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脱落细胞学培训模式探讨
1
作者 智艳芳 李雅 +3 位作者 班振英 张威 张新 李肖甫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宫颈细胞学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学习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共310人,根据入班测试成绩、教育背景、是否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等因素分为3组:1周培训组189人、6周培训组63人、12周培训组58...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宫颈细胞学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学习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共310人,根据入班测试成绩、教育背景、是否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等因素分为3组:1周培训组189人、6周培训组63人、12周培训组58人,3组学员分别按预设方案进行教学,培训期满进行结业考核及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3种培训方案组内比较:3组学员结业考核的理论成绩均高于入班时,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高于入班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业考核理论成绩6周培训组与12周培训组均高于1周培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培训组和12周培训组阅片能力结业考核的成绩均高于1周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培训组与12周培训组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结业考核理论成绩的提升分数均高于无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学员结业考核的阅片成绩提升分数高于无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培训的各项满意度,6周培训组和12周培训组均高于1周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培训组对培训的各项满意度与12周培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所探索的宫颈细胞学6周培训模式可行且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脱落细胞学 培训 高效
下载PDF
HPV-16 L1甲基化和HPV E6/E7 mRNA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肖甫 邱翠 +3 位作者 智艳芳 李雅 荣守华 樊婷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HPV-16 L1甲基化程度、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在检测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HPV-16感染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其中CIN1 11例、CIN2 11例、CIN3 21例、宫颈鳞癌(SCC)7例,另取11例病理检测HPV-16阴性或慢性炎... 目的:探讨HPV-16 L1甲基化程度、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在检测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HPV-16感染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其中CIN1 11例、CIN2 11例、CIN3 21例、宫颈鳞癌(SCC)7例,另取11例病理检测HPV-16阴性或慢性炎症者为对照。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HPV-16 L1甲基化水平,采用b DNA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和SCC组HPV-16 L1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1%、72.7%、81.8%、90.5%、100.0%,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45.5%、72.7%、90.9%、100.0%、100.0%;CIN2以上病变中HPV-16 L1甲基化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CIN3以上病变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5)。HPV-16 L1甲基化程度和HPV E6/E7 mRNA水平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S=0.638和0.525,P均<0.001);HPV-16 L1甲基化程度与HPV E6/E7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420,P=0.001)。结论:HPV-16 L1甲基化与HPV E6/E7 mRNA检测在分流HPV感染或细胞学阳性患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HPV-16 L1甲基化 HPV E6/E7 mRNA
下载PDF
HPV-16 E2结合位点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肖甫 樊婷婷 +3 位作者 智艳芳 荣守华 李雅 李欢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9-262,267,共5页
目的:探讨HPV-16长调控区(LCR)4个E2蛋白结合位点(E2BSs)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一型HPV-16感染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59例,分为3组。焦磷酸测序技术定量检测4个E2BSs序列包含的7个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b DNA技术检... 目的:探讨HPV-16长调控区(LCR)4个E2蛋白结合位点(E2BSs)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一型HPV-16感染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59例,分为3组。焦磷酸测序技术定量检测4个E2BSs序列包含的7个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b DNA技术检测对应标本内E6/E7 mRNA表达水平。分析E2BSs位点甲基化水平与E6/E7 mRNA水平及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PV-16 E2BSs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均呈正相关(r_s=0.614,0.599,0.289,0.502,P均<0.05),其中E2BS3与宫颈病变间相关性较弱(r_s=0.289,P=0.027)。除E2BS3位点(P=0.070),E2BS 1、2及4位点甲基化水平分别在HPV-16无症状感染组、LSIL组和HSIL+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SIL组中,4个E2BSs位点间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P=0.001),且E2BS1位点甲基化水平高于E2BS 2、3及4位点甲基化水平(P均<0.05)。HSIL+组内,4个E2BSs位点间的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7,P=0.000),E2BS1位点甲基化水平高于E2BS3和E2BS4位点(P均<0.05),E2BS3位点甲基化水平最低(P均<0.05)。E6/E7 mRNA水平随E2BS1和2位点甲基化水平升高而升高(rs=0.480,0.467,P均<0.05)。E2BS1和E2BS2位点甲基化水平诊断HSIL和SCC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大,AUC分别为0.791(95%CI=0.668~0.914)和0.806(95%CI=0.680~0.931),诊断敏感性均为73.9%,特异性分别为72.2%和80.6%。结论:HPV-16E2BSs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E2BSs甲基化状态有望作为临床上预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DNA甲基化 E2蛋白结合位点
