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富铌橄榄岩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积清 王涛 +7 位作者 王秉璋 李五福 王泰山 薛万文 李玉龙 李青 金婷婷 袁博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铌橄榄岩中铌矿物主要为铌易解石(Nb_(2)O_(5)=50.33%~52.50%)、铌钙矿(Nb_(2)O_(5)=48.20%~50.27%)、褐铈铌矿(Nb_(2)O_(5)=42.80%~43.45%)、Stefanweissite矿(Nb_(2)O_(5)=33.14%~34.78%),次为钛铁矿(Nb_(2)O_(5)=3.45%~4.89%)。样品具低SiO_(2)(20.16%~29.20%)和K_(2)O+Na_(2)O(0.02%~2.47%)含量,高Mg O(22.88%~27.69%)含量和Mg^(#)值(74~82),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772~1807μg/g),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强烈富集LREE、亏损HREE,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17)。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Nb、Ta、Th、U、Sr、Pb,Nb含量高,为981~1753μg/g,平均1378μg/g,可能与晚阶段碳酸岩侵入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样品的(87Sr/86Sr)i值为0.70378~0.70396,ε_(Nd)(t)值为-0.49~0.31,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Ⅰ型地幔端元。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大格勒岩体中富铌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该地区拉张环境下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橄榄岩 矿物化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泰山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李积清 薛万文 李玉龙 林艳海 王春涛 张鑫利 曹锦山 袁博武 郑英 李青 张新远 赵志逸 金婷婷 马林 韩晓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SiO_(2)含量为0.61%~6.25%,CO_(2)含量为25.09%~36.09%,其CaO/(CaO+MgO+FeO^(T)+MnO)(CCMF)在0.41~0.51之间,属于镁质碳酸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在515~1863μg/g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284~589),无明显的Eu、Ce异常(δEu=0.89~1.23,平均1.01,δCe=0.96~1.11,平均1.0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明显富集Nb、Sr、Th、U、Pb、P,相对亏损Rb、K、Ti元素,Ba、Zr、Hf及HREE等元素接近原始地幔,Nb含量在126~5009μg/g之间(平均1568μg/g)。碳酸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3718~0.703964)和低ε_(Nd)(t)值(-1.07~-0.33),δ^(13)CV-PDB值为-8.5‰~-5.7‰,δ^(18)OV-SMOW值为8.9‰~14.4‰,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幔源特征,并在碳酸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热液蚀变作用,可能与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后伸展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SR-ND同位素 C-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玉龙 韩杰 +4 位作者 赵志逸 李积清 王涛 王秉璋 王泰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7,共16页
东昆仑志留纪岩浆活动强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晚期大洋俯冲阶段与碰撞阶段转换地质过程。本次研究对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志留纪基性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 东昆仑志留纪岩浆活动强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晚期大洋俯冲阶段与碰撞阶段转换地质过程。本次研究对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志留纪基性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430.2±2.4 Ma,形成时代为中志留世。辉长岩SiO_(2)(51.40%~53.66%)含量较低,MgO(18.56%~22.16%)和FeO^(T)(7.54%~10.64%)含量高,Mg^(#)为79~82。微量元素富集Rb、Th、Ba、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Ni(276~973μg/g)、Cr(2152~3574μg/g)和Sc(35.5~53.1μg/g)含量,低Nb/Ta值(3.23~8.68)和εHf(t)值(-7.3~-3.6)。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岛弧基性岩特征,其成因可能是流体和俯冲沉积物加入的富尖晶石橄榄岩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区域资料表明,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形成于东昆仑原特提斯洋俯冲晚期阶段,进一步限定原特提斯洋晚期俯冲与碰撞转换时限为中志留世,随后转入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志留纪 大格勒农场南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勘查进展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9 位作者 袁博武 李玉龙 李积清 翟国良 马林 李五福 韩晓龙 封建平 王泰山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通过三年的勘查工作,圈定5条铌矿体,矿体延伸长160~1280 m,控制最大斜深800 m,矿体厚度4.3~115.7 m,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伴生P_(2)O_(5)平均品位3.8%~5.6%。通过资源量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目前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资源 碱性岩-碳酸岩型 勘查进展 找矿前景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水沟东地区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涛 李积清 +3 位作者 韩杰 王泰山 李玉龙 袁博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98,共16页
