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杂散磁场检测与涡流检测
1
作者 李运涛 罗重春 +3 位作者 高海涛 于明亮 刘宝林 董熙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2期15-21,52,共8页
为了比较杂散磁场和涡流检测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检测能力,制备了铁素体含量系列标准试块、马氏体含量系列试样和管道弯头工件,并开展了两种检测技术对不同马氏体含量的信号响应试验、磁各向异性试验、同种材料不同马氏体含... 为了比较杂散磁场和涡流检测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检测能力,制备了铁素体含量系列标准试块、马氏体含量系列试样和管道弯头工件,并开展了两种检测技术对不同马氏体含量的信号响应试验、磁各向异性试验、同种材料不同马氏体含量检测试验和现场管道弯头的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受工件的磁各向异性和环境磁场等因素影响,杂散磁场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与马氏体含量的对应关系差;但这些因素对涡流检测技术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现场检测,涡流检测技术要优于杂散磁场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含量 涡流检测 杂散磁场检测 磁各向异性 环境磁场
下载PDF
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李运涛 孟忠祥 +3 位作者 董晋 苏佳铭 李欢 吕超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集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芍(Paeonia sternian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四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壤以及非种植区的土壤,针对1... 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集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芍(Paeonia sternian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四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壤以及非种植区的土壤,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种植区土壤。五组样本的优势类群差异不大,总体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药用植物根际中的放线菌相对丰度高于非种植区。属水平上四种药用植物根际细菌和非种植区的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四种中药材的根际土壤中各自富集了特异性的有益细菌属。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NMD1、Dongia、Gaiella、Streptomyces等相对丰度高于非种植区,而非种植区土壤中Lys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药用植物。此外,四种中药材的根际土壤中硝酸盐还原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功能被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 原核微生物
下载PDF
银改性的空位缺陷发光Cu_(3)I_(4)(Gly)_(3)/Ag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荣利 陈茜茜 +2 位作者 李运涛 阮方毅 樊国栋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0期11-15,10,共6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银杂化改性的碘铜簇金属有机骨架Cu_(3)I_(4)(Gly)_(3)/A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谱图、X射线衍射光谱、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发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引... 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银杂化改性的碘铜簇金属有机骨架Cu_(3)I_(4)(Gly)_(3)/A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谱图、X射线衍射光谱、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发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引入银形成空位的碘铜簇和甘氨酸构建的发光配合物为四方晶系结构,空间群为F43m。Ag^(+)的引入使得Cu^(+)的电子向Ag^(+)转移形成Ag,产生空位缺陷,增加了缺陷发光中心数量,提高了发光量子效率,同时过多缺陷诱导发光激子产生非辐射复合以及形成更强正电性的Cu^(+)通过甘氨酸配位进行保护,能提高发光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当温度从298K升高至403K时,Cu_(3)I_(4)(Gly)_(3)/Ag的荧光强度依然保持初始发光强度的68.56%。其色坐标位于(0.5357,0.3576)的橙红色区域,量子效率为1.95%,具有出色的发光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发光防伪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杂化改性 空位缺陷 碘铜簇 甘氨酸 金属有机骨架
下载PDF
松香酸改性环氧大豆油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辛华 李新琦 +4 位作者 张勃元 李运涛 李阳帆 陈悦 郭婉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5,82,共7页
本研究首先采用松香酸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改性,合成一种含有氢化三菲环结构的生物基多元醇-松香酸改性环氧大豆油(RAESO).并调控其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2000)二者之间的质量比,制备了性能优异的生物基水性聚氨酯乳液(WPU-RAESO).采用FT... 本研究首先采用松香酸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改性,合成一种含有氢化三菲环结构的生物基多元醇-松香酸改性环氧大豆油(RAESO).并调控其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2000)二者之间的质量比,制备了性能优异的生物基水性聚氨酯乳液(WPU-RAESO).采用FT-IR、1H-NMR、GPC、DLS、CA、TEM、AFM和TGA对RAESO及其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松香酸成功对环氧大豆油开环得到RAESO,其作为生物基多元醇通过聚合引入到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引入RAESO后,聚氨酯乳液的分散性均匀,粒径减小,WPU-5RAESO乳液的粒径最小,可达53.23 nm;乳胶膜的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WPU-5RAESO乳胶膜的水接触角可达95.2°,其表面凹凸区域规则且广泛,疏水性能良好;WPU-5RAESO乳胶膜的T50%可达356℃,热稳定性增强;同时拉伸强度提高了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酸 环氧大豆油 生物基 水性聚氨酯
下载PDF
亚麻油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运涛 刘沛 +2 位作者 薛融 郭丹丹 刘成全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39,共4页
以亚麻油为脂肪酸,对季戊四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优化复配组合,探讨合成水溶性醇酸树脂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制备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影响因素,并对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酯化反应中树脂合成的反应温度控制在160~200℃之间,加偏苯三酸酐... 以亚麻油为脂肪酸,对季戊四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优化复配组合,探讨合成水溶性醇酸树脂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制备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影响因素,并对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酯化反应中树脂合成的反应温度控制在160~200℃之间,加偏苯三酸酐时酸值控制在10~15 mgKOH/g之间,树脂终点酸值控制在40~60 mgKOH/g最为适宜。制得的水溶性醇酸树脂固含量为50%,黏度为210 mPa.s,耐水性、耐油性、耐干性优良,克服了传统醇酸树脂贮存稳定性差、润湿力差的缺点,性能得到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油 水溶性涂料 醇酸树脂 脂肪酸法
下载PDF
蓄电池内阻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运涛 曹建刚 +1 位作者 董志强 宁延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2,共4页
