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及多糖抗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浩宇 史珍珍 +4 位作者 舒立峰 王杰 李美芽 丁志山 蒋福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抗二氧化硅诱导的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水提醇沉、Sevage法除蛋白制备白及多糖;二氧化硅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肺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合血清SOD、MDA、NF-κB、...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抗二氧化硅诱导的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水提醇沉、Sevage法除蛋白制备白及多糖;二氧化硅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肺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合血清SOD、MDA、NF-κB、IL-1β、PDGF、TGF-β1、TNF-α、HYP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分析白及多糖药效及作用机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低(100mg/kg)、高(400 mg/kg)剂量组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MDA、NO含量显著降低,CD4^+/CD8^+比值逆转(P<0.01)。除白及多糖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外,白及多糖对矽肺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HYP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白及多糖未能有效改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白及多糖对矽肺大鼠机体抗氧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有效抑制肺纤维化,白及中有效抑制肺纤维化活性组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矽肺 多糖 抗氧化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白及提取物对炎症因子抑制活性的谱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福升 李美芽 +3 位作者 盛振华 张春椿 丁志山 吕圭源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55-2661,共7页
目的:建立白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各提取物对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抑制活性,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和系统溶剂萃取等方法制备系列白及提取物,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 目的:建立白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各提取物对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抑制活性,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和系统溶剂萃取等方法制备系列白及提取物,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以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采用CBA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各提取物对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抑制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白及各提取物F1~F8,除了F5抗炎活性较差外,其余各部位均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其中F7和F3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白及醇提物18个特征峰中,对IL-1β、IL-6、TNF-α抑制活性关联度大于0.8的峰分别有7、7、4个,其中9号峰对各炎症因子抑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活性;通过制备、鉴定该峰对应化合物为贝母兰宁,并进一步确证了其抗炎活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白及抗炎谱效关系,并鉴定了其抗炎活性较强的药效成分,确证贝母兰宁为白及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这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白及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炎症因子 巨噬细胞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原文传递
原壳小球藻生物量快速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崔妍 李美芽 +1 位作者 施春雷 史贤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7,共5页
通过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A)和光密度(OD),用显微镜对细胞精确计数和用烘干法测量细胞干质量,分别在吸光度/光密度和细胞密度、吸光度/光密度和细胞干质量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较显著。... 通过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A)和光密度(OD),用显微镜对细胞精确计数和用烘干法测量细胞干质量,分别在吸光度/光密度和细胞密度、吸光度/光密度和细胞干质量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较显著。经过一系列波长的筛选,确定在波长440nm处测定吸光度/光密度最佳,进而确定生物量。两种仪器对比显示:酶标仪测得的结果线性关系更加显著。与细胞计数法等传统方法相比,光密度法更加便捷,能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可作为小球藻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壳小球藻 生物量 吸光度 光密度 显微镜计数 干质量
下载PDF
一株楸树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抗肿瘤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运帷 李美芽 +4 位作者 张田 于湘莉 杨旭林 周之蔚 苗志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3,共4页