下载PDF
继发免疫性不孕与终止妊娠方式间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肖甫 敬明辉 +2 位作者 唐新建 李兴武 贾莉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3-686,共4页
目的 :分析免疫性因素与终止妊娠方式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0 6例非自然流产组、72例自然流产组人群进行抗精子抗体 (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 (ACL)检测 ,AsAb检测采用试管一玻片凝集试验 ,EmAb、ACL采用ELISA法 ... 目的 :分析免疫性因素与终止妊娠方式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0 6例非自然流产组、72例自然流产组人群进行抗精子抗体 (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 (ACL)检测 ,AsAb检测采用试管一玻片凝集试验 ,EmAb、ACL采用ELISA法 ,并以 4 5例正常生育妇女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 :生殖免疫性抗体为终止妊娠后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4 1 75 % ) ;非自然流产组EmAb的产生率和自然流产组相比无差异性 (P >0 0 5 ) ,非自然流产组和自然流产组与正常生育组相比 ,免疫抗体的产生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药物流产组EmAb的产生率高于人工流产组 (P <0 0 5 ) ;药物流产十清宫术组中EmAb的产生率最高 ( 6 2 5 0 % )。免疫性抗体的产生与流产次数多少不成比例。结论 :生殖免疫性抗体为终止妊娠后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 ,药物流产方式EmAb的产生率高于人工流产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女性不孕症 抗生殖抗体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FSH、LH、FSH/LH比值测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肖甫 敬明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索FSH、LH、FSH/LH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75岁健康妇女455例.按年龄分组,其中45~岁64例为研究1组,51~岁128例为研究2组,56~60岁112例为研究3组,年龄30~岁育龄妇女117例为对照1组,60岁以上者34例... 目的:探索FSH、LH、FSH/LH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75岁健康妇女455例.按年龄分组,其中45~岁64例为研究1组,51~岁128例为研究2组,56~60岁112例为研究3组,年龄30~岁育龄妇女117例为对照1组,60岁以上者34例为对照2组.月经规律者于周期第22 d抽血,不规律者于预计下次月经来潮前7~8 d抽血,已绝经者可随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放射免疫(RIA)法测定血清FSH、LH、E2.结果:各研究组与对照1组FSH/LH>1.0的个体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研究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E2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岁组FSH高于其他各组(P<0.01).LH在56~60岁组最高.结论:FSH、LH值可作为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FSH/LH可作为一项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 FSH LH
下载PDF
FSH/LH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肖甫 敬明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3年第9期528-529,共2页
目的 :探索 FSH/ L H (促卵泡素 /促黄体素 )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30~ 6 4岁健康妇女 2 32例。研究组 115例 ,其中 4 5~ 5 5岁 6 4例为研究 1组 ,5 6~ 6 4岁 5 1例为研究 2组 ,年龄 30~ 4 4岁育龄妇女 ... 目的 :探索 FSH/ L H (促卵泡素 /促黄体素 )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30~ 6 4岁健康妇女 2 32例。研究组 115例 ,其中 4 5~ 5 5岁 6 4例为研究 1组 ,5 6~ 6 4岁 5 1例为研究 2组 ,年龄 30~ 4 4岁育龄妇女 117例为对照组。月经周期规则者于周期第 2 2天 ,不规则者于预计下次月经来潮前 7~ 8d,已绝经者可随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做 RIA测定 ,测 FSH、L H、E2 、P血清值。结果 :两研究组 FSH/ L H>1.0 ,对照组 FSH/ L H<1.0 ,研究组与对照组 FSH/ L H>1.0的个体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两研究组间 FSH/ L H比值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E2 、P均值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FSH/ L H比值与卵巢功能有关 ,可作为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一项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LH比值 评价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 促卵泡素 促黄体素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不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肖甫 沈勇 +5 位作者 巩姣梅 李雁青 智艳芳 荣守华 雷冬梅 张展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寻找和分析引起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对,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的符合率及不一致原因。结果1983...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寻找和分析引起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对,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的符合率及不一致原因。结果19832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有898例进行病理活检。在细胞学明确诊断病例中,正常范围或良性反应性改变(negativeforintraepitheliallesionormalignancy,NILM)、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0w—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和宫颈癌(squamouscellscancer,SCC)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牢分别为96.65%(462/478)、64.44%(87/135)、68.67%(57/83)和100.00%(10/10),总符合率为87.25%(616/706)。住细胞学未明确诊断病例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144例,活检阳性率22.92%;不能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54例,活检阳性率71.05%。NILM、LSIL、HSIL和SCC不一致率分别为3.35%(16/478)、35.56%(48/135)、31.33%(26/83)和0.00%(0/10)。不一致原因包括标本错误(42.22%)、判读错误(18.89%)、标本与判读均错误(38.89%)。结论随着病变程度的增高,细胞学诊断分级也随着上升,标本质量是影响细胞学发挥最佳诊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 细胞学/组织学不一致性 宫颈上皮内瘤变 标本错误
