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崖南凹陷烃源岩生烃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绪深 肖贤明 +1 位作者 黄保家 李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1,共3页
针对目前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天然气系统勘探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烃动力学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生烃实验获得的气体产率和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天然气系统勘探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烃动力学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生烃实验获得的气体产率和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初步圈定崖13-1气田天然气主要来自崖南凹陷斜坡带崖城组含煤地层,烃源岩埋深在4300~6000 m之间,目前正处在主生气阶段;崖城组热解气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表明,崖13-1气田天然气成藏时间较晚,属于'累积'集气成藏,成熟度在1.5%~2.3%之间,显然为烃源岩气窗阶段充注,因此有利于气藏形成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生烃动力学 碳同位素动力学 烃源岩 崖南凹陷 气藏形成 碳同位素 力学应用 凹陷 崖13-1气田
下载PDF
莺-琼盆地三维压力场和油气运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绪深 欧本田 +2 位作者 李强 高阳东 李立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4,共5页
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地层特征。莺歌海盆地的异常压力分布显示,平面上异常高压自中央坳陷带向盆地两侧斜坡带逐渐减小并过渡为静水压力,纵向上中央坳陷带受底辟活动的影响,压力系数自上新统下部地层往下逐渐增大,向两侧斜坡... 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地层特征。莺歌海盆地的异常压力分布显示,平面上异常高压自中央坳陷带向盆地两侧斜坡带逐渐减小并过渡为静水压力,纵向上中央坳陷带受底辟活动的影响,压力系数自上新统下部地层往下逐渐增大,向两侧斜坡带逐渐减小,呈现“圣诞树”的展布特征。底辟带中浅层及底辟带周缘压力过渡带、中深层压力回倾带均是油气运移的指向,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域。琼东南盆地的崖南凹陷和乐东凹陷的超压最高,宝岛凹陷的超压较低,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揭示由浅至深地层压力系数逐渐增大,但存在着中新统三亚组和中新统陵水组三段2个明显的泄压带,这2个带也是重要的天然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压力场 流体势 成藏动力 天然气聚集
下载PDF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 被引量:94
3
作者 解习农 任建业 +2 位作者 王振峰 李绪深 雷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7,共11页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陆缘盆地,如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而且这些盆地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非同步性。这些陆缘破裂过程与南海扩张作用过程呈现明显不一致性。研究表明,南海扩张时期...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陆缘盆地,如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而且这些盆地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非同步性。这些陆缘破裂过程与南海扩张作用过程呈现明显不一致性。研究表明,南海扩张时期南海南、北大陆边缘均形成了一系列裂陷盆地,然而,南海南部、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时间不同,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于23Ma或21Ma,而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于15.5Ma,显然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结束时间明显早于南部大陆边缘盆地。南海扩张停止后,南海南、北部陆缘仍表现出明显差异,北部陆缘仍以伸展作用为主,晚中新世以来出现快速沉降幕,而南海南部陆缘则以挤压作用为主,且其挤压时间及强度呈现南早北晚的特点,即南部曾母盆地明显早于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演化的差异性,特别是构造转型差异变化,为新生代南海扩张的迁移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可以推断南海不同期次海盆扩张可能存在向南的突然跃迁。因此,本次研究梳理出的南海不同陆缘盆地张裂-伸展的非同步性可为南海洋盆扩张演化过程解释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差异性 南海扩张 构造事件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迎朝 陈志宏 +2 位作者 李绪深 徐新德 李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利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文昌B凹陷及周边的油气来源和成藏历程,阐明了不同区带的主力烃源岩与油气成藏特征,深化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提出了有利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文昌B凹陷文昌组浅湖相烃源... 利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文昌B凹陷及周边的油气来源和成藏历程,阐明了不同区带的主力烃源岩与油气成藏特征,深化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提出了有利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文昌B凹陷文昌组浅湖相烃源岩是凸起区成藏的主要贡献者,是该区除众所周知的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外的另一种优质烃源岩。南断裂带下降盘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沉积期末经历了构造反转抬升,具有"延迟生排油、多期持续油充注"的成藏过程,三号断裂带下降盘具有"早期生排油、多期油气充注"的成藏过程。