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打开了东昆仑稀有、稀土矿找矿突破口。本次含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区稀土矿找矿空间,对该区战略性矿产找矿工作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水沟东地区... 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打开了东昆仑稀有、稀土矿找矿突破口。本次含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区稀土矿找矿空间,对该区战略性矿产找矿工作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水沟东地区石英正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了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获得岩石锆石U-Pb年龄为(400.2±3.7) Ma,属早泥盆世;岩石属于准铝质碱性系列,具有高SiO_(2)(64.11%~66.20%)、富Al_(2)O_(3)(15.98%~16.19%)、富碱(Na_(2)O+K_(2)O)含量(11.31%~11.85%),尤其富钾K_(2)O(7.24%~8.18%),低Ti_(2)O(0.38%~0.44%)、CaO(1.13%~1.86%)、MgO(0.13%~0.22%)特征。A/CNK值为0.9~0.98,富集Rb、K、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10000Ga/Al值为2.84~3.4,Zr含量为(751.30~1 034.85)×10^(-6),(Zr+Nb+Ce+Y)含量为(881.49~1 210.16)×10^(-6),锆石饱和温度为905.76~931.41℃,高的Y/Nb值(1.87~2.45)和构造图解指示,石英正长岩为A_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资料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锆石ε_(Hf)(t)值为-0.76~1.41,二阶段(t_(DM2))Hf模式年龄为1 435~1 303 Ma,表明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来源于幔源高温玄武质岩浆底侵中元古代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水沟地区 早泥盆世 A2型花岗岩 稀土矿化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沟里地区战红山过铝质流纹斑岩年代学、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树宽 陈国超 +3 位作者 李积清 陈孝珍 李瑞保 魏均启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8,共17页
东昆仑三叠纪花岗质岩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I型花岗岩特征的大型花岗岩基,而对少量出露的过铝质花岗岩研究较少。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沟里地区战红山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战红山流纹斑岩的结晶年龄为(245±1)M... 东昆仑三叠纪花岗质岩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I型花岗岩特征的大型花岗岩基,而对少量出露的过铝质花岗岩研究较少。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沟里地区战红山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战红山流纹斑岩的结晶年龄为(245±1)Ma。战红山流纹斑岩具有高Si(SiO2=74.50%~75.59%)、富Na(Na2O=4.04%~4.06%),高Na2O/K2O值(1.26~1.76)和铝饱和指数(A/CNK=1.07~1.14),呈弱过铝质−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具轻微的负异常和正异常(δEu=0.80~1.06);富集Ba、Rb、Th、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Nd、P、Ti等高场强元素,εHf(t)同位素主体呈富集特征(εHf(t)=-4.7~+0.9)。战红山过铝质流纹斑岩具I型花岗岩特征,为早期俯冲洋壳经过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外来流体的加入部分熔融的结果。战红山流纹斑岩具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岩浆岩分布以及沉积地层特征显示,早三叠世东昆仑地区处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早三叠世
下载PDF
南昆仑结合带盲矿西沟早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逯永卓 王泰山 +6 位作者 余福承 韩杰 林艳海 张鑫利 李积清 袁博武 徐贝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7,共15页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_(2)=72.03%~75.10%)、富碱(K_(2)O+Na_(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_(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SiO_(2)与TiO_(2)、Fe_(2)O_(3) T、MgO、Al_(2)O_(3)及Th与Rb元素均呈负相关,显现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岩浆源自局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加热引起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新特提斯班怒洋盆闭合在青藏高原北部引起的一种远程效应,并具有形成一期重要的钨锡成矿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仑 盲矿西沟 早白垩世 高分异S型花岗岩 新特提斯班怒洋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8
作者 张新远 李五福 +5 位作者 王秉璋 刘建栋 李善平 王春涛 李积清 曹锦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1-778,共18页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岩石SiO_(2)含量为65.45%~70.04%、Al_(2)O_(3)含量为15.30%~16.69%、K_(2)O/Na_(2)O为1.10~1.5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4~1.11之间,显示弱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相似的曲线特征,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的“V”型右倾特征。岩石明显富集Cs、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两个岩体的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217.9~216.3 Ma之间,指示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n(^(176)Hf)/n(^(177)Hf)为0.282453~0.282543,ε_(Hf)(t)值为-6.84~-3.50,相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48~1.69 Ga,暗示源区可能为古老地壳。综合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相关研究,认为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后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晚三叠世
