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聪然 杨信怡 +3 位作者 王秀坤 胡辛欣 李国庆 游雪甫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属于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外或体内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抑菌)或使病原菌死亡(杀菌)的作用,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杀菌曲线、抗生素后效应和半数有... 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属于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外或体内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抑菌)或使病原菌死亡(杀菌)的作用,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杀菌曲线、抗生素后效应和半数有效剂量等测定。本技术指南对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的常用术语、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创新抗菌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效学 技术指南 抑菌活性 杀菌活性
下载PDF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2
作者 李聪然 游雪甫 蒋建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和内分泌障碍 ,是由于绝对性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近半个世纪来 ,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在我国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列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和内分泌障碍 ,是由于绝对性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近半个世纪来 ,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在我国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列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本文就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病率 动物模型 肿瘤 常见 内分泌障碍 胰岛素分泌不足 研究进展 遗传倾向 种类 多发病
下载PDF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威替米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聪然 游雪甫 +5 位作者 娄人慧 张伟新 杨信怡 王跃明 陈慧贞 蒋建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目的评价威替米星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威替米星及其对照药威大霉素、庆大霉素、依替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对892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威... 目的评价威替米星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威替米星及其对照药威大霉素、庆大霉素、依替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对892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威替米星对892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差异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菌、粘质沙雷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MIC50值为0.25~1mg/L,对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MIC50值分别为8、64、4mg/L。威替米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显示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威替米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增强,而2价金属阳离子可降低其抗菌活性,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威替米星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体外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哌拉西林/舒巴坦等5种抗菌药物对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聪然 董涛 +5 位作者 梁蓓蓓 柴栋 裴斐 钱皎 童卫杭 王睿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其他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对151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俐绿假...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其他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对151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俐绿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均为1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茼、葡萄球菌属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为80.00%-93.7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对两种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均比较敏感。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哌拉西林比较,有较强的抗药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舒巴坦 体外抗菌活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下载PDF
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聪然 石炳毅 +2 位作者 蔡明 李州利 王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巴利昔单抗用于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比较疗效及差异的指标采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巴利昔单抗用于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比较疗效及差异的指标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国内外13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国内2篇,国外1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巴利昔单抗对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半年的Meta分析结果(OR:0.49,95%CI0.28~0.87,P=0.01),即应用巴利昔单抗组术后半年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空白对照组低51%;1年的Meta分析结果(OR:0.48,95%CI0.35~0.65,P<0.01),即应用巴利昔单抗组术后1年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空白对照组低52%;对移植物存活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OR:1.58,95%CI0.92~2.71,P=0.10),即应用巴利昔单抗组术后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巴利昔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但对移植物存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巴利昔单抗 META分析
下载PDF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聪然 石炳毅 +2 位作者 蔡明 李州利 王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8737-8740,共4页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亲属
下载PDF
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2 位作者 李州利 王爽 石炳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三种免疫诱导方案的使用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免疫诱导方案... 目的观察和比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三种免疫诱导方案的使用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免疫诱导方案下,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DGF总发生率为21.62%,其中甲强组发生率29.03%(9/31),巴利昔单抗组18.52%(5/27),ATG组12.50%(2/16)。甲强组DGF发生率较高(P<0.05)。甲强组移植肾功能恢复前所需时间比其他两组长(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方案可能通过降低亚临床排斥反应从而降低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免疫诱导
原文传递
氨基糖苷类双功能修饰酶AAC(6′)-APH(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聪然 游雪甫 蒋建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AAC(6′)-APH(2″) 氨基糖苷类 传播 抑制剂