蓄电池作为电气系统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通信及军工等行业。内阻是评估蓄电池性能和测量蓄电池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实现蓄电池内阻的在线实时监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内阻检测方法的比较,提出了一种基... 蓄电池作为电气系统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通信及军工等行业。内阻是评估蓄电池性能和测量蓄电池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实现蓄电池内阻的在线实时监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内阻检测方法的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锁相放大技术的四端子测量法测量蓄电池内阻,并基于该方法设计出检测仪。实践证明,该检测仪不仅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安全的在线检测和故障诊断,而且应用简单、适用范围广、成本较低、测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内阻检测 小信号伏安法 锁相放大技术
下载PDF
仿生自愈合微胶囊的制备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运涛 李然 +2 位作者 何静 王志超 王慧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2,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以聚脲甲醛为胶囊壁、环氧树脂为囊芯的微胶囊,并对聚脲甲醛包覆环氧树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的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聚体的pH值在9~10之间,预聚体的反应温度控...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以聚脲甲醛为胶囊壁、环氧树脂为囊芯的微胶囊,并对聚脲甲醛包覆环氧树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的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聚体的pH值在9~10之间,预聚体的反应温度控制在60~65℃之间,预聚体反应时间控制在1h;微胶囊聚合反应的pH值控制在2左右,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聚合反应温度控制50~60℃之间,聚合反应时间控制在2h。所制备的微胶囊包覆完全,表面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聚脲甲醛 环氧树脂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合成 自愈合
下载PDF
有机膨胀型氮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运涛 郭丹丹 +2 位作者 何静 刘沛 薛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5,共5页
以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膨胀型阻燃剂双酚A双磷酸三聚氰胺盐。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第一步反应最佳条件是三氯氧磷/双酚A摩尔比2.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h;第二步反应最佳条件是中间体/... 以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膨胀型阻燃剂双酚A双磷酸三聚氰胺盐。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第一步反应最佳条件是三氯氧磷/双酚A摩尔比2.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h;第二步反应最佳条件是中间体/三聚氰胺摩尔比1/2、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产品收率达到87.6%。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测试了该阻燃剂阻燃聚丙烯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当15%的双酚A双磷酸三聚氰胺盐与5%的聚磷酸铵复配后时,阻燃聚丙烯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3%,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三氯氧磷 三聚氰胺 合成 膨胀型阻燃剂 极限氧指数 聚丙烯
下载PDF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运涛 贾斌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通过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并将其与过硼酸钠进行复配进而制取性能良好的洗涤助剂。研究了不同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考察了产品在洗涤剂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制得的洗涤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茶皂素 浸提 过硼酸钠 复配
下载PDF
光开关矩阵控制和驱动电路及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运涛 陈少武 余金中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光开关矩阵控制和驱动电路及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控制和驱动电路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和材料的光开关的控制和驱动电路的实现形式。同时讨论了控制和驱动电路与光开关芯片的系统集成方法。
关键词 光开关 控制和驱动电路 光电集成
下载PDF
基于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典型金属材料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运涛 胡振龙 +1 位作者 万本例 邓丹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9-1586,共8页
针对ASME提出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对于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典型金属材料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材料和焊缝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适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ME规定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 针对ASME提出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对于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典型金属材料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材料和焊缝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适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ME规定的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金属材料和焊缝,但非铁磁性材料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并不是最小检测灵敏度,并且涡流阵列检测灵敏度会受到探头线圈尺寸、探头工作模式、工件材质和热处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 检测灵敏度 材料 焊缝
下载PDF
一种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运涛 王庸贵 刘继平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4年第1期25-26,39,共3页
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工业现场控制、仪器仪表控制的网络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分布式的仪表的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组成结构、软件系统设计和网络的构造 。
关键词 串口通讯 分布式 数据采集 监控系统 硬件组成 软件设计
下载PDF
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B_2粉末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运涛 陶雪钰 +2 位作者 邱文丰 赵京波 赵彤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B2粉末。首先以聚乙酰丙酮锆、硼酸、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ZrB2前驱体,通过在高温下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热解前驱体得到ZrB2粉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B2粉末。首先以聚乙酰丙酮锆、硼酸、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ZrB2前驱体,通过在高温下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热解前驱体得到ZrB2粉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和扫描电镜(SEM)对ZrB2前驱体及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ZrB2前驱体易溶于常用溶剂,加工性能优良,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600℃)下热解得到纯度较高的ZrB2粉末;ZrB2前驱体在pH值不大于4的反应环境下,反应时间越长制备的ZrB2陶瓷粉末纯度越高;ZrB2粉末颗粒尺寸为2~4μm,粉末中存在ZrC晶体、游离碳和少量氧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前驱体转化 硼化锆 碳热还原反应
下载PDF
6,6′-二硫二烟酸构筑的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运涛 海啸 +1 位作者 刘侠 张亚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75-2479,共5页
