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PCI术前的应用
1
作者 龚波 师干伟 +4 位作者 蔡高军 沈丹丹 恽健 许建兴 李红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8-30,4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的应用。方法选取63例患者冠状动脉CT检查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资料,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软件进行CT血流储备分数分析,根据是否进行支架治疗分为PCI组和非PCI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的应用。方法选取63例患者冠状动脉CT检查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资料,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软件进行CT血流储备分数分析,根据是否进行支架治疗分为PCI组和非PCI组,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率及CT血流储备分数。结果冠状动脉PCI组患者斑块处管腔较非PCI组狭窄,狭窄远端CT血流储备分数亦低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流储备分数能无创、快速、准确的“一站式”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解剖学和功能学评估,拓展了CT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运用,提高了冠心病需要介入治疗的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基于CCTA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慧 刘良卿 +3 位作者 龚波 李红尧 潘靓 邢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63-66,6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为ACS组48例和SCAD组49例。将狭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设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脂肪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比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97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测试组30例。通过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基于CCTA检查勾画的冠周脂肪ROI的图像中获取78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6个特征来构建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基于提取的脂肪衰减指数构建FAI模型。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测试组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1、0.884)均高于FAI模型的AUC(0.721)。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测试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6.7%、93.3%。结论:基于CCTA检查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明显优于FAI模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肪组织 影像组学 脂肪衰减指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锁骨下动脉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尧 龚波 +2 位作者 沈丹丹 陈建平 郑建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85-98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 CT 锁骨下动脉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双源CT 锁骨下动脉成像检查的27例患者数据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 PR)及曲面重建(... 目的:探讨双源 CT 锁骨下动脉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双源CT 锁骨下动脉成像检查的27例患者数据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 PR)及曲面重建(CPR)等处理。观察锁骨下动脉的走行,管腔病变情况。结果锁骨下动脉正常2例;检出粥样斑块14例,其中混合斑块7例、非钙化斑块4例、钙化斑块3例,斑块位于开口处9例,近段5例;管腔闭塞5例,均位于开口处;夹层病变3例,均为开口处,受累于主动脉夹层;血管走行异常2例,均为右侧,绕行于胸骨上窝;粥样斑块行支架术后1例。结论双源 CT 血管成像技术无创、便捷、经济,联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充分显示锁骨下动脉的走行、明确诊断管腔有无病变、了解管腔外血管周围的情况,对临床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四种检查模式对肺动脉CTA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尧 龚波 +2 位作者 贺俊斌 梅晓燕 高永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5期146-148,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四种不同检查模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低管电压100 k Vp Flash模式,B组采用常规120 k Vp Flash模式,C组采用80/s... 目的:评价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四种不同检查模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低管电压100 k Vp Flash模式,B组采用常规120 k Vp Flash模式,C组采用80/sn140 k V双能量扫描,D组采用100/sn140 k V双能量扫描。比较各组间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A组CTDIvol、DLP和ED分别为(3.05±0.43)m Gy、(115.51±22.7)m Gy·cm、(2.02±0.39)m Sv;B组分别为(5.50±1.41)m Gy、(186.66±46.5)m Gy·cm、(2.96±0.55)m Sv;C组分别为(5.18±1.77)m Gy、(172.54±30.20)m Gy·cm、(2.79±0.63)m Sv;D组分别为(6.29±2.13)m Gy、(203.5±54.20)m Gy·cm、(3.51±0.71)m Sv。四组肺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最低,D组辐射剂量最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迅速便捷,图像质量良好,便于观察诊断,采用Flash扫描模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肺动脉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相关粥样斑块的CT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尧 龚波 +2 位作者 吴惠明 高永炳 陆成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9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心肌桥相关粥样斑块的特性,探讨其与心肌桥的关系。方法:选取近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CT检查数据,根据左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是否合并粥样斑块分为肌桥组(左前降支心...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心肌桥相关粥样斑块的特性,探讨其与心肌桥的关系。方法:选取近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CT检查数据,根据左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是否合并粥样斑块分为肌桥组(左前降支心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斑块组(左前降支仅有粥样斑块)及对照组(左前降支无异常),比较各组数据。再将肌桥组患者根据心肌桥近侧段血管粥样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分组分析斑块特性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肌桥组34例,心肌桥均为单发,位于血管近段3处,中段30处,远段1处,合并有粥样斑块40处,位于血管近段36处,中段0处,远段4处;斑块组77例,粥样斑块84处,位于血管近段55处,中段27处,远段2处;对照组57例。肌桥组与斑块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斑块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桥组患者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P<0.05),心肌桥近侧段血管粥样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斑块性质和长度、肌桥长度及壁冠状动脉类型无关(P>0.05)。结论:合并有心肌桥的冠状动脉在各种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心肌桥近侧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与斑块及心肌桥本身的特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粥样斑块 CT
下载PDF
MSCTA与高压注射器匹配的应用探讨
6
