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体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贵涛 徐如祥 +2 位作者 姜晓丹 代广辉 徐洪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研究异体和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十细胞移植于周围神经后神经修复情况,以及所移植神经干细胞能否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方法]取新西兰人白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采用BrdU标记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S... [目的]研究异体和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十细胞移植于周围神经后神经修复情况,以及所移植神经干细胞能否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方法]取新西兰人白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采用BrdU标记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观察培养细胞;随机选择同种异体BMSCS移植、自体BMSCS移植和未移植组。[结果]异体和处自体移植区生K的神经纤维均显波纹状排列,神经纤维密度比正常神经低但形态近似,可见有髓神经纤维的郎飞氏结,可见到神经纤维间隙的黏液基质及少量成纤维细胞,但均未见分化神经元样的细胞存在;未移植侧生K的神经纤维稀疏,可见到比较多的断裂和不连续,基质黏液变明显;异体移植组神经纤维生K的走行序列比自体移植组神经纤维紊乱,可见到反应性增生。[结论]异体和白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缺损区移植均有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异体比自体移植后神经纤生长较差但差别较小;本方法神经干细胞朱见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 移植实验研究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移植神经干细胞 BMSCS 骨髓基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有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缺损 自体移植 SABC法 成纤维细胞 反应性增生 神经修复 细胞移植 诱导分化 体外培养 同种异体
下载PDF
脑瘫多种手术治疗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贵涛 陈锡然 +3 位作者 陈造宏 罗狄鑫 陈为坚 徐汪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痉挛性脑瘫病人采用肌腱延长、畸形骨矫形和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等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单一或多种手术组合治疗痉挛性脑瘫病人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提高脑瘫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传统的软组织松解延长手术、截骨... [目的]通过分析痉挛性脑瘫病人采用肌腱延长、畸形骨矫形和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等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单一或多种手术组合治疗痉挛性脑瘫病人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提高脑瘫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传统的软组织松解延长手术、截骨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逆向吻合术,以及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等手术,对642例年龄在10个月~37岁的脑瘫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组合治疗,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结果]传统的软组织松解延长手术仍然是痉挛性脑瘫病人肢体矫形的主要手术,传统的软组织手术虽然不能降低高肌张力,但可矫正固定性挛缩和畸形。能降低肌张力的决定性手术是在神经部位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早期有部分的肌张力下降,由于降低了肌张力,使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控制能力增强,功能明显好转。[结论]手术前仔细分类,严格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充分了解不同手术的潜在并发症,采用各种术式互补可提高手术治疗的综合效果,减少痉挛和畸形复发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功能训练也是治疗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软组织手术 神经切断术 截骨术 手术治疗 研究
下载PDF
经椎弓根减压固定和植重组异体骨治疗脊柱脊髓损伤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贵涛 徐洪璋 +2 位作者 陈锡然 陈造宏 李广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脊髓损伤经一侧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复位减压 ,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和椎弓根钉固定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经一侧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复位或截骨减压 ,用特制环锯套管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 ,以X线片和CT片分类分型 ,评估...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脊髓损伤经一侧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复位减压 ,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和椎弓根钉固定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经一侧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复位或截骨减压 ,用特制环锯套管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 ,以X线片和CT片分类分型 ,评估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减压和植重组异体骨融合效果 ;按Frank分类标准评估脊髓损伤和恢复程度。结果 :除A级病人外 ,其他病人脊髓神经功能均进步 1~ 2级 ,无感染和断钉病人 ,脊柱后凸角度矫正后再丢失平均 3° ;部分病人术后早期对重组异体骨有反应 ,但几周后可消失。