下载PDF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T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肖甫 李雁青 +1 位作者 智艳芳 敬明辉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年第2期104-105,86,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esyndrome,PN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成人PN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esyndrome,PN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成人PN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CD56+NK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PNS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S组CD16+CD56+NK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19+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且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PNS活动期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严重失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 T细胞亚群 NK细胞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郑州市市直机关已婚妇女宫颈糜烂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肖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5-846,共2页
目的 :调查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 2a对郑州市市直机关已婚妇女进行妇科调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2 0 0 0年宫颈糜烂患病率为 33.12 % ,2 0 0 1为 31.4 1% ,2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宫颈糜烂 3... 目的 :调查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 2a对郑州市市直机关已婚妇女进行妇科调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2 0 0 0年宫颈糜烂患病率为 33.12 % ,2 0 0 1为 31.4 1% ,2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宫颈糜烂 34岁以下患病率最高 ,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在使用不同避孕工具 ,孕次多 ,合并阴道炎的患者间宫颈糜烂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市直机关 已婚妇女 宫颈糜烂 发病情况 调查 相关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高危型HPV—DNA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肖甫 李雁青 +1 位作者 智艳芳 张琳琳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igh 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 DNA,hr—HPV—DNA)负荷量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r—HPV的患者6018例,从中筛选...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igh 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 DNA,hr—HPV—DNA)负荷量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r—HPV的患者6018例,从中筛选出181例hr—HP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并同时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81例hr-HPV—DNA阳性患者中,细胞学结果:未见上皮内病变38例(20.99%),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87例(48.0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9例(16.0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7例(14.92%),在不同级别细胞病理学改变组中hr-HPV—DNA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33,P=0.000);组织学结果:慢性宫颈炎89例(49.17%),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41例(22.65%),CIN II 23例(12.71%),CIN III 23例(12.71%),鳞癌5例(2.76%),不同程度宫颈组织病理学改变组中hr-HPV—DNA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14,P=0.001);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与hr-HPV—DNA负荷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2与0.213(P均〈0.01)。结论hr-HPV—DNA负荷量增高可能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但hr—HPV—DNA负荷量并不能作为预测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负荷量 宫颈病变
下载PDF
宫颈液基标本简易判读方法介绍
11
作者 李肖甫 李雁青 张琳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3,共3页
ThinPrep薄层制片作为一种液基细胞学技术因其涂片背景干净、细胞单层平铺,标本的满意率高而得到广泛运用[1]。然而,并非每一张液基制片都可获得满意效果。据报道,标本中黏液过多和血液量过多,可导致制片质量下降。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血污染标本 处理 标准比色瓶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智艳芳 李肖甫 +2 位作者 邱翠 荣守华 张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TCT、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的患者1 049例,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049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TCT、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的患者1 049例,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049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者725例,总阳性率为69.11%。