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ppc基因过表达对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丁在松 赵明 +2 位作者 荆玉祥 李良璧 匡廷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722,共6页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ppc基因导入水稻以期增加产量是国内外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关于ppc基因过表达能否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将玉米ppc基因导入水稻中花8号,获得大量转基因水稻植株。经PCR筛选、PEPC活性测定...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ppc基因导入水稻以期增加产量是国内外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关于ppc基因过表达能否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将玉米ppc基因导入水稻中花8号,获得大量转基因水稻植株。经PCR筛选、PEPC活性测定、Southern和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玉米ppc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水稻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正确和高效的表达。测定了温室内种植的T1代6个PEPC活性不同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只有活性最高的株系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为27.3%。在旱作栽培条件下测定了T3代33个转基因株系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光强下,绝大多数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增加,最大提高了68.8%。比较6个转基因株系的T1和T3代看到,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明水稻中导入ppc基因可以提高其光合速率,特别是逆境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转基因 光合速率
下载PDF
从捕光天线到反应中心分子能量传递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水才 蔡霞 +4 位作者 贺俊芳 彭菊芳 刘晓 李良璧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5,共5页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中捕光天线LHCⅡ内Chla分子和 β Car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时间特性 ,实验测得Chla分子用了 2 5 ps ,β Car分子用了 2 5 0 ps 理论研究得出 :2 5 ps是相邻Chl分子之间随机转移传能的时间常数 ,2...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中捕光天线LHCⅡ内Chla分子和 β Car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时间特性 ,实验测得Chla分子用了 2 5 ps ,β Car分子用了 2 5 0 ps 理论研究得出 :2 5 ps是相邻Chl分子之间随机转移传能的时间常数 ,2 5 0 ps是LHCⅡ内相邻 β Car分子 ,通过Chla分子单步F rster共振传递、Dexter电子交换机制、激子转移把能量转移到反应中心的总时间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光天线 反应中心 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PSⅡ Chla分子 β-Car分子 时间特性 分子能量传递 单步转移 随机转移 光合作用 叶绿体 叶绿素 光系统
下载PDF
光合放氧复合物结构及其放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广业 李淑芹 +2 位作者 唐崇钦 李良璧 匡廷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光合水氧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光合放氧生物包括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PSⅡ )两种类型反应中心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能以水作为电子给体 ,利用光能氧化水产生质子和氧气。对于水如何被氧化这个难题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 光合水氧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光合放氧生物包括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PSⅡ )两种类型反应中心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能以水作为电子给体 ,利用光能氧化水产生质子和氧气。对于水如何被氧化这个难题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到目前为止放氧复合物 (OEC)的结构及水氧化的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结果 ,就光合放氧复合物的结构及光合放氧机理进行了综述 ,希望能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放氧复合物 结构 放氧机理 光合水氧化 光合作用 光系统Ⅱ 氢键 锰簇
下载PDF
