏器,植入Micra AV时患者所受电影采集辐射剂量更大,而透视所致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双低剂量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樊敏 袁元 +2 位作者 程巍 李真林 廖凯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DLIR-H)算法较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改善双低剂量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A组及常规剂量B组,每组35例。A组采用80 kVp,对比剂45 ml,使... 目的探讨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DLIR-H)算法较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改善双低剂量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A组及常规剂量B组,每组35例。A组采用80 kVp,对比剂45 ml,使用DLIR-H算法重建;B组采用100 kVp,对比剂60 ml,使用60%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主动脉弓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大脑中动脉起始处的CT值、SNR及CNR均大于B组(P<0.05),图像噪声均小于B组(P<0.05),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对比剂用量显著低于B组。结论与常规剂量结合60%ASIR-V算法相比,双低剂量结合DLIR-H算法能进一步提高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提高头颈部CTA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技术 X线计算机 头颈CTA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三低”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樊敏 袁元 +4 位作者 程巍 廖凯 杨行 王思梦 李真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7期90-95,102,共7页
目的 探讨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High-Strength 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H)算法对“三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 目的 探讨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High-Strength 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H)算法对“三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于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以4.5 mL/s的速率注射50 mL对比剂,以3.0 mL/s的速率注射40 mL生理盐水,采用120 kVp,使用60%自适应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Reconstruction-V,ASIR-V)算法重建;B组以3.0mL/s的速率注射30mL对比剂,以3.0mL/s的速率注射40mL生理盐水,采用80 kVp,使用60%ASIR-V算法重建;C组以3.0 mL/s的速率注射30 mL对比剂,以5.0 mL/s的速率注射40 mL生理盐水,采用80 kVp,使用DLIR-H算法重建。比较3组图像间的CT值、图像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及CT剂量长度乘积,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 3组图像的CT值、SD值、SNR及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在上腔静脉处CT值低于A、B组,其余各目标血管CT值、SNR及CNR均高于A、B组。C组各目标血管SD值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的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较A组分别降低了55%、54%、40%。3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低”技术下高速率生理盐水联合DLIR-H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不仅能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当的图像质量,还可以使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和对比剂注射速率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注射速率 低剂量 CT血管造影 高强度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下载PDF
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探索
5
作者 冷琦 王紫薇 +2 位作者 夏天 汪红志 李真林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设计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并运用于医学影像技术系学生实践操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方法基于数值与场景仿真技术开发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在医学影像技术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进行运用,验... 目的设计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并运用于医学影像技术系学生实践操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方法基于数值与场景仿真技术开发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在医学影像技术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进行运用,验证其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结果参赛学生共375名。其中,A组(n=172)运用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备赛,B组(n=203)采用其他方式备赛。A组平均成绩(106.24±18.81)分,高于B组平均成绩(94.31±21.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可提高学生实践成绩。结论高自由度DR成像仿真实验平台模拟真实情况下的临床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仿真 场景仿真 DR仿真教学 高自由度
下载PDF
全踝关节置换术后CT复查中MAC技术去金属伪影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邹萌 李真林 +1 位作者 潘雪琳 樊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2-337,共6页
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术后,金属伪影校正(MAC)技术减少CT金属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收集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40例,将原始数据经过MAC技术和KARL-3D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后分为A、B两组,A组为MAC技术重建,B组为KARL-3D迭代... 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术后,金属伪影校正(MAC)技术减少CT金属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收集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40例,将原始数据经过MAC技术和KARL-3D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后分为A、B两组,A组为MAC技术重建,B组为KARL-3D迭代重建。在A、B两组中选取相同两个层面(胫骨端假体层面、距骨端假体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其CT值和图像噪声,计算其平均值,并以肌肉为参考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2位放射科医师通过盲法对A、B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组相比,A组金属高密度区、假体旁关节间隙及假体旁骨组织的CT值减少,金属低密度区CT值增加,图像噪声值A组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CNR及图像评分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重建技术能减少全踝关节置换术后CT检查中的金属伪影,提升图像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金属伪影 全踝关节置换术 CT扫描 重建算法