下载PDF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vertimicin的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聪然 游雪甫 +5 位作者 张伟新 娄人慧 杨信怡 王跃明 陈慧贞 蒋建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7-361,共5页
目的评价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vertimicin(VTM)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观察VTM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aeruginosa)和金葡菌(S.aureus)腹腔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 目的评价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vertimicin(VTM)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观察VTM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aeruginosa)和金葡菌(S.aureus)腹腔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采用兔皮肤烫伤感染模型、小鼠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模型观察VTM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局部感染的体内疗效,并与对照药进行比较。结果VTM皮下或静脉给药对E.coli 96-12、K.pneumoniae 93-5、Ps.aeruginosa 94-17和S.aureus 93-44腹腔感染小鼠具有相似的体内疗效,皮下给药的ED50值分别为0.67、0.29、2.41和0.99mg/kg,静脉给药的ED50值分别为0.46、0.23、0.99和1.52mg/kg,体内疗效与奈替米星相近。兔皮肤烫伤感染模型中,VTM各剂量组兔皮肤组织活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小鼠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模型中,VTM各剂量组肾组织活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剖面盖印细菌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菌活性优于庆大霉素。结论VTM对全身和局部感染动物均显示较好保护作用,体内疗效与奈替米星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micin 半数有效量 泌尿道上行性感染 皮肤烫伤感染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40-50岁男性人群前列腺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4 位作者 石炳毅 金海龙 詹胜利 陈昌庆 李州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773-775,785,共4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40-50岁男性人群前列腺体积的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体检中心438例40-50岁男性体检资料,评价前列腺体积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MS组(89例)前列腺体积(18.6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40-50岁男性人群前列腺体积的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体检中心438例40-50岁男性体检资料,评价前列腺体积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MS组(89例)前列腺体积(18.66±6.26)cc,非MS组(349例)前列腺体积(17.11±3.41)cc(P〈0.05)。空腹血糖异常[(18.99±5.58)cc]及腰围异常[(19.22±5.54)cc]者较非MS组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50岁男性人群空腹血糖异常及腰围异常与前列腺体积显著相关(P〈0.05)。结论 40-50岁男性人群空腹血糖异常及腰围异常与前列腺体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前列腺体积 男性中年人(40-50岁)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3 位作者 李州利 王爽 金海龙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 研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肾移植受者238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BMI分为3组:BMI〈24.9 kg/m^2(正常组,A组),BMI 25~29.9 kg/m2(超重组,B组),BMI... 目的 研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肾移植受者238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BMI分为3组:BMI〈24.9 kg/m^2(正常组,A组),BMI 25~29.9 kg/m2(超重组,B组),BMI≥30 kg/m2(肥胖组,C组)。对比3组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A组为20.93%,B组为21.74%,C组为55%(P〈0.01)。急性排斥发生率A组为12.79%,B组为16.30%,C组为43.33%(P=0.088)。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A组为(7.65±3.23)d,B组为(6.99±5.36)d,C组为(11.45±6.20)d(P〈0.01)。结论 体型肥胖肾移植受者术后DGF的发生率较高,术后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聪然 杨信怡 +5 位作者 赵昆 娄人慧 刘京芳 张伟新 陈慧贞 游雪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793-795,共3页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6∶1)的体外MIC值,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8∶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1∶1)进行比较。结果与头孢噻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MIC50至单用头孢噻肟钠的1/2~1/64。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MIC50不变或降低至1/2。他唑巴坦钠对头孢噻肟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随着他唑巴坦钠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强,其中CTX/TAZ4∶1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包括产ESBLs)、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MIC50分别为4、4、64、32、8、4和8μg/ml,其抗菌活性比CTX单独用药高,MIC50为单独用药的1/4~1/32。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MIC50为后两种组合的1/4~1/8。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弱于或接近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他唑巴坦钠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头孢噻肟对除MRSA、MRSE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受试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 他唑巴坦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早期尿瘘的病因与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2 位作者 李州利 王爽 石炳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20-1121,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尿瘘的病因及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3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尿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尿瘘发生率4.04%(13/322),其中保守治疗10例痊愈,3例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肾移植术后尿瘘发生时间一...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尿瘘的病因及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3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尿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尿瘘发生率4.04%(13/322),其中保守治疗10例痊愈,3例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肾移植术后尿瘘发生时间一般在2周内,通常为外科原因所致,多数可通过加强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措施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尿瘘 治疗
原文传递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2 位作者 李州利 王爽 石炳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及提高腺性膀胱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例腺性膀胱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前均采用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20例患者中15例行经尿道电...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及提高腺性膀胱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例腺性膀胱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前均采用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20例患者中15例行经尿道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1例半年后复发且恶变,其余均治愈。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在排除膀胱出口梗阻和异物刺激的情况下,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水痘4例