从核心天线到反应中心分子传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水才 蔡霞 +4 位作者 贺俊芳 刘晓 彭菊芳 李良璧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48-852,共5页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核心复合物内 β Car分子和Chla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时间特性 实验测得 ,在CP4 7中的β Car分子用了 15 0ps ,Chla分子用了 15ps ;在CP4 3中β Car分子用了 16 0ps ,Chla分子用了 2 0ps 利用...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核心复合物内 β Car分子和Chla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时间特性 实验测得 ,在CP4 7中的β Car分子用了 15 0ps ,Chla分子用了 15ps ;在CP4 3中β Car分子用了 16 0ps ,Chla分子用了 2 0ps 利用超快光谱动力学实验曲线 ,理论计算出在核心天线中 β Car分子到Chla 6 6 2之间的能量传递速率为 1.18× 10 12 s- 1,β Car分子到相邻 β Car分子之间按速率 1.14× 10 12 s- 1传递能量 理论研究得出 ,在核心天线中 β Car分子接收到光能 ,以Dexter电子交换机制和F rster共振传能机制进行激发能传递 ,最后由Chla分子把能量传递到反应中心 ,在CP4 7中用了 139ps ,在CP4 3中用了 15 2ps 理论研究表明 ,在核心天线中 ,Chla分子接收到光能之后 ,以随机转移方式将能量迅速传递到反应中心P6 80 ,在CP4 7中用了 16 .8ps ,在CP4 3中用了 18ps 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Ⅱ核心复合物 Chla分子 β-Car分子 单步传递 随机转移
下载PDF
高浓度LaCl_3抑制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光系统Ⅱ(PSⅡ)活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立丰 李良璧 +1 位作者 白克智 匡廷云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研究了高浓度LaCl3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的光系统Ⅱ(PSⅡ)光诱导荧光动力学参数、低温荧光光谱和放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瓜体内LaCl3浓度的升高、其荧光量子产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放氧活性和电子传递速率都明显... 研究了高浓度LaCl3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的光系统Ⅱ(PSⅡ)光诱导荧光动力学参数、低温荧光光谱和放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瓜体内LaCl3浓度的升高、其荧光量子产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放氧活性和电子传递速率都明显降低。低温荧光分析表明,低浓度LaCl3引起激发能更多的分配给PSⅡ。高浓度LaCl3对黄瓜幼苗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对类囊体膜结构的破坏,进而导致PSⅡ光合活性下降,并最终抑制黄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L3 黄瓜 抑制 PSⅡ活性 能量分配 稀土
下载PDF
光系统Ⅰ(PSⅠ)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郁飞 唐崇钦 +4 位作者 辛越勇 彭德川 许亦农 李良璧 匡廷云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光系统Ⅰ (PSⅠ )是整合于光合膜上的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它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催化电子从PC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到Fd的传递。近 2 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 ,有关光合作用PS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获得了很... 光系统Ⅰ (PSⅠ )是整合于光合膜上的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它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催化电子从PC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到Fd的传递。近 2 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 ,有关光合作用PS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获得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在PSⅠ的蛋白亚基组成及其特性、PSⅠ介导的 3种电子传递过程、PSⅠ特有的外周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系统 (LHCⅠ )以及最新的有关PSⅠ 4 分辨率的三维晶体结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Ⅰ 蛋白组成 电子传递 外周天线 三维晶体结构 功能 植物
下载PDF
光系统II核心天线CP43和CP47的分离纯化及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单际修 杨昆云 +3 位作者 李良璧 匡廷云 王居硕 赵南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采用DEAE-FractogelTSK650S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法从菠菜(SpinaciaOleracea)中分离纯化了PSII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和CP47,计算出每分子CP43含19-20个Chla和4-5个... 采用DEAE-FractogelTSK650S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法从菠菜(SpinaciaOleracea)中分离纯化了PSII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和CP47,计算出每分子CP43含19-20个Chla和4-5个β-Car;每分子CP47含20-21个Chla和3-4个β-Car。