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一株分离自楸树抗肿瘤活性内生真菌FSNQ0023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产物抗肿瘤活性及其细胞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指标鉴定其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中的一种,该... 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一株分离自楸树抗肿瘤活性内生真菌FSNQ0023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产物抗肿瘤活性及其细胞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指标鉴定其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中的一种,该菌株经发酵培养120h,抗肿瘤活性最强;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IC50约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1/2;60℃处理2h后活性稳定。这些特性为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内生真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桑黄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葛格 李美芽 +4 位作者 薛章贤 尹芬芬 蓝巧帅 吕圭源 蒋福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变化规律。方法:分离、纯化、鉴定野生桑黄菌株;采用暗处理和白、蓝、绿、黄、红5种不同波长的光对桑黄菌丝进行照射培养,通过菌落直径、颜色变化及HPLC分析代谢产物累积变化和测定代谢...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变化规律。方法:分离、纯化、鉴定野生桑黄菌株;采用暗处理和白、蓝、绿、黄、红5种不同波长的光对桑黄菌丝进行照射培养,通过菌落直径、颜色变化及HPLC分析代谢产物累积变化和测定代谢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变化,分析不同光质照射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影响。结果: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所得菌株为桑黄纤孔菌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Wu,T Hatt.&Y.C.Dai。不同光质对该桑黄菌丝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暗培养、黄和红光处理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上基本一致,但白、蓝和绿光处理生长抑制作用明显,菌丝看上去稀疏但菌落却厚实,并分泌大量黄色色素。HPLC分析结果表明,白、蓝和绿光处理20 d可显著增加代谢产物类型及丰度,其中苯乙烯基吡喃酮骨架类化合物Hypholomine B和Inoscavin A两个组分尤为显著,同时代谢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也显著增加;蓝光处理后其胞内多糖却显著下降,而黄光处理则显著增加,其他处理组与暗培养组相当。不同光照处理时间各代谢产物HPLC图谱呈规律性变化,进一步说明光对桑黄代谢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结论:不同光质对桑黄生长、发育及代谢产物累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暗培养有利于桑黄菌丝生长及提高生物量,蓝、绿光虽然对桑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显著增加药效活性成分累积,因此,深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桑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光质 次生代谢产物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过量表达cyp71av1和cpr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被引量:13
6
作者 景福远 张凌 +1 位作者 李美芽 唐克轩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4-70,共7页
青蒿素是从青蒿植株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了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根据GenBank中青蒿紫穗槐二烯氧化酶(CYP71AV1)和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青蒿... 青蒿素是从青蒿植株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了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根据GenBank中青蒿紫穗槐二烯氧化酶(CYP71AV1)和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青蒿cDNA中扩增出了cyp71av1和cpr基因片段,分别连上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然后将cyp71av1和cpr基因的表达盒依次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中,获得含有cyp71av1和cp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2300-GY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青蒿,获得了20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以及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被成功地导入青蒿基因组中。采用HPLC-ELSD测定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对照植株,其中,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约为对照的2.4倍。该研究证明过量表达cyp71av1和cpr基因是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青蒿素 cyp71av1基因 cpr基因
下载PDF
紫杉醇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湘莉 苗志奇 李美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系统研究了紫杉醇在水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室温条件下紫杉醇在水中的半衰期只有15h,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分析发现,pH比温度对水环境中紫杉醇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水环境中的紫杉醇在低温和中性偏酸条件... 系统研究了紫杉醇在水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室温条件下紫杉醇在水中的半衰期只有15h,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分析发现,pH比温度对水环境中紫杉醇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水环境中的紫杉醇在低温和中性偏酸条件相对稳定,而温度提高和强碱性条件强烈促进紫杉醇的降解,紫杉醇在pH中性的水中60℃条件下半衰期只有8h,而在25℃、pH10条件下半衰期缩短到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稳定性 动力学 温度 酸碱度
下载PDF
竹燕窝的分子鉴定及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洁莉 高丽娜 +1 位作者 盛振华 李美芽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11X期126-127,共2页
竹燕窝,又名竹菌,有抗菌消炎、润肺滋阴、美容养血等功效,是珍稀的真菌类微生物。主产自四川和云南,在浙江少见。因其形与味如同燕窝,口感润滑清香,营养价值甚高,被誉为植物燕窝,曾历次受央视等媒体的关注。研究表明,竹燕窝多糖具有一... 竹燕窝,又名竹菌,有抗菌消炎、润肺滋阴、美容养血等功效,是珍稀的真菌类微生物。主产自四川和云南,在浙江少见。因其形与味如同燕窝,口感润滑清香,营养价值甚高,被誉为植物燕窝,曾历次受央视等媒体的关注。研究表明,竹燕窝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醇提物对人食道癌、乳腺癌、白血病和肝癌均具有较好的预防功能。作为一种绝美食品,食用安全性十分重要。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是当前人们关心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浙江 金属元素 元素含量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CREMα研究进展
9
