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 被引量:1
1
作者 贝颖 李文靖 +6 位作者 李美运 苏梦 张津 黄玉 朱彦兆 李嘉丽 武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2,共7页
背景: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菌感染是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种无机纳米材料以其抗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但抗氧化和抗炎方面的作用有限。目的:考察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抗氧化、抗炎和光热抗菌多方面的糖尿病... 背景: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菌感染是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种无机纳米材料以其抗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但抗氧化和抗炎方面的作用有限。目的:考察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抗氧化、抗炎和光热抗菌多方面的糖尿病创伤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1)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在过氧化氢条件下,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细胞保护作用及活性氧荧光表达;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分解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考察普鲁士蓝纳米颗粒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光热抗菌能力。(2)体内实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ICR小鼠模型,使用打孔器在背部建立直径6 mm全厚皮肤创面,分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普鲁士蓝组及普鲁士蓝光照组干预,观察创面愈合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25-2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抑制氧化应激条件下过度活性氧的产生及对细胞的杀伤,对过氧化氢有降解活性且具有很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普鲁士蓝纳米颗粒还显示出显著的抗炎活性,并且在光照后显示出极强的抗菌能力。(2)体内实验:造模14 d后,普鲁士蓝组、普鲁士蓝光照组创面明显缩小,其中普鲁士蓝光照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显示,普鲁士蓝组、普鲁士蓝光照组创面可见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及胶原沉积,其中以普鲁士蓝光照组最多;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普鲁士蓝组和普鲁士蓝光照组α-SMA和CD31表达明显增多(P<0.05),F4/80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中以普鲁士蓝光照组改善更明显。(3)结果表明,普鲁士蓝纳米颗粒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及抗菌作用促进糖尿病小鼠模型皮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 光热治疗 糖尿病小鼠模型 活性氧清除 巨噬细胞极化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津 崔新刚 +5 位作者 朱彦兆 苏梦 贝颖 黄玉 李美运 武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姜黄素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ROS的清除效果。qRT-PCR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姜黄素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ROS的清除效果。qRT-PCR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CD86、IL-6、CD206及ARG1)mRNA表达影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创面模型。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评估创面愈合与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皮肤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86、CD206表达。结果姜黄素在浓度<20 mol·L^(-1)对成纤维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并可清除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内的ROS;姜黄素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CD86、IL-6 mRNA表达量,同时增加CD206、ARG1 mRNA表达量。体内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15、30 mg·mL^(-1))组伤口闭合率加快(P<0.01),肉芽组织明显增加,胶原蛋白的沉积明显增多,CD206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CD86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姜黄素(30 mg·mL^(-1))组伤口中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量较小剂量姜黄素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肉芽组织增生和胶原沉积,进而加快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抗炎 抗氧化 巨噬细胞 糖尿病动物模型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小球藻提取物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黄玉 贺蕊莹 +4 位作者 刘森 陈开元 李美运 程键晔 武艳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37-345,共9页
目的 探讨小球藻提取物(CE)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细胞毒性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组),CE低(1 mg/L)、中(10 mg/L)和高(100 mg/L)剂量组;抗氧化实验分组增加了H_(2)O_(2)(100μmol/L)组,各实验组增加了100μmol/L H_(2)O... 目的 探讨小球藻提取物(CE)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细胞毒性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组),CE低(1 mg/L)、中(10 mg/L)和高(100 mg/L)剂量组;抗氧化实验分组增加了H_(2)O_(2)(100μmol/L)组,各实验组增加了100μmol/L H_(2)O_(2);抗炎实验分组增加了脂多糖(1 mg/L),各实验组增加了1 mg/L脂多糖干预。采用MTT法检测CE的细胞毒性;荧光探针法检测CE的抗氧化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E的抗炎作用。设置空白CON组、CE低(0.5 g/L)、中(5 g/L)和高(50 g/L)剂量组,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CE的抗菌能力。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CE低(0.5 g/L)、中(5 g/L)和高(50 g/L)剂量组,每组12只。在小鼠脊柱两侧对称性各做一个直径6 mm的圆形创面进行给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进行拍照并取材,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并对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7 d和14 d)及免疫荧光染色(7 d)检测。结果体外实验:CE各剂量组对NIH-3T3细胞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H_(2)O_(2)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的活性氧(ROS)荧光信号依次减弱;与脂多糖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CD86的表达降低,CD206的表达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P<0.05)。体内实验:术后第7天和第14天,CE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的闭合速率加快,创面愈合效果明显;对创面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发现,与CON组相比,CE低、中和高剂量组糖尿病小鼠创面有更多的胶原沉积。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E治疗后的创面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水平升高,而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表达水平降低。结论CE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属 糖尿病 抗氧化剂 抗菌药 抗炎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