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大戟醇提物灌胃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李绍花 陈福长 +5 位作者 袁圆 龙玉淮 邱斌 何红平 黄丰 李宝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红大戟醇提物灌胃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每组8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 目的观察红大戟醇提物灌胃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每组8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以腹腔注射及雾化卵蛋白(OVA)激发液的方式建立哮喘模型,红大戟醇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分别给予红大戟醇提物200 mg/kg、地塞米松1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末次雾化激发第2天,使用全身体积描记系统检测0、6.25、12.5、25、50、100 mg/mL乙酰甲胆碱(Mch)作用后的气道反应性指标呼气间歇(Penh)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抗体(OVA-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re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Th2细胞因子(IL-4、IL-5、IL-9、IL-13)。各组小鼠处死后取右肺中叶组织,HE及PAS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同浓度Mch作用后比较,模型组小鼠25、50、100 mg/mL Mch作用后的Penh值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同浓度Mch作用后比较,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小鼠50、100 mg/mL Mch作用后的Penh值均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总IgE、OVA-IgE水平均升高,BALF中IL-10、IFN-γ水平均降低而IL-4、IL-5、IL-9、IL-13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小鼠血清总IgE、OVA-IgE水平均降低,BALF中IL-10、IFN-γ水平均升高而IL-4、IL-5、IL-9、IL-13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高分泌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小鼠肺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红大戟醇提物灌胃有助于降低哮喘小鼠的气道反应性及肺组织炎症反应、黏液分泌等,其机制可能与恢复Th1/Th2的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大戟醇提物 哮喘 气道反应性 炎症反应 Th1/Th2免疫平衡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李绍花 陈宇凡 +5 位作者 钱海珊 陈邦 陈福长 李红芳 何红平 李宝晶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后,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后,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楤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1)、(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2)、methyl(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ate(3)、capillasterolide(4)、二十六烷(5)、(-)-loliolide(6)、methyl hematinate(7)、对羟基苯乙胺(8)、(S)-methyl 2-acetamido-3-phenylpropanoate(9)、异香草酸(10)、vanillic acid(11)、p-hydroxybenzoic acid(12)。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白背叶楤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中的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2
3
作者 钱海珊 普津姣 +5 位作者 王娟 李红芳 陈帅 李绍花 李宝晶 何红平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楤木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五烷醇(pentadecanol,1)、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e,2)、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balansenateⅠ(6)、壬二酸二甲酯(methyl azelate,7)、α-亚麻酸甲酯(methyl linolenate,8)、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9)、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10)、豆甾醇(sitosterol,1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stigmasterol,13)、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8、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1~13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2~13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甾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尹芃程 王亭 +5 位作者 钱海珊 李绍花 李红芳 李艳平 何红平 李宝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22-3525,共4页
目的 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 var.nuda Nakai化学成分。方法 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经过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 目的 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 var.nuda Nakai化学成分。方法 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经过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丙酸乙酯(1)、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2)、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3)、咖啡酸(4)、6, 7-二羟基香豆素(5)、3, 4-二羟基苯甲酸(6)、槲皮素(7)、山柰酚(8)、异槲皮苷(9)、二十八烷醇(10)、十六烷酸(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9、10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沙蟾毒精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令麒 钱海珊 +4 位作者 李绍花 陈帅 黄丰 何红平 李宝晶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沙蟾毒精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10、20、40、80 nmol/L的沙蟾毒精,对照组正常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并计... 目的观察沙蟾毒精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10、20、40、80 nmol/L的沙蟾毒精,对照组正常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沙蟾毒精低、中、高剂量组,沙蟾毒精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25、2.5、5 nmol/L的沙蟾毒精,对照组正常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沙蟾毒精与JAK1、JAK2、STAT3的结合度,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沙蟾毒精作用后HepG2细胞中的p-JAK1、p-JAK2、p-STAT3蛋白。结果5、10、20、40、80 nmol/L的沙蟾毒精作用24、48、72 h后HepG2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沙蟾毒精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和沙蟾毒精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上清液IL-6、TGF-β1、VEGF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沙蟾毒精中、高剂量组细胞上清液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沙蟾毒精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上清液IL-8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沙蟾毒精与JAK1、JAK2、STAT3有良好的亲和力;沙蟾毒精中、高剂量组细胞中p-JAK1、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沙蟾毒精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沙蟾毒精高剂量组p-JAK1、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沙蟾毒精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沙蟾毒精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沙蟾毒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EPG2细胞 沙蟾毒精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JAK/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