结论 :经一侧椎弓根椎体后缘复位或截骨减压 ,同样可达到较理想脊髓减压效果 ,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和椎弓根钉固定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单侧椎间关节成形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贵涛 陈为坚 +2 位作者 金勋杰 齐勇 徐汪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81-1781,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关节 手术中 成形系统 单侧 椎弓根固定系统 双钉固定 医疗器械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血肿块移植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贵涛 彭湛贤 +4 位作者 张国红 罗狄鑫 陈为坚 徐汪洋 齐勇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研究骨折后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的骨再生潜能,以及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新途径。方法:在新西兰兔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3d后取出骨血肿,并从股骨抽骨髓血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将... 目的:研究骨折后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的骨再生潜能,以及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新途径。方法:在新西兰兔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3d后取出骨血肿,并从股骨抽骨髓血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将骨髓基质细胞联合骨血肿块回植到实验组骨缺损区;对照组骨缺损区则单纯行骨血肿块回植。定期拍X线片和取出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骨缺损处骨痂生成数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骨髓基质细胞联合骨血肿块移植组的骨痂形成数量和骨膜反应明显多于以单纯骨血肿块移植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成骨样细胞形成数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有较强的骨再生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血肿块联合移植比单纯骨血肿移植成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愈合 骨髓基质细胞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菲立磁细胞内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贵涛 何骁 +5 位作者 唐晓军 金勋杰 罗狄鑫 陈为坚 齐勇 徐汪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66-86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菲立磁(Feridex)和转染试剂体外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为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追踪标记细胞奠定基础。方法:9只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无菌条件下行股骨穿刺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用菲立磁-... 目的:探讨利用菲立磁(Feridex)和转染试剂体外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为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追踪标记细胞奠定基础。方法:9只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无菌条件下行股骨穿刺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台盼蓝拒染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并在增殖条件下用改良SABC法进行抗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H2O2棕色法呈色)和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染色,对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标记效率在99%左右。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与正常未标记细胞相比较,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标记后对骨髓基质细胞活力、增殖和分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菲立磁 多聚赖氨酸 超顺磁性氧化铁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加矫形手术治疗脑性瘫痪上肢重度痉挛性畸形1例:2年随访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贵涛 徐如祥 姜晓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63-65,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矫形手术,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并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方法治疗重型脑性瘫痪上肢痉挛患儿,探讨其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提高肌力和手指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2-02确诊为重型脑性瘫痪后遗右上肢肘... 目的:观察应用矫形手术,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并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方法治疗重型脑性瘫痪上肢痉挛患儿,探讨其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提高肌力和手指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2-02确诊为重型脑性瘫痪后遗右上肢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1例。男,12岁,病程12年。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患儿智商为55分(90~109分为平常;80~89分为低于平常;70~79分为边界;<69分为智力缺陷),应用巴氏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估患儿残疾自理能力45分,左上肢可支撑协助爬行。右上肢肌张力Ⅲ级,肘关节屈曲挛缩45°,腕关节屈曲挛缩105°,右腕骨质轻度畸形,右手不能持匙和分指。双下肢肌张力Ⅲ级,髋、膝、距小腿(踝)关节均有屈曲挛缩。对此患儿的治疗方案监护人知情同意。采用矫形手术:①上肢矫形手术:行屈腕屈指肌起点下移和尺侧屈腕肌腱背移;②术后2个月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自患儿右髂后上棘取骨髓12mL,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含维甲酸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1d后移植。