下载PDF
超声及CT诊断肺动脉瘤1例
7
作者 邹萌 李真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0,共2页
患者男,49岁,因车祸至头部撞伤急诊入院,无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右侧额、颞及顶部头皮肿胀,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平扫CT发现心脏增大、心包前部少量积液、肺动脉主干瘤样扩张。超声心动图:... 患者男,49岁,因车祸至头部撞伤急诊入院,无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右侧额、颞及顶部头皮肿胀,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平扫CT发现心脏增大、心包前部少量积液、肺动脉主干瘤样扩张。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及左心大小及主动脉内径未见明显异常;肺动脉瘤样扩张(图1A);肺动脉瓣稍增厚、开放可,明显关闭不全,其余瓣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首发未用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楔前叶的功能及有效连接的网络异常
8
作者 姚洪超 吴俊林 +6 位作者 李宏伟 卓丽华 黄国平 冯若涵 刘芮杉 王露 李真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5期402-408,共7页
背景与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基因易感性更高,阴性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等特点。明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改变对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个体化精准治疗具... 背景与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基因易感性更高,阴性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等特点。明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改变对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及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影像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未用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1例,同期纳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1例。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所有被试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双侧楔叶为种子点进行功能及有效连接分析,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并分析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在功能连接方面,患者组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WE校正,簇水平P<0.05);在有效连接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表现出从种子区到左侧额中回的负反馈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从双侧楔前叶到左侧额中回有效连接减低与PAN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450,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及有效连接网络模式可能存在异常,其中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的有效连接减弱可能与患者精神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楔前叶 MRI成像 静息态
下载PDF
一种影像增强注射方案智能推荐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
作者 田宸宇 张涛 +1 位作者 李真林 于泽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2-2446,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影像增强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造影剂注射方案不优化、注射器控制不智能,各操作环节不连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开发的一体化注射方案智能推荐与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注射方案推荐,建立智能化的注射方案推荐模型,实现自动... 为了解决现有影像增强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造影剂注射方案不优化、注射器控制不智能,各操作环节不连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开发的一体化注射方案智能推荐与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注射方案推荐,建立智能化的注射方案推荐模型,实现自动推荐最合适注射方案,提高注射效果和安全性;通过结合注射设备和影像处理算法,实现自动化注射方案控制,提高注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实时监测注射过程中的影像数据和生物参数,对现有的检查全流程进行集成,保存并显示过程数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体验。最终,通过规则、案例推理与深度神经网络协同应用,实现造影剂方案的智能生成,并通过长连接实现对高压注射器的反馈与控制,为提高影像增强的智能化程度、改善医疗过程和结果和促进医疗结果互认提供了良好的综合方案。该系统已于华西医院进行应用,能够在影像增强检查中简化操作,提高影像质量,减轻对患者的身体损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 给药方案 高压注射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估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2 位作者 余建群 陈宪 郭应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 ,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 5 4例。其中 ,低剂量扫描 2 4例 ,扫描参数为 :12 0kV ,2 0mAs,准直器 ...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 ,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 5 4例。其中 ,低剂量扫描 2 4例 ,扫描参数为 :12 0kV ,2 0mAs,准直器 4× 5mm ,重建层厚 8mm ,床速 30mm/周 ,螺距为 7,扫描时间 0 .5s/周 ;常规剂量扫描 30例 ,扫描参数为 :12 0kV ,90mAs ,准直器 4× 5mm ,重建层厚 8mm ,床速 30mm/周 ,螺距为 7,扫描时间 0 .5s/周。观察并计算两种扫描剂量的权重CT剂量指数 (CTDIw) ,有效mAs,总mAs ,剂量长度乘积 (DLP)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肺部低剂量扫描的CTDIw为 1.38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6 .2 1mGy)的 2 2 .2 % ;低剂量扫描的DLP为4 4mGy·cm ,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的 189mGy·cm(P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总mAs为 4 5 9,是常规剂量扫描 (130 8)的 35 .1% ;低剂量扫描的X线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 0 .9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的 4 .2mSv(P <0 .0 1)。结论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 (2 0mAs)的有效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2 1.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部检查 低剂量 常规剂量 放射剂量 肺癌