下载PDF
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积清 张鑫利 +3 位作者 王涛 李青 王泰山 薛万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0,共11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SiO_(2)为73.82%~75.65%,K_(2)O/Na_(2)O=0.61~0.95,相对...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SiO_(2)为73.82%~75.65%,K_(2)O/Na_(2)O=0.61~0.95,相对富钠,贫MnO(0.05%~0.06%)、P_(2)O_(5)(0.05%)和TiO_(2)(0.17%~0.2%),A/CNK值为1~1.09,平均为1.053,Al_(2)O_(3)为12.02%~13.12%,里特曼指数δ值为1.61~1.89,TFeO/MgO为2.44~2.54,DI为91.2~92.64,表明其为过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134.89×10^(-6)~165.65×10^(-6)),LREE/HREE=7.99~8.85,(La/Yb)N=9.9~11.2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表现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曲线。δEu为0.58~0.66,岩石具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高场强元素U、Th、Pb相对富集,K、P、Ti相对亏损特征。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测年 中三叠世 东昆仑 战红山
下载PDF
东昆仑黑刺沟金矿区晚奥陶世花岗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积清 王秉璋 +3 位作者 王涛 王明 李青 马永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73-2185,共13页
黑刺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西向构造与金矿化带近平行产出,是近年勘查工作新圈定的与金矿化有成因关系的酸性岩脉。对研究区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 黑刺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西向构造与金矿化带近平行产出,是近年勘查工作新圈定的与金矿化有成因关系的酸性岩脉。对研究区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岩浆源区等。研究结果表明,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45.8±2.4 Ma(MSWD=0.36),形成时间为晚奥陶世。岩石SiO_(2)含量在75.17%~78.94%之间,K_(2)O+Na_(2)O含量为5.49%~7.07%,K_(2)O/Na_(2)O=0.01~0.03,相对贫钾富钠,贫MnO(0.05%~0.07%)、MgO(0.08%~0.25%)、P_(2)O_(5)(0.07%~0.08%)和TiO_(2)(0.15%~0.18%),属低钾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值为0.92~0.99,A/NK值为1.1~1.14,为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32.4×10^(-6)~183.95×10^(-6)之间,LREE/HREE=8.04~8.78,微量元素显示Ba、Th、Pb相对富集,K、P、Ti亏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Sr-Nd-Pb-Hf同位素显示,样品具有高的I_(Sr)值(0.7133~0.7158),低ε_(Nd)(t)值(-4.45~-5.15),t_(DM)年龄为1.54~1.6 Ga,初始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_(i)=18.218~18.375,(^(207)Pb/^(204)Pb)_(i)=15.63~15.738,(^(208)Pb/^(204)Pb)_(i)=38.22~38.544,锆石ε_(Hf)(t)值为-11.12~+0.13,t_(DM2)=1.42~1.65 Ga。综合认为,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环境下的陆缘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中—古元古代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沟花岗斑岩 岩石成因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晚奥陶世
下载PDF
青海亚日何师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11
作者 李积清 王明 +3 位作者 李青 薛万文 余福承 徐贝贝 《矿产勘查》 2019年第9期2171-2179,共9页
亚日何师金矿区位于青海省中部,夹持于东昆南断裂和布青山南缘断裂之间,属阿尼玛卿铜、钴、锌、金、银成矿带,区内次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物质组成丰富。亚日何师金矿床是近年来该成矿带上在马尔争组地层中发现的小型金矿床... 亚日何师金矿区位于青海省中部,夹持于东昆南断裂和布青山南缘断裂之间,属阿尼玛卿铜、钴、锌、金、银成矿带,区内次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物质组成丰富。亚日何师金矿床是近年来该成矿带上在马尔争组地层中发现的小型金矿床,赋矿岩石主要为褐铁矿化微晶灰岩、蚀变花岗斑岩,矿化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间破碎带及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特征明显,共圈定金矿体14条。作者通过勘查实践,分析了亚日何师金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矿床特征 矿床成因 马尔争组 亚日何师
下载PDF
青海格尔木拉陵灶火地区矿产分布规律及找矿远景区划分 被引量:14
12
作者 鲁海峰 李积清 +1 位作者 殷占虎 李玉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68,77,共4页
拉陵灶火地区铁多金属矿产资源是近年来我院在东昆仑地区找矿的新成果。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结合区域物化探异常分布规律、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将拉陵灶火地区划分出3个找矿远景区,并进一步指出各远景区下一步主攻矿床类型及勘查模型。
关键词 拉陵灶火 成矿地质背景 矿产分布规律 找矿远景区 勘查模型
下载PDF
青海格尔木开木棋地区两种矿床成矿系列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海峰 王树林 +2 位作者 李积清 殷占虎 李玉龙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通过对开木棋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的总结,初步建立出该区两种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矿床成矿系列。经过勘查实践,证实两种系列模式在区域成矿预测和部署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开木棋 矿产分布规律 矿床成矿系列 勘查实践
下载PDF
东昆仑希望沟地区铜镍矿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志逸 李积清 +1 位作者 马林 李元宝 《矿产勘查》 2019年第10期2544-2548,共5页
