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牛煜焜 李远亮 +1 位作者 高杰 李碧雪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压电光催化材料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因素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传统光催化材料在提升自身载流子转移效率上面很难有所突破,并且光能的利用效率很低。因此,研究者们开发出压电协同光催化体系来提高催化的效率。通过介绍压电光催化... 压电光催化材料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因素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传统光催化材料在提升自身载流子转移效率上面很难有所突破,并且光能的利用效率很低。因此,研究者们开发出压电协同光催化体系来提高催化的效率。通过介绍压电光催化的机理、反应效率的影响因素等,综述了近年来压电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最后对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光催化材料 光生载流子 异质结 协同效应 内置电场
下载PDF
基于像增强器的紫外光谱探测系统中的噪声分析
2
作者 李碧雪 李野 秦旭磊 《应用物理》 CAS 2021年第1期80-93,共14页
为大幅度提升紫外光谱探测的灵敏度,本文将紫外像增强器与CCD器件耦合而成的紫外ICCD与分光组件再次耦合,构成直读式紫外光谱探测系统,并对其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像增强器的紫外光谱探测系统,并分别对紫外像增强器的噪声和CCD相机的噪... 为大幅度提升紫外光谱探测的灵敏度,本文将紫外像增强器与CCD器件耦合而成的紫外ICCD与分光组件再次耦合,构成直读式紫外光谱探测系统,并对其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像增强器的紫外光谱探测系统,并分别对紫外像增强器的噪声和CCD相机的噪声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曝光时间越长,CCD图像噪声越小,灰度曲线越平滑;反之,曝光时间越短,CCD图像受噪声影响越大,灰度曲线越剧烈。研究发现,帧积分时间的延长,能够有效降低随机噪声,使图像信噪比增高。本文工作为减少噪声对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探测效率,极大拓展紫外光谱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为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探测 像增强器 紫外ICCD CCD图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平扫CT值差值测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碧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1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平面CT值差值测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4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头部CT平扫。分析CT平扫结果和CT灌注成像结果,评估脑CT灌注成像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平面CT值差值测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4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头部CT平扫。分析CT平扫结果和CT灌注成像结果,评估脑CT灌注成像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的CT值差值;比较患者患侧和对侧病灶中心CBF、CBV、TTP,病灶中心和周边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结果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可疑病灶141例,平均CT值差值为(4.21±1.65)Hu;其中35例可疑病灶的CT值差值>2.80 Hu。在3~7 d内复查CT,经过临床随访等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8例。经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显示,238例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灌注异常,2例灌注正常;238例CT脑灌注成像异常患者患侧病灶中心CBF(10.34±4.91)ml/(min·100 g)、CBV(33.28±17.12)ml/kg低于对侧病灶中心的(39.44±3.16)ml/(min·100 g)、(48.65±3.72)ml/kg,TTP(16.01±2.49)s长于对侧病灶中心的(9.08±0.7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rCBF(10.34±4.91)ml/(min·100 g)、rCBV(33.28±17.12)ml/kg和周边rCBF(20.93±5.24)ml/(min·100 g)、rCBV(37.89±11.64)ml/kg低于对侧的(39.44±3.16)ml/(min·100 g)、(48.65±3.72)ml/kg,rTTP(16.01±2.49)s和(14.39±1.71)s长于对侧的(9.08±0.7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rCBF、rCBV低于病灶周边,rTTP长于病灶周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平扫CT值差值测量可以实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中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域,可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灌注成像 CT平扫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中心梗死区
下载PDF
心脏冠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碧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87-89,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脏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进行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冠脉造影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 目的 研究心脏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进行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冠脉造影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在心肌桥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冠脉造影检出心肌桥患者35例,经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检出32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诊断心肌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88%、97.87%、88.57%、99.46%、97.73%、0.88、0.54%、11.43%。结论 通过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心肌桥的诊断,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是值得推荐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后处理 心肌桥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碧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110-112,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扫描和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相结合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0例进行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4例,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50 ml的370 mg I/ml碘帕醇+3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及观察... 目的 研究低剂量扫描和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相结合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0例进行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4例,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50 ml的370 mg I/ml碘帕醇+3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及观察组(146例,管电压80 kVp,个体化对比剂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主观评分(肺动脉平均CT值、胸大肌平均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平均CT值、胸大肌平均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DIvol(6.21±0.89)mGy、DLP(239.24±1.76)mGy·cm、ED(3.48±0.86)mSv均低于对照组的(12.08±1.35)mGy、(452.46±2.94)mGy·cm、(6.32±1.05)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利用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可以在保证图像检测质量主观评分的基础上减少辐射剂量,有助于提升检查的安全性,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 个体化对比剂用量 CT肺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