取右腋窝纵切口,显露正中神经后切开神经外膜,将正中神经在神经外膜内切断一半,缝合外膜将培养好的干细胞注入外膜内,周围用凝胶海绵包埋,滴2mL神经节苷脂于凝胶海绵上,逐层缝合切口。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评定肌张力(0级:无肌张力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Ⅳ级:强直)。结果:①上肢矫形手术2个月后复查右上肢,屈肘屈腕挛缩好转,但屈肘屈腕肌痉挛状态无改善,右手指随意伸屈功能无好转。②由于屈肘屈腕挛缩有复发趋向,因此决定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③移植术后1周、2周、1个月时检查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低于正常,右手腕屈曲和手指屈曲肌力下降到Ⅱ级,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迟钝。但肘关节屈曲挛缩和腕关节屈曲挛缩均消失,右手也不能持匙,不能分指,手指不能夹纸。3个月后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以及右手腕的屈曲和抓握肌力开始恢复。18个月后右手腕和手指屈曲肌力达到Ⅳ级,可持匙进食,可夹纸,肌张力和感觉基本正常,患儿可扶单拐行走,右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未见复发,2年后复查右手腕指屈伸功能仍在改善中。结论:本例脑性瘫痪患者所致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行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不但降低了屈肌痉挛的状态,而且改善了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后腕手指屈曲无力和感觉异常。说明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周围神经横断缺损感觉运动功能的修复,而且对肌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脑性瘫痪 正中神经/外科学
下载PDF
超声对金属存留的骨缺损区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贵涛 李瑞生 +3 位作者 姜立军 吕建民 王培文 杨树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54,共2页
超声对金属存留的骨缺损区骨生长的影响李贵涛李瑞生姜立军吕建民王培文杨树元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骨折愈合,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已不断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我国尚无类似报道,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明超声对有金属物存留的... 超声对金属存留的骨缺损区骨生长的影响李贵涛李瑞生姜立军吕建民王培文杨树元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骨折愈合,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已不断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我国尚无类似报道,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明超声对有金属物存留的骨折有相同的促进愈合的效果。报告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骨缺损区 骨生长 金属存留
下载PDF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移植的实验(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贵涛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杨志军 代广辉 陈镇洲 黄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87-189,F0003,共4页
背景:由于周围神经只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神经元细胞上,因此,关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可以借鉴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某些经验。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于周围神经损伤区移植后周围神经修复情况,以... 背景:由于周围神经只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神经元细胞上,因此,关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可以借鉴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某些经验。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于周围神经损伤区移植后周围神经修复情况,以及所移植神经干细胞能否在周围神经损伤区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并迁移到脊髓。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8只,体质量1.5~2.5kg,雌雄不拘。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②采用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观察培养细胞。③制备兔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选择一侧坐骨神经损伤区为移植侧,注入生理盐水、胶原基质蛋白及细胞包埋液至0.01mL(含干细胞1×1010L-1);另外一侧为对照侧,注入胶原基质蛋白悬液0.01mL。移植后3个月灌注固定,行自体周围神经损伤区移植;移植区、脊髓区、对侧损伤区和正常神经区取材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干细胞移植区、脊髓区、对侧损伤未移植区神经纤维形态及神经元细胞。结果:移植区生长的神经纤维密度及连续性明显比对侧未移植区高,光镜下可见较多的许旺细胞;放大至400倍视野下,还可见有髓神经纤维的郎飞氏结;神经纤维间隙也可见有黏液基质,并有少数成纤维细胞;移植区、脊髓区和对侧未移植坐骨神经损伤区均未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存在。结论: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缺损区移植有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不能在周围神经移植区、脊髓区和对侧缺损对照区以神经元的形式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周围神经
下载PDF