希望沟铜镍矿区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发现的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在GA158和GA159号异常区内发现了10条超基性岩脉(Σ1-Σ3、Σ6-Σ12),均含镍黄铁矿。希望沟地区与南侧邻区约10 km的浪木... 希望沟铜镍矿区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发现的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在GA158和GA159号异常区内发现了10条超基性岩脉(Σ1-Σ3、Σ6-Σ12),均含镍黄铁矿。希望沟地区与南侧邻区约10 km的浪木日铜镍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且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希望沟地区 铜镍硫化物 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成矿潜力
下载PDF
东昆仑南部稳流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及其特征
15
作者 陈健 金婷婷 +1 位作者 李积清 王涛 《青海国土经略》 2015年第3期65-67,共3页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稳流河地区发现一系列古近纪推覆体。这些推覆体主要以昆中、昆南断裂为依托,其中以昆南断裂为主推覆面的推覆构造向北发生推覆作用,使中三叠世马尔争组地层发生强位移至古近纪雅西措组地层之上,以昆中...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稳流河地区发现一系列古近纪推覆体。这些推覆体主要以昆中、昆南断裂为依托,其中以昆南断裂为主推覆面的推覆构造向北发生推覆作用,使中三叠世马尔争组地层发生强位移至古近纪雅西措组地层之上,以昆中断裂为主推覆面的推覆构造向南发生推覆作用,使早古生代纳赤台群地层向南位移至中三叠纪马尔争和古近纪沱沱河组地层之上,在此之前地质界普遍认为夹持于"昆中缝合带"和"昆南缝合带"之间,物质组成主要为加里东、华力西期两次板块裂离及俯冲过程中形成一个复合型俯冲碰撞杂岩带,从而忽视了推覆构造对杂岩带的再造作用,本文通过稳流河中沟上游向南逆冲推覆构造和博卡雷克塔格向北逆冲推覆构造的实例,从推覆方面、物质组成、推覆时代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为东昆仑地区新构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逆冲推覆构造 昆中断裂 昆南断裂 物质组成 新构造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地区银多金属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建亮 鲁海峰 +3 位作者 陈静 唐健 李积清 付彦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东昆仑东段地区近年来在银矿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对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哈日扎铜银多金属矿和什多龙铅锌银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东昆仑东段地区银多金属成矿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岩浆岩,次要控矿因素为基底岩系与地层;... 东昆仑东段地区近年来在银矿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对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哈日扎铜银多金属矿和什多龙铅锌银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东昆仑东段地区银多金属成矿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岩浆岩,次要控矿因素为基底岩系与地层;成矿时代集中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银多金属矿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 控矿因素 找矿潜力 东昆仑
下载PDF
青海省杂多县沙呼腾镇中晚泥盆世地层的发现及特征
17
作者 陈健 金婷婷 +1 位作者 李积清 王涛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0-83,共4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杂多然青走日麻一带新发现一套中泥盆世地层,结合岩石学、岩相学及古生物化石特征研究和对比,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出露于玉树县巴塘乡汹钦地区的中泥盆世汹钦组地层基本一致。由此推测在前人厘定的杂多地区...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杂多然青走日麻一带新发现一套中泥盆世地层,结合岩石学、岩相学及古生物化石特征研究和对比,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出露于玉树县巴塘乡汹钦地区的中泥盆世汹钦组地层基本一致。由此推测在前人厘定的杂多地区早石炭世杂多群下部可能普遍存在该套地层,只是由于受调查精度限制,未能全部填绘出来。通过对新发现的中泥盆世地层的研究,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地质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泥盆世 然青走日麻 地层
下载PDF
东昆仑卡尔却卡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龄及Sr-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积清 陈静 +3 位作者 史青瑞 李彬 王进寿 舒树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5,共9页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结果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220.4 Ma±0.79Ma(MSWD=0.30)。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ACNK=0.93~1.04)、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结果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220.4 Ma±0.79Ma(MSWD=0.30)。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ACNK=0.93~1.04)、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中等(σEu介于0.47~0.70之间)等特征。岩体(^(87)Sr/^(86)Sr)_ⅰ值为0.710 71~0.713 66,平均0.711 52,εNd(t)值为-3.6^-5.4,平均-4.1,T_(2DM)=1.29-1.44Ga,平均1.36Ga。考虑到本区中晚三叠是花岗岩类普遍含大量暗色镁铁质包体,具有明显的岩浆底侵和混合的证据,且样品Sr-Nd同位素显示富集地幔源区特征,认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后碰撞阶段,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底侵并与古老陆壳发生混合,幔源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解释了东昆仑地区成矿作用主要与中晚三叠世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卡尔却卡矿床 东昆仑
原文传递