15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2 位作者 李州利 王爽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群早期并发水痘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0年12月解放军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发生水痘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过,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4例患者术前均无水痘病史,水痘...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群早期并发水痘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0年12月解放军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发生水痘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过,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4例患者术前均无水痘病史,水痘发病分别在肾移植术后38、62、70、90d,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4例患者均痊愈。结论水痘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呈机会性感染,肾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应用量较大、免疫过度可能会导致水痘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水痘 机会致病菌感染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5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李聪然 肖漓 +4 位作者 石炳毅 李州利 王爽 詹胜利 蔡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类白细胞抗原-G5(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5,HLA-G5)不同表达水平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检测HLA-G5在肾移植受者体内表达情况,分析对比HL...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类白细胞抗原-G5(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5,HLA-G5)不同表达水平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检测HLA-G5在肾移植受者体内表达情况,分析对比HLA-G5不同表达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结果肾移植术后HLA-G5高表达组无1例发生DGF,而低表达组发生率为57%(P<0.05)。结论 DGF的发生与HLA-G5表达水平密切相关,HLA-G5可能通过减少排斥反应减少DG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5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下载PDF
补体与移植排斥反应
17
作者 李聪然 石炳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6113-6116,共4页
排斥反应影响着移植器官的功能和结局,近年来有关补体与器官移植的研究中发现补体广泛参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受者在供者移植物抗原刺激下,可以产生各种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而补体在... 排斥反应影响着移植器官的功能和结局,近年来有关补体与器官移植的研究中发现补体广泛参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受者在供者移植物抗原刺激下,可以产生各种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而补体在序列活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一些递质及活性片段可直接破坏移植物。补体参与急性、慢性以及超急性排斥反应,其具体机制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并且为研究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排斥反应 移植
下载PDF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芸 裴斐 +5 位作者 郑砚君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童卫杭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二组抗菌药物对4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也称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判定联合效应.FIC≤0.5 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5%~75%;0.5<FIC≤1占20%~40%;1<FIC≤2占0~5.88%;FIC>2为0.结论: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这2种抗菌药物与大蒜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头孢唑林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重组溶葡球菌酶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信怡 游雪甫 +5 位作者 娄人慧 张伟新 陈慧贞 李聪然 黄青山 蒋建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茵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计数法测定此酶对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茵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计数法测定此酶对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不同浓度重组溶葡球菌酶不同时间的杀菌结果绘制杀菌曲线,检测其对4株受试葡萄球菌的动态杀菌趋势;此外,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MIC的影响。结果:此酶对257株金葡球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28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弱;结合MBC和杀菌曲线结果,可以判断此酶对敏感菌为快速杀菌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pH,细菌接种量及高浓度血清蛋白对MIC有一定影响,受试浓度的二价金属离子对MIC影响不明显。结论:重组溶葡球菌酶主要对金葡菌体现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抗菌作用没有明显差别,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球菌酶 金葡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杀菌曲线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阳性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睿 童卫杭 +6 位作者 尚雯 柴栋 李聪然 董涛 钱皎 梁蓓蓓 刘又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 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1~3类整合子,并分析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 24 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68 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整合子的初筛,对整合子阳性的菌株进行测序,并分析其... 目的 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1~3类整合子,并分析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 24 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68 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整合子的初筛,对整合子阳性的菌株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多重耐药性.结果 在 68 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 19 株Ⅰ类整合子阳性,占27.9%;未检测到Ⅱ、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均呈现出高度耐药为86.7%~100%;对第 3 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为 100% 耐药;对 B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也达 82.5%以上.比较整合子阳性与整合子阴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发现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Ⅰ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提示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播散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多重耐药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