作者 谢冠群 李美芽 +1 位作者 倪萍 侯晓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69-572,共4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理,本文对c AMP应答元件调节子α(c AMP responsive element modulatorα,CREMα)介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进行综述。[方法]搜寻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CREMα的文献... [目的]为深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理,本文对c AMP应答元件调节子α(c AMP responsive element modulatorα,CREMα)介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进行综述。[方法]搜寻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CREMα的文献,本文从CREMα信号转导分子基础、SLE患者T淋巴细胞中CREMα转录调节、CREMα对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对TCRζ与Syk启动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CREM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关键分子,可以通过反式阻遏和反式激活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CREMα在SLE中的表达升高,从而抑制IL-2的表达,提高IL-17的表达。CREMα还参与T细胞受体信号重排。[结论]CREMα可能是SLE诊治中潜在的重要生物标记和治疗靶标,这为SLE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T细胞 CREMα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白及小分子组分抗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邓延珍 金丽霞 +4 位作者 高承贤 钱朝东 蒋福升 丁志山 李美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15-2619,共5页
目的:研究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对二氧化硅诱导的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抑制活性及其可能分子机理。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聚酰胺柱色谱法富集制备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SiO_2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大鼠肺指数变化、HE切片观察... 目的:研究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对二氧化硅诱导的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抑制活性及其可能分子机理。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聚酰胺柱色谱法富集制备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SiO_2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大鼠肺指数变化、HE切片观察及HYP含量分析药效活性;通过测定血清SOD、MDA、NF-κB、IL-1β、PDGF、TGF-β_1、TNF-α含量变化及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低(20 mg/kg)、高(40 mg/kg)剂量均可显著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及NO含量,并逆转CD4^+/CD8^+比值(P<0.01),同时还可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从而有效降低血清HYP及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结构,抑制纤维化进程。结论:白及小分子药效组分对矽肺大鼠机体抗氧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肺纤维化,是中药白及治疗矽肺的药效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矽肺 小分子组分 抗氧化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俞杭苏 代斌玲 +4 位作者 钱朝东 丁志山 蒋福升 金波 李美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且利用96孔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研究从... 目的:研究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且利用96孔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研究从白及须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3)、2-羟基-4,7-二甲氧基菲(4)、militarine(5)、dactylorhin A(6)、天麻素(7)。其中,化合物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MIC 8~128μg/m L)。结论:白及须根富含与白及块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包括2-异丁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以及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的菲类化合物。其中,单菲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白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须根 二氢菲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凤琳 袁丹 +3 位作者 陈宇 李美芽 窦晓兵 蒋福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75-684,共10页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探究其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Amino色谱柱(4.6mm×250mm,...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探究其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Amino色谱柱(4.6mm×250mm,5μm)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40:60,V/V),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5nm;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的总含量为响应值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功率为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进行优化提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以乙腈:0.1%甲酸水(40:60,V/V)等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5nm,牡蒿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分离度良好,在6.25~200.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液料比40:1(单位mL·g^(-1))超声功率250W频率53kHz室温超声20min。通过HPLC法测得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含量分别为14.3170mg·g^(-1)、27.9452mg·g^(-1)、1.2304mg·g^(-1)和5.0665mg·g^(-1),合计总量达48.5590mg·g^(-1)。[结论]HPLC法测得牡蒿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较为丰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率具有较好潜在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 绿原酸 异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肠道病原菌gyr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萍 李美芽 +1 位作者 葛尔宁 侯晓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48-554,共7页