良好的文昌组湖相烃源岩、多幕式断裂活动、多套区域性优质储盖组合是该区复式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提出文昌B凹陷反转陡坡带、北斜坡中深层古近系、琼海凸起珠江组一段上部是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湖相烃源岩 成藏过程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文昌B凹陷及周边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用断层面正压力法分析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层垂向封闭性及其演化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震 谭卓 +3 位作者 蔡东升 刘明全 李绪深 童亨茂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11,共17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凹陷内已知油藏的解剖,确定出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临界值为12.4MPa。同时,根据平衡剖面技术对成藏期古构造进行了恢复,在此基础上对断层古封闭性进行分析,确...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凹陷内已知油藏的解剖,确定出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临界值为12.4MPa。同时,根据平衡剖面技术对成藏期古构造进行了恢复,在此基础上对断层古封闭性进行分析,确定了成藏期古断层面的开启位置,即:1号断层,2号断层东部和西部,3号断层东的6条分支断层及4号断层的4条分支断层。已发现的含油区块位置与成藏期的开启断层面位置的对比研究表明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凹陷内主要断层的古、今垂向封闭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断层垂向封闭性存在3种演化模式:成藏期封闭—现今封闭,成藏期开启—现今封闭和成藏期开启—现今开启。不同类型的封闭性演化模式对油气的运移与保存所起的作用不同,3种演化模式分别对应"成藏期输导性差→现今封闭性好"、"成藏期输导性好→现今封闭性好"和"成藏期输导性好→现今封闭性差",以"成藏期开启—现今封闭"型断层对油气的运移及保存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面正压力 现今封闭性 古封闭性 断块油藏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天然气地化特征和成藏史 被引量:29
6
作者 黄保家 李绪深 +1 位作者 易平 肖贤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4-529,共6页
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储层流体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热成因烃气来源于中新统梅山组-三亚组泥岩,氮气是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成熟 - 高成熟阶段的生成物,无机二氧化碳气可能来自深埋沉积地层中碳酸盐矿... 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储层流体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热成因烃气来源于中新统梅山组-三亚组泥岩,氮气是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成熟 - 高成熟阶段的生成物,无机二氧化碳气可能来自深埋沉积地层中碳酸盐矿物热分解及其与粘土矿物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或许有部分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热解成因二氧化碳和少量幔源二氧化碳加入.依据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资料初步确定乐东气田至少存在3期天然气的注入,依次是生物气、热成因富烃气和无机二氧化碳,天然气的成藏时间大约距今1.2~0.1 Ma.沟通烃源岩的底辟断裂为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由于高压流体的幕式排放诱发底辟断裂周期性开启和封闭,从而造就了莺歌海盆地底辟带气田的多源混合 - 幕式成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幕式成藏 成藏时间 乐东气田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8-502,共5页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油气成因类型多样,纵向上生储盖组合良好,是莺歌海盆地有利的天然气聚集指向区。从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其上砂体以及三者的组合特征,对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的分布特...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油气成因类型多样,纵向上生储盖组合良好,是莺歌海盆地有利的天然气聚集指向区。从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其上砂体以及三者的组合特征,对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断层应力环境、断层与砂体对接情况、断层活动期与成藏期的关系、骨架砂体发育程度和不整合面及其上砂体的分布等5个因素对该输导系统作了初步评价,发现莺东斜坡带北段为一般输导系统,中段为较优质输导系统,南段为优质输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砂体 不整合面 断层 输导系统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23,共14页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造和岩性圈闭,是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构造及岩性天然气藏成藏的主要输导通道和样式,其相应运移方式分为能量保持型和能量释放型两种。本文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发育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的地质模型,泥-流体底辟活动控制下的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模型是对伸展—转换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流体底辟 底辟树型输导系统 天然气运移模式 中央凹陷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结构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4
9
作者 雷超 任建业 +3 位作者 李绪深 童传新 尹新义 闵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0-569,共10页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qu...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特征。对北部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重要分界地质标志——2号断裂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地质构造解释和断裂活动性定量分析,证实2号断层具有区段式活动特征。研究了各构造单元凹陷的结构特征,识别出半地堑、地堑和复式地堑3种基本类型和与之对应的10种次级类型。以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各区带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2号断层 构造单元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域北部地区现今地应力实测及综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群策 范桃园 +3 位作者 李绪深 何胜林 张重远 孟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18-2529,共12页
