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时机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罗冬玲 杨子阳 +2 位作者 李贺智 费洪文 张曹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早期纠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有益于患者的长期存活。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成人CHD患者能否接受手术治疗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超声心... 早期纠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有益于患者的长期存活。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成人CHD患者能否接受手术治疗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成像手段,在成人CHD及PAH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预测模型不仅能提高无创参数量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对不同阶段CHD患者的手术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避免反复进行有创的心导管检查,也提高了对成人CHD合并PAH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手术时机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技术及M型超声在评估风湿性心脏病右室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贺智 费洪文 +4 位作者 黄奕高 陈烁 朱伟 郭惠明 陈泗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TA Sa)及M型运动位移(TAPSE),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之间右室功能变化。方法以7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及M型超声测量TA Sa及TA... 目的通过测量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TA Sa)及M型运动位移(TAPSE),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之间右室功能变化。方法以7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及M型超声测量TA Sa及TAPSE,并测量计算心尖四腔心右室的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TA Sa、TAPSE及RVFAC在27例健康对照者与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肺动脉收缩压的增加,TA Sa及TAPSE呈明显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TA Sa、TAPSE较其他研究对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A Sa、TAPSE与RVFAC之间呈正相关(r=0.615,P<0.01;r=0.558,P<0.01)。结论 TA Sa、TAPSE与RVFAC相关性良好,能有效、敏感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右室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 M型位移 右室面积变化分数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Tei指数评估风湿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贺智 费洪文 +4 位作者 黄奕高 黄燕莹 黎明 郭惠明 陈泗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及健康对照者27例(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取三尖瓣环的运动频谱,测量等容收缩时间(IVCT)、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射血时间(ET),并应...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及健康对照者27例(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取三尖瓣环的运动频谱,测量等容收缩时间(IVCT)、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射血时间(ET),并应用公式Tei指数=(IVCT+IVRT)/ET计算Tei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肺动脉高压组Tei指数均增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与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i指数能有效、可靠地评估风湿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 TEI指数 右心室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位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烁 费洪文 +2 位作者 李贺智 陈欧迪 林琼雯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主动脉瓣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主动脉瓣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与3D-TEE诊断IE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进行分析,以心脏外科术中所见为"金标准",将超声特点(赘生物、瓣叶穿孔、瓣周脓肿)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D-TEE对赘生物、瓣叶穿孔、瓣周脓肿诊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检测长度<(4.5±0.7)mm的赘生物,3D-TEE较TTE更加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检测瓣周脓肿,3D-TEE较TTE更加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容易发现瓣周脓肿早期组织水肿的情况。结论与TTE相比较,3D-TEE能更准确检测IE主动脉瓣病变,有效评价此类患者瓣周脓肿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赘生物 瓣周脓肿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康慧元 罗建方 +4 位作者 黄奕高 黄涛 费洪文 张曹进 李贺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689-3692,共4页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术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改变并比较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房间隔缺损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47例(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20例(对照组),于手术治疗前、术后1 ...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术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改变并比较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房间隔缺损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47例(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20例(对照组),于手术治疗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前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右室游离中间段纵向应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5,0.004,0.013,0.007),而右室面积变化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07),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ROC曲线下面积0.750,在所有指标中最高;治疗组介入治疗后第1天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右室游离中间段纵向应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ROC曲线下面积0.833,在所有指标中最高;在术后6个月右室面积变化率是唯一与术后1 d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结论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术前右心功能以及介入治疗术后近期右心功能变化的准确性最高;右室面积变化率虽然能有效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右心室重构的心功能变化,但评估准确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右心功能
下载PDF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即时肺血管阻力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晓程 费洪文 +1 位作者 林琼雯 李贺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38-339,364,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导管术评价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即时肺血管阻力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28例,记录封堵前和封堵后30 min内经导管测定的肺总阻力及肺小... 目的探讨右心导管术评价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即时肺血管阻力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28例,记录封堵前和封堵后30 min内经导管测定的肺总阻力及肺小动脉阻力并进行比较。结果2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均无残余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即刻肺总阻力和肺小动脉阻力均比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总阻力:(4.37±1.94)Wood vs.(2.75±1.97)Wood,P<0.01;肺小动脉阻力:(2.60±1.93)Wood vs.(1.81±1.73)Wood,P<0.01]。结论房间隔缺损患者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即时肺血管阻力较术前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右心导管术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彩超在泌尿系结石体外碎石中诊断和定位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贺智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3期1-2,共2页
