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秋莹 于婵 +4 位作者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陈欣 黄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Cr^(6+)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Cr^(6+)浓度增加,丹参幼苗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逐渐下降,Pro和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r^(6+)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胁迫和毒害作用,幼苗根的生长受Cr^(6+)胁迫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子 发芽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阴香右旋龙脑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2
作者 刘春琰 黄晓玲 +3 位作者 张红瑞 严寒静 李贺敏 庞玉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右旋龙脑又名天然冰片,是珍贵的传统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等作用。为阐明右旋龙脑的生物合成途径,收集了2种化学型的阴香,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Trinity软件对Clean reads... 右旋龙脑又名天然冰片,是珍贵的传统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等作用。为阐明右旋龙脑的生物合成途径,收集了2种化学型的阴香,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Trinity软件对Clean reads进行组装,共获得40449条Unigene,N 50长度为1679 bp,Q 30质量值均在92%以上,说明测序质量较好,可用于后续分析。分别有23613(58.38%)、21743(53.75%)、16372(40.48%)、15384(38.03%)、17993(44.48%)、19753(48.83%)个基因在NR、eggNOG、Swiss-Prot、KEGG、Pfam、GO数据库获得注释。KEGG富集分析表明,柠檬烯和蒎烯降解、二苯醚类、二芳庚烷类和姜辣素生物合成被富集,类黄酮生物合成、苯基丙烷生物合成、二萜生物合成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通路也被富集。GO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类别主要集中在生物过程、转录,DNA模板化;细胞组分类别主要涉及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等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类别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蛋白质结合和序列特异性DNA结合。鉴定出参与右旋龙脑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38个,包括35个参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基因,3个单萜合酶基因,其中MEP途径可能编码5种酶的7个基因和MVA途径可能编码4种酶的7个基因表达量上调。此外与单萜生物合成相关的5个转录因子(bHLH家族2个、MYB家族1个、bZIP家族1个)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香 转录组 右旋龙脑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不同材质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三七总皂苷热原去除及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贺敏 彭国平 +2 位作者 郑云枫 李存玉 张同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材质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去除三七总皂苷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效果和对其有效成分的透过率。方法:以鲎试验动态浊度法定量三七总皂苷药液超滤前后内毒素的含量,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为检... 目的:考察不同材质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去除三七总皂苷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效果和对其有效成分的透过率。方法:以鲎试验动态浊度法定量三七总皂苷药液超滤前后内毒素的含量,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为检测指标,通过HPLC观察其超滤前后的成分变化。考察不同材质及孔径的超滤膜对有效成分透过率的影响。结果:随着膜截留分子量的变大,细菌内毒素的去除率有所下降,100 KDa聚砜材质超滤膜去除率为20.69%,低于其他聚砜材质超滤膜。但混合材质实验室用E膜,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细菌内毒素去除率高于聚砜膜材质的其他超滤膜,且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透过率远远大于大孔径的聚砜膜材质的100 KDa超滤膜。结论:大孔径混合材质的实验室用E膜对三七总皂苷溶液的细菌内毒素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且对三七总皂苷成分进行超滤的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材质 三七总皂苷 热原
原文传递
活血通络注射剂活性炭法与超滤法工艺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贺敏 郑云枫 +3 位作者 支兴蕾 李存玉 蒋颖 彭国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研究活性炭及超滤工艺对活血通络注射剂的适用性。方法:以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定量活血通络药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并用纳米粒径仪测定不同浓度活性炭及不同分子量超滤膜使用前后活血通络注射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结果:将活血通络注射剂... 目的:研究活性炭及超滤工艺对活血通络注射剂的适用性。方法:以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定量活血通络药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并用纳米粒径仪测定不同浓度活性炭及不同分子量超滤膜使用前后活血通络注射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结果:将活血通络注射剂中外加内毒素后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得0.05%、0.10%、0.3%3种浓度活性炭的内毒素去除率为65.2%、77.5%、80.4%。5、10 kDa截留分子量超滤膜的内毒素去除率均大于95%。纳米粒径仪测定结果表明10 kDa截留分子量超滤膜超滤后滤液中粒径比不同浓度活性炭使用后药液中微粒粒径小得多。结论:超滤法更适用于活血通络注射剂去热原工艺,同时能提高溶液的澄明度,去除溶液中的大颗粒,为注射剂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活性炭 热原 纳米粒径仪
原文传递