南海北部区域现今地应力场的状态和分布特征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和工程安全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受到测量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南海海域的地应力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有待于... 南海北部区域现今地应力场的状态和分布特征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和工程安全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受到测量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南海海域的地应力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有待于对该区域的地应力场的状态和控制因素进行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原地地应力测量是直接获取地壳浅表层现今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特征的有效途径,同时利用海上油气田测井FMI资料能够有效地提取地应力信息.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在实测地应力约束条件下,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有效地推测区域地应力的状态和分布特征.在海南省乐东县开展了水压致裂原地地应力测量,测量获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区间为NW-NWW向.根据Byerlee准则判别,钻孔附近的地应力远远小于引起断层活动地应力值的下限,钻孔邻近区域的断层活动性较弱.对南海北部边缘海盆地有限的FMI测井资料进行地应力解译,获得莺歌海的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WNNW向,琼东南的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WW向.在对南海海域北部区域的板块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以上述地应力观测数据以及震源机制解资料为约束,对该区域现今地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不同程度的影响,南海北部区域的地应力分布特征呈现了不同区域分化的趋势.在靠近台湾岛区域,主要受到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影响,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E-W向;沿着滨海海岸带向西,由于受到欧亚板块在马尼拉海沟向下俯冲形成的拉伸作用,最大主应力的方向逐渐转换为S-N向、N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地应力 水压致裂 FMI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裂陷盆地断层的形成和演化——目标砂箱模拟实验与认识 被引量:46
11
作者 童亨茂 孟令箭 +3 位作者 蔡东升 吴永平 李绪深 刘明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9-774,共16页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无法用经典构造地质学理论——Anderson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现有的模式(叠加模式和斜向伸展模式...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无法用经典构造地质学理论——Anderson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现有的模式(叠加模式和斜向伸展模式等)也还没有很好地揭示裂陷盆地断层复杂性的实质和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本文以渤海湾盆地张巨河构造带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两个有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覆盖、断层分布与组合十分复杂并富含油气的典型裂陷盆地区为原形,进行了目标砂箱模拟实验,再现了目标区构造的基本特征。砂箱实验所揭示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基底先存构造所控制的主要断层构成了盆地断裂系统的基本格架。②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决定于基底先存断裂的取向、区域伸展方向及伸展量。首先形成的是有刚性边界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其次,形成的是薄弱带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继而,形成的是小型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最后,在远离基底先存构造的区域,形成与伸展方向垂直的新生断层。③伸展作用早期,断层的方位主要决定于基底先存断裂的方位。随着伸展量的增大,受伸展方向的影响越来越大,晚期形成的断层常反映区域伸展作用方向。④不协调递进伸展变形过程是导致裂陷盆地复杂断层体系的根本原因。上述砂箱模拟实验揭示的裂陷盆地在不协调性伸展作用下断层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可以利用"不协调性准则"从理论上给予解释,表明在裂陷盆地中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协调伸展 裂陷盆地 砂箱实验 先存断裂 “不协调性准则”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油气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迎朝 陈志宏 +1 位作者 李绪深 甘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7,123,共11页
珠江口盆地西部成藏组合多且时代跨度大,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明显不同。从剖析成藏组合分布差异入手,分析了该盆地西部韩江组—文昌组上、中、下3个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①凸起新近系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西部成藏组合多且时代跨度大,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明显不同。从剖析成藏组合分布差异入手,分析了该盆地西部韩江组—文昌组上、中、下3个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①凸起新近系珠江组"长距离侧向运移、背斜成藏"模式;②新近系珠江组"垂向运聚、次生构造-岩性成藏"模式;③凹陷断裂陡坡带"垂向运聚、复式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琼海凸起低幅度背斜油藏及其相关次生低阻油藏、文昌B凹陷断裂陡坡带珠海组二段断块油藏及文昌B凹陷北坡地层-岩性型隐蔽油气藏3个有利油气勘探领域与成藏组合,提出了盆地下一步勘探方向。