下载PDF
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真林 肖家和 +2 位作者 杨志刚 余建群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15 0mAs扫描 30例 ;常规扫描剂量为 12 0kVp、2 6 0mAs,依照上述年龄段各扫描 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 :准直 1.5mm ,层厚 6mm ,重建间隔 6mm ,床速 11.7mm/r,扫描时间 0 .75s。分别比较 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有效mAs、CT权重剂量指数 (weightedCTdoseindex ,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 (dose lengthproduct,DLP) ,并作 χ2检验。 (2 )由 3名医师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判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儿各年龄段低剂量 (90mAs、15 0mAs)扫描的CTDIw为 17.2 8mGy、2 8.8mGy ,分别是常规剂量 (2 6 0mAs)扫描的 34.6 %、5 7.8% ;前者的DLP分别为 2 37mGy·cm、4 2 3mGy·cm ,明显低于后者的 6 83mGy·cm、731mGy·cm(P <0 .0 1)。 (2 ) 98%以上小儿头部低剂量CT图像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 ,与常规剂量小儿头部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儿头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头部 常规剂量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放射剂量 伪影 扫描 检查 参数
下载PDF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多层螺旋CT胸部检查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4 位作者 郭应坤 余建群 李媛 陈宪 谈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860,共3页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并记录评价结果。数据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电流调制组有效mAs为(87.69±2.74)mAs,较恒定组(100mAs)降低约12%(P<0.001)。管电流调制组CTDIw(6.16±0.23mGy),明显低于恒定组(7.0mGy)(P<0.001)。管电流调制组DLP(202.03±18.27mGy·cm)约为恒定组(230.13mGy·cm)的87.7%(P<0.001)。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后处理方式下,管电流调制组的图像质量不仅未降低,而且还可选择性地改善(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CT剂量,并不牺牲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流调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下载PDF
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评估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1 位作者 余建群 易凤群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评价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 ,为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扫描参数。方法 :将 80例的健康者自愿随机等分成 2组 ,40例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40例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从C... 目的 :评价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 ,为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扫描参数。方法 :将 80例的健康者自愿随机等分成 2组 ,40例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40例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从CT扫描序列设定栏上 ,分别记录 2种扫描方式的权重CT剂量指数 (CTDIw )、扫描长度、总扫描时间 ;最后计算出 2种扫描方法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 (DLP)、毫安秒及X线放射剂量。结果 :肺部低剂量扫描的权重剂量指数为 2 .9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 11.7mGY)的 2 5 % ;低剂量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 (DLP)为 63 .4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2 48mGY·cm(P <0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毫安秒为 915mAs ,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3 5 2 1mAs(P <0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放射剂量为 70 .8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 2 74.7mGY)的 2 6%。讨论 :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 2 6% ,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CT X线放射剂量 普查
下载PDF