作者 李红尧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与高压注射器应用的匹配问题。方法选取720例(年龄18~85岁,平均60.2岁;男465例,女255例)作CT检查的患者,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机及德国Ulich高压注射器和优维显370mg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与高压注射器应用的匹配问题。方法选取720例(年龄18~85岁,平均60.2岁;男465例,女255例)作CT检查的患者,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机及德国Ulich高压注射器和优维显370mgI/ml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静脉团注,观察CT的影像效果。结果高压注射器与MSCTA扫描的合理匹配可取得良好的影像效果。结论正确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使MSCTA扫描时间和团注速度、剂量相匹配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疾病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对比剂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武洪林 李俊 +3 位作者 李红尧 魏文峰 蒋兰芝 王德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评估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A组:管电压80/Sn140 k Vp,对比剂32ml(270mg I/ml)。B组:管电压100/Sn140 k Vp,对比剂40ml(3... 目的评估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A组:管电压80/Sn140 k Vp,对比剂32ml(270mg I/ml)。B组:管电压100/Sn140 k Vp,对比剂40ml(370mg I/ml)。记录各段动脉CT值、噪声值、对比噪声比、信噪比,以及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了A组的升主动脉噪声值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图像的血管CT值、噪声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减少了23.8%(P<0.001)。A组每例患者的碘摄入量较B组下降了41.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44)。两名医生对图像质量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63(P<0.001)。结论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可以用于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基础上,能同时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低管电压 低剂量对比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皮插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优华 徐强 +6 位作者 孙军 沈涛 石红建 唐庆放 陈其英 周明霞 李红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8-6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插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巢囊肿,在同轴套管针内插入4F多侧孔猪尾巴导管,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4例76个卵巢囊肿。其中单纯性囊肿48个、巧克力囊肿28个。结果64例卵巢囊肿穿刺成功率10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插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巢囊肿,在同轴套管针内插入4F多侧孔猪尾巴导管,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4例76个卵巢囊肿。其中单纯性囊肿48个、巧克力囊肿28个。结果64例卵巢囊肿穿刺成功率100%,58例(占90.6%)治愈,6例(占9.4%)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穿刺插管法硬化治疗卵巢囊肿是硬化彻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插管 硬化治疗
下载PDF
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龚波 武洪林 +8 位作者 沈丹丹 陈建平 陆成栋 郑建刚 唐庆放 李红尧 吴惠明 殷超 薛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率 重建时相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CT透视下16G套管针穿刺活检纵隔及纵隔旁病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优华 徐强 +5 位作者 沈涛 孙军 石红建 陈其英 周明霞 李红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CT透视下同轴套管针穿刺纵隔及纵隔旁病灶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图像结合激光定位灯确定穿刺点,取16G同轴套管针穿刺、18G自动活检枪摄取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 目的探讨CT透视下同轴套管针穿刺纵隔及纵隔旁病灶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图像结合激光定位灯确定穿刺点,取16G同轴套管针穿刺、18G自动活检枪摄取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而得到证实。结果本组56例病灶,其中纵隔29例、纵隔旁27例,病灶最大径为12~40mm。穿刺到位率为100%。55例穿刺活检得到的组织细胞学报告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治结论相符合,1例无法作出明确的组织细胞学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8.2%。发生气胸4例,占7.1%(4/56),其中1例作微创性胸腔闭式引流;少量咯血7例,占12.5%(7/56;)未发生血胸、感染、针道肿瘤种植等情况。结论采用16G粗针在CT透视下行纵隔及纵隔旁病灶穿刺活检是安全准确、经济实用的临床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透视 纵隔 穿刺活检
下载PDF
64层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洪林 陈建平 +9 位作者 龚波 陆成栋 唐庆放 王德杭 李红尧 吴惠明 薛维 殷超 吴小松 周明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层CT心电门控CTPA且影像质量良好的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了常规CTPA。对常规CTPA患者,测量横断位、四腔心左右室最大短轴内径。对心电... 目的:评价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层CT心电门控CTPA且影像质量良好的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了常规CTPA。对常规CTPA患者,测量横断位、四腔心左右室最大短轴内径。对心电门控CTPA患者,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最大内径,并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然后对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右心功能各组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中央型、周围型及阴性组之间参数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阳性30例,其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10例。对于阴性组与阳性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P=0.02)、每搏输出量(P=0.015)及射血分数(P=0.01)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左室(RV/LV)收缩末期容积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对于中央型、周围型与阴性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周围型与阴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RV/LV容积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收缩末期中央型与周围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内径及RV/LV内径比在阴性与阳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RV/LV内径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P<0.05)或周围型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对评价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右心室 心电门控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48例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平 唐庆放 +3 位作者 王国裕 李红尧 周明霞 石红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5-686,692,共3页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v。简称MSCTA)是通过快速注入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区进行连续快速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将此技术应用于48例...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v。简称MSCTA)是通过快速注入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区进行连续快速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将此技术应用于48例颈、脑血管成像,兹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骨关节创伤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维 李红尧 吴惠明 《常州实用医学》 2012年第6期381-382,共2页