本文以6,6′-二硫二烟酸为主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合物{[Zn(cpds)(dpa)]·H2O}n(1)(H2cpds=6,6′-dithiodinicotinic acid,dpa=dipyridin-2-ylam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为a... 本文以6,6′-二硫二烟酸为主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合物{[Zn(cpds)(dpa)]·H2O}n(1)(H2cpds=6,6′-dithiodinicotinic acid,dpa=dipyridin-2-ylam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为a=0.846 7(2),b=1.167 4(3),c=1.226 5(3)nm,α=73.605(3)°,β=78.656(3)°,γ=81.484(3)°,V=1.134 7(5)nm3,Dc=1.850 g·cm-3,Z=2。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相邻一维链之间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工程 配位聚合物 6 6’-二硫二烟酸 荧光
下载PDF
β-环糊精和黄芩素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运涛 王志超 +1 位作者 王慧霞 何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151,共4页
以β-环糊精与黄芩素的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以及搅拌速度为变量,以黄芩素包合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反应工艺参数,并对包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和差示热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鉴定,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及稳... 以β-环糊精与黄芩素的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以及搅拌速度为变量,以黄芩素包合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反应工艺参数,并对包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和差示热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鉴定,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包合物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90min,β-环糊精与黄芩素的摩尔比3∶1,搅拌速度1500r/min,黄芩素包合率约为70.37%,包合比为1∶1,稳定常数为182.86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黄芩素 包合作用 增溶作用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运涛 何静 +1 位作者 王志超 王慧霞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β-环糊精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浓度3个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并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0h、NaO... 对β-环糊精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浓度3个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并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0h、NaOH浓度10%。据此工艺参数制得HP-β-CD的取代度为4.1090,得率8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 制备 优化
下载PDF
聚磷酸铵密胺树脂微胶囊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运涛 陈蕊 +1 位作者 王慧霞 马骏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4,共4页
以密胺树脂(MF)为囊材,对聚磷酸铵(APP)进行包覆,得到聚磷酸铵密胺树脂微胶囊(MFAPP)阻燃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MFAPP阻燃剂的核壳结构;并将MFAPP进行浆内添加,测试纸张... 以密胺树脂(MF)为囊材,对聚磷酸铵(APP)进行包覆,得到聚磷酸铵密胺树脂微胶囊(MFAPP)阻燃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MFAPP阻燃剂的核壳结构;并将MFAPP进行浆内添加,测试纸张的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PP被MF较好包覆,所得微胶囊表面致密、光滑;溶解度实验表明,当包覆率≥20%,温度为20℃时,MFAPP的溶解度约为0.11 g/100 g水,一定程度上说明APP被完全包覆。将MFAPP应用于纸张中,当MFAPP用量为35%或与季戊四醇复配使用时,纸张均能获得优良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胺树脂 微胶囊 聚磷酸铵 阻燃
下载PDF
阿维菌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运涛 郭宁 沈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4,共5页
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阿维菌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溶液搅拌法制取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质量比为100∶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HPLC法确定包合率为39.6%,用称... 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阿维菌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溶液搅拌法制取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质量比为100∶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HPLC法确定包合率为39.6%,用称重法确定收率为81.1%,并对包合物做了TG分析.结果表明:被包合后的阿维菌素的水溶性、光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阿维菌素杀虫杀螨的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HP-β-环糊精 包合
下载PDF
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运涛 王慧霞 +1 位作者 王志超 何静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高聚合度的聚磷酸铵。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原料配比、升温速率、预聚合温度、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法(NMR)测定了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 以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高聚合度的聚磷酸铵。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原料配比、升温速率、预聚合温度、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法(NMR)测定了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IR)相结合的方法对产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聚磷酸铵的溶解度和总磷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磷酸)∶n(尿素)=1∶1.9,预聚合阶段升温速率为2~3℃/min,预聚合温度为130℃,固化温度为230℃,固化时间为90 min。此条件下合成的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为114,水中溶解度为0.492 g,总磷质量分数为31.75%,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Ⅰ型聚磷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聚磷酸铵 磷酸 尿素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运涛 宋成 +3 位作者 胡斌 万本例 史进 赵泓 《无损检测》 2018年第12期68-73,共6页
为了了解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涡流阵列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对比分析了2个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均匀表面的检测结果,并与传统的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检测,涡流阵列检测... 为了了解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涡流阵列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对比分析了2个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均匀表面的检测结果,并与传统的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检测,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表面开口浅缺陷进行深度评估,其表面开口浅缺陷和埋藏浅的近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也优于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对于表面开口应力腐蚀开裂和孔蚀的检测,前者的缺陷分辨力略低于后者,但缺陷显示对比度和缺陷检出率却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检测 奥氏体不锈钢 均匀表面 检测能力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