[目的]探讨gyrB基因区分鉴别肠道病原菌的能力,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肠杆菌科和弧菌科的14种临床常见肠道病原菌gyrB基因序列,合并采集来自GenBank的标准菌株序列,采用距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目的]探讨gyrB基因区分鉴别肠道病原菌的能力,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肠杆菌科和弧菌科的14种临床常见肠道病原菌gyrB基因序列,合并采集来自GenBank的标准菌株序列,采用距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在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中,除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外,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均聚类形成具有较高的自举支持率单系类群。大肠杆菌演化支内混杂有志贺氏菌分支;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与标准菌株相距较远,未能聚类成单系类群。另外,除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余沙门氏菌gyrB序列在血清型水平呈现高度同源性,使得5种血清型各自聚类区分。[结论]采用gyrB基因作为肠道病原菌系统发育分析靶基因是合适的,其可以在菌种水平区分包含肠杆菌与弧菌科的肠道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弧菌科 gyrB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农用真菌抑菌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小苗生长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双双 潘洁莉 +4 位作者 刘巧 蒋福升 陈开 丁志山 李美芽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638-641,共4页
测定农用真菌抑菌剂百菌清、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白及组培中常见污染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探讨这些抑菌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小苗分化生长的影响,以减少白及组培污染,提高组培效率。结果表明,3种抑菌剂对分离纯化的6种白及常见污染真菌均具... 测定农用真菌抑菌剂百菌清、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白及组培中常见污染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探讨这些抑菌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小苗分化生长的影响,以减少白及组培污染,提高组培效率。结果表明,3种抑菌剂对分离纯化的6种白及常见污染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多菌灵和代森锰锌0.05%浓度可完全抑制真菌生长,但代森锰锌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小苗生长毒性较大,不适宜作为组培添加剂;多菌灵0.05%以上浓度对白及小苗生长抑制较为明显,但0.05%浓度对种子萌发影响较百菌清小;百菌清0.05%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影响相比多菌灵明显,对小苗生长发育影响却较小。进一步组培试验表明,添加0.05%浓度的多菌灵可使白及种子母瓶污染率从30%降低至2%,抑菌效果明显且不影响种子萌发。因此,0.05%多菌灵适合用于白及种子萌发,而0.05%百菌清适合用于后继分化和生长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抑菌剂 白及 萌发 分化
下载PDF
白及叶斑灰霉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美芽 汪利梅 +4 位作者 张春椿 李石清 高士刚 丁志山 蒋福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白及叶斑灰霉病病原菌,并对其药剂敏感性进行筛选。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回接实验确定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然后对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从白及病变叶片中分离一... 目的:分离、鉴定白及叶斑灰霉病病原菌,并对其药剂敏感性进行筛选。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回接实验确定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然后对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从白及病变叶片中分离一株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白及叶斑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该病菌对白及幼苗具有较高致病力,且对多菌灵表现为中度耐药性,对异菌脲、腐霉利和恶霉灵也具有较低抗性,但对咪鲜胺极为敏感。结论:所分离的白及叶斑灰霉病菌对白及幼苗具有较高致病力,生产实践中应针对灰霉病发病特点加强环境因子调控,并及时喷施敏感药剂咪鲜胺加以防控,以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叶斑灰霉病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洁莉 李美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0期22-23,共2页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内进化保守的蛋白之一,通过与效应蛋白和分子伴侣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作用。HSP90在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性。HSP90抑制剂主要分为天然HSP90抑制剂及...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内进化保守的蛋白之一,通过与效应蛋白和分子伴侣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作用。HSP90在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性。HSP90抑制剂主要分为天然HSP90抑制剂及其衍生物和合成的抑制剂两大类,且有多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HSP90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抗肿瘤治疗靶标,HSP90抑制剂将在抗肿瘤的治疗领域得到长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 肿瘤 抑制剂
下载PDF
尿刊酸修饰纳米壳聚糖载体负载NGAL siRNA干扰结肠癌细胞NGAL基因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秀峰 王厚东 +3 位作者 沈忠 杨关根 潘洁莉 李美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尿刊酸修饰壳聚糖负载siRNA对结肠癌细胞NGAL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采用对照组、尿刊酸修饰壳聚糖(UAC)组及壳聚糖(CTS)组分别包裹NGAL siRNA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29,采用ELISA法检测NGAL蛋白水平。结果经转染siRNA后,ELISA... 目的探讨尿刊酸修饰壳聚糖负载siRNA对结肠癌细胞NGAL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采用对照组、尿刊酸修饰壳聚糖(UAC)组及壳聚糖(CTS)组分别包裹NGAL siRNA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29,采用ELISA法检测NGAL蛋白水平。结果经转染siRNA后,ELISA法测得NGAL分泌蛋白量,UAC组为0.583μg/L,显著低于CTS组0.772μg/L和对照组1.071μg/L(P〈0.05)。结论尿刊酸修饰壳聚糖携载小干扰RNA可以明显下调HT29结肠癌细胞株NG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NGAL 壳聚糖 RNA干扰