骨关节损伤常规检查以X线检查为主。由于某些不规则骨或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的部位,影像重叠较多,导致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并可利用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强大的图... 骨关节损伤常规检查以X线检查为主。由于某些不规则骨或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的部位,影像重叠较多,导致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并可利用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优势,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近年来,本院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损伤性疾病,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骨关节创伤 损伤性疾病 技术诊断 应用 多层螺旋CT 最大密度投影 骨关节损伤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永炳 龚波 +11 位作者 武洪林 周燕娟 夏锡仪 朱燕 李尊 许建兴 郑建刚 恽健 何赟 李红尧 吴惠明 王德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224-2227,共4页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运用肺功能分析软件测定肺气肿指数(LAV%,即肺低衰减区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分析LAV%与PFT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LAV%>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别L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对于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患者LAV%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气肿指数 肺功能
全文增补中
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的检查应用
15
作者 吴小松 陆成栋 +4 位作者 龚波 武洪林 李红尧 郑建刚 石红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介入治疗后支架管腔评估的应用。方法:对32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观察评价...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介入治疗后支架管腔评估的应用。方法:对32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观察评价支架管腔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支架40处,其中髂动脉2处,髂外动脉6处,股动脉24处,腘动脉8处;25处支架通畅,6处支架管腔轻度狭窄,4处支架管腔中度狭窄,3处管腔重度狭窄,2处管腔闭塞。结论: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无创、便捷、可靠,可清楚地显示下肢动脉支架形态,通过多种重组方法进行图像处理,观察评价支架管腔内情况,为临床评估术后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下肢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应用分析
16
作者 吴惠明 武洪林 +1 位作者 杨克宇 李红尧 《常州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从技术上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I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栓塞的患者43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W)、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所... 目的从技术上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I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栓塞的患者43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W)、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较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34例共533支肺动脉血栓形成,图像有助于评价栓子的部位和数量。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动脉栓塞安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CT 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MRI联合DR、MSCT对膝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卫忠 龚波 +5 位作者 许建兴 郑建刚 武洪林 王开香 顾勇坚 李红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84-85,共2页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评判膝关节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愈后情况的重要手段。方法主要有x线、C-F、MRI检查。作者总结55例膝关节创伤的MRI表现,并与X线平片及CT图像对照分析,评价以上检查在膝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膝关节 磁共振 数字X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CT测量肺动脉直径对COPD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俊斌 武洪林 +6 位作者 周燕娟 朱燕 武求花 龚波 许建兴 李红尧 吴惠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6期452-454,464,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测量肺动脉直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COPD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胸部CT、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CT测量肺动脉(PA)和升主动脉(A)直径。计算PA及PA:A比值在诊断PH... 目的探讨胸部CT测量肺动脉直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COPD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胸部CT、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CT测量肺动脉(PA)和升主动脉(A)直径。计算PA及PA:A比值在诊断PH中的不同临界值。结果 92例COPD患者中,包括PH 43例,非PH 49例。PH组、非PH组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0. 83±3. 82) mm、(25. 66±2. 54) mm,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0. 99±0. 12)、(0. 84±0. 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A:A≥1的阴性预测值78%,阳性预测值为94%。PA直径≥30mm的阴性预测值为77%,阳性预测值为64%。PA和PA:A比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 73、0. 54,P <0. 01)。结论 PA及PA:A比值可作为筛查PH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功能试验 超声心动图 CT
下载PDF
双能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建平 武洪林 +2 位作者 高永炳 吴小松 李红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8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双能CTA征象,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处理。结果:50例患者CTA检出动脉瘤34个,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个... 目的:探讨双能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双能CTA征象,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处理。结果:50例患者CTA检出动脉瘤34个,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0个,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瘤9个,瘤体最大径15 mm,DSA检出35个,CTA漏诊1个前交通动脉瘤。结论:双能CTA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的影像检查手段,可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丹丹 何国平 +2 位作者 龚波 郑建刚 李红尧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14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CT检查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心肌桥的检出率,观察肌桥位置,测量肌桥长度,分析壁冠状动脉类型,再根据有无心肌桥分组分析比较粥样斑块的特性.结果 全部病例...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14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CT检查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心肌桥的检出率,观察肌桥位置,测量肌桥长度,分析壁冠状动脉类型,再根据有无心肌桥分组分析比较粥样斑块的特性.结果 全部病例检出心肌桥81例,检出率为37.85%,肌桥分布左前降支80例,中间支l例,均为单支单段血管受累.左前降支近段心肌桥8例,中段肌桥67例,远段肌桥5例,肌桥平均长度(19.3 ±8.9)mm,肌桥的长度与发生位置无相关(P>0.05).壁冠状动脉类型以表浅型多见.伴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检出斑块35处,远段2处.合并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P<0.05),但斑块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与肌桥无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桥以左前降支中段好发,多为表浅型,肌桥的长度与发生位置无相关性;伴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但斑块的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与肌桥无相关性.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