东昆仑马尼特金矿床赋矿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积清 王涛 +2 位作者 陈静 白宗海 林艳海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7,共9页
马尼特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混杂岩带,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发现的与马尔争组地层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小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部位。本次研究通过对赋矿花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 马尼特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混杂岩带,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发现的与马尔争组地层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小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部位。本次研究通过对赋矿花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结果显示: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3.25 Ma±0.62 Ma(MSWD=0.99),代表其侵入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w(SiO2)在66.96%~68.3%之间,K2O/Na2O=0.54~0.63,相对富钠,贫w(MnO)(平均0.03%),w(P2O5)(0.14%~0.16%)和w(TiO2)(0.4%~0.46%),A/CNK值为1.05~1.16,平均1.106,w(Al2O3)介于15.37%~15.72%之间,里特曼指数δ值为1.43%~1.89%,TFeO/MgO为1.72~1.84,DI为74.19~79.94,表明其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110.67×10^-6~121.36×10^-6),表现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曲线,LREE/HREE=13.54~15.12,[(La/Yb)N=20.42~20.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负Eu异常中等(δEu介于0.94~0.99之间),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及K,P,Ti相对亏损,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结合其形成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于早-中生代巴颜喀拉地块和东昆仑地块后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晚三叠世 花岗闪长岩 马尼特金矿床 东昆仑 岩石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东昆仑布尔汗布达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初探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秉璋 李积清 +2 位作者 付长垒 许海全 李五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3-1270,共18页
东昆仑布尔汗布达弧位于东昆中断裂南侧,不同于北昆仑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弧,是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对研究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布尔汗布达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L... 东昆仑布尔汗布达弧位于东昆中断裂南侧,不同于北昆仑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弧,是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对研究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布尔汗布达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Lu-Hf和Sr-Nd同位素资料,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推断布尔汗布达弧与增生造山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寒武纪(515~482 Ma)、中奥陶世(465~463 Ma)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54~438 Ma)3期.寒武纪岩浆岩是富铌镁铁-超镁铁质岩和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闪长岩,中奥陶世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二长花岗岩,晚奥陶世岩浆岩主要是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次为中钾钙碱性偏铝质石英闪长岩和拉斑玄武质辉绿岩.3期岩浆活动中酸性侵入岩微量元素组成与弧安山岩(CAA)相似,寒武纪闪长岩Sr/Y比值(22.6~30.0)低,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Sr/Y比值(34.4~37.1)中等,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Sr/Y比值(49.4)较高,并且均富集全岩放射性成因Sr、Nd同位素;寒武纪闪长岩(^(87)Sr/^(86)Sr)i为0.7151~0.7157,ε_(Nd)(t)值为-7.4~-7.3;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是0.7076~0.7077,ε_(Nd)(t)值是-2.5~-2.4;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是0.7059~0.7065,ε_(Nd)(t)值是(-3.3~-1.7),闪长岩(^(87)Sr/^(86)Sr)i是0.7069~0.7085,ε_(Nd)(t)值是-6.0~-5.6.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寒武纪闪长岩ε_(Hf)(t)为-6.8~-4.4,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ε_(Hf)(t)是+0.13~+2.90,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ε_(Hf)(t)为-2.7~9.2,闪长岩ε_(Hf)(t)为-8.6~-2.1.综上所述,推断布尔汗布达弧是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陆缘弧,经历了3个重要的演化阶段,早期(515~482 Ma)俯冲带楔状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同时诱发古元古代下地壳重熔形成中酸性岩浆;中期(465~463 Ma)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小规模酸性岩浆,晚期(454~438 Ma)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加厚下地壳形成,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成分的中酸性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布尔汗布达 早古生代 岩浆弧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