普通及三维(3D)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证明,纯化的CP43和CP47都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常温(298K)吸收光谱的测定,证明纯化的CP43和CP47的红光区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71nm和674nm,但是它们在该区的四阶导数光谱均给出670nm和682nm两个峰,这表明,它们均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结合状态的Chla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核心天线 CP43 CP47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光系统ⅡChl分子能量传递超快光谱动力学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水才 贺俊芳 +4 位作者 蔡霞 任兆玉 侯洵 李良璧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利用 ICCD飞秒扫描成象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等植物捕光天线LHC 三聚体和 PS 颗粒复合物的超快光谱动力学 ,经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确定在 L HC 三聚体中至少存在 7种 Chl分子光谱特性 ,分别是 Chlb658.7653 /656、... 利用 ICCD飞秒扫描成象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等植物捕光天线LHC 三聚体和 PS 颗粒复合物的超快光谱动力学 ,经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确定在 L HC 三聚体中至少存在 7种 Chl分子光谱特性 ,分别是 Chlb658.7653 /656、Chla665.2662 .0 、Chla/b671.1670 /671、Chla677.1675.0 、Chla682 .9680 /681、Chla689.1685.0 和 Chla695.6695.0 .采用光强 1 0 13 光子 / cm2 /脉冲激励浓度为3 0μg/ m L的捕光天线 LHC 三聚体 ,在 650 nm到 70 5nm谱段逐点探测分析处理 ,产生了 2组短寿命组分 2 1 0 fs、52 0 fs和 5.2 ps、3 6.7ps及 2个长寿命组分 1 .8ns、2 ns.最快的 3个寿命 2 1 0 fs、52 0 fs和 5.2 ps反映了三聚体 Chlb分子向 Chla分子的激发能传递过程 ;寿命3 6.7ps反映了 Chla分子向相邻单体 Chla分子的激发能传递过程 ;最长的 2个寿命 1 .8ns和 2 ns是在三聚体中 Chla分子通过中间体 Chla分子辐射荧光 ,分别跃迁回基态的过程 .获得的 6个寿命组分有把激发能传递时间与 Chla/ b分子发射光谱相结合的特点 .经拟合处理解析 PS 颗粒复合物光谱 ,得到 3个组分谱 ,其峰值分别为 686.8nm、692 .2 nm和694.9nm,与 L HC 比较分析 ,说明天然构型的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Ch1分子 叶绿素分子 能量传递 超快光谱动力学 植物研究 捕光天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激发能传递光谱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水才 贺俊芳 +4 位作者 张舒 任兆玉 蔡霞 李良璧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采用ICCD皮秒、飞秒扫描成象光谱装置研究PSⅡ核心复合物激发能传递光谱特性,获得的PSⅡ积分荧光谱从661nm到693nm,峰值波长680nm,有四个组分谱,谱的峰值分别为670nm、676nm、681nm、686nm。CP43有Chl a661660、Chl a670... 采用ICCD皮秒、飞秒扫描成象光谱装置研究PSⅡ核心复合物激发能传递光谱特性,获得的PSⅡ积分荧光谱从661nm到693nm,峰值波长680nm,有四个组分谱,谱的峰值分别为670nm、676nm、681nm、686nm。CP43有Chl a661660、Chl a670669和Chl a686682三个光谱组分;CP47有Chl a661660、Chl a670669和Chl a681680三个光谱组分。根据吸收光谱和组分光谱分析,PSⅡ核心天线各自有三种不同状态的Chl a分子,它们是CP43-Chl a661660、CP43-Chl a670669、CP43-Chl a686682与CP47-Chl a661660、CP47-Chl a670669、CP47-Chl a681680。通过四个光谱组分分析了PSⅡ核心复合物激发能传递的光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Ⅱ 荧光动力学 能量传递光谱 激发能 光谱分析 植物物理学
下载PDF
光合作用PSII Chl分子传能超快光谱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水才 贺俊芳 +4 位作者 蔡霞 任兆玉 侯洵 李良璧 匡廷云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409,共6页
利用ICCD皮秒、飞秒扫描成像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等植物捕光天线LHCⅡ三聚体和PSⅡ颗粒复合物及PSⅡ核心复合物的超快光谱动力学,经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确定在LHCⅡ三聚体中至少存在7种Chl分子光谱特性,它们是:Chl... 利用ICCD皮秒、飞秒扫描成像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等植物捕光天线LHCⅡ三聚体和PSⅡ颗粒复合物及PSⅡ核心复合物的超快光谱动力学,经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确定在LHCⅡ三聚体中至少存在7种Chl分子光谱特性,它们是:Chlb653/656658.7、Chla662。0665。2、Chla/b670/671671.6、Chla675.0677.1、Chla680/681682.9、Chla685689.1和Chla695.0695.6。