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贺敏 张红瑞 +2 位作者 沈玉聪 高致明 张子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633,共8页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分别采用0.01,0.1,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白菜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分别采用0.01,0.1,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白菜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白菜幼苗苗高、干质量、主根长、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了100 mg·L^(-1)阿魏酸处理对白菜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外,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处理对白菜幼苗的苗高和干质量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不显著;各种质量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水平。不同质量浓度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白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0 mg·L^(-1)丁香酸以及0.10,50,100 mg·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酚酸类物质处理组对白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除了低质量浓度0.01 mg·L^(-1)丁香酸显著增加了CAT活性,其他不同质量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对白菜幼苗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100 mg·L^(-1)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的POD活性;除了对羟基苯甲酸外,其他4种酚酸处理组对白菜幼苗SOD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酚酸类物质 幼苗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新型斑蝥素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贺敏 彭国平 +1 位作者 陈农 李贺莱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8-521,共4页
以DMSO为溶剂,5-氟脲嘧啶(5-Fu)为修饰物,对去甲斑蝥素(2)酸酐环部分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去甲斑蝥素羧酸衍生物(3),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原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 以DMSO为溶剂,5-氟脲嘧啶(5-Fu)为修饰物,对去甲斑蝥素(2)酸酐环部分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去甲斑蝥素羧酸衍生物(3),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原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2 0.5 mmol,n(2)∶n(5-Fu)=1.2,于140℃反应6 h,DMSO用量15 mL]下制备的3收率为78.2%。采用MTT法研究了体外3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在用药量为250μmol·L-1时对HepG2的抑制率为89.5%,其IC50为232.4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5-氟尿嘧啶 合成 抗癌活性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贺敏 李潮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1-1566,共6页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定期取样研究干物质积累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测定植株氮、磷、钾的量。结果白花蛇舌草苗期对氮、磷、钾吸收较少,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氮、磷...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定期取样研究干物质积累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测定植株氮、磷、钾的量。结果白花蛇舌草苗期对氮、磷、钾吸收较少,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氮、磷吸收减少,钾出现"负吸收"。白花蛇舌草植株对氮素吸收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比率为1.00:0.16:0.54。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氮、磷、钾主要积累在叶和茎中,其中氮素以叶中分配最多,磷和钾则主要分配在茎中;结果期和成熟期氮、磷、钾多分配在花果和茎中,氮和磷花果中最多,钾则茎中最高。结论白花蛇舌草在苗期对肥料要求不多,可适当少施。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骤增,要加大施肥用量,结果期对磷肥和钾肥要求较多,应适当补施磷肥和钾肥以满足此期果实生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吸收 分配
下载PDF
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的合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贺敏 金华 朱红军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5年第2期45-47,共3页
以聚乙二醇(PEG1000)、环氧氯丙烷和KOH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Bu4NBr)为催化剂制得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KOH用量对产物收率及环氧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以聚乙二醇(PEG1000)、环氧氯丙烷和KOH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Bu4NBr)为催化剂制得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KOH用量对产物收率及环氧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取0.05molPEG1000,0.3mol环氧氯丙烷和5.8gKOH时,在0.8gBu4NBr催化作用下,于55℃反应8h得到的产物具有较为理想的收率和环氧值。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环氧值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 合成 环氧值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白花蛇舌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贺敏 李连珍 李潮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410-2413,共4页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种植密度 生长 产量 增强免疫功能 人工栽培 一年生草本 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贺敏 李潮海 +1 位作者 高致明 李连珍 《河南科学》 2006年第4期524-527,共4页