细胞学结果显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414例(39.47%),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75例(26.22%),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73例(6.9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8例(16.0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9例(10.39%),鳞癌(SCC)10例(0.95%),NILM、ASCUS、LSIL、ASC-H、HSIL及SCC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依次为37.68%、86.55%、89.88%、90.41%、95.41%和100.00%。细胞学异常组的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 0),且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上升。组织学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703例(67.02%),湿疣样改变10例(0.9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31例(12.49%),CINⅡ40例(3.81%),CINⅢ133例(12.68%),SCC 32例(3.05%),高危型HPV阳性率依次为57.18%、70.00%、90.84%、95.00%、95.49%和100.00%。组织学异常组高危型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湿疣样改变组(P<0.05),且随组织学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上升。高危型HPV阳性时,HSIL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发生率为84.62%(88/104),较LSIL 20.53%(31/15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21 4,P=0.000 0)。细胞学为ASCUS且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生CIN的概率为29.83%(71/238),明显高于高危型HPV阴性患者发生CIN的13.5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 8,P=0.038 9)。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使宫颈病变漏诊率由8.96%(31/346)降至2.02%(7/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8 6,P=0.000 1)。TCT单独应用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4%、54.48%、49.61%和92.51%,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后分别为97.98%、35.70%、42.86%和97.29%,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显著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下载PDF
GSDME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石瑛 任静静 +3 位作者 梁晨 王芳 李伟 李肖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GSDME是否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敏感性。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敲降GSDME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及W... 目的:探讨GSDME是否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敏感性。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敲降GSDME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及Wb技术分别检测GSDME低表达前后,PTX对细胞增殖、焦亡、LDH释放、GSDME-N端蛋白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X处理组细胞的焦亡率、LDH释放量、GSDME-N端蛋白及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si-NC组比较,敲低GSDME可使si-GSDME组细胞对PTX的敏感性降低,其细胞焦亡率、LDH释放量及GSDME-N端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敲减MCF-7细胞中GSDME的表达量可显著抑制细胞焦亡并降低细胞对PTX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CF-7细胞 焦亡 GSDME 紫杉醇
原文传递
河南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型别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智艳芳 徐雪峰 +4 位作者 李肖甫 班振英 邱翠 荣守华 张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squamous cells cancer,SCC)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感染型别。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444例CIN及SCC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squamous cells cancer,SCC)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感染型别。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444例CIN及SCC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各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44例患者中,CINⅠ231例,CINⅡ100例,CINⅢ68例,SCC 45例。感染均以高危型、单一HPV感染为主,占61.94%(275/444);其次为双重感染,占26.58%(118/444);双重以上感染仅占11.49%(51/444)。所有患者共检测出21种基因型,高危MM4型及低危44型未检出。CINⅠ组检出21种基因型;CINⅡ组检测出15种基因型;CINⅢ组检测出15种基因型;SCC组检测出15种高危基因型。结论河南地区CIN及SCC患者HPV感染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58、52、33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别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下载PDF
Bx亚型一例
15
作者 李肖甫 李新 +1 位作者 金世保 刘利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75-76,共2页
1987年8月我院收治1例产后出血病人杜某某,住院号2945。因急需输血,血型初定为“O”型,但与“O”型交叉配血时次侧有弱凝集。经进一步检查确定为Bx亚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型 BX亚型
下载PDF