腰骶脊神经后根部分交叉吻合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功能状态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贵涛 徐洪章 宁志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3929-3931,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性瘫痪患者实施腰骶脊神经后根交叉吻合后,该脊神经后根支配肌群的肌张力和牵张反射的变化和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双侧L3~5和S1脊神经后根兴奋性高的1/3部分切断,并将L3远断端与L5远断端吻合,L4远断端与S1远断端... 目的:探讨对脑性瘫痪患者实施腰骶脊神经后根交叉吻合后,该脊神经后根支配肌群的肌张力和牵张反射的变化和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双侧L3~5和S1脊神经后根兴奋性高的1/3部分切断,并将L3远断端与L5远断端吻合,L4远断端与S1远断端吻合。术后1周、3个月、半年和1年测定下肢肌张力以及牵张反射。结果:术后双下肢肌张力均下降1或2级,Gerard运动功能评级67%(22/33)上升1级,术后1年双下肢不用外力支持可行走>90m者23例,行走能力较术前明显提高12例,高肌张力和牵张反射亢进则有轻度复发。结论:腰骶脊神经后根在腰骶部可行交叉吻合,吻合后脑性瘫痪患者双下肢高肌张力和牵张反射可减弱,双下肢活动功能可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髓损伤 脊神经根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原始骨血肿的骨再生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贵涛 李华仁 徐洪章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 探索骨折后冷藏原始骨血肿的骨再生潜能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新西兰兔股骨、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 ,3d后取出骨血肿并 4℃冷藏 ,3d后冷藏的原始骨血肿回置到实验组骨缺损区 ,定期摄X线片和取出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 目的 探索骨折后冷藏原始骨血肿的骨再生潜能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新西兰兔股骨、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 ,3d后取出骨血肿并 4℃冷藏 ,3d后冷藏的原始骨血肿回置到实验组骨缺损区 ,定期摄X线片和取出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从 2、 4、 6周均见明显骨痂形成和骨膜反应 ,组织学观察可见有成骨样细胞形成。结论 冷藏的原始骨血肿仍有很好的骨再生潜能 ,可促进骨折、骨缺损区骨愈合。骨折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闭合性骨折行手术治疗时 ,应考虑到原始骨血肿丢失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术中注意保存部分原始骨血肿可能有利于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血肿 骨再生 骨愈合 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数值仿真技术与三维接触应力测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贵涛 王树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5,共3页
应用数值仿真技术对不同接触情况下 ,齿面的接触应力问题进行了计算 ,同时 ,通过采用三维应变花埋丝技术 ,对三维复杂曲面的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以典型的三维接触应力情况———蜗轮曲面的接触应力为例 ,制作了试验装置 ,... 应用数值仿真技术对不同接触情况下 ,齿面的接触应力问题进行了计算 ,同时 ,通过采用三维应变花埋丝技术 ,对三维复杂曲面的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以典型的三维接触应力情况———蜗轮曲面的接触应力为例 ,制作了试验装置 ,并测得了正常及有传动误差情况下的齿面接触应力分布 ,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得较好。为三维复杂曲面接触应力的动态测量与数值计算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有限元 接触应力 三维应变花埋丝技术 齿面 动态测量 数值仿真技术
下载PDF
重度痉挛性脑瘫病人的综合治疗
13
作者 李贵涛 宁志杰 +3 位作者 黄彦杰 李佩佳 罗永忠 常辉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5期53-54,共2页
重度痉挛性脑瘫病人的综合治疗88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李贵涛宁志杰黄彦杰李佩佳罗永忠常辉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是近年来脑瘫治疗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然而,对无行走能力的脑瘫病人行SPR手术... 重度痉挛性脑瘫病人的综合治疗88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李贵涛宁志杰黄彦杰李佩佳罗永忠常辉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是近年来脑瘫治疗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然而,对无行走能力的脑瘫病人行SPR手术争议较多〔1〕。究其原因,差别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综合治疗 康复训练 手术后 语言障碍 小儿脑性瘫痪 矫正手术 行走能力 上肢功能 切断术
下载PDF
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Ⅰ和FokⅠ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为坚 叶伟 +4 位作者 丁悦 苏培强 李贵涛 黄东生 刘尚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3-375,379,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59.4%,f40.6%和T79.2%,t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ru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53.7%,f46.3%和T80.9%,t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腰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山羊髓核激光切除周围纤维环的超微结构改变
15
作者 李贵涛 吕春雷 +2 位作者 郭庭凯 陈学兴 郭延奎 《实用医药杂志》 1996年第5期40-41,共2页
应用Nd:YAG1.06μm激光行活山羊椎间盘髓核切除实验,用JEOL—1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总能量400、600、800、1000、1200J下纤维环的超微结构,发现离辐射中心5±1μm的髓核汽化时,离... 应用Nd:YAG1.06μm激光行活山羊椎间盘髓核切除实验,用JEOL—1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总能量400、600、800、1000、1200J下纤维环的超微结构,发现离辐射中心5±1μm的髓核汽化时,离辐射中心10±1mm的纤维环结构仍基本正常,推断椎间盘周围组织不会损伤,认为人体在1000~1200J范围内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椎间盘切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面向终点效应的弹引系统虚拟设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贵涛 尚雅玲 +1 位作者 赵建玉 钱立新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提出了全新的弹引系统研究模式 ,即面向终点效应的弹引系统计算机虚拟设计体系 .重点研究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如终点效应数值仿真技术 ,并将该虚拟技术应用于弹引系统设计的实际算便 ,结果表明了该技术体系的新颖性。