探讨产地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活性成分的影响.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多糖含量及用RP-HPLC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其中福建和河南产的白花蛇舌... 探讨产地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活性成分的影响.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多糖含量及用RP-HPLC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其中福建和河南产的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较高,云南、广西、海南、广东、江苏和湖南的含量均较低.白花蛇舌草所含氨基酸中,各组分之间的含量不同,差异极显著,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苯丙氨酸含量最低;每一组分的含量在产地之间都有变化,不同组分含量变化程度不同,含量变化最大为苯丙氨酸,变异系数为67.98%,甘氨酸的含量变化最小,其变异系数为22.42%;白花蛇舌草中总氨基酸和各类氨基酸的含量在不同产地也有变化,氨基酸总量在产地之间差异极显著,进行栽培种植的产地,其白花蛇舌草中氨基酸总量较高,表现为:湖南>河南>广西>江苏>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白花蛇舌草野生生长的产地,其白花蛇舌草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较大,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大小分别为:云南>海南>福建>广东>湖南>广西>河南>江苏;河南>广西>福建>广东>海南>湖南>江苏>云南;广西>河南>福建>海南>广东>湖南>云南>江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产地 多糖 氨基酸 含量
下载PDF
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贺敏 周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600,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共有13个共有峰,除栽培白花蛇舌草外,与对照图谱相比,各地野生白花蛇舌草相似度均在0.90以上,说明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可用来对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共有13个共有峰,除栽培白花蛇舌草外,与对照图谱相比,各地野生白花蛇舌草相似度均在0.90以上,说明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可用来对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及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居群AFLP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贺敏 夏至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5-638,共4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6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组合,构建了白花蛇舌草25份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661条,占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地相同的白花蛇舌草居群多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6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组合,构建了白花蛇舌草25份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661条,占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地相同的白花蛇舌草居群多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来源地的白花蛇舌草居群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其中海南白花蛇舌草独自呈类,与其它省份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的生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贺敏 李潮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8-889,共2页
目的 根据白花蛇舌草各器官和生长中心的变化特点,研究白花蛇舌草的生育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的合理促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田栽培争件下观测调查。结果 白花蛇舌草生育期为145~155d,可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播种出苗期、幼苗期、始... 目的 根据白花蛇舌草各器官和生长中心的变化特点,研究白花蛇舌草的生育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的合理促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田栽培争件下观测调查。结果 白花蛇舌草生育期为145~155d,可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播种出苗期、幼苗期、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结论 根据其干物质积累特点成熟期为最佳收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个体发育规律 干物质
下载PDF
产房风险分级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万丽杰 卢桂强 +2 位作者 张立琴 郭丽 李贺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31-0034,共3页
分析产房风险分级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选资料登记有效的高危妊娠孕妇,共计30名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组名设置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管理,实验组则配合应用产房风险分... 分析产房风险分级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选资料登记有效的高危妊娠孕妇,共计30名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组名设置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管理,实验组则配合应用产房风险分级及风险预警制度,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及胎儿状况。结果 实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高危妊娠孕妇分娩后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房风险分级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其有助于提前识别和评估高危妊娠孕妇的风险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房风险分级及风险预警制度干预 孕期 高危妊娠孕妇保健 高危妊娠孕妇并发症
下载PDF
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贺敏 谭树波 《化工时刊》 CAS 2008年第11期60-62,共3页