两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莉婷 刘艳丽 +7 位作者 马葆靖 张展 李肖甫 赵德华 张秋菊 郭瑞莹 宋晓妍 荣守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采用来曲唑和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比较。方法:6周龄和23日龄SD雌性大鼠各60只分别用于来曲唑和DHEA建模,均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从建模前后大鼠体质量增... 目的:采用来曲唑和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比较。方法:6周龄和23日龄SD雌性大鼠各60只分别用于来曲唑和DHEA建模,均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从建模前后大鼠体质量增长、动情周期、卵巢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中雄激素受体(A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①2种造模方法的实验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层明显减少,间质增生。②来曲唑造模的实验组实验前后体质量增加量、卵巢体积和相对质量均大于对照组(F=13.136,9.778和6.544,P均<0.05);DHEA造模的实验组仅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F=19.383,P<0.001)。③来曲唑造模的实验组黄体生成素、睾酮(T)含量高于对照组,而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低于对照组(P<0.05);DHEA造模组的实验组血清T、E2高于对照组,FSH低于对照组(P<0.05)。④来曲唑造模的实验组AR、LH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DHEA造模的实验组仅A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来曲唑大鼠模型更接近于人PCOS特征,是相对理想的PCOS模型。②AR、LHR参与了多囊状卵巢的形成,可作为PCOS模型蛋白质水平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曲唑 脱氢表雄酮 动物模型 雄激素受体 黄体生成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蕾芳 郭俭 +2 位作者 吕蓓 张林 李肖甫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23种... 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组别中其分布情况,并对各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组HPV感染阳性率(91.67%)和腺癌组(73.33%)均远远高于对照组(10.71%)(P<0.05),且腺癌组HPV感染阳性率也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一重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布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2.50%;鳞癌组4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57%和19.81%;腺癌组33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9.58%和19.72%。结论:HPV-16和HPV-18基因型感染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发生,且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多存在双重或多重HP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基因型 宫颈正常组织 宫颈鳞状细胞癌 腺癌
下载PDF
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伟慧 贾莉婷 +4 位作者 张展 李占飞 李肖甫 孙琳 朱艳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PCOS组应用来曲唑诱导大鼠PCOS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PCOS组应用来曲唑诱导大鼠PCOS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取卵巢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分别观察组织学变化及卵巢组织中KGF的表达。结果:P-COS组大鼠失去规律性动情周期变化,血清T、L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KGF在窦前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在囊状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是理想的PCOS模型;KGF与PCOS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大鼠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实验诊断指标的筛选及高雄激素血症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莉婷 张展 +4 位作者 岳小欣 王全先 李肖甫 孙琳 王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最佳实验诊断指标的筛选及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机制。方法:PCOS组: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排除其它病因。年龄16~35(28.13±2.25)岁。正常对照组:月经周...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最佳实验诊断指标的筛选及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机制。方法:PCOS组: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排除其它病因。年龄16~35(28.13±2.25)岁。正常对照组:月经周期规律、排卵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正常。年龄15~37(27.32±3.21)岁。按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进行分组。PCOS组:PCOSⅠ组为BMI<25 kg/m2;PCOSⅡ组为BMI 25~29 kg/m2;PCOSⅢ组为BMI>30 kg/m2。正常对照组:对照Ⅰ组为BMI<25 kg/m2;对照Ⅱ组BMI≥25 kg/m2。均于卵泡早期(月经第2~4天)检测患者血清中LH、FSH、E2、PRL、T、PDGF、EGF、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PCOS组的LH、FSH、E2、PRL、T、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筛选并建立了较佳的检验程序和指标;LH、FSH、E2、PRL、T、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PCOS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 血脂 瘦素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HPV 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智艳芳 李肖甫 +1 位作者 李雁青 荣守华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6期13-15,共3页
目的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DNA进而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300例宫颈脱落细胞液用杂交捕获II代法(HC2法)检测HPVDNA感染情况,并用TCT法检测细胞病变情况。结果3 00例样本中,细胞学阴性(NILM)127例(42.33%),ASCUS95例(31.... 目的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DNA进而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300例宫颈脱落细胞液用杂交捕获II代法(HC2法)检测HPVDNA感染情况,并用TCT法检测细胞病变情况。结果3 00例样本中,细胞学阴性(NILM)127例(42.33%),ASCUS95例(31.67%),ASC-H16例(5.33%),LSIL46例(15.33%),HSIL16例(5.33%)。所对应HPV感染率分别为依次为35.43%、61.05%、75.00%、78.26%和87.50%。同时31~5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HSIL>LSIL>ASC-H>ASCUS>N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癌前病变 细胞诊断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