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真林 郭应坤 +2 位作者 胡刚 马恩森 袁元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68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心率波动幅度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对部分心律不齐或异常患者采用了多时相... 目的探讨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68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心率波动幅度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对部分心律不齐或异常患者采用了多时相重建(n=76)及心电编辑技术(n=21),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40,P<0.001),心率波动幅度越大,图像质量越差。采用心电图编辑软件处理后图像质量有明显提高(Z=-3.385,P=0.001)。76例患者采用了多时相重建技术,对于75%R-R间期重建不满意的病例,40%R-R间期重建有助于提高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Z=-4.209,P<0.001)。结论心律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采用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有利于图像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 冠状动脉疾病 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A术前评估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真林 卢春燕 +1 位作者 胡刚 孙家瑜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2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在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0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层面准值16×0.75,螺距1,重建层厚1mm,间隔0.7mm;碘...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在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0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层面准值16×0.75,螺距1,重建层厚1mm,间隔0.7mm;碘对比剂总量按患者体重计算,CTA延迟扫描时间用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法测定;重点运用专用软件测量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所需的所有参数。结果:Ⅲ型夹层26例,单个破口23例,多个破口3例。其中8例符合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14例,其中4例符合腔内隔绝术。16-MS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00%)。结论:16-MSCTA可从局部到整体对瘤体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腔内隔绝术所需的各项参数,为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术前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呼吸控制法在下肺野HRCT扫描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真林 邓开鸿 白红利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下肺野小病灶CT检出率的辅助方法。方法 :对 12 0例下肺小病变 ,在常规全肺螺旋CT扫描基础上 ,于膈上 2cm和病变明显处各作一层HRCT扫描。其中 6 0例行腹部加压 ,另 6 0例未作腹部加压。结果 :腹部加压组HRCT与同层螺旋C... 目的 :探讨提高下肺野小病灶CT检出率的辅助方法。方法 :对 12 0例下肺小病变 ,在常规全肺螺旋CT扫描基础上 ,于膈上 2cm和病变明显处各作一层HRCT扫描。其中 6 0例行腹部加压 ,另 6 0例未作腹部加压。结果 :腹部加压组HRCT与同层螺旋CT图像的符合率高于常规组 (P≤ 0 0 0 5 ) ;且重扫次数低于常规组 (P =0 0 0 1)。结论 :腹部加压辅助呼吸控制法能提高下肺野小病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控制法 下肺野 HRCT扫描 腹部加压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评价右心室功能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真林 袁元 +1 位作者 阳礼 邓莉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3,181,共5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64-MDCT)能否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准确测量右室功能,并以磁共振(MRI)作参照标准衡量其准确性。方法32例志愿者被连续纳入行64-MDCT和MRI扫描,获得右室心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量(...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64-MDCT)能否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准确测量右室功能,并以磁共振(MRI)作参照标准衡量其准确性。方法32例志愿者被连续纳入行64-MDCT和MRI扫描,获得右室心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量(RV-SV)和射血分数(RV-EF)。以MRI结果作参照标准,比较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的各心室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为0.29~0.66)。一致性检验和相关分析表明RV-EDV〔(0.6±4.9)mL;r=0.98〕、RV-ESV〔(-0.6±3.4)mL;r=0.97〕,RV-SV〔(0.9±5.6)mL;r=0.93〕和RV-EF〔(1.0±3.9)mL;r=0.88〕在MRI和64-MDCT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好。结论64-MDCT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准确评价右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功能 64-MD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剂量调控及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真林 邓开鸿 杨志刚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CT 剂量调控 成像技术 影像诊断
下载PDF
临床实用型CT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真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6期178-179,共2页
自2001年第一代16层CT面世,已经过去了近20年。我国64层以下CT(后统称临床实用型CT)的保有量和年采购量较大,其使用群体和临床需求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而不断变化。因此,临床实用型CT技术不断创新,同时采用了以智慧影像技术为代表的影像... 自2001年第一代16层CT面世,已经过去了近20年。我国64层以下CT(后统称临床实用型CT)的保有量和年采购量较大,其使用群体和临床需求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而不断变化。因此,临床实用型CT技术不断创新,同时采用了以智慧影像技术为代表的影像自动化、智能化工作流。时至今日,我国鼓励分级诊疗和精准医疗政策,给临床实用型CT做了全新的定位,也指明了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临床实用型CT的使用群体、临床应用及定量检查等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定量检查 实用型 分级诊疗 影像技术 精准医疗 发展趋势 临床需求
下载PDF
上腹CT扫描总时间对图像强化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李真林 陈宪 李福海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0-61,共2页
上腹CT扫描总时间对图像强化质量的影响李真林,陈宪,李福海华西医大附一院放射科CT扫描过程中,在血管中保持造影剂高浓度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图像强化质量的主要因素。压力注射器(MCT)的应用,使扫描与注射造影剂同时进行,可... 上腹CT扫描总时间对图像强化质量的影响李真林,陈宪,李福海华西医大附一院放射科CT扫描过程中,在血管中保持造影剂高浓度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图像强化质量的主要因素。压力注射器(MCT)的应用,使扫描与注射造影剂同时进行,可保持较高浓度时间,但MCT延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质量 总时间 造影剂 CT扫描 强化效果 扫描时间 图像重建 肝动脉 临床放射学 固有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