采用光强103光子/cm2/脉冲激励浓度为30μg/ml的捕光天线LHCⅡ三聚体,在650nm到705nm谱段逐点探测分析处理,产生了两组短寿命组分210fs、520fs和5.2ps、36.7ps及两个长寿命组分1.8ns、2ns。最快的三个寿命210fs、520fs和5.2ps反映了三聚体Chlb分子向Chla分子的激发能传递过程;寿命36.7ps反映了Chla分子向相邻单体Chla分子的激发能传递过程;最长的两个寿命1.8ns和2ns是在三聚体中Chla分子通过中间体Chla分子辐射荧光,分别跃迁回基态的过程。获得的六个寿命组分有把激发能传递时间与Chla/b分子发射光谱相结合的特点。经拟合处理解析PSⅡ颗粒复合物光谱,得到三个组分谱,其峰值分别为686.8nm、692.2nm和694.9nm,与LHCⅡ比较分析,说明天然构型的PSⅡ有很强的吸收光能和有效传递光能的本领、PSⅡ核心复合物的核心天线CP43和CP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PSⅡ Chl分子 超快光谱学 光系统Ⅱ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水葫芦、三七和菠菜光系统Ⅱ颗粒的分离及超快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四川 艾希成 +7 位作者 孙照勇 冯娟 张启元 张兴康 郁飞 唐崇钦 李良璧 匡廷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37-944,共8页
分离了三七、水葫芦和菠菜植物光系统Ⅱ富集的颗粒,并且采用吸收光谱和低温荧光光谱及皮秒荧光单光子计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的吸收光谱图具有相似性.采用三指数动力学模型对这三种光系统Ⅱ颗粒实验测定的光系统Ⅱ荧光衰减曲... 分离了三七、水葫芦和菠菜植物光系统Ⅱ富集的颗粒,并且采用吸收光谱和低温荧光光谱及皮秒荧光单光子计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的吸收光谱图具有相似性.采用三指数动力学模型对这三种光系统Ⅱ颗粒实验测定的光系统Ⅱ荧光衰减曲线拟合.水葫芦植物PSⅡ颗粒光系统三个组分荧光寿命分别是:157ps,415ps和1661 ps;菠菜体系的相应荧光寿命分别是:198ps,677ps和1244 ps;三七体系的相应荧光寿命分别是:14ps,272ps和1840ps.慢速度荧光衰减由叶绿素堆积造成的,中等速度荧光衰减源于PSⅡ反应中心重新结合电荷组分,快速度荧光衰减归属于PSⅡ反应中心组分.基于20ps模型计算出三七植物PSⅡ颗粒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转能效率为41%,水葫芦为89%,菠菜为91%,数值结果表明三七植物生长慢的特性可以表现在光合作用原初过程中,大量的被植物吸收的光子产生的激发态能量以荧光发射和非辐射形式消耗了,而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提出的观点:植物生长速度与它们的荧光性质和荧光寿命有相关性,生长慢的植物对激发态能利用效率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三七 单光子计数 生长速度 菠菜 植物 光合作用 光系统Ⅱ颗粒 分离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叶黄素循环及其在光保护中的分子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荣呈 许长成 +1 位作者 李良璧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充足的光照 ,但是当光照过强时 ,叶片吸收的光能超过了光合电子传递所需 ,过剩的光能便会对光合器官产生潜在的危害 ,引起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破坏。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被认为是光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 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充足的光照 ,但是当光照过强时 ,叶片吸收的光能超过了光合电子传递所需 ,过剩的光能便会对光合器官产生潜在的危害 ,引起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破坏。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被认为是光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植物叶黄素循环在酶学方面的分子调控、它的主要功能以及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在光保护中的分子机理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循环 紫黄质脱环氧化酶 热耗散 光保护 分子机理
下载PDF
光系统Ⅱ中磷脂的缺失对其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阳振乐 姜桂珍 +3 位作者 王则能 许亦农 李良璧 匡廷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02-1506,共5页
运用酶学方法探讨了光系统Ⅱ(PSⅡ)中磷脂酰甘油(PG)的作用.研究表明,在PSⅡ的放氧复合物附近可能存在着PG的作用区.PG的缺失导致PSⅡ放氧活性的降低,影响PSⅡ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转角结构的减少以及... 运用酶学方法探讨了光系统Ⅱ(PSⅡ)中磷脂酰甘油(PG)的作用.研究表明,在PSⅡ的放氧复合物附近可能存在着PG的作用区.PG的缺失导致PSⅡ放氧活性的降低,影响PSⅡ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转角结构的减少以及β-折叠结构的增加;同时酪氨酸残基中酚环的构象和微极性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磷脂酰甘油 磷脂缺失 放氧活性 蛋白质 二级结构 植物 光合系统 光合膜
下载PDF
假根羽藻LHCⅡ的同质和异质三聚体的能量传递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菊芳 王水才 +4 位作者 贺俊芳 蔡霞 刘晓 陈晖 李良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9,共5页