目的总结探讨彩超在泌尿系结石体外碎石中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选择3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彩超检查结石发生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分析彩超在泌尿系结石诊断和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诊断泌尿系结石准... 目的总结探讨彩超在泌尿系结石体外碎石中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选择3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彩超检查结石发生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分析彩超在泌尿系结石诊断和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诊断泌尿系结石准确率97.22%高于二维超声(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结论彩超在泌尿系结石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泌尿系结石 体外碎石
下载PDF
肺静脉血流速度在成人房间隔缺损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胤 谢楠山 +2 位作者 罗冬玲 李贺智 张曹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60-265,共6页
目的分析肺静脉血流速度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0日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肺静脉频谱的成人ASD-PAH患者44例,比较接受介入封堵与未封堵患... 目的分析肺静脉血流速度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0日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肺静脉频谱的成人ASD-PAH患者44例,比较接受介入封堵与未封堵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速度,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流速患者治疗后心脏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是否介入封堵分为封堵组(32例)和未封堵组(12例)。封堵组患者平均肺静脉流速明显高于未封堵组[(0.75±0.10)m/s比(0.60±0.14)m/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ASD-PAH患者的左下肺静脉血流速度与肺血管阻力(相关系数β=–0.43,P=0.005)、平均肺动脉压(相关系数β=–0.53,P<0.001)呈负相关,而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β=0.51,P<0.001)、心脏指数(β=0.37,P=0.014)呈正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46(7,63)个月,共25例患者规律随访,根据术前平均肺静脉流速分为肺静脉流速>0.7 m/s组(12例)和肺静脉流速≤0.7 m/s组(13例)。肺静脉流速>0.7 m/s组患者右心房内径[(44.08±6.73)mm比(50.08±6.43)mm,P=0.017]、右心室内径[(49.00±6.63)mm比(54.75±6.69)mm,P=0.011]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肺静脉流速≤0.7 m/s组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内径恢复不显著。结论肺静脉血流速度与ASD-PA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相关性,有望成为ASD-PAH手术评判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肺静脉血流速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临床操作规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贺智 何亚峰 +16 位作者 王琦光 胡海波 周强 张文琪 刘煜昊 陈伟斌 徐吉喆 沈群山 张宏伟 费洪文 陈晓彬 李元十 王仲朝 张刚成 李越 张曹进 SPRING研究项目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6-380,共5页
近几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相关疾病越来越得到临床的重视,如何准确检出并综合评估PFO变得越来越重要。操作规范对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操作技巧、技术要领和检查结果解读进行规... 近几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相关疾病越来越得到临床的重视,如何准确检出并综合评估PFO变得越来越重要。操作规范对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操作技巧、技术要领和检查结果解读进行规范化说明,以指导最佳地执行检查操作和全面综合评估PFO,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右心声学造影 操作规范
原文传递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新建 庄建 +5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温树生 许刚 李贺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 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无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下拉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右心功能
原文传递
血尿酸水平与肺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冬玲 张曹进 +2 位作者 黄奕高 黄涛 李贺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对肺高血压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左、右心导管确诊为肺高血压的患者[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mmHg=0.133kPa)]作为肺高血压...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对肺高血压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左、右心导管确诊为肺高血压的患者[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mmHg=0.133kPa)]作为肺高血压组,共173例。另选取因其他疾病行左、右心导管并排除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1例。收集入选者的基线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4个月(6-71个月),定义心力衰竭死亡、心脏移植为终点事件。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尿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肌酐、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与右心导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的肺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尿酸作为疾病严重程度预测因子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将该临界值作为随访分析的分组指标,分析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1)实验室指标与右心导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肺高血压组患者血尿酸与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和右心房平均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8、0.244和0.26,P均〈0.01),与心脏指数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8和-0.322,P均〈0.01)。肺高血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肺高血压组高于轻中度肺高压组(P〈0.05)。经ROC曲线计算发现,当血尿酸高于425.5μmol/L时预测肺高血压患者预后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敏感度50%,特异度72%,ROC曲线下面积=0.617,95%C10.532~0.703)。(2)肺高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以425.5μmol/L为分界点,将肺高血压组患者分为高尿酸组(血尿酸〉425.5μmol/L,n=66)及低尿酸组(血尿酸≤425.5μmol/L,n=107)。结果发现,高尿酸组较低尿酸组患者预后差(P=0.027)。且高尿酸组患者心脏指数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较低尿酸组低(P均〈0.01),NT-proBNP、右心房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和体循环阻力则均较低尿酸高(P〈0.01或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肺高血压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肺高血压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尿酸 预后
原文传递
年轻人高血压与远期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冬玲 程允就 +7 位作者 张海峰 巴明川 陈鹏远 李贺智 陈科全 沙卫红 张曹进 陈浩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21年第5期257-271,共15页