絮凝剂作为一类能使悬浮液中的细微颗粒凝聚,沉降的水处理药剂,被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絮凝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具体。综述了最近10几a来国内外对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以及国内外在这个领域内所取得的进展及发... 絮凝剂作为一类能使悬浮液中的细微颗粒凝聚,沉降的水处理药剂,被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絮凝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具体。综述了最近10几a来国内外对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以及国内外在这个领域内所取得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水处理 水污染治理 应用
下载PDF
施肥对白花蛇舌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贺敏 李潮海 王松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施肥对白花蛇舌草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有效促进了白花蛇舌草生长,增加了其干物质积累,提高了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N,P2O5,K2O,有机肥分别为150,105,45,450 kg.hm-2的处...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施肥对白花蛇舌草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有效促进了白花蛇舌草生长,增加了其干物质积累,提高了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N,P2O5,K2O,有机肥分别为150,105,45,450 kg.hm-2的处理与其它施肥处理相比,能显著提高白花蛇舌草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为白花蛇舌草较适宜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施肥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贺敏 朱红军 《化工时刊》 CAS 2006年第9期26-28,共3页
对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进行了IR1、HNMR、热稳定性、吸水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在3 305 cm-1为O—H伸缩振动带,1 646 cm-1为羧基中—C O的伸缩振动带,1 593 cm-1为NH弯曲和C—N伸缩振动的偶合,1 111 cm-1为侧链脂肪醚C—O—C的非对称伸缩... 对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进行了IR1、HNMR、热稳定性、吸水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在3 305 cm-1为O—H伸缩振动带,1 646 cm-1为羧基中—C O的伸缩振动带,1 593 cm-1为NH弯曲和C—N伸缩振动的偶合,1 111 cm-1为侧链脂肪醚C—O—C的非对称伸缩振动,2 876 cm-1为γ-PGA主链上—CH2的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3.628处出现了聚乙醇缩水甘油醚上的H的化学位移,说明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与聚谷氨酸已充分交联;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吸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 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 表征
下载PDF
中国榆属12种2变种木材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贺敏 张江涛 +2 位作者 高致明 李圆圆 于国涛 《河南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1-3,19,共4页
对中国榆属(Ulmus.L)12种2变种的木材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导管分子长度从睫毛榆组到榆组至榔榆组逐渐变短,而纤维分子逐渐变长,说明榆属由睫毛榆组到榆组到榔榆组是不断进化的。(2)通过对次生木质部有关的7个数量特征进... 对中国榆属(Ulmus.L)12种2变种的木材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导管分子长度从睫毛榆组到榆组至榔榆组逐渐变短,而纤维分子逐渐变长,说明榆属由睫毛榆组到榆组到榔榆组是不断进化的。(2)通过对次生木质部有关的7个数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异性比较,认为榆属属下设组而不设亚属是合理的。(3)通过对榆属12种2变种木材的解剖学研究,认为U.davidiana、U.davidiana Var.japonica、U.szechuanica三者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属于Sect.Ulmus Seu.Nitentes的U.castaneifolia和U.glancesscens var.lasiocarpa的亲缘关系较远。U.gaussenii、U.macrocarpa、U.lamellosa的聚类分析距离很近,说明其三者亲缘关系较密切,但它们的花粉外壁纹饰,萌发孔数相差较远,故三者的亲缘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 木材 比较解剖
下载PDF
中国榆属12种2变种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贺敏 高致明 张江涛 《河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对中国榆属(Ulmus L)12种2变种的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表皮毛长短、粗细及头部形状因种而异,是分组乃至分种的重要依据;毛被情况、气孔分布、角质层纹饰可以作为分种的辅助特征。(2)气孔的长宽比值,随自然分布海拔的升... 对中国榆属(Ulmus L)12种2变种的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表皮毛长短、粗细及头部形状因种而异,是分组乃至分种的重要依据;毛被情况、气孔分布、角质层纹饰可以作为分种的辅助特征。(2)气孔的长宽比值,随自然分布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表明生境对榆属造成的性状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脉间区由网眼缺乏一个或几个边缘,脉稍分离、末端较多的不完全发育类型,经过一个中间类型,向大小,形状均匀一致的发育完全的类型过渡;叶片栅栏组织发达与否与脉间区的大小呈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 比较解剖
下载PDF
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贺敏 朱红军 《江苏化工》 2006年第28期12-14,共3页
以二甘醇缩水甘油醚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制备聚谷氨酸吸水树脂,研究了合成过程中的聚谷氨酸浓度、交联剂用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谷氨酸质量分数为18%,缩水甘... 以二甘醇缩水甘油醚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制备聚谷氨酸吸水树脂,研究了合成过程中的聚谷氨酸浓度、交联剂用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谷氨酸质量分数为18%,缩水甘油醚的用量为聚谷氨酸单体摩尔量的8%,pH4.8,60℃反应40h左右可得到最大吸水率的高吸水树脂,用PEG-1000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合成的吸水树脂的吸水率最高,吸水率最大可为2200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吸水树脂 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