采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在室温下用波长为495nm的光激发,研究了假根羽藻LHCⅡ的同质三聚体和异质三聚体这两种不同聚集形式蛋白复合物的光谱特性和传能特性将实验获得的两样品的荧光光谱分别进行高斯解析,各得到5条亚谱带,并分析... 采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在室温下用波长为495nm的光激发,研究了假根羽藻LHCⅡ的同质三聚体和异质三聚体这两种不同聚集形式蛋白复合物的光谱特性和传能特性将实验获得的两样品的荧光光谱分别进行高斯解析,各得到5条亚谱带,并分析得出同质三聚体的四种特征Chl分子的光谱特性和异质三聚体的五种特征Chl分子光谱特性,另外还对两蛋白复合物的荧光光谱作了比较利用Global优化处理方法,建立多指数拟合联立方程对荧光衰减曲线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同质三聚体Chl分子传能的寿命165±8.5fs、2.2±0.6ps、5.1±0.1ns;异质三聚体Chl分子传能的寿命255±6.3fs、4±0.8ps和3.8±0.1ns;并且将这些时间常数作出归属将其分析比较,快组分同质三聚体的传能速率较高,推断组成同质三聚体的同种脱辅基蛋白间的结合程度较组成异质三聚体的不同脱辅基蛋白间的更紧密,使其上结合的Chl分子空间位置更近,更有利于能量的迅速传递;而慢组分同质三聚体的偏大,可能是由于其经历的传能途径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三聚体 异质三聚体 LHCⅡ 光谱特性 传能特性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捕光天线色素分子到反应中心光能传递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水才 蔡霞 +4 位作者 贺俊芳 彭菊芳 刘晓 李良璧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0Z2期103-111,共9页
利用皮秒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捕光天线β-car分子和Chla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机理,β-car分子接收到514.5nm光能之后,将能量主要以Dexter电子交换机理传递给相邻ε-car分子或Chla分子以后,再以Forster共振传能机理... 利用皮秒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捕光天线β-car分子和Chla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机理,β-car分子接收到514.5nm光能之后,将能量主要以Dexter电子交换机理传递给相邻ε-car分子或Chla分子以后,再以Forster共振传能机理通过Chla分子向相邻Chal分子单步传递,最终以250ps的时间传递到反应中心,理论计算值为267ps。捕光天线中的Chla分子接收到光能后,以随机转移激子跃迁方式用了25ps时间将光能传递到反应中心,理论计算值为29.7ps。实验还得到了捕光天线LHCⅡ三聚体中Chal分子接收-400nm光能后,将能量为520fs的时间常数传递给相邻Chla分子,Chlb分子接收-400nm光能后,将能量以210fs的时间常数传递给相邻Chla分子,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光天线 色素分子 反应中心 光能传递机理 β-car分子 Chla分子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光系统Ⅱ PSⅡ 叶绿素 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下载PDF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的生物合成与功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文 候海彤 +3 位作者 冯福应 许亦农 李良璧 匡廷云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 (SQDG)是一种含硫的糖脂 ,分布于高等植物 ,藓类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以及大多数光合细菌的光合膜中。SQDG的含量与生物种类有关。在高等植物中含量一般为总脂的 4% ,而在藻类中其含量变化较大 ,一般为总脂含...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 (SQDG)是一种含硫的糖脂 ,分布于高等植物 ,藓类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以及大多数光合细菌的光合膜中。SQDG的含量与生物种类有关。在高等植物中含量一般为总脂的 4% ,而在藻类中其含量变化较大 ,一般为总脂含量的 1 0 %~ 70 %。SQDG的合成是在叶绿体内被膜上完成的 ,催化SQDG合成的酶是UDP_SQ :DAG硫代异鼠李糖基转移酶。SQDG存在于纯化的叶绿体CF0 _CF1 ATPase、LHCⅡ辅基蛋白以及D1 /D2异二聚体蛋白中 ,说明SQDG可能与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有关。SQDG还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在磷缺乏时 ,SQDG能弥补PG含量的下降 ,使体内阴离子脂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近年来还发现SQDG能有效抑制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和HIV反转录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 生物合成 功能 sqd基因 光合作用 植物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豌豆Lhcb2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钦秒 李良璧 +2 位作者 阎久胜 毛大璋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采用RT_PCR技术 ,从豌豆 (PisumsativumL .)幼叶中克隆了 1个约 80 0bp的Lhcb2cDNA。以特异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Lhcb2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豌豆基因组中。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对豌豆幼苗进行处理的RT_PCR和Northernblott... 采用RT_PCR技术 ,从豌豆 (PisumsativumL .)幼叶中克隆了 1个约 80 0bp的Lhcb2cDNA。以特异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Lhcb2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豌豆基因组中。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对豌豆幼苗进行处理的RT_PCR和Northernblotting分析表明 ,Lhcb2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光照的控制 ,且明显地表现出对光照时间的依赖性。光照 0~ 1.5hLhcb2基因未见表达 ,而光照 2h以上该基因才大量表达 ;温度对Lhcb2基因的表达亦有显著的影响 ,相同的光照处理 ,4℃下Lhcb2基因的表达量比 2 5℃下的表达量低 1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Lhcb2基因 光照 温度 转录表达