下载PDF
6-生物素氨基己酸-七叶亭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18
作者 王佳茂 韦永华 +4 位作者 卢易扬 李美芽 王林燕 应佳妮 蒋福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708-715,共8页
[目的]优化6-生物素氨基己酸-七叶亭(6-biotinamidohexanoic acid-esculetin,Bio-AHA-ESC)制备工艺,并初步评价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 [目的]优化6-生物素氨基己酸-七叶亭(6-biotinamidohexanoic acid-esculetin,Bio-AHA-ESC)制备工艺,并初步评价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I]和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N,N’-dicyclohexyl carbodiimide,DCC)为偶联催化剂,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时间、EDCI用量、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用量和七叶亭(esculetin,ESC)与6-生物素氨基己酸(6-biotinamidohexanoic acid,Bio-AHA)投料比,优化合成制备工艺;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鉴定。最后对其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和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EDCI是较为理想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为:ESC与Bio-AHA摩尔比为2:1,DMAP添加量为EDCI摩尔数的十分之一,干燥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溶解,室温搅拌反应6 h。经鉴定产物为Bio-AHA-6-位羟基衍生化ESC,该产物在20.00~80.00μmol·L^(-1)剂量范围内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损伤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分泌,尤其在80.00μmol·L^(-1)时其与ESC生物学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温和、高效、专一,而且易于纯化的Bio-AHA-ESC制备方法,所得产物较好保持了ESC生物活性,为下一步深入探究中药活性单体ESC结合靶蛋白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亭 生物素化 化学合成 结构鉴定 抗氧化 抗炎
下载PDF
白及多糖对PM2.5致小鼠亚急性损伤的防治作用研究
19
作者 沈颖芝 姚玥 +4 位作者 丁兴红 蒋福升 金丽霞 李美芽 周芳美 《药物资讯》 2018年第6期144-151,共8页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对PM2.5致小鼠亚急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9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及多糖预保护组、白及多糖治疗组,白及多糖另设低、中、高剂量。采用气管滴注PM2.5悬液的方法建立小鼠亚急性肺损伤模型。预保...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对PM2.5致小鼠亚急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9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及多糖预保护组、白及多糖治疗组,白及多糖另设低、中、高剂量。采用气管滴注PM2.5悬液的方法建立小鼠亚急性肺损伤模型。预保护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后灌胃不同剂量的白及多糖溶液,均持续1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含量;计算比较肺、心脏、脾脏系数变化;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CBA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FN-γ、MCP-1、IL-6、IL-10、IL-12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全肺系数和脾系数明显升高,BALF中六种细胞因子表达不同程度增强,外周血中EOS、NEUT、MONO分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白及多糖预保护组和治疗组均能改善小鼠肺组织炎性浸润,调节肺、心脏、脾脏系数趋于正常水平,抑制BALF中免疫因子过度表达,缓解由局部经血液循环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结论:白及多糖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PM2.5相关疾病,与减轻炎症和免疫损伤有关,显示白及抗雾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PM2.5 亚急性损伤 防治作用
下载PDF
一株具有抗HepG2活性的胡桃楸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美芽 吴运帷 +3 位作者 蒋福升 于湘莉 唐克轩 苗志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抗癌活性菌株,筛选抗癌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菌丝顶端纯化法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纯化抗癌活性菌株;以MTT法对上述活性菌株发酵液体外抗癌活性进行... 目的: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抗癌活性菌株,筛选抗癌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菌丝顶端纯化法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纯化抗癌活性菌株;以MTT法对上述活性菌株发酵液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对筛选出的高抗癌活性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单独对高抗癌活性菌株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试验。结果:分离得到FSN001—014共14株内生真菌,初步评价发现菌株FSN006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木霉菌属长枝木霉。MTT结果显示FSN006发酵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在稀释20倍后仍能达到半数抑制效果。同等条件下阳性对照药姜黄素的IC50为11.49mg·L^-1。同时发酵液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抑制程度仅相当于癌细胞抑制率的I/4左右,表现出较好的癌细胞选择性,有望开发成一种水溶性的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结论:胡桃楸树皮部存在多种内生真菌,其中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抗癌活性成分及其是否与胡桃楸中抗癌活性物质存在相关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内生真菌 发酵液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