关键词 终点效应 弹引系统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数值仿真 虚拟设计
下载PDF
小儿马蹄内翻足的不同病理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贵涛 黄彦杰 +1 位作者 常辉 陈洪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70-471,共2页
作者分析先天性、麻痹性和痉挛性马蹄内翻足不同病理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马蹄内翻足76例108足,随访8个月~7年,优良率为89.3%。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治疗重点是彻底松解,平衡肌力和矫正骨畸形。对麻痹性下垂内翻足,重点是平衡肌... 作者分析先天性、麻痹性和痉挛性马蹄内翻足不同病理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马蹄内翻足76例108足,随访8个月~7年,优良率为89.3%。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治疗重点是彻底松解,平衡肌力和矫正骨畸形。对麻痹性下垂内翻足,重点是平衡肌力,而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肌力平衡不等于痉挛平衡,最好先行降低肌张力和痉挛的SPR手术,否则在行肌力平衡的同时尽量使紧张性痉挛得到平衡或使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马蹄内翻足 外科手术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高强度钢在商用车正碰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雷飞 李贵涛 谢小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商用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商用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高强度钢对某商用车驾驶室进行正碰安全性优化设计,在保证乘员生存空间和不增加车身重量及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首先采用全局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影响正碰... 商用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商用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高强度钢对某商用车驾驶室进行正碰安全性优化设计,在保证乘员生存空间和不增加车身重量及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首先采用全局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影响正碰安全性的关键部件,然后将关键部件的材料替换为高强度钢,以部件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结合NSGA-Ⅱ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钢设计后的驾驶室的正碰安全性有所提升,同时车身的动静态力学性能也满足使用要求,且车身质量和材料成本都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正碰安全性 高强度钢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与THA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业杨 王明森 +1 位作者 李贵涛 王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4-1255,共2页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接受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接受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7个月(19~41个月)。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少于THA组,而住院、手术、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较THA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低于THA组,并发症多于THA组。结论:PFNA操作便捷,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且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而THA具有负重活动更早,适用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伴有髋关节退变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兔椎间关节融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为坚 李贵涛 +5 位作者 罗狄鑫 陈锡然 陈造宏 武光勤 叶伟 李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骨髓间质干细胞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脊柱前路融合的方法。[方法]自髂骨抽取骨髓4m,l在体外扩增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经前路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每只动物取3个脊柱节段随机接受4种移... [目的]探索应用骨髓间质干细胞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脊柱前路融合的方法。[方法]自髂骨抽取骨髓4m,l在体外扩增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经前路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每只动物取3个脊柱节段随机接受4种移植方法:骨髓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胶(A组),骨髓间质干细胞和纤维蛋白胶(B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胶(C组),纤维蛋白胶(D组)。实验动物在术后3个月处死,利用放射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分析脊柱融合情况。[结果]A组的椎间隙骨痂形成明显较其他组多,组织学上有连续的骨痂形成;B组和C组显示出近似的放射学和组织学变化,有不连续骨痂生成。D组融合效果最差,为纤维肉芽组织填充椎间隙,无骨痂生成。[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纤维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体在移植入体内3个月后有良好的成骨并初步获得椎体间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