下载PDF
发菜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分离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梅 钟泽璞 +2 位作者 王可玢 李良璧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7期684-688,共5页
采用改进的Allen’s的绿胶系统 ,首次对陆生蓝藻发菜 (NostocflagelliformeBorn .etFlah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进行了分离 ,共分离出了 11条绿色的色素蛋白复合物条带 ,两条浅黄色的条带。其中 7条绿色条带属于PSⅠ组分 ,4条绿色条... 采用改进的Allen’s的绿胶系统 ,首次对陆生蓝藻发菜 (NostocflagelliformeBorn .etFlah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进行了分离 ,共分离出了 11条绿色的色素蛋白复合物条带 ,两条浅黄色的条带。其中 7条绿色条带属于PSⅠ组分 ,4条绿色条带属于PSⅡ组分 ,1条浅黄色条带经光谱分析初步认定为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 ,而另一条浅黄色条带为游离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类囊体膜 叶绿素蛋白复事物 光谱性质
下载PDF
莲胚芽暗萌发过程中的光合系统发育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季宏伟 唐崇钦 +1 位作者 李良璧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被子植物在黑暗中萌发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和建成光合系统 ,但是将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时 ,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光合系统进行发育 :首先 ,在原位低温荧光光谱上 ,LHCⅡ的荧光发射逐步红移变成典型的P... 被子植物在黑暗中萌发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和建成光合系统 ,但是将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时 ,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光合系统进行发育 :首先 ,在原位低温荧光光谱上 ,LHCⅡ的荧光发射逐步红移变成典型的PSⅡ荧光发射 ,同时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 ,PSⅠ的荧光发射也从无到有 ,逐渐增强 ;其次 ,对暗萌发 10d莲苗的叶绿体进行部分变性凝胶电泳分析也得到了PS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条带 ,通过Westernblots的蛋白免疫检测 ,在暗萌发莲苗中也证实了LHCⅠ组分中有Lhca1的存在 ;最后 ,对暗萌发莲苗叶绿体的PSⅡ和PSⅠ电子传递活性测量结果表明 ,在暗中发育形成的PSⅡ和PSⅠ核心都是有光化学活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系统发育 暗萌发 WESTERN blots 胚芽
下载PDF
莲胚芽叶绿素合成对光照的依赖性(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季宏伟 李良璧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7期693-698,共6页
被子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 ,但是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却一直被猜测具有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的能力 ,因为莲胚芽变绿是在四重覆盖物 (子叶、种皮、果皮和莲蓬 )包被下几乎不大可能透光的环境中发生的。本实验从正反两个... 被子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 ,但是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却一直被猜测具有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的能力 ,因为莲胚芽变绿是在四重覆盖物 (子叶、种皮、果皮和莲蓬 )包被下几乎不大可能透光的环境中发生的。本实验从正反两个方面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首先对处于发育早期的莲蓬进行遮光处理 ,结果发现莲胚芽虽然可以继续发育 ,但是它的叶绿素合成却受到严重抑制 ,积累了大量合成叶绿素的前体 ,并且这些前体主要与依赖光的原叶绿素酸酯氧还酶 (LPOR)结合在一起 ;其次不依赖光的原叶绿素酸酯氧还酶 (DPOR)的编码基因在物种间高度保守 ,但是用PCR的方法在莲基因组中却扩增不到同源序列 ,表明莲胚芽不大可能具有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酶。两方面实验结果表明 ,莲胚芽的叶绿素合成只能通过依赖光的途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胚芽 叶绿素合成 原叶绿素酸酯氧还酶 光照 领带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