经钻探,新发现了南断裂带下降盘X构造、琼海凸起Y构造和Z构造3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商业性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琼海凸起 文昌凹陷 珠江口盆地西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南部梅山组强振幅体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云龙 解习农 +3 位作者 陆永潮 李绪深 徐伟 邹卓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4,共8页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等比例方差体切片技术,发现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梅山组发育有一系列的强振幅地质体。通过对这些强振幅体的精细研究发现,平面上强振幅地质体的规模大小不等,长度约2~15km,宽度约500~5000 m,整体走向为近...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等比例方差体切片技术,发现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梅山组发育有一系列的强振幅地质体。通过对这些强振幅体的精细研究发现,平面上强振幅地质体的规模大小不等,长度约2~15km,宽度约500~5000 m,整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在强振幅地质体内部发育一系列的小断层系。强振幅体在东西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点状;西部表现为条带状。同时,在垂直于其走向的剖面上,强振幅体多表现为"V"或者"U"型的外部形态。这些强振幅地质体主要发育在隆起上的梅山组中,其下往往有断陷期开始发育的隐伏断层,且走向与渐新世末期断层的展布一致。盆地裂后期断层的活化使下伏古近系中的流体向上输导,深部流体沿梅山组内发育的断层系发生水—岩反应和随后可能的流体充注,导致了强振幅地质体的形成。这套强振幅地质体的发现对于琼东南盆地南部的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梅山组 断层活化 强振幅地质体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东部三亚组层序构成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华 陆永潮 +2 位作者 廖远涛 王振峰 李绪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4,共6页
三亚组为琼东南盆地中东部②号断裂带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段之一 .运用地震资料并结合钻井等其他资料 ,将三亚组划分为 2个三级层序 :S60 —S52 、S52 —S50 ,并指出这 2个层序发育的背景为挠曲双陆架坡折型 .其中S60 —S52 层序表现... 三亚组为琼东南盆地中东部②号断裂带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段之一 .运用地震资料并结合钻井等其他资料 ,将三亚组划分为 2个三级层序 :S60 —S52 、S52 —S50 ,并指出这 2个层序发育的背景为挠曲双陆架坡折型 .其中S60 —S52 层序表现出断拗转换阶段的特征 ,S52 —S50 层序则为隐伏断裂控制的挠曲坡折的特征 .层序内体系域的发育受上述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 ,下切谷、斜坡扇等低位体在S60 —S52 层序内较发育 ,前积楔、斜坡扇等低位体在S52 —S50 层序内较发育 .2个层序内海侵和高位体系域均受双坡折带控制 ,并可划分出滨浅海陆架、陆坡和深海 -半深海等沉积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②号断裂带 三亚组 层序样式 有利区带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CO_2气富集与热流体活动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学斌 姜涛 +1 位作者 王振峰 李绪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莺歌海盆地CO2气分布很不均匀,一直是影响油气勘探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详细地总结了CO2分布与热流体活动在平面、纵向和时间上的对应特征,认为热流体活动与CO2分布的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认为热流体可以促进... 莺歌海盆地CO2气分布很不均匀,一直是影响油气勘探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详细地总结了CO2分布与热流体活动在平面、纵向和时间上的对应特征,认为热流体活动与CO2分布的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认为热流体可以促进CO2气源形成,可作为CO2气运移的载体,同时促进运移通道的扩大,也为CO2气运移提供能量,流体在上侵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反应,改造了CO2气储层,热流体在向上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上覆地层的拱起,形成圈闭,最终也可控制CO2气成藏。总结了热流体上侵成藏模式,同时也提出了热流体活动对CO2气藏形成的两点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活动 CO2气 莺歌海盆地 富集 勘探成果 对应关系 运移通道 释放能量 上覆地层 成藏模式 气藏形成 不均匀 分布 油气 储层 圈闭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4,共9页
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环境、构造断裂不发育、泥-流体底辟发育及热流体活动强烈等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伸展-转换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与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分析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天然气藏形成到天然... 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环境、构造断裂不发育、泥-流体底辟发育及热流体活动强烈等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伸展-转换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与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分析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天然气藏形成到天然气分布为主线,提出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即宏观上天然气聚集在盆地内成藏条件配置好的中央凹陷带底辟区,微观上天然气则聚集在底辟成藏条件配置好的顶部、两侧及周缘的构造和岩性圈闭中。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突破了以往紧邻凹陷带的斜坡带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带的传统观点,使人们认识到只有符合优势聚集规律的构造带和圈闭才可能聚集天然气,这对于调整伸展-转换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思路,针对性地解决莺歌海盆地勘探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明有利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 底辟优势聚集规律 勘探意义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孟令箭 童亨茂 +2 位作者 蔡东升 刘明全 李绪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物理模拟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协调伸展作用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涠...