目的评估及量化年轻人血压升高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研究设计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数据来源搜索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从创建到2020年3月6日的所有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相对风险,并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 目的评估及量化年轻人血压升高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研究设计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数据来源搜索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从创建到2020年3月6日的所有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相对风险,并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同时,还计算了绝对风险差异,以及通过限制性三次样条图评估血压及不良结局的量效反应关系。研究的纳入标准所纳入的研究需报道18~45岁成年人血压升高与不良结局的关系。文章的主要终点是所有心血管事件的总和,次要终点为冠心病、卒中及全因死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项研究,总人数超过450万人。平均随访时间14.7年。与最适血压相比,血压正常的年轻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对风险1.19,95%CI 1.08~1.31;危险差0.37,95%CI(0.16~0.61)/1000人年]。血压分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是逐级递增的[正常高值:相对风险1.35,95%CI 1.22~1.49;危险差0.69,95%CI(0.43~0.97)/1000人年;1级高血压:1.92,1.68~2.19;1.81,1.34~2.34;2级高血压:3.15,2.31~4.29;4.24,2.58~6.48]。在冠心病和卒中终点中同样观察到类似关系。总体来说,血压升高导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23.8%(95%CI 17.9%~28.8%)。对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的个体来说,预防1例心血管事件的每年需治数(NNT)分别为2672例(95%CI 1639~6250),1450例(1031~2326),552例(427~746)及236例(154~388)。结论血压升高的年轻人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略有增加。由于降压治疗的证据有限,应谨慎建议治疗,而且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相对风险 心血管事件 人群归因危险度 血压正常高值 随机效应模型 降压治疗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Stress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patients without overt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13
作者 李贺智 雷云霞 +3 位作者 侯乐正 罗冬玲 张曹进 费洪文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Backgroun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 and confers a worse prognosis. Stress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SDE) can detect early pulmonary vasculopathy an... Backgroun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 and confers a worse prognosis. Stress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SDE) can detect early pulmonary vasculopathy and assess right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this study, the SDE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pulmonary vascular lesion and the function of right heart in CTD patients without overt PAH. Methods CTD patients without overt PAH were divided into exercised-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EIPH) group and non-EIPH group depending on whethe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 exceeded 3.1 m/s during exercise and assessed by echocardiography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The data of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the slope of the incremental of the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 cardiac output(ΔmPAP/ΔCO) were analyzed. Results Forty-seven CTD patients without overt PAH(35 female, mean age 40.3±12.0 year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EIPH group(n=21) and non-EIPH group(n=26).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EIPH(47.6% vs. 28.6%, P<0.05) than those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Patients in EIPH group had a higher value of ΔmPAP/ΔCO than that of the non-EIPH group(4.5±3.1 vs. 2.2±1.3, P<0.05). SSc was more prevalent in CTD patients and the symptoms of dyspnea occurred more often in EIPH group(52.4%), indicating a pressure-flow mismatch induced by exercise. However, the cardiac function demonstrated by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DTI-Derived S'-wave velocity(S') and 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 as well as functional reserve reflected by the changes of TAPSE, S', RVFAC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Although right ventricular(RV) reserve function does not change much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patients in EIPH group have a higher value of ΔmPAP/ΔCO than that of the non-EIPH group and more likely to have symptoms during exercise. Thu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pulmonary vascular disease, echocardiography should be performed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S Chin J Cardiol 2019;20(1):3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原文传递
Value of 4D-strain imaging echocardiography in detecting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stenosis
14
作者 郑智超 李贺智 +3 位作者 李昌茂 陈欧迪 费洪文 林琼雯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Background The myocyte dysfunction may be present in aortic stenosis(AS)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arl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 can reverse the LV hypertrophy and improve ... Background The myocyte dysfunction may be present in aortic stenosis(AS)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arl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 can reverse the LV hypertrophy and improve LV systolic performance and clinical outcome.Strain imaging has demonstrated to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to evaluate LV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However,4D-strain imaging 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subclinical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AS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VEF is seldom studied.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30 consecutive moderate to severe AS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VEF,and 30 healthy controls.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4D-strain imaging echocardiography were undergone in two groups.The 4D strain echocardiographic analyses were undertaken by using 4D Auto LVQ softwar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s,the moderate to severe AS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VEF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global radial strain(GRS),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global area strain(GAS) and 4D strain(P <0.05),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P < 0.05),and had lowe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P > 0.05).Conclusions Impaired LV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exists in moderate to severe AS patients,although LVEF is preserved.4D-strain imaging echocardiography can detect early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AS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应变 成像实验 左心室 主动脉 患者 4D 收缩功能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