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物理模拟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协调伸展作用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涠西南凹陷晚始新世以来复杂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的主体特征在这一实验模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再现。涠西南凹陷复杂的断裂系统是在基底先存构造基础之上,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裂陷期(晚始新世-渐新世)断裂系统是在一个伸展期内形成(南北向伸展)、并非是多期构造叠加变形的结果。这一认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指导涠西南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同时也能够为南海周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砂箱模拟 断裂系统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文昌B凹陷陡坡带珠海组二段海侵扇三角洲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迎朝 陈志宏 +1 位作者 李绪深 徐新德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5,共10页
利用构造、层序地层、沉积古地貌、沉积微相分析、成藏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陡坡带特殊构造背景下的珠海组储层沉积相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该区珠海组二段与珠海组一段构成了一套优质区域性储盖组合,珠海组二... 利用构造、层序地层、沉积古地貌、沉积微相分析、成藏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陡坡带特殊构造背景下的珠海组储层沉积相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该区珠海组二段与珠海组一段构成了一套优质区域性储盖组合,珠海组二段沉积期,在陡坡带古丘地貌上发育潮控海侵退积型扇三角洲相,其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岩较好的孔渗性使珠海组二段成为油气优势运聚成藏层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结合烃源岩、沟源断裂及圈闭等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该区珠海组二段"垂向运移、优势聚集、有效断块"的油气成藏模式,钻探发现文昌B凹陷陡坡带X构造整装规模储量的商业性油田和一批含油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B凹陷 陡坡带 珠海组二段 古丘-洼 潮控海侵退积型扇三角洲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及与成藏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文 谢玉洪 +3 位作者 李绪深 曹茜 童传新 宋荣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0-767,共8页
根据莺歌海盆地钻井资料、压力测试资料等,开展盆地超压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过程,对盆地压力封存箱进行划分,并分析其形成及演化过程,探讨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与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存在3个主要的压力封存箱,压力封... 根据莺歌海盆地钻井资料、压力测试资料等,开展盆地超压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过程,对盆地压力封存箱进行划分,并分析其形成及演化过程,探讨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与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存在3个主要的压力封存箱,压力封存箱经历的3期主要的演化阶段与盆地经历的3期主要构造活动相对应,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是"动态"的。在3个构造期因泥底辟活动造成的箱体破裂,箱内流体向外运聚,该时期是油气的重要运聚时期,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从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历史看,盆地中油气属于箱外的降温、降压过程中的成藏,这些泥底辟区及周围的斜坡地区应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非泥底辟带,构造相对稳定,超压封存箱演化也平稳,油气运聚规模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封存箱 演化 油气成藏 泥底辟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高含水及低含气饱和度天然气藏成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剑 黄志龙 +3 位作者 李绪深 裴健翔 吴红烛 朱建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9,共7页
利用超高压流体相态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凝析水的含量,利用半渗透隔板实验测定不同物性储层样品的最大含气饱和度,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分析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气藏中水的来源、气藏较高含水饱和度及较低含气... 利用超高压流体相态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凝析水的含量,利用半渗透隔板实验测定不同物性储层样品的最大含气饱和度,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分析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气藏中水的来源、气藏较高含水饱和度及较低含气饱和度的原因。结果表明:甲烷气相中凝析水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随压力的增高反而降低,实验最高温度、最高压力条件下(180℃、130 MPa)甲烷气中凝析水的摩尔分数仅占整个气相体系的1.51%,说明高温高压条件下气藏中凝析水含量并不高,高温高压带气藏产出的水主要是孔隙水,凝析水不是主要的;储层含气饱和度主要与储层物性和是否发育隔层有关,储层物性变差,其最大含气饱和度迅速降低,非(或差)渗透性隔层的存在也会使气藏纯气段含气饱和度降低。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天然气藏较高含水及较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原因是低渗储层和隔层发育,而不是高的凝析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